第三章 城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18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城区管理
分类号: D035.5
页数: 15
页码: 147-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城区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土地开发与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市容管理、城管执法、环卫管理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城区管理

内容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节能化、法制化。探索土地出让、拍卖新模式,探索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追求最大产出。实施建设工程法规监管及数字监管。启用城市管理数字执法系统,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强化市容管理社会化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尝试建立区域性“公众城管”模式,树立“公众城管”理念。打造“法治城管、科技城管、人文城管”,实现执法工作由“单防、单管、单治”向群众参与的“群防、群管、群治”转变。
  第一节 土地开发与管理
  一、土地开发
  至2001年,开发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7平方千米,其中工业区21平方千米、生活区6平方千米。
  2003年,逸仙园用地增速较快。西区开发获批启动,制定《天津开发区西区开发总体方案》。作为开发区东区的延伸,西区管理本着与东区“无差异”的原则,由管委会各部门及各驻区单位延伸职能。是年5月14日,西区投资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开始办理西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相关手续。
  2004—2005年,开发区生活区用地及化工区用地增长迅速。2006年,推进化工区征地,与临港工业区合作开发取得进展,经国土资源部原则同意开发区再次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式扩区不超过5平方千米。实现西区主要道路工程建设用地指标列入天津市重点项目。解决新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绿带占用西区14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问题。
  2007年,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天津市国土局、东丽区、塘沽区有关部门充分协商,推进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西区6.37平方千米征转报批及重点项目用地等工作,其中2.1平方千米获批复,包括新一代运载火箭项目用地和重点道路工程用地。完成开发区出口加工区0.435平方千米选址西区及规划调整审批。
  2008年9月,天津市确定“双港双城”总体空间发展战略,客观上要求南港工业区规划标准和功能定位提升和优化。11月,开发区和大港区合作推动开发建设南港工业区,并完成西区近5平方千米土地征转报批。
  2009年,协调天津市国土局、东丽区和大港区有关部门,完成西区规划范围内全部土地(26平方千米)组卷报批。是年4月,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确定由开发区主导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5月,南港工业区管委会成立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和南港规划建设局,负责南港工业区招商和前期规划建设。推动南港工业区征地开发,完成8.01平方千米土地征用,一期项目挂牌出让土地。
  2010年,开发区累计开发土地84.21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42.04平方千米。完成南港工业区20平方千米土地地籍测量,依项目需求挂牌出让土地。完成汉沽现代产业区地籍测量和津汉快速路以北8.3平方千米土地交付。是年,开发区管委会与大港管委会签订南部新兴产业区开发建设合作协议,并根据未来产业要求修编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区域位于滨海新区南片区西南部,规划范围27.6平方千米,延伸开发区优势产业(电子、食品、汽车等),规划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营养健康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二、土地储备管理
  2001—2003年,开发区对无投资意向的土地进行处理,对尚有投资意向的土地督促开工。
  2004年,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力度。全区有闲置土地23宗、65万平方米,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对闲置土地单位予以处理。是年10月12日、13日分别在《北方经济时报》《天津日报》刊登开发区清理闲置土地的通告。对亚太房地产公司、中建六局三公司、大豪义盛公司、天大天财等公司32.61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予以回收,对确需延期建设的企业,由其提交开工建设书面承诺书。
  2005年,开发区完成土地清理审核各项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对开发区东区、西区及出口加工区四至范围进行核定,完成各区审核图、四至范围图及边界定点等项工作,相关的数据、图件通过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上报国土资源部。结合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天津市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工作的开展,年内摸清东区、西区、三小区建设用地批准情况、土地空置闲置情况和开发区规划面积、工业区面积、生活区面积、项目用地面积、道路用地面积、未出让土地面积、已出让空置闲置土地面积等有关数据。完成对海光制药、统一工业等单位闲置土地的收回。完成工业区第一批闲置土地清理,涉及企业用地70.9万平方米,收回海光制药、统一工业等单位闲置土地8.9万平方米,投入收购资金950万元,督促20家闲置土地用地单位开工建设。
  2006年,加大工业区长期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对中包公司28万平方米闲置土地实施无偿收回行政处罚,并履行行政复议等相关法律程序。对天大方圆、北大青鸟、长芦智美、康鼎4家企业实施收回土地行政处罚,收回闲置土地28.85万平方米。完成对北大青鸟公司行政复议。对天津泓越实业有限公司名下6万平方米闲置土地实施置换,将该地块重新出让。
  2007年,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专项课题研究,推出科学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成为全国首批5个试点之一。与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共同开展“以优惠价格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司法程序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初步成果在现代电子多媒体有限公司、国际标准建材土地处置案件中应用。收缴优惠土地出让金3000万元。加强闲置土地清理,收回20万平方米闲置土地,履行行政复议等相关法律程序。
