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1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城区建设
分类号: F127.9
页数: 15
页码: 133-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城区建设的情况。其中包括城区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与管理、交通设施建设、津滨轻轨工程等。
关键词: 天津市 城区建设

内容

2001年始,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设施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改造大修项目主要由建设发展局负责。2007年6月,设立开发区管委会基本建设中心,系具有政府职能的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基本建设中心内设综合管理部、设计管理部、合同管理部、施工管理部、市政配套管理部等5个部门。
  2001—2010年,开发区建设发展局和基本建设中心,加强与管委会相关单位协调,形成快捷高效的服务机制,按照城区整体规划推进城市建设进程。加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和市政管线、厂站、绿化建设管理,推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城市设施维护,促进交通设施完善。至2010年末,开发区已开发土地面积由2001年的27平方千米增至80.21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42.04平方千米,建成区绿地率30.4%,房屋累计竣工1758.40万平方米,住宅累计竣工513.00万平方米,厂房累计竣工813.50万平方米,公建及基础设施累计竣工431.90万平方米,历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8.53亿元。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新建泰达医院、泰达金融广场、泰达足球场等公建设施投入使用,社区建设规模基本成型,以津滨轻轨、滨海立交桥、津滨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为骨架,东西流畅、南北贯通的大交通体系初步建成。
  第一节 城区基本建设
  一、基础设施投资
  2001年,开发区落实“形象年”建设工程项目,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城市建设进程。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41亿元,同比增长77.8%,历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8.64亿元。
  2002—2003年,城市建设规模较大、速度较快。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9.99亿元。新增基础设施能力为:道路面积84.1万平方米,给水管网36.2千米,排水管网93.4千米,燃气管网10.4千米。
  2004—2009年,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西区投资建设,2008年基础设施投资27.46亿元,2009年基础设施投资25.09亿元。是年,南港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49亿元,围海30平方千米,建设围埝、防波堤31千米,整理土地25平方千米。是年,开发区基建中心负责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74项,全年竣工53项(其中公共建设项目22项,市政、绿化、路灯项目31项),各类公建竣工55万平方米,市政道路竣工25万平方米,各类绿化竣工30万平方米,各类管线竣工20万米。完成投资逾20亿元(其中公共建筑设施类项目14亿元,市政、绿化、路灯项目6亿元)。
  2010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88.76亿元,历年累计完成628.53亿元。南港工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9.04亿元。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4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92亿元。是年,基建中心负责的基建项目78项,包括公共建筑设施类项目35项(其中续建项目12项,公共建筑设施类新建项目17项,维修改造项目6项);市政、绿化、路灯类项目30项(其中市政及配套项目20项,路灯项目6项,绿化项目4项);专项5项;前期8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年计划(24.5亿元)的127%。
  二、公共建筑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
  2001年,公共建筑设施及基础设施开工5.6万平方米,竣工13.82万平方米。建成东海路防护林、森林公园、天津海关新综合业务大楼、泰达第一小学、泰达大街改造、夜景灯光工程等项目。泰达图书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金融服务区开工,学院区、休闲娱乐区等项目取得进展。
  2002年,城区大型公共建筑设施项目成为投资重点。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泰达足球场、市民广场、泰丰植物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克瑞思滨海学校、第三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及环岛公园、中水回用一期等项目。完成重大节日街景布置,以灯光夜景为主的城市景观工程,生态型公厕等民心工程。
