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020220020230000007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F127.9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背景和基本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还提及了天津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功实践和辉煌业绩,并指出了该区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 天津 经济技术 开发区

内容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兴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系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地面标高东高西低,按大沽高程系平均高度为海拔2.5米,填垫后地面高3.5米,属退海滩地,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无地震断裂带穿过;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降水量602.9毫米,蒸发量1909.6毫米,平均气压1016.4百帕(hpa),日照百分度65%、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5米/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天津开发区或开发区)拥有东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汉沽现代产业区、西区、南港工业区、南部新兴产业区、一汽大众基地、泰达慧谷、泰达中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商务片区等区域,占地面积逾400平方千米。
  1986年8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天津开发区,指出“对外开放还是要放,不放就不活”,并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30余年来,天津开发区以其成功的实践、辉煌的业绩,证实了邓小平的伟大预见。
  2001—2010年,是天津开发区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十年,是放大产业容纳、注重科学进步、开始向新一代园区升级提质的十年,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向世界昭示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提供园区成功发展模式的十年,也是为滨海新区快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十年。
  一
  十年间,天津开发区恪守“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引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宗旨,壮大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至2010年末,全区累计开发土地84.21平方千米,比2000年末增加2.5倍;启动南港工业区填海造陆工程,填充土地60平方千米,使规划控制总面积逾200平方千米。累计基础设施投入628.53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5.67倍;给水能力、供电能力、供热能力、供燃气能力分别比2000年末提高1.73倍、6.96倍、4.90倍、30.12倍;建成天津市第一条轻轨铁路,2010年客运量逾2200万人次。
  至2010年末,累计引进外资项目投资额622.07亿美元,合同外资额462.7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260.89亿美元,比2000年末分别增长3.16倍、2.71倍、2.87倍;累计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逾1770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76.90倍;就业人口41.92万人,比2000年末增长1.19倍。伴随着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产业门类不断丰富,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其中航天产业的大推力火箭项目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现代服务业配备的每秒运算4700亿次天河计算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土地、产业投资和劳动力三大资源实现有效聚集,促进工业产出能力充分释放。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01.2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545.86亿元、财政收入361.5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6876元/人,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97倍、5.03倍、6.30倍、1.74倍。天津开发区2010年生产总值绝对量超过天津市1999年全市总量,接近天津市2000年全市水平。
  二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城市化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其特征是:由工业区内的商务、生活区改造而成,既有与老城区相比的某些劣势,又有一张白纸好绘新图的巨大优势,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
  形成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完备的教育体系。建成各类学校12所,2010年在校学生3.68万余人,其中大学生3.03万人、中小学生6526人(含外籍学生669人)。全区居民及流动人口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教育质量上乘,泰达一中列入天津市重点中学,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单列可排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之后居天津市第三位。
  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区内有综合性医院9家、专科性医院3家,社会力量创办医疗机构14家,病床102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79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锐意创新,其体制机制、管理模式成为向全国推广的先进典型。
  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建立博物馆3家。成为天津市首批挂牌的工业旅游基地。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泰达图书馆档案馆,向全区居民免费开放,2010年藏书101万册,累计接待读者103万人次
  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成果显著。2010年,天津开发区环境空气二级达标率83.7%,水环境达标率100%,污水处理率100%,全区绿地面积1468.6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4.7%,供居民休闲的公园面积达到143万平方米,全民健身场所21个。
  着力提升城市载体功能。促进人才聚集、技术开发,并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外包;由此引领的高端现代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从而促进城市载体的完备。至2010年末,累计科技投入23.21亿元,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企业技术中心75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79家,进站博士150名;各类科技孵化器12家、孵化场地面积39.1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50个;授权专利2500件。金融创新成果累累,尤其是在国内率先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类基金企业195家,认缴出资额142.36亿元。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7.84亿元,比2000年增长5.68倍。能够承接国际足球A级赛事的足球场、能够承接大型国际会议和展览的会展中心及规划展馆、热带植物园、档案馆等相继投入使用。
  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系统,申报数字城管系统技术创新成果7项、通过国家专利授权4项;建立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的社会管理“泰达模式”,成为令人瞩目的社区管理典型。
  三