  2008年,编制《工业区土地利用指标规定》,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对项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及投资强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开展国家各部委和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布置的8次土地执法检查,梳理开发区土地征用、出让转让的历史和现状。成立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与拆迁办公室合署办公,对工业区和生活区实施土地收购整理。清理60余宗闲置土地,收回弘泽房地产、建阳金属、泓越电子等公司50万平方米闲置土地,通过收回、回购、置换等多种方式,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有效推进起步工业区拆迁改造。起步工业区内收回土地9893平方米(含置换用房源),使用资金3300万元。先后收购(回)美式家具、现代纺织、信阳金属等7家企业闲置土地,整理土地面积35万平方米,使用资金1.48亿元。开展全区地籍调查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部署,开展全区地籍调查及勘测定界,统一开发区管辖界内勘测坐标和高程体系,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土地管理,将三小区土地管理纳入开发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成地籍图测量,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行公开招标并确认中标单位。开展基准地价评估和第二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2009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报告通过天津市国土局验收并获得国土部专家组高度评价,基准地价修正工作完成成果报批。完成近200宗财政投资项目前期清理,开展相关土地和房屋产权登记。完成原奥的斯公司河东厂区处置,与河东区政府、奥的斯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回收财政资金1亿元。解决CBD超高层地块、华纳高尔夫地块历史遗留问题,挂牌出让CBD超高层地块。完成全区地籍图测量、2500余宗土地权属调查,基本完成系统开发,进入权属确认登记阶段并报市国土局验收。
  2010年,完成西区3平方千米生活区中部组团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并获市国土局批复,完成其中1平方千米组卷报批,开展范围内北部片区土地地籍前置。继续整顿闲置土地,全年清理未按期开工经营性土地13宗、46.7万平方米,通过限期开工、置换等多种方式处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一、二、三季度地价监测和南港工业区土地出让指导价评估。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控和市场动态研究,土地利用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完成一阶段专家评估,配合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局完成南港区土地基准地价评估修正。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发挥土地融资平台功能。是年3月,完成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全面负责东区、西区、汉沽现代产业区、南港工业区等域内土地征收、收购、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及厂房改造和土地整理。完成生活区二期拆迁,办理已收回9宗土地(13万平方米)登记手续。全年通过收储土地实现融资43亿元。
  三、土地出让及拍卖
  2002年,完成土地出让269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区226万平方米、生活区43万平方米。完成单身公寓和酒店项目土地拍卖,拍卖土地面积4.6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3亿元。2003年,组织中心城区及生活区(三期)土地拍卖,拍卖面积逾10万平方米。
  2004年,研究土地出让管理程序和优惠政策,加强控制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土地管理自动化水平,修订产业促进政策中工业地价优惠内容。依据年度开发区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组织土地拍卖和挂牌出让各两次,分别为滨海金融街三期、社区服务中心、时尚广场、学院区服务区土地,公开拍卖挂牌出让土地66.23万平方米,成交土地出让金89827万元。
  2005年,完成开发区基准地价评估,颁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开发区出让工业用地的指标控制、价格管理及出让程序等。签订《土地出让合同》48份,出让土地面积277.75万平方米,历年出让土地面积累计3478.4万平方米。依据年度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组织土地拍卖挂牌出让4次,分别为逸仙园商服用地、西区蓝领公寓用地、中心城区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出让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49万平方米,成交土地出让金12.9亿元。
  2006—2007年,完善土地出让程序,组织经营性土地挂牌出让。完成工业用地协议出让及建设补贴支付程序,修订开发区《土地出让合同》范本。规范企业发展土地预留,制作《土地预留协议》范本。首次制定并颁布开发区基准地价,将开发区土地划分为四级,工业用地地价范围为每平方米290—360元。组织实施经营性土地挂牌出让2次,分别为西区中心公建区商业地块、会展酒店项目地块,挂牌土地面积3.11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5450万元。制定开发区CBD超高层建筑用地土地挂牌出让方案。
  2008年,开发区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全部实施挂牌方式出让。全年完成30万平方米商业土地和4平方千米工业用地的挂牌出让。年内,开发区实际收取土地出让金12.21亿元。组织1次经营性土地挂牌出让,为中心商务区MSD项目地块,挂牌土地面积23.7万平方米,挂牌成交总金额10.2亿7元。
  2009年,提升生活区土地作为经济发展载体的作用,缩减居住用地市场供应,引导总部基地建设和高端综合商务建筑建设,并配合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资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出台总部基地建设鼓励政策实施办法,完成CBD超高层、俊安集团总部等地块挂牌出让。全年签订土地出让合同25件,出让土地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土地合同出让金总额1.65亿元。