  2003年,城市公共建筑设施项目投资加快。泰达图书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达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建成万博公学、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设施,天江公寓、蓝领公寓等现代化单身集体公寓以及森林公园、泰丰公园南侧绿化温室等项目。2004年,建成泰达足球场、泰达国际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设施项目。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生态公园”竣工。
  2005年,基建中心新建项目7项,续建项目5项、修缮和改造项目10项,竣工6项,完成投资2.6亿元。建成第二体育场、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设施。启动遗址公园、跨泰达大街人行天桥建设工程。继续建设第二中小学、金融街地下车库及美食广场、新城区派出所、第三消防站、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泰达时尚广场、泰达医院改扩建、司法服务中心(完成12层主体施工和群房施工)等项目。
  2006年,公共建筑设施建设包括新建项目3项,续建项目5项、修缮和改造项目9项,完成投资3.409亿元。新建项目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二期、西区海关设施工程、翠亨社区活动中心。续建项目完成第二中学、新城区派出所、泰达研修中心员工宿舍楼、西区2个职工公寓。完成东区现代导轨电车项目(试通车)和镇海桥、京山线桥、洞庭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开通西区至东区和市中心的公交线路。
  2007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完成16.5亿元,非政府投资公共建筑设施完成1.9亿元,建成泰达医院(扩建)、司法服务中心、西区消防站、起步区公交站等项目并投入使用。推进蓝白领公寓、政府公屋、摊群市场建设。实施建筑工人村的规划与建设。
  2008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完成15.97亿元,非政府投资公建完成3.72亿元。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区(MSD)、服务外包基地、时尚广场文体商业聚集区、科技发展中心、政府公屋、蓝白领公寓等项目。建成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第八大街蓝领公寓、海景街/泰丰路蓝领公寓、海景街/海通街蓝领公寓。
  2009年,建成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西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第二小学、瑞馨白领公寓等项目;建设服务外包白领公寓、科技发展中心一期、政府公屋等项目。
  2010年,公共建筑设施及基础设施开工70.10万平方米,竣工52.03万平方米。建成服务外包白领公寓、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第五幼儿园、西区蓝领公寓、东区泰达广场C区、永旺商业、宏天成酒店、滨海国际会议中心、政府公屋、南港分指挥部、南港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并投入使用。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区(MSD)、十三大街蓝白领公寓、周大福滨海中心、俊安总部、时尚广场酒吧街、南海路入区标志工程、起步生活区还迁房等项目。
  附:公共建筑设施及基础设施项目简介
  泰达医院 位于开发区第三大街以北,北海路以西,占地面积4484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686平方米,包括主楼和附属用房。主楼分A、B、C区,A区为门诊楼,建筑面积14751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4层;B区为医技楼,建筑面积18337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3层;C区为病房楼,建筑面积43993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附属用房为地上1层,建筑面积1605平方米。
  司法服务中心 位于开发区第一大街以北,新城东路以西,占地面积13236平方米,建设面积59328平方米。
  滨海国际会展中心 位于泰达休闲娱乐区内,东临东海路,南临泰达大街。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003年末投入使用,二期工程2008年5月末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22142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29480平方米,地上面积92662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20万平方米,会议室总面积7600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6288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23140平方米,展厅高度1018米;会议室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可容纳100人以下会议室12间,可容纳250人会议室4间,可容纳1200人会议室及宴会厅2间,贵宾(VIP)接待室3间。二期建筑面积60327平方米,展厅面积18860平方米,展厅高度1018米;会议室包括1270人报告厅、500人多功能厅及300人多功能厅各1间,报告厅及多功能厅面积3470平方米。
