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0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发展规划
分类号: F21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1年到2010年天津市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情况。其中包括“十五”规划纲要(2001—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等。
关键词: 天津市 经济 发展规划

内容

一、“十五”规划纲要(2001—2005年)
  发展目标 至2005年,构筑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建成以高科技工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都市化新城区。
  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达到630亿元,占天津市的24%,对天津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5%;二、三产业比例达到70∶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5%,达到1500亿元;五年内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5亿美元;出口额年均增长18%,达到70亿美元,占天津市的比例为46.7%;实现税收100亿元,年均递增1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
  发展要点 1.促进工业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天津市工业战略性东移。抓住中国加入WTO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注意内资尤其是民营资本项目引进,优化所有制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量,保证开发区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引进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达到100个;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项目1520个,总数超过60个;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810家,总数超过40家。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信息化。“十五”期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科技带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05年,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研发费用、人员、技术、管理、科学环境、知识产权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科技产品产值和出口额占全区相应指标的70%以上。科技发展资金实际投入量达到10亿元以上,实现由加工生产型工业区向科技创新型工业区的转变。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5.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调整。6.加强生态环境与都市化建设。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参与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建立临海生态环境系统,基本建成生态型工业区,健全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使天津开发区成为国内环境保护示范区。环保工作实现由强制性管理型向自觉环保型转变,由政府直接控制向社会制衡方式转变。重视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建设,加快区域都市化进程。依靠现代化建筑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和主题公园景观等,通过一系列功能设施的建设,创造向高级生产力转化的都市环境和氛围。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年)
  发展目标 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推进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以综合改革试验、完善区域功能为手段,在滨海新区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人才聚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载体实现城市化进程,把天津开发区建成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示范区和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地区。
  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平均增长18.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0亿元,年平均增长17.7%;财政收入350亿元,年平均增长19.9%;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6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3.6%;就业人口45万人,年平均增长9.3%;投资总额350亿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00亿美元;引进内资4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200亿元;区内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耗水五年累计降低10%;新开发面积50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面积30平方千米。
  发展原则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滨海新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要求,继续壮大现代制造业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发展模式 推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力争再形成几个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群;注重引进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提高发展质量 追求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破资源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增加值率和单位土地产出率,降低单位产出资源消耗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区域。
  建设和谐社会按照建设宜居生态城区的要求,科学、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健全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以创业文化为基础,构建各个阶层、各类居民和各种团体各得其所的文化氛围;抓好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关心弱势群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者收入,营造安居乐业的区域环境。
  发展战略
  资源抢控战略 不断研究和探索招商工作新机制、新招法,抢控资本资源;利用滨海新区可能得到的国家对土地利用方面的倾斜支持政策,主动运作,抢控土地资源;加强与国家和天津市专业部门、区域性能源集团的合作,抢控能源(包括水资源);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备,抢控产业资源;开展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创新,抢控人才资源。
  创新支撑战略 创新产业升级路径,强化产业竞争力;创新政策引导体系,大幅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水平;创新源头建设重点,积蓄未来产业竞争资源;创新政府服务方式,营造创新的制度化环境。
  功能提升战略 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提升产业聚集功能;提升经济辐射功能;提升文化凝聚功能。
  改革深化战略 做好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革新政府工作理念;转变政府行为模式;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区外区”开发建设体制。
  集约发展战略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效益;降低单位产出能耗;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环境质量。
  社会和谐战略 以提高全体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体现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度设计和社会保障措施体系;提高劳动者报酬水平;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福利水平;强调综合治理,保障安全生产;保障投入,构筑平安泰达;深化“文明泰达”理念,推动社会文明。
  三、“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目标是“一个根本转变、五个重点、五个提高、两个继续保持”即在实现全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的基础上,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利用内资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域建设和功能布局调整为重点,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天津开发区在经济总量和规模、质量和效益、对外开放质量、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获得新的提高,继续保持天津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继续保持在滨海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基本稳定。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逾3000亿元,年平均增长15%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以上;工业总产值逾1万亿元,年平均增长15%,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财政收入550亿元,年平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其中出口25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近2000亿元;五年累计合同外资金额350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近110亿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5万元,按当前汇率折7万美元,年平均增长4.3%;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平方千米,比“十一五”末提高33.3%;单位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平方千米,比“十一五”末提高35%;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0%;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常住人口30万人;从业人员65万人,年平均增长10%;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年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
  主要任务和措施
  “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坚持2008年以来实施的“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和“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产业”,形成投资与科技“两个驱动”,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坚持外资、国资、民资“三资并重”,实现东区、西区、南港工业区、北区四个区域协同发展。
  促进“两个产业”发展 继续壮大先进制造业,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使天津开发区成为滨海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等为突破点,使开发区成为中国北方金融创新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滨海新区高端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区。
  形成“两个驱动” 实现天津开发区投资和科技“两条腿走路”。依靠投资支撑发展,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使区域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依靠科技引领未来,将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上取得新成效。
  做好“两篇文章” 抓存量,即挖掘原有经济要素的增长潜力,抓好投资环境和企业服务。赋予投资环境新的内涵,重点在解决城市交通、商务环境、住宿、生活等突出问题方面下功夫,在完善投资软环境方面下功夫;在提升政府服务方面见实效,按照“1001=0”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企业责任制,实现对企业注册审批、建设投产、后期运营的全程优质高效服务。抓增量,即抓大项目、好项目,促使更多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见效。
  实现“三资并重” 牢固树立“天津以外都是外”的观念,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分大中小,不分内外资,不分出口内销,只要是好项目,就要努力争取,即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营资本三股力量共同拉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本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四个区域”共同发展 “东提”,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发展水平高”,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标准和水平,使东区成为滨海新区城市建设的亮点区域;“西快”,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扩张速度快”,即加快西区的“收尾、产出、配套”速度,全面完成西区的开发建设任务,使西区经济总量显著扩张;“南进”,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开发力度大”,南港工业区围海造陆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快速推进,龙头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世界级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功能区形象初步显现,并推进南港新城和南港新兴产业区开发建设。“北拓”,在“十二五”期间主要体现为“增长能力强”,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项目初步摆满,工业产值至少翻两番。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为依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有示范意义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营造更加国际化的对内对外开放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城区,加强环境保护,鼓励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城区和配套设施。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