  2010年,完成48宗土地挂牌出让,出让土地面积390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收入15.6亿元。划拨出让土地20宗,土地面积60万平方米。
  四、土地权属登记
  2004年,办理东区土地权属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149件,登记土地面积464.26万平方米,其中初始登记土地面积352.41万平方米。至年末,累计初始登记土地面积2687.58万平方米。完成三小区土地登记35宗,登记土地面积121.76万平方米。
  2005年,登记土地面积1476.27万平方米,变更登记土地面积531.45万平方米。年末,累计初始登记土地面积3490.73万平方米。
  2006年,办理土地权属登记153件,登记土地面积451.6万平方米。初始登记土地面积294.2万平方米,变更登记面积157.4万平方米。办理抵押登记45件,抵押土地总面积117.6万平方米,抵押土地总价值493387.6万元,抵押贷款总额178220万元。完成三小区土地权属登记26宗,登记土地面积72.2万平方米。完成西区土地权属登记27宗,登记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米。
  2008年,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137件,初始登记面积352万平方米,变更登记面积96万平方米。完成三小区土地权属登记27宗,登记土地面积85万平方米。西区土地权属登记28件,登记土地面积91万平方米。
  2009年,办理土地权属登记57件,登记土地面积358万平方米。其中,初始登记面积242万平方米,变更登记面积116万平方米。年末,累计初始登记土地面积3622万平方米。完成三小区土地权属登记2宗,登记土地面积14万平方米。完成西区土地权属登记15宗,登记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米。
  2010年,办理土地权属登记136件,登记土地面积690万平方米。年末,累计初始登记土地面积4234万平方米。
  第二节 建设工程管理
  一、机构
  2001—2008年,开发区建设工程管理职责由区建设发展局行使。2009年1月,区建设工程管理中心(简称建管中心)成立。建管中心由原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工程招标管理站和建筑管理站合并组建,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9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总工程师2名。职能部门设综合部、招投标管理部、施工队伍管理部、质量安全监督部、南港工作部、执法监察部。其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及天津市有关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开发区相关办法及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和竣工备案;对区内建筑业企业进行行业管理;监督管理区内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和工程交易活动;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等。
  二、招投标管理
  2001年,修订《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2002年,完成招投标431项,招投标总额近50亿元。全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处于有效可控状态。2003年,修订涉及招标投标的区域行政规范性文件。
  2004年,规范建筑市场交易秩序。严格国有资产建设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对外商投资工业项目和私营企业工业投资项目继续采取直接备案制。全年建设工程公开招标441项,金额27亿元;直接备案98项,金额12亿元。
  2005年,落实《开发区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开发区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开发区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手册》《开发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手册》等规定。完善招标投标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市场违规处罚制度、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
  2008年,建设工程公开招标(财政和国有投资)378项,招标金额67.0825亿元,其中直接备案项目117项、金额16.2亿元。修订《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出台《天津开发区公开招标资格审查实施细则》《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招标评标办法指导意见》。
  2009年,公开招标458项,在建房屋建筑工程251项、608.7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工程96项,投资总额10.2亿元。推行新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定,落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天津开发区公开招标资格审查实施细则》《天津开发区建设工程招标评标办法指导意见》,对开发区各建设、施工、监理及工程建设咨询等100家单位招投标主管和相关人员300余人进行培训。办理施工许可证206项,质量监督、安全备案各206项。是年,召开开发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研讨会及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暨安全长效机制管理研讨会。年内,颁布《天津开发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暂定稿)》《开发区建设工程领域信用管理办法》,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从业单位按规操作自觉性,遏制挂靠投标及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形成开发区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促进建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10年3月,开发区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立项批复。该系统是以工程项目信息库、建设企业信息库、执业人员信息库为基础搭建的建设工程管理数据中心,包括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文发证管理、工程施工动态管理3个业务系统,以及建设企业/执业人员信用评价管理系统。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形成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支持系统,实现建管中心管理信息在开发区部门内共享以及信息服务社会化,达到“数字建管”目标。是年,公开招标473项、招标金额116.7955亿元,其中公建108项、18.0843亿元,工业32项、4.0659亿元,基础设施305项、86.3882亿元,住宅28项、8.2571亿元。直接发包备案119项、发包金额18.2345亿元。在建房屋建筑工程268项、587万平方米。监督新开建筑工程145项、建筑面积157.04万平方米;完成竣工备案工程91项、建筑面积146.1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03项、投资总额12.0986亿元。