  第八大街蓝领公寓 位于开发区第八大街与规划路交口,占地面积760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698平方米(公寓126819平方米,配套公共设施7879平方米),为6层框架结构。总套数1880套。容纳总人数15040人。
  海景街/泰丰路蓝领公寓 位于开发区海景街与泰丰路交口,天江公寓东侧,占地面积16489.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965平方米,为6层框架结构。总套数348套,容纳人数2784人。
  海景街/海通街蓝领公寓 位于开发区海景街与海通街交口,天江公寓西侧,占地面积40113.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3318平方米,为6层框架结构。总套数976套,容纳人数7808人。
  白领公寓 位于开发区第五大街与南海路交口,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105平方米,为1315层框架结构,总套数982套(A套型522套、B套型460套),容纳人数1862人。
  第二小学 东临北海路,西临泰祥路,南临泰丰公园,北临第五大街。建设用地总面积32569.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860平方米。结构主要为钢混框架结构,设有3栋建筑物,包括教室、办公室、报告厅、门卫、食堂、教师宿舍、室内体育馆及热力站等。
  第四消防站 位于开发区太湖西路以东、广达街以北、天保生活区内,总用地面积6351.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82平方米。
  西区蓝领公寓(滨海新区2010年民心工程) 位于西区办公室东部地块与东南部地块,西靠春华路,东靠新圣路,两个地块以新业六街相隔,西南角为春华路与北大街交叉路口的环状绿化区,西侧为河流及城市绿化带。总用地面积372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10.7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7457.1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694.42平方米。公建面积10154平方米。公寓主体地上6层,地下1层,总高度23米,共8栋。
  服务外包公寓(滨海新区2010年民心工程) 位于开发区东侧泰达服务外包园L区。基地南临第五大街,西靠北海路,总用地面积43495.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7029.68平方米,其中地上194121平方米,地下24532平方米。绿地总面积1674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5栋高层公寓,建筑层数25层,层高2.9米,建筑总高度75.3米。公寓3310套(一室一厅258套,套内建筑面积20平方米;二室一厅1284套,套内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三室一厅1767套,套内建筑面积5260平方米),可居住6254人。
  第五幼儿园 位于开发区第一大街南侧,东起巢湖路,西与宏基伟业住宅项目相邻,南至顺达街。规划总用地面积68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50平方米,规模为12个班,可容纳360人。
  政府公屋 位于开发区保税区生活区东部,“百米绿带”尽端,开发区第二大街以北、东海路以西,用地面积3.40万平方米。定位高层住宅区,为开发区青年家庭购买商品房之前的过渡用房,只租不售。小区总建筑面积10.5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含人防面积8500平方米),为停车库、设备间和人防等,建筑最高65.48米。
  南港特勤消防站 是南港工业区建设的第一个消防站项目,包括办公楼、氧气呼吸室及训练塔3个单体。其中,办公楼为框架结构,4层,局部1层和2层,建筑面积6570.29平方米,建筑高19.5米,氧气呼吸室为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4平方米,建筑高4.4米,训练塔为6层钢结构构筑物,车库建筑面积524.16平方米。
  生活区二期拆迁还迁房 东至远洋公司办公楼,西至建材路,南至市政绿地,北至欣园南街,规划总用地面积3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79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5803平方米,地下面积276平方米。
  西区生物医药园一期 位于西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心。总用地面积747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95平方米,其中地上12302平方米、地下793平方米。
  生物医药产业园GMP项目 位于海通街以北、洞庭路以东、第十三大街以南,建设规模1.42万平方米。
  科技发展中心一期(天津市重点工程) 位于第四大街以北、洞庭路以西、洞庭一街以南、微山路以东,建设总用地面积2173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213.29平方米。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建筑及广场绿化围绕中心广场呈蝶形布置。
  三、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2001年,开发区厂房开工35.23万平方米,竣工36.93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竣工12.4万平方米。2002年,南海路排水、0号11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业区燃气管网、供热管网配套工程等项目竣工。2003年,五号热源厂一期、出口加工区二期排水、体育会展区排水、泰华路35千伏变电站及新城区供热管网等配套设施竣工。
