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和士壤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唯一号: 020034020230017432
专题名称: 地势和士壤
文件路径: 0202/01/object/PDF/020210020230000122/001
起始页: 0009.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相传天津在远古时代,本来是渤海的一部分(据說当吋华北平原也是一个海),以后經过河流挾带泥砂的不断淤积,才遂漸成为陆地。 天津地势平坦低洼。据統計,市区在大沽水平4米以下的地区,差不多占全市区总面积的80%。市区最高的地方是南运河与海河交会的地方;其次是丁字沽以西,津壩公路以东地带。 在建成区內,沿河两岸地勢較高,如海河沿岸一般都在大沽水平5米左右,沿河以舛地势漸低,在2米—-4米之間;天津旧城一带地势較高,东北髑等少数地区,,在大沽水平6米—-1米,其中个別地区在大沽水平8米琺上。 由于天津市区地势平坦、低洼,每当汛期瀝水不容易排洩,各河水位均超过地面,很容易造成水災,幷且給城市建設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困难,增加建設上投資。 关于天津土壤資料很少,还不足以作为分析天津土壤的充分依据,但就现有的材料看,天津土壤在大沽水平零点以上比較混乱,零点以下較有规律。从地面向下約20米,有砂質粘士、粘土、粉砂、砂質〓坶、中砂、細砂等6种。其中以砂質粘土为最多;粉砂、粘土次之;砂質〓坶、中砂細砂最少。另外,在大沽水平零点左右,經常有粉砂层出现,个別地区,从地面向下3——4米有一层厚簿不等的黑色有机粘土,估計这些地方,过去可能是大型湖沼或蘆葦塘地带。 另外,从天津在解放前的11个井的土层材料看(其中最深的为和平区老西开自流井,846米),士壤情况也是十分复杂,在近距离內变化很大。据地質学家說,这是冲积层的特点。在11个井內取得的士壤資料:有陝甘高原的黄土,太行山的河卵石和漂石,有砂土中夹杂的火成岩,如云母、砾石,另外,也有各色泥砂石子和多层貝壳等。在11个井中,都沒有探得石层, 这也說明天津是一个冲积平原,而且冲积层厚度很深。 土壤对于城市的备項建設有很大关系。天津的士壤情况据现有資料分析,砂質粘土較多,因此,在进行各項建設工程时,必須考虑天津土壤特点,幷須采取相应措施。

知识出处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天津城市建设新志》

本书主要介绍了天津的自然概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天津房屋建筑的历史概况和建筑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时还涵盖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房屋建筑与管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房屋建筑任务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头两年,天津建筑业出现了全面持续大跃进的新局面。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天津市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给水事业、下水道工程、绿化天津、战胜洪水以及改造海河等。最后,文章还提到了天津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发展,包括解放前后天津电车事业的变化、公共汽车的巨大发展以及一般公用事业如路灯、渡口和殡葬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