  三、质量安全监督
  2001年,建设发展局内设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建筑管理站,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管。
  2002—2003年,城区建设规模增大,公建及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全区工程质量及安全监管处于有效可控状态。
  2004年,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编制建筑市场“三手册一办法”,即《天津开发区施工安全管理手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明施工管理手册》《天津开发区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泰达图书馆、泰达足球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电信大楼、泰达国际会展中心、海事法院等工程评为“海河杯”工程,其中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评为国优工程。
  2005年,编写《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验收备案指南》《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验收备案指南》《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册》。落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开发区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手册》《开发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手册》规范要求。规范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设计审查、施工企业选择、建筑生产安全工作等管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
  2006年,拓宽质量监控内容,创建精品工程。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影响使用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关键部位、厂房钢结构主体质量为监督重点,加强建筑居住工程和公建工程节能监管、中水入户工程检查、深基坑质量专项检查,保证工程关键部位质量。开展以“两桥一路”为代表的市政工程项目检测,确保市政道桥质量。针对道路出现的质量缺陷,开展土中硫酸盐、有机质含量、承载比、石灰未消化残渣、粉煤灰化学成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查井盖承载力、允许残留变形试验及保温材料的阻燃试验等。学院区配套公建一期游泳馆,时代花园2号、6号、9号、12号楼,天津中远货运开发区办公楼,华馨园住宅小区2号楼获天津市建筑工程海河杯。
  2007年,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为主线,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对绿化、道路、排水等工程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监督。
  2008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引入企业法人问责机制,开展建设工程百日大检查、大抽查和夜查。对15家违规企业处以经济处罚,并进行媒体曝光和通报上级,清除建筑市场1家企业;对在2007年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考评中获得前10名的建筑业企业和前5名的监理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泰达医院扩建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2009年,监督新开工建筑工程149项,建筑面积141.44万平方米;完成竣工备案工程100项,建筑面积153.39万平方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对开发区内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所涉及的相关企业进行检查,累计检查151项,其中土建工程108项、432万平方米,下发整改通知书64份,整改383条,停工整改15项。按照天津市建委及市质监总站有关要求,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检查4次,检查工程77项,其中开复工在建工程33项、住宅工程16项、公建工程23项、大型厂房5项,累计检查1283个点,下发整改通知书11份、责令暂停施工通知单1份。是年,用户对房屋质量投诉明显下降,共投诉5起、结案5起。
  2010年,完善开发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评价、反馈保修机制,把保修服务落到实处,切实保障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权益,制定《基本建设中心建设项目质量反馈、评价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工程废弃物管理及实施<建设工程废弃物处置核准申请>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道路维修、抢修文明施工措施管理的通知》,发布《关于2008年以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手续及转固情况的通报》。检查申请开复工项目,土建工程1659个点,合格1426个点,合格率86%;市政工程1138个点,合格1001个点,合格率88%。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停工整改通知书1份、提出整改意见158条。全年下发安全整改通知书306份,质量整改通知书784份,停建缓建项目7项、15.37万平方米。建筑材料抽样检测107份,全部合格。
  四、建筑市场管理
  2001—2003年,加强建筑市场监管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做好建筑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工作,避免矛盾激化,保证区域社会稳定。
  2004年,制定《天津开发区建设项目工程款及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管理暂行规定》。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63起,解决2003年前拖欠工程款1.5亿元,解决拖欠劳务工程款464万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款285万元。规范建筑市场交易秩序,全年发出整改通知872份,完成建筑材料实验91319组。