  2004—2005年,制定政府投资标准厂房管理程序。根据入驻企业要求和实际情况,建成汤浅、现代电子、布德鲁斯、摩托罗拉等定制厂房8.9万平方米,丰华二期标准厂房5.5万平方米。摩托罗拉厂房、现代电子厂房移交外方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天然气储配站等能源类基础设施项目。工业区燃气管网配套等工程完工。开工建设并完成五号热源厂二期增容、2号11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西区110千伏变电站、起步区调峰锅炉房及地表水调节湖项目投入使用。
  2006—2007年,改造泊姆克厂房、爱津厂房(药明康德公司)、天利厂房(摩托罗拉公司)。岳龙水引水工程通水,建成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西区污水处理厂及热源厂。围绕大火箭、服务外包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第二燃气管线、四号热源厂、净水厂三期等基础设施项目,西区1号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8—2009年,建成三星厂房、霍尼韦尔厂房、海运街通用厂房。建成四号热源厂并投入使用。建设并完成第二条源水管线、净水厂三期、西区滨民220千伏高压线路迁移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滨海第二天然气管线、西区第二热源厂、还迁房能源供应管网、大火箭能源供应管网等项目。
  2010年,完成南港标准厂房、南港建材码头主体工程、SGS通标公司(风能技术中心)WETC厂房代建工程。完成东区至西区第二条供水管线、西区第二热源厂、西区第一热源厂扩建、北疆电厂淡化海水接入区、南港工业区团结路110千伏变电站、津滨高速改扩建及兴港桥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水厂一期二期改造、水厂第三条出水管线、南港工业区自来水厂、西区污水处理厂扩建、西部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电源切入及MSD地下35千伏变电站等工程项目。完成南港工业区78千米防波堤围埝主体工程,形成一期围海65平方千米,新增陆域20平方千米。工业区内部基础路网日趋完善,能源配套能力初步形成。
  附:厂房项目选介
  三星厂房项目 位于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东临微五路,西接微六路,南连张衡道,北靠爱迪生道。总建筑面积33728.68平方米,其中主厂房32352.7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主体为3层,局部4层。
  霍尼韦尔厂房 位于开发区工业区,第九大街以北、南海路以东、第十大街以南,总用地面积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42平方米。
  海运街通用厂房 位于开发区海云街以北、泰丰路以西、东海路以南、泰康路以东,总用地面积16.5万平方米。建筑包括6栋单层标准工业厂房,9栋两层标准工业厂房,2栋多层厂房。
  SGS通标公司(风能技术中心)WETC厂房代建工程 位于开发区西区新兴路以东、新业二街以北,占地面积10343平方米,建筑面积3795平方米。车间部分为单层钢结构建筑,长88.9米,宽33.3米。办公部分为3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长32.67米,宽10.42米,层高12.45米。
  四、修缮改造与拆迁
  2001年,完成泰达大街改造、“垦荒犁”改造、“五洲擎天”改造、西入口改造、镇海桥改造项目。2004年,实施老小区水、电、气、热改造。启动起步区改造,调查起步区土地利用状况,共调查企业214家,其中拟定拆改企业110家,涉及土地面积逾78万平方米。
  2005年,完成动植检小区、晓园街公建水电气热改造和室外环境整治工程,一中、一小、保育院、一幼、二幼、三幼、国际学校等室内外暖气管网改造和室内外装修,国际学校室外体育场草皮改造,俱乐部游泳馆外檐和内部改造。拆迁改造起步工业区(土地面积2.8平方千米,东至黄海路、西至京山线、南至泰达大街、北至第七大街),涉及需拆改企业114家。至11月末,签订收购协议地块10宗,土地总面积22.7万平方米,地上房屋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3亿元。启动生活区第一大街拆迁重建,完成情况调查,拆迁地块土地总面积18.8万平方米,地上房屋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6万平方米,非住宅8.1万平方米,拆迁户762户。
  2006年,修缮和改造项目9项。完成泰达体育场看台、场地、附属用房维修改造及泰达研修中心锅炉房改造,将总公司大楼B区部分楼层改造为社区大学,修缮市民广场一层访客中心,将森泰商服中心400平方米用房改造为芳林社区活动中心,实施飞龙畜产厂房改造为公安分局用房。加快旧城改造,推进起步工业区一期拆迁改造。根据拆迁改造区域内企业实际情况及企业意愿,采取以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方式进行拆迁补偿安置。与21家企业签订《拆迁补偿协议》,20家企业搬迁完毕,完成拆迁面积比例71%,通过房屋拆迁整理出可供建设用地5万平方米。根据洞庭路新交通车场站项目段建设需要,拆迁原林业物资公司地块3.2万平方米场地,作为其调度、维修总站。实施欣园、紫云新村、翠园别墅拆迁,涉及土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417户,非住宅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80户。
  2007年,拆迁企业39家,拆除房屋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整理出土地面积8.9万平方米。完成起步工业区以外中环三津、金翔黄金、PPG涂料等地块拆迁,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整理土地面积2.9万平方米。