  进入“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经济高位运行特征更加明显,对内部机构进行相应调整已成为客观需求。2007年,天津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内部机构由14个职能部门增至18个,增设投资促进局、外事管理局、公用事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满足工作需要,促进招商引资、外事外联、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年,进行投资资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创新。对历史延续下来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企分开、责任明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规范政府管理职能、规范政府与区属国有企业的经济关系。2009年,启动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组建南港综合办公室、南港规划建设局、南港经济发展局,与新组建的南港开发总公司合署办公,机构设置科学,分合有致,适应新辟区域发展需求,推动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工作迅速开展。是年,由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管理的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现代产业区3个小区改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直接管理,更好地发挥政府管理职能。2010年,管委会将投资促进局按产业分工分设4个局,使招商部门顺应项目运作方式、顺应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为产业专业人员、语言专业人员提供展现才能的广阔平台,促进专业招商基本格局的形成,推动区域支柱产业迅猛发展。
  四
  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赓续重视理性思维、专注理论研究的历史传统,敢为人先地提出多个阶段性发展思路。其意义,无论是对十年发展,还是对其后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发展,都起到显著的指导引领作用。
  纵观十年发展历程,先后4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
  ——2003年,将投资环境由侧重硬件建设的“九通一平”概念,拓展到注重软件建设的“新九通一平”,实行“软硬兼施”,得到国务院主管部门首肯。“新九通一平”系指在新形势下投资环境要达到: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和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该理念为环境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区域投资环境升级提质。
  ——2006年,天津开发区连续九年获得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第一名,且面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如何激发干部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天津开发区提出“三创”理念,即“锐意创新、艰苦创业、争创一流”,并开展“三创”大讨论和“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干部员工提交课题成果文章239篇,各部门、各领域争创一流工作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
  ——2008年,进一步阐发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理念。早在20世纪末,天津开发区提出“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新经济平台”的发展目标。2008年,开展“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大讨论活动,确定提升产业能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快服务业发展、内源型经济提升为经济发展主力、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和谐泰达”及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等8个主攻板块,并确定重点工作、专项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成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平台。
  ——2008年,经“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大讨论后,管委会适时提出指导天津开发区此后较长时间的发展“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二、二、二、三、四”系指:全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区域发展靠投资和科技两轮驱动;在区域发展进程中注重发挥增量和存量两类资源的作用;聚集区域发展资源要外资、国资、民资三资并重;区域发展布局要处理好东区(母区)、西区、北部现代产业区、南港工业区四区联动的关系。该思路对产业发展方向、资源利用途径、发展驱动源泉、招商引资模式、区域发展布局等做了明确规定,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五
  不断探索涉外功能区域党建工作规律,取得显著成绩。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形成一整套适其情况的、具可操作性的党建工作经验;坚持干部培训专业化、实用化、多元化、高端化方向,扎实做好人才工作;抓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廉政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工作。
  天津开发区党建工作,一方面依法维护市场主体的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一方面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使其享受区域改革开放的成果,即践行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根本宗旨。十年间,党建工作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得到投资方的理解和劳动者的欢迎。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及时调节劳动关系,避免不安定事件的蔓延。至2010年末,全区共有302家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涉及员工14.20万人。劳动者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从业人员年均劳动报酬5.28万元,比2000年提高3倍。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全区累计投保单位4427家;全年养老保险征缴22.59万人,医疗保险征缴23.08万人,向7125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41亿元;全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及子女医疗5个险种社会保障征缴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六
  1994年3月2日,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用十年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并指出,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重要标志是:力争在2003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40%、50%以上。在这项决议形成的前一年即1993年,天津开发区除出口指标外,利用外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销售额、财政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诸指标均领先其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开局奠定良好基础。“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目标提前两年即2002年完成。2002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2.7亿元,占全市的42%;出口总额72.01亿美元,占全市的62.1%。是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1亿元,占滨海新区总量的46.77%;出口总额57.05亿美元,占滨海新区总量的79.23%。其后,滨海新区其他功能区迅猛发展,天津开发区占滨海新区总量的比重略有降低,但仍举足轻重。2010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86亿元,工业总产值5101.28亿元,出口174.22亿元,财政收入361.50亿元,分别占滨海新区当年相同指标比重的30.72%、50.55%、74.90%、35.9%。从滨海新区建立至2010年,天津开发区作用彰显、地位重要。
  十年辛苦不寻常。1997—2011年15年间,商务部对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天津开发区连续15年获第一名。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人物事件评选”中,天津开发区入列“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个优秀集体”。2001—2010年,天津开发区先后获得ISO14000国家示范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汽车产业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区、电子信息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部委授予的荣誉称号。
  天津开发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必将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知识出处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志 2001-2010》

本书记述天津开发区2001—2010年的发展历程。十年间,先后提出建设“新九通一平”、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实施“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等区域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九大支柱产业。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