  2005年,落实《开发区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市场违规处罚制度、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劳务分包企业工资支付担保、建筑业企业劳务人员最低生活保证金及工资代发制度等。完成开发区124个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清理工作,涉及工程款2.2061亿元。累计清理拖欠项目330个,解决拖欠工程款6.4624亿元,占总拖欠工程款8.0902亿元的79.88%。按照《天津开发区建设项目工程款及劳务人员工资支付管理暂行规定》,对新开工的115个工程项目,全部在指定银行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新办理农民工工资卡1.53万张。
  2006年,着手长效机制建设。凡办理施工安全措施备案,必须建立项目工会小组,设专人负责解决民工工资问题,建筑企业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到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办理用工备案登记手续。对新开工的191个工程项目,全部在指定银行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2009年,出台《天津开发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指导意见》,实现对重点监督对象的有效管理。编写《天津开发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推行“三手册一办法”考核。依据《天津开发区建筑业、监理企业综合考评实施细则》要求对建筑企业、监理单位进行年度考核,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标准化现场管理。
  2010年,受理解决农民工工资纠纷投诉17起,涉及农民工325人、工资总额523万元。办理企业资质20项,其中新办资质9项、增项3项、资质升级5项、资质转正3项;企业资质日常变更27项。办理项目入区资质核验证1775项。监理建筑业领域农民工工资预储账户制度,年内共设预储账户182个,发放《农民工工资发放备案通知书》232份。
  第三节 市容管理
  一、机构
  2001年4月,市容管理划归区环境保护局。6月,市容管理划归建设发展局,环卫工作划归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2007年,开发区机构调整,成立城市管理局,市容管理划归城市管理局(市容科)。2010年,界定市容管理包括城区市容管理、广告审批、交通设施建设、绿化迁移审批、环卫管理。
  二、市容管理与综合整治
  2001年,开展城市管理专题研究,加强市容综合整治。
  2002—2003年,完成开发区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重大节日街景布置,启用生态型可动公厕6座、三翻转宣传牌2块等。推进夜景灯光照明建设。实施“除四害”专业知识培训和爱国卫生防病除害宣传,增强全民卫生意识。投放灭鼠和灭蚊蝇药品8吨,发放灭蟑药品5000余袋(盒),鼠密度测试结果0.67%,低于国家规定最低鼠密度3%的标准。
  2004年,进行市容景观综合建设与改造工程,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开展绿化市容综合治理,广告门脸整治与大型广告设置、违章建筑物整治、住宅底商清理整治、广告及私开门脸综合整治。改造“五洲擎天”雕塑,建设第三大街与洞庭路交口公园,推动建区20周年标志性雕塑建设,改造与刷新沿街建筑物立面。完成部分老城区改造,粉刷洞庭路、泰达大街、生活区沿街建筑立面、起步工业区迎宾线沿街建筑;粉刷生活区建筑外檐24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改造粉刷面积3万平方米,铺装2万平方米;新建公厕4处、公交站亭20个、公交站牌200个,建设学院区及天江公寓公交停车场2处。改造完成无障碍设施商场1处,宾馆5处,高层9处40栋入口,小区12处,道路出入口
  2005年,完成建筑粉刷7万平方米,新建围挡4000延米;铺装友谊名都树阵广场1.4万平方米,阳光新干线东临时停车场1万余平方米;改造第二大街。
  2006年,推行门前市容环境责任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区管理,与沿街400余家商户签订责任书,保证城区市容环境质量。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新砌围墙2600延米,粉刷围墙2.48万平方米;结合第九大街道路及绿化改造,完成沿线厂房、围墙粉刷,清整空地,封堵断头路,控制乱倒现象。推动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建设,配置生活小区垃圾压缩机6个,对恬园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实施全区化粪池清淘,实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并将其纳入规划审批程序。
  2008年,开展市容环境治理。粉刷街道两侧建筑物202栋,清洗19栋;完成41家企业和小区围栏粉刷;室外空调移机近500个,新装空调罩近1600个;拆除214户居民住宅室外护栏5913平方米;新建围挡7166延米,176家企业完成厂房、围墙粉刷。粉刷旧围墙2.41万平方米,新贴广告画布5360平方米,改造旧围墙1962延米;新装果皮箱1000个,垃圾桶200个;新装公交站亭12套,完善公交站亭等公交设施,新建公共宣传栏。抓好城市管理工作创制标准制定。发布规范广告店招、建筑外立面保洁等规范性文件。规范美化广告店招,制定广告设施导则,拆除违章广告牌匾,更换店牌店招,提升开发区商业街区形象。严格要求监理公司加强施工监管,施工队伍规范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工期和工程质量。设立每月17日为“城市净化日”,动员市民参与环境整治活动,提升开发区环境水平,增强市民爱护环境意识。
  2009年,完成“大干150天,新一轮环境整治工作”和迎国庆环境整治工作。美化第一大街、洞庭路、乐购超市周边等区域建筑物,粉刷、清洗35万平方米;新建空地围墙1.3万延米;粉刷、抹灰原有围墙11万平方米;动员企业粉刷围墙5000延米;拆除、更新广告5500平方米。加强环卫管理,建设垃圾压缩点和压缩转运站,改进垃圾清运方式和处理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组织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清查并整治乱堆乱放、卫生死角、乱贴乱画、破旧家具等4大类346项环境卫生问题,热心居民、志愿者参与清整活动8000余人次。按照滨海新区“填平补齐”工作要求,重点推进落实市政、菜市场、公厕等设施项目;推动服务外包基地综合环境整治,对在建项目外围施工围挡实行统一标准的规范管理;推动东区生物医药园周边海通街、学院区、第十三大街道路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产业配套环境。
  2010年,启动第三大街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建筑立面清洗粉刷59幢,空调罩安装更新837个,遮阳罩安装689平方米,拆除更新广告店招3000余平方米。综合整治社区卫生、秩序、安全等环境。来自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方志愿者1.1万余人次参加连续24周的周六社区环境集中清整活动,共清除物业小区垃圾死角2078处,清除小广告1万余张,清理堆物堆料130余处,清除楼道堆物300余处,清除垃圾90余车。形成社区环境联动长效治理机制。开展“开发区企业绿化景观提升评比活动”,提高企业绿化厂区主动性。摩托罗拉、诺维信、葛兰素史克等知名企业参与。各参评企业在厂区内、围墙外塑造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提升企业绿化水准,改善投资环境。