  2008—2010年,继续实施旧小区改造。将老旧住宅小区供水和采暖改造列为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构建和谐泰达20件民心工程之一,涉及近20个居民小区,总投资规模2848万元,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2200余户居民受益。2004—2010年,改造居民小区近60个,受益居民4万余户。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建设与管理
  一、房屋及住宅建设
  2001年,开发区进入房地产快速开发时期。全区开工房屋面积61.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0%,竣工房屋面积9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8%;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708.7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45.81万平方米。
  2002年,开工房屋面积比上年增长110.8%。2004年,发放商品房销售许可证11件,建筑面积45.176万平方米。
  2005—2006年,开发区房地产业稳定增长。发放商品房销售许可证31件,准许销售建筑面积127.27万平方米。
  2007年,开发区全年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33.12亿元,其中房地产住宅投资完成17.6亿元。开发区引进高品质房地产开发商,提高住宅规划设计、配套环境设计标准,建设万科金域蓝湾、伴景湾、万通新城国际、华纳豪园三期等一批高品质住宅项目。商品房销售面积76.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70.1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54.46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51.13亿元。至2007年末,开发区建成住宅2.9万套。
  2008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5.38亿元,可比下降22.6%,房地产业受市场影响出现回落。全年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2.94亿元,比上年减少10.18亿元,下降30.73%。房地产住宅投资完成2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2%,占房地产项目投资的95.77%。新建商品房登记套数、登记建筑面积均出现大幅下降,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70%、73%,成交价格比上年上涨35%。一手商品房(住宅和非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量大降但价格出现上涨,且商品非住宅价格反常上涨;二手非住宅成交量大增,价格微降。商品房销售面积11.0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10.4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0.42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9.44亿元。
  2009年,开发区房地产业反弹。房地产完成投资3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商品房销售面积52.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倍,其中商品住宅面积50.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倍;商品房销售额50.77亿元,同比增长1.7倍,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48.15亿元,同比增长1.7倍。
  2010年,开发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6.65亿元,比上年可比下降28.7%;全区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44.64亿元,开工房屋面积203.5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91.83万平方米。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2360.3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758.40万平方米。住宅开工面积3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9万平方米。住宅累计开工面积634.9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513.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5.0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32.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1.42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8.21亿元。
  二、房地产管理
  2001—2002年,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办法,做好土地及房屋产权登记和交易工作,妥善处理房地产纠纷和群众投诉。2003年,按照“发展两头、控制中间”房地产开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调控机制,推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简化开发区房地产产权登记和交易程序,缩短办证时间。
