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含灯大鼓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唯一号: 020034020230017385
专题名称: 天津市含灯大鼓
文件路径: 0200/03/object/PDF/020010020230000014/001
起始页: 014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含灯大鼓,不过是梅花大鼓的一种表演形式。其演唱全系梅花大鼓唱法,惟在唱时须同时作特技表演。由演唱者口衔两根棍儿,分列于二嘴角上。两棍儿上再横架一棍儿,在横棍儿的两头,放有龙头式的灯座,并点着了两颗蜡烛插在龙头之上。唱时烛光闪烁,唱者不能张口,一张口架即坠落。故唱腔只能由喉舌发音,不能有齿音,唱来字音半真,也不能唱过长时间,全曲仅占十数分钟即收场。所唱多为《指日高升》一段儿,只有六句唱。先击鼓由三弦、四胡、琵琶、扬琴等伴奏,开唱之前,打三个曲牌,为“柳青娘”、“万年欢”、“夜深沉”,后奏梅花调的大过门。开唱后一落最末两句,上句拉腔儿,奏“鬼拉腿”牌子,再接唱下句,即以“马号”收尾。 这一形式不过是梅花大鼓的噱头表演,迄今已四十余年不见。我曾于中原游艺场看到女艺人刘玉芳表演过,系老艺人王贞禄看她能宗金万昌之艺,打鼓套子不错,又好学,才用心教她的。但刘只不过表演三四次即不见演出。嗣是此道即绝迹。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四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张家口抗日同盟军事变的历史事件、北伐战争时期的南昌之役过程及作者亲身感受、海陆丰战斗的背景和作者经历、高蠡起义的背景和作者亲身经历、冀东《救国报》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工作经历以及天津文化人联合会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天津曲艺和时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记录了作者与骆玉笙的交往经历和对骆玉笙的艺术评价。这些文章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个面向和地方文化的丰富细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