  三、广告审批
  2007年,城管局成立,负责广告审批。2008年,根据天津市市容委指导意见和开发区实际情况,对不同街区及建筑外观风格,制定广告设施导则,规范新店牌匾,改造旧店牌匾,拆除违章广告牌匾332个,更换店牌店招230个。规范后,商家牌匾美观、统一、和谐。完成户外广告审批173件(生活区138件,工业区35件)。
  2009年,完成户外广告审批105件(生活区84件,工业区21件)。
  2010年,完成户外广告审批160件(生活区114件,工业区46件)。
  四、绿化迁移审批
  2008年,城管局开始对绿化迁移进行审批。是年,审批绿化迁移项目31件,征收补偿费830624.4元。2009年,审批绿化迁移项目31件,征收补偿费815173.2元。2010年,审批绿化迁移项目20件,征收补偿费306271元。
  第四节 城管执法
  一、机构
  2001年,区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中队隶属区城市发展局,内设办公室、监察组、渣土分队、生活区分队、工业区分队。主要职责:城市规划监察、市政工程监察、公共事业监察、市容环境卫生监察、园林绿化监察。
  2002—2007年,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中队更名行政执法检查大队,隶属区行政执法检查局(司法局),内设执法一中队、执法二中队、执法三中队。主要职责: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园林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水、电、气、热、市政等公用事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经营、乱摆乱卖行为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公安交通管理及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及市人民政府、区管委会规定的其他职责。
  2007—2010年,行政执法检查大队隶属于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检查局),内设执法一中队、执法二中队、执法三中队、执法四中队、执法五中队、执法六中队、直属队。主要职责: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依法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外的违法占道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违法占道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未经规划部门许可的违法建设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占用道路无照经营行为或未在指定地点经营并影响市容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对违反公用事业(水、电、气、热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二、行政执法
  2001年,开展大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中队成立黄土、渣土分队,对区内出槽土、暂存土实施严格管理,对私倒、乱倒黄土、渣土的违章行为依法处罚;对逸仙园开发小区实施执法延伸。
  2002年,开展“三违”(违章门脸、违章建筑、违章广告牌)治理;对化工区、微电子工业区实施执法延伸;开展公用事业(水、电、气、热等)执法。
  2003年,开展示范小区、示范路创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成立“泰达区容环境突击队”,发布《关于在防控“非典”时期对随地吐痰等影响环境的违章行为从重处罚的通告》,开展大规模卫生死角清理活动,制定开发区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性检查,进一步加大区内各施工工地等已产生扬尘物质的监督管理力度,减少空气扬尘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阻断细菌病毒传播途径。向开发区西区派驻执法力量,实施与东区同步化管理。
  2004年,开展建区20周年环境综合整治。成立扬尘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执法检查局,成员单位为开发区建发局、环保局、公安开发分局、交警开发区大队。
  2005年,制定《开发区执法局2005年强化和创新城区管理与执法实施方案》,结合“专项治理活动月”,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24起、简易程序案件925起,当场纠正9132起,罚款金额22.44万余元,主要涉及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市政占道、园林绿化和公用事业等方面;接举报出警688次,全部及时解决并反馈,出警率100%,处理反馈率100%。按照《治理开发区违法建设方案》部署,拆除生活区所有违章建筑及工业区内存在安全隐患、有碍观瞻及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拆除违法建设68间、7400余平方米。
  按照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管委会要求,以创建模范卫生城市为契机,制定《开发区关于开展扬尘污染专项统一执法活动方案》,强化建筑工地管理,严查违章散体物料运输车辆,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全年处理违章散体物料运输车辆106宗、违章工地44个,90余个在建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得到提高,在天津市扬尘污染专项治理评比第一阶段取得第一名。
  2006年,继续开展天津市专项统一执法活动及“三创”(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国家卫生城、创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开发区统一执法领导小组等集体和个人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2007年,根据“大城管”工作思路,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在美克公司、国翔公寓、天海公寓、天江公寓处建设7000余平方米指定摊贩经营区域,引导占路经营摊贩入场经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用餐需求。
  2008年,开展“三迎”(迎奥运火炬传递、迎达沃斯论坛、迎中新生态城开业)环境综合治理。启用数字执法系统,受理数字指挥中心下派的数字城管案件。
  2009年,开展“大干一百五十天,新一轮环境整治”活动。
  2010年,改造第三大街景观。
  三、执法管理