  2004—2006年,按照国家及天津市房产交易政策要求,规范房产交易市场。实施房产交易个人销售住房所得税征收,并实现与市房管局管理系统对接。按年完成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年检。
  2007年,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查处无证售房、囤积居奇、炒作房屋等违法、违规及其他以不正当交易方式哄抬房价的行为。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部署,组织对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企业和经纪机构的专项检查,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44家,对有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责令限期整改。
  2008年,承接天津市国土房管局下放的多项审批及备案工作。解决开发区土地及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包括西区还迁房项目建设土地问题、泛华美联权属纠纷、化工区原熔炼厂收购等。解决涉及房地产、物业管理纠纷和信访事件,全年解决200余次投诉和调解。是年,全区房地产业企业549个,比2004年末减少6个。其中,房地产开发业205个,物业管理企业120个,中介服务业87个,其他房地产业137个,分别比2004年末减少92个、8个、36个和增加130个。全区房地产业企业从业人员1.44万余人,比2004年末减少3600余人。
  2009—2010年,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规范商品房交易秩序。
  三、物业管理
  2001年,修订物业管理规定。2002—2003年,贯彻国家及天津市相关物业管理法律条例,加强物业项目基础服务、物业企业诚信管理和行政监管,健全物业管理纠纷调解机制,提升物业企业整体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维护物业管理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物业管理和谐发展。
  2004年,出台《天津开发区鼓励住宅物业管理发展的暂行规定》《天津开发区物业公共设施维修基金归集追缴办法》,追缴维修基金1106.75万元。组织老住宅区维修改造,包括恂园里屋顶防水改造、康翠园消防设施改造和兆发新村采暖、供水、供电设施改造。提升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整合物业管理区域,实施连片住宅小区物业统一管理。协调采暖、供水、供电及燃气设施改造。组织实施老小区维修基金追缴,涉及46家企业开发的65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的9家企业已经注销),收缴资金1106.75万元。前期物业管理方案备案9件,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6.6万平方米,实施物业管理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完成业主委员会备案17件,累计成立业主委员会56个(占应成立的70%)、物业管理合同备案11件,完成物业管理用房变更备案、物业管理信访接待(受理投诉电话172次、信访投诉53件、组织协调会18次)等日常业务工作。
  2005年,新增物业管理项目11个、面积69.32万平方米。实施物业管理的项目114个、总面积494.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项目86个,建筑面积428.57万平方米(含在建项目8个、建筑面积56.99万平方米)。开发区从业的有资质物业公司56家,其中管理住宅项目的物业公司35家。新成立、改选业主委员会16个。其中,86个住宅项目中,有52个成立了业委会。完成老小区维修基金收缴1252.23万元,累计追缴2358.98万元。根据天津市国土房管局部署完成开发区住宅物业管理项目普查,涉及开发区66个住宅物业管理项目;完成物业管理项目招标备案2件,返还2004年度开发区住宅项目物业公司56.82万元营业税。完成物业管理项目达标创优申报、验收,涉及达标项目3个、市优项目1个、国优项目2个;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代表及社区居委会等200余人参加物业管理政策培训会。受理物业管理电话投诉160余次、信访投诉11件、参加小区业主会选举、纠纷协调会20余次。
  2006年,累计实施物业管理项目145个、面积69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项目93个,管理面积488万平方米(含在建项目12个,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办公楼项目18个,商业项目14个,工业厂房项目11个,公建项目7个;区外项目2个。完成物业管理合同备案27件,备案业主委员会8个(包含新成立和改选);物业管理招标备案3件,申报、验收达标项目5个(西区投资服务中心等)、市优项目2个(科技大学、金融街);完成22家物业公司住宅项目79万元营业税返还;组织60余人参加开发区物业公司经理及项目经理业务培训;审批成立物业管理促进会。受理物业管理电话投诉560余次,信访投诉64件;参加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纠纷协调会20余次。加大老小区维修基金追缴力度,完成追缴额1340余万元,实现历年累计追缴3700余万元,涉及住宅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房屋8045套。实施住宅小区改造,完成恂园里、恂园南里、康隆苑3个小区采暖管网改造;完成华辉小区、沁园小区、南江小区、银河大厦、恂园南里、康隆苑、博美园一期、银河小区、郑华小区、盛泰公寓等10个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博美园、恂园西里、康隆苑等3个小区供电系统改造。