  2001年,提出“五精”(思想上要有精神、人员上要精干、业务上要精通、工作上要精心、设备上要精良)的执法队伍管理标准,打造高素质、善管理、有朝气的行政执法队伍。完善工作程序和考核机制,实施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突出服务、亲商宗旨。与摩托罗拉、美克家私、顶益公司、铁道部十八局等30余家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座谈,宣传城建法规、探讨城市管理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002年,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提升执法队伍形象。实施出警制,开发电子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案卷调阅一键完成;加强局域网建设,为实现信息快速传递、查询提供技术支持。
  2003年,区内22家物业公司30余名代表召开“携手同心,共建泰达美好家园”主题工作座谈会,召集专业公司、施工单位、商户和相关企业等65家单位坐谈,听取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执法环境。规范执法程序,实现审执分离、罚缴分离,制定行政执法工作管理规定、考核制度、执法工作责任制和《行政执法一般案件办案程序补充规定》《违章案件执罚标准》,强化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发放新颁布的《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千余册并进行宣讲。
  2004年,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着装仪表、办公楼宇及办公环境、执法车辆、执法程序等方面管理,将岗位考核与严格自律有机结合,实现办公室内禁烟、使用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等。实行“阳光”工程,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利用队长接待日、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等形式将业务工作和执法活动置于领导、群众、相关部门有效监督之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规范执法行为,增加执法透明度。加快电子化办公步伐,完成单位网页制作,建立违章相对人及区内施工单位电子档案,与易泰达公司签订电子化办公系统项目开发合同,实现执法管理网络化、现代化。
  2005年,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执法人员不为名利、执法为民思想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完善出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接受群众投诉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等规范执法的有关规定,24小时受案,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案必接、接案必处、处案必复。
  2006年,开展“强素质、树形象、正确行使权利”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案件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制》。召开企业、居民参加的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执法管理工作。
  2007年,以“大城管”工作思路为主线,确立“管理城区、服务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宗旨。按照机构调整方案要求,完成以“自主择岗、考核评岗、组织定岗”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干部选拔。完善工作程序,明确责任标准,实行网格管理责任制。
  2008年,启用城市管理数字执法系统,实施精细化城市管理。根据天津市综合执法局统一制式服装要求,完成全体执法人员新式制服换装,启用全新执法车辆标识。
  2009年,强化数字化执法,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执法,执法结案率超过90%。
  2010年,打造“法治城管、科技城管、人文城管”,树立“公众城管”理念。引导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尝试建立区域性“公众城管”模式,实现执法工作由“单防、单管、单治”向群众参与的“群防、群管、群治”转变。增聘58名辅助执法岗位的合同制雇员,补充执法力量。
  第五节 环卫管理
  一、机构
  2001年,区环卫管理由城市发展局转由社会发展局负责。环卫公司下设经营科、环卫科、业务科、办公室、汽车队、土建工程维修队。员工470人。是年4月,环卫公司日常业务管理划归区环境保护局;6月,复划归区社会发展局。
  2002年,环卫公司机构调整,设业务发展部、市场发展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采购部、安全设备部、党群办公室及生活区保洁中心、工业区保洁中心、机械化作业中心、综合作业中心(包括汽车修理厂、工程队)。
  2005年,环卫公司增设质量监督部及泰达环卫西区服务中心。完成西区环卫招标,天津大泰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区环卫综合服务公司中标,负责西区环卫道路清扫。
  2007年,开发区机构调整,成立城市管理局,环卫公司日常业务管理划归城市管理局。20072009年,相继成立南港保洁中心、七街保洁中心、数字城管作业中心。
  2010年,环卫公司内设办公室、业务发展部、市场发展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采购部、安全设备部、质量监督部、党群办公室以及生活区保洁中心、工业区保洁中心、综合作业中心、机械化作业中心、七街保洁中心、泰达环卫西区服务中心、南港保洁中心、数字城管作业中心等8个直属单位。有员工900余人。
  二、道路清扫
  2001年,环卫公司负责区内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70.03万余平方米,其中机械化清扫面积204万平方米,机扫覆盖率55%。冬季清融雪洒卤150车,全天保洁15天,出动人工3690人次。购入小型扫地车14部,加之原有道路清扫车25部,道路洒水车3部,提高了作业效率。
  2002年,清理杂土2000余立方米,清扫面积3.8万余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412.66万余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5%。实现开发区10平方千米生活区100%机扫率。道路清扫保洁整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3年,推出24小时无空白点保洁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投资200万元购置5部中型机扫车,实现生活区及区内重点路段、重要区域的大中型机扫车清扫、保洁作业,提升环卫作业形象。
  2004年,参股保税区园林绿化公司,进入保税区环卫市场,逐步涉足市政、园林绿化等领域。投资500余万元,购置13部环卫专用车。7月21日,进入西区开展道路清扫。
  2005年6月,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期间,按照天津市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部署,安排环卫作业,增设夜间作业。开展大环境清整,确保开发区内无土堆、无杂草、无卫生死角。承揽保税区管道疏通、开发区“六桥五带”清洗粉刷、开发区第二体育场、天江体育场卫生保洁等业务。
  2006年,以“服务质量年”活动为主线,开展“创建优美城区,提高环卫意识”共建活动。2月6日,发生50年一遇大雪灾害,气温低、雪量大、降雪时间长,环卫公司员工迅即打通开发区主干道,连续奋战4天3夜,洒卤水500车、近4000吨,在最短时间内将积雪清理干净。投资136万元购置专用车7部,其中投资70余万元购置先进大型除雪设备1台,扩大机械化作业规模。新增开发区西区等道路清扫面积30万平方米。
  2007年3月4日凌晨,突降暴雪,环卫公司在凌晨1时30分紧急启动清雪预案,按照“先桥后路,先主干道后支路,先生活区后工业区”的清雪顺序,打通开发区主干道,员工连续奋战5个昼夜,洒卤水350车、近3000吨,及时将积雪清理干净。年内,环卫公司投资554万元,购置专用车19部、玻璃钢艇1艘;管委会投资170万元,购置大型扫雪车2部,扩大机械化作业规模,投资建设溶盐池1座。
  2008年,开展“强化服务理念,提升环卫质量”活动。在生活区配备6部电瓶保洁车巡回保洁;购买10部电瓶车,在生活区推开使用,逐步取代人工三轮车,并向工业区推广。按照“大环卫”的工作思路,将工作内容延伸到道路清扫保洁、非法广告清除、无主垃圾和卫生死角清理、社区及底商垃圾收运、果皮箱清收保洁、道路洒水和清雪、生活废弃物转运、西区水域保洁等10个方面。环卫作业实行定路、定人、定车、定时、定标准,并做到“清扫到围墙、保洁全视野”,路面垃圾半小时内清除,小广告每日9时前消除。制定《环卫作业改进方案》,增加环卫作业人员,延长保洁时间,主干道、重点地区保持每天20小时作业,次干道、其他地区保持每天16小时作业,增加巡回保洁频次,主干道半小时1次,基本做到及时清理道路污染,提高路面卫生质量。实行由城管局、环卫公司、环卫公司质监部三级检查监督制度。在奥运火炬传递、达沃斯论坛期间,服务保障实现“五全”(全员出动、全天候、全方位、全视野、全覆盖);突出“三抓”(抓重点,落实责任;抓细节,精益求精;抓质量,追求完美)。道路清扫保洁采取定人、定路、定片、定设备、定标准、定责任的办法,分级把关,层层落实,强化责任路段管理。达沃斯论坛期间,人工保洁每天5:00—23:00作业,采取三级保洁办法,即作业中心个人责任段保洁、作业中心巡检车巡回保洁、公司管理人员分成10余组分别乘车巡回保洁。迎宾线、会展中心及居住宾馆酒店周边等重点路段10分钟巡回保洁一遍。投资900余万元,更新、添置环卫专用车辆35部(其中管委会购置7部、环卫公司购置28部)。
  2009年,新增170万平方米道路清扫面积,调整人工作业量,净增一线扫道工192人,并着力提高作业质量。投资400万元,购置专用车13部,机械除雪铲9套,扩大机械化作业规模。
  2010年1月2日,天津地区降下59年一遇的大暴雪。环卫公司及时启动清雪应急预案,按照先桥后路、先主干道后支路、先生活区后工业区的顺序进行洒卤清雪作业。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政府关于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加大洒水作业及水洗作业力度,每天出动6部洒水车,对主干道进行洒水作业,出动4部洗路车对主要道路、重点路段进行水洗作业,确保开发区道路整洁干净。
  三、环境清整
  按照市容委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要求,调整完善垃圾清运工作,购置适宜的垃圾清运车辆,提升垃圾处理、清运工作水平。
  2001年,清运生活垃圾8.73万余立方米、工业垃圾2.72万余吨;处理粪便6700余吨;夏季消毒用药2吨;日消毒点(包括企事业单位)1000余个;日清掏、保洁、擦洗果皮箱326个;公厕维修、保洁6座;区内大环境卫生清整死角10处,清整面积2万平方米。购入双排车1部,东风翻斗车2部,垃圾后装车4部,加之原有全封闭式生活垃圾后装车15部、工业垃圾车包括单臂吊车10部,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形成生活垃圾采用全封闭式后装车,施工工地工业垃圾及装修垃圾采用单臂吊车,杂土及大件垃圾采用东风翻斗车3种方式为一体的垃圾清运模式。
  2002年,清运生活垃圾8.61万余立方米;大环境清整86次;突击解决洒漏带泥等污染136起。年内,开展卫生专项清整活动,收到预期之效。
  2003年,在“非典”流行时期,加强开发区内卫生消毒、垃圾清运等环卫工作,包括开发区内医院、医学观察所、无主空地的废弃物清运;应邀对外单位“非典”消毒服务;防“非典”用品销售;开发区无主垃圾义务清理。共清运垃圾2.05万余立方米(其中医院和医学观察所垃圾76立方米);清整56处无主空地、垃圾、临厕等,出动清整机械866车次,动用突击人力3600余人次;清理洒漏、带泥污染1200次;出动道路洒水消毒车318车次,喷洒消毒药水2550立方米。
  2004年7月21日,进入西区开展垃圾清运。
  2006年,开展大环境清整活动8次。夏季,对泰丰公园周围进行洒水作业;治理工地道路扬尘洒水作业150余次;对无主垃圾义务清整25次,清理量2530立方米。
  2007年,完成重大迎宾专项清整任务52次。开展大环境清整活动45次,清整面积1.73万平方米,义务清理无主垃圾2688立方米。
  2008年,对奥运火炬传递路线、达沃斯论坛主会场、服务区范围内、居住宾馆酒店周边的卫生保洁及垃圾收集、清理、清运工作实行定人、定点、定设备,垃圾随产出随清运。环卫公司成立领导检查组、质检部检查组、作业中心检查组,实行三级检查,层层把关,落实责任,对各项工作严格监督检查,确保有效落实。进行迎宾专项清整活动44次,开展大环境清整活动57次,清整面积5.2万平方米,义务清理无主垃圾3380立方米。
  2009年,落实天津市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精神,环卫公司成立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带领公司相关部门深入各个作业中心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结合形势任务、作业标准、作业规范和安全作业等内容进行宣讲,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收到预期效果。制定《开发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大干150天,有效清除区内卫生死角、无主垃圾。组织力量开展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作业中心配备8部五十铃双排车,每辆车配备作业人员5人,重点处理道路严重洒漏污染,配备高压洗路车,对污染路段进行水洗作业,保证道路作业质量。管委会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垃圾压缩站。清除无主垃圾4.5万立方米、卫生死角33处。
  2010年,以奋战300天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出动2700人次,清理卫生死角、无主垃圾35处,动用铲车62个台班、挖掘机9个台班,清理面积6.75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草210车、1100立方米;清融积雪300余吨,道路污染洒水290余车,清理小广告6500平方米。创新环卫作业模式,深化日常环卫作业,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增加垃圾清运、果皮箱清掏、清洗次数,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投资448万元,购置专用车15部,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完善人机结合方案,确保作业质量。做好开发区迎宾迎检工作,制定迎宾迎检作业预案,确定迎宾路线,增加作业人员密度和巡检电瓶车数量,安排公司管理人员3人4人为一组专车巡回,在迎检路线上捡拾杂物,确保道路沿线干净整洁。完成迎宾清整任务77次。日处理垃圾400吨的环保型垃圾压缩站试运行,改进垃圾清运方式。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