  2007年,累计实施物业管理项目149个,管理面积760余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项目97个,管理面积492万平方米(含在建项目12个,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办公楼项目18个,商业项目14个,工业厂房项目11个,公建项目7个;区外项目2个。完成物业管理合同备案27件,备案业主委员会7个(包括新成立和改选);物业管理招标备案3件;申报、验收达标项目5个、市优项目2个,国优项目3个;组织3次316人次参加开发区物业公司档案业务培训;区物业管理促进会成立并开展工作。完成维修基金追缴额1000余万元,历年累计追缴4700余万元,涉及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43个物业管理项目。继续实施老小区改造,完成青海园等3个小区采暖管网改造和供水管网改造。
  2008—2009年,发挥物业促进会的行业协调职能作用,推进新《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组织物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业主委员会学习新政策。提升依法行政意识,通过法律咨询和专题研究解决居住小区物业管理难点问题,建立社区矛盾人民调解员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和业主代表会管理体系。解决房地产、物业管理纠纷和信访事件,解决财富星座物业纠纷和泰丰四期140户因拆改燃气管道引起的群体投诉事件。继续实施老小区改造,组织协调专业公司,完成银河公寓等17个小区采暖管网改造和8个供水管网改造。
  2010年,组织相关人员就出租房屋管理、住宅房屋装修管理、住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维修资金归集、违章搭建、私拆乱改、改变房屋用途、建筑区划内公共配套设施权属、住宅房地产项目前期物业服务管理与职能等问题进行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
  四、地名管理
  2005—2006年,完成区内20个小区及建筑物标准地名报批;编排登记门牌号、办理通邮手续179件。完成西区及东区55条道路命名报批。完成拟新建门牌标志统计及制作安装,计170块。20082009年,完成小区及建筑物标准地名报批16件;编排登记门牌号、办理通邮手续124件。2010年,完成小区及建筑物标准地名报批3件;编排登记门牌号、办理通邮手续52件。完成南港工业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生物园区、西区西北组团60余条道路命名方案的征集编制。
  第三节 交通设施建设
  一、路桥建设
  2001年,交通设施成为开发区建设重点。连接天津市区与开发区的津滨高速公路、全国最大的互通式立交桥——滨海立交桥(原名史家庄立交桥)等交通项目竣工通车,第五大街跨京山线桥、临港桥改造开工,完成泰达大街改造、西入口改造、镇海桥改造。
  2002年,连接天津市区和开发区的津滨轻轨开工,总投资59.5亿元。第五大街跨京山线桥建成通车,连接天津开发区、保税区、塘沽区的滨海新区内环线贯通。临港立交桥竣工。
  2003年,构筑大交通体系,完善区域交通环境。新港桥主桥改造、汉北路改造、泰达大街北海路桥一期、南海路人行天桥等项目竣工。启动第二大街、第九大街立交桥建设,完成洞庭路、黄海路、南海路、第一大街、第二大街、第三大街、第六大街、第七大街、第八大街、第九大街的贯通建设,基本形成开发区骨干交通网络。
  2004年,津滨轻轨投入运营,新港桥改造、中小企业园周边道路、第九大街跨京山铁路西延线、中心庄路跨京津塘高速公路立交桥、中心庄路跨津滨高速公路立交桥、北大街跨唐津高速公路立交桥和西区起步区内主次干道等一批路桥工程竣工,西区交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2005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口工程、津滨高速公路开口工程等一批路桥工程竣工。东区第九大街延长线至北大街全线通车。
  2006年,完成东区新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建成现代导轨电车并试通车,完成镇海桥、京山线桥、洞庭路改造工程。开通西区至东区和市中心的公交线路。
  2008年,完成“2311”绿化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两线”(津滨高速延长线、京津塘高速延长线)”“三路”(南海路两侧、东海路东侧、第九大街)、一区(泰达时尚广场周边地区)、一桥(滨海大桥)综合整治工程。
  2009—2010年,实施津滨高速改扩建工程,起于外环线立交桥东侧引路,终至胡家园互通式立交桥东侧引路(即唐黄路),与津塘四号路相接,全长27.766千米,其中外环线至天津收费站段、天津收费站至规划蓟汕联络线互通立交段、滨海收费站至胡家园互通立交段,改扩建后为双向8车道,其余为双向6车道。新建天津站、滨海站和军粮城站3个收费站。
  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2001—2004年,推进城市设施维护、交通设施完善、街区改造及相关设施建设。2004年,完成交通信号灯建设27处,大型指路标志46面,交通标志130面,减速带8处,道路隔离栏1000延米。
  2005年,完成交通信号灯建设18处,安装大型指路标志56面、交通标志130面、圆钉减速带2处、道路水马隔离栏80带20米,施划标线80万延米,设置电子警察10个路口、监控头2处、绿波带1条、车载式电子警察2台,LED电子显示屏2处。完成交通信号灯电源线预埋。
  2006年,建设智能交通系统,进一步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识。新建交通信号灯32处路口(含洞庭路信号灯13个路口),各类标志300余面。更新洞庭路大指路标志33面。新建电子警察路口20处,监控路口12处。配合应急系统建设,新建监控路口70处。新建龙门架综合智能系统1处。施划标线100余万延米。
  2007年,因区内多处道路施工改造,造成部分主干道路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组织相关部门,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新建LED屏2处、交通信号灯15处、电子警察8处、各类指示标志300面,施划交通标线180万延米,对多条道路实行限行、禁行,使车辆拥堵问题得以解决。
  2008年,完成《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完善东西区交通指示系统,改造迁移大指路标志270面、交通信号灯26处,提高各路口安全通行能力。施行开发区货车限行方案,有效疏导交通。
  2009年,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疏导。新建信号灯绿波条,施划交通标线120万延米,安装各类交通标志100面。采取有效疏导措施,解决区内因道桥施工等原因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
  2010年,加强交通设施、停车场建设。结合第三大街改造工程,改造翠亨村等点位停车场。完善东、西两区交通导示标识系统,全年共完成标线施划150万延米,新建标志及更换牌面80面、信号灯3处。
  三、现代电车工程
  现代电车工程由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南起津滨轻轨泰达站,北至第十三大街学院区北站,沿开发区洞庭路贯穿生活区、工业区、学院区,为纵贯开发区西部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线。工程总投资22590万元(不含车辆)。2006年3月28日开工,是年12月6日建成开通。2007年3月28日不载客试运行,5月10日载客运营。
  现代电车工程全线长7.86千米,配车8辆,每辆3节,均为地面线,共设14座车站,即洞庭路站、第一大街站、第二大街站、第三大街站、第四大街站、第五大街站、第六大街站、第七大街站、第九大街站、第十大街站、第十一大街站、学院区南站、学院区站、学院区北站,站平均间距583米。线路采用电动低地板胶轮车辆,为法国Translohr车辆系统。采用单轨导向,双线单方向运行,设5座变电所,采用750伏架空接触网供电。线路中部设车辆段1座,占地0.032平方千米,用于停放、检修车辆。车辆段内设控制中心,指挥全线运营。工程还包括轨道、路基、车站建筑、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建设。
  第四节 津滨轻轨工程
  一、工程建设
  津滨轻轨工程系天津市重点工程,分为东段和西段两部分,整体工程设控制中心1个,是全线列车运行、防灾救灾的指挥中枢,承担行车调度、电力调度、环控防灾调度等功能。津滨轻轨设胡家园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新立镇停车场,分别担负车辆备用、检修、停放、全线各种机电设备维修、物资材料供应与存放等功能。
  东段工程 东段工程起于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地区,终点为天津开发区第七大街东海路站。线路长45.409千米,其中高架线39.915千米、占全线的87.9%,地面线5.494千米、占全线的12.1%。东段设车站19座,其中已建成车站14座:中山门站、一号桥站、二号桥站、新立镇站、东丽开发区站、小东庄站、军粮城站、钢管公司站、胡家园站、塘沽站、泰达站、市民广场站、会展中心站、东海路站;另有预留站5座。设立停车场、车辆基地、控制中心各一处。轻轨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千米。工程总投资56亿元。2001年5月18日开工,2003年9月30日建成通车,实现车通、轨通、电通。
  西段工程 西段工程起于天津站后广场,穿过铁路,沿海河东路、六纬路、光华路、津塘路至中山门站,与已建成的东段工程连接。西段线路长6.843千米,其中地下线路6.032千米、高架线路0.584千米、地下线路与高架线路间过渡段0.277千米。西段设车站5座:天津站站、大王庄站、十一经路站、直沽站和东兴路站。2004年11月6日开工,2012年通车。
  征地拆迁 津滨轻轨东段工程沿线途经河东区、东丽区、塘沽区和开发区4区,拆迁量大,征地1332.43亩、拆迁房屋24566平方米,以及公共绿地、市政管线、河道、军事设施等。
  2009年7月31日,津滨轻轨西段5座车站用地78606平方米拆迁工作完成。
  二、运营状况
  2003年12月,津滨轻轨试运行。2004年3月28日,开通试运营。自试运营始,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现代轨道交通“安全、准点、快捷、舒适、环保”的优势,取得较好社会效益。2005年4月,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及自动信号系统ATP投入使用,实现由全人工服务向自动化服务转变。是年4月25日,开始正式使用单程磁卡票、IC卡储值票。是年5月1日,津滨轻轨正式运营。
  至2010年末,津滨轻轨累计运送乘客8790万人次,日均客流由最初的1万余人增至6万余人,客流增速显著,多次完成节假日和各种大型活动的运营任务。
  津滨轻轨运营管理按照高起步、高标准要求,重视车辆基地和控制中心建设规模、提高设备配置,控制中心可在运营中全天候监控机车情况,并进行实时调度。车辆基地配备国内先进的维修和车辆养护设施,为实现安全、正点运营提供保障。车辆拥有先进的牵引制动系统,在全国首次采用轻量化不锈钢车组,国产率73.5%。引入世界先进水平的无线数字机群通讯系统,其中静态图像数字传输方式为国内同业首创。信号系统采用美国USSI公司世界先进的ATC系统。公司重视运营软件建设管理,引入美国柏诚公司和香港地铁公司联合体协助管理并提供运营维护咨询,保障轻轨运营安全可靠。提倡“微笑服务”,建立运营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倡导开源节流,节能降耗,轻轨运营车辆综合单耗仅0.057千瓦时/人千米。轻轨运行图兑现率99.98%、列车正点率99.97%。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