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府志[乾隆]》
地理名称: 滄州
唯一号: 020033020230000019
文件路径: 0200/02/object/PDF/020011020230000101/001
起始页: 0137.pdf
层级分类: 其他
隶属: 天津府

介绍

按滄州志云勃海國古鉅靈後裔肇封之土以封 爲氏曰封鉅又謂唐虞三代俱爲勃海據班固古 今人物表封鉅爲黃帝師無封勃海說故鄭浹漈 族略不載萬姓統譜封氏出勃海郡亦無封國說 鉅靈於古無考惟佐禹治水六臣有巨靈水經注 巨靈擘華岳是也酈道元謂登華不見巨靈遺蹟 則有無仍不可知况本作巨不作鉅志似誤合巨 靈封鉅爲一人而又訛巨爲鉅耳又三代無勃海 名秦三十六郡亦無勃海勃海郡起於漢古安得 有勃海封國 又按州志據春秋左傳襄二十七年衞侯弟餺托 於木門因州西北界有木門城故以州爲晉地據 傳註木門晉地而不詳其處據方輿紀要云或以 鱄托木門卽此則第因木門之名言之非確有所 據也漢書趙地至章武河北亦據戰國時言且州 之燕留城明爲春秋齊燕分界之地亦不得第以 爲晉地也 漢爲幽州勃海郡地 地理志高帝置莽日迎河師 古曰在勃海之潰因以爲名 前 漢領縣二十六 浮陽陽信東光阜城干童重合南 皮定章武中邑高城高樂參戸成 平柳臨樂東平舒重平安次修修 市文安景成束州建城章鄕蒲領 治浮陽後漢領 八城 南皮高城重合浮陽 東光章武陽信修 治南皮 晉爲勃海郡領縣十 南皮東光浮陽饒安高 城東安陵修廣川阜城 治南皮 按明一統志謂晉爲勃海國據晉地理志言郡不 言國故從晉志斷爲郡 後魏爲滄州領郡三 浮陽樂 陵安德 縣十二 浮陽郡縣四饒 安浮陽高城章 武樂陵郡縣四樂陵陽信厭次隰沃安德郡縣四 般重合重平平昌地形志云熙平二年分瀛其二 州 置 治饒安冀州勃海郡領縣四 南皮東光 修安陵 治南皮 地形志世祖初改滄州 郡太和二十一年復 按州志北魏勃海郡改號滄水郡尋改東路滄州 據魏書有滄州又有勃海是本分而爲二也所謂 改勃海爲滄州不知何據且地形志亦無東路之 說 又按河間府志謂北魏爲滄州浮陽郡據地形志 滄州領浮陽樂陵安德三郡雖治浮陽之饒安烏 得以浮陽槩滄州 隋初置棣州後爲滄州尋改勃海郡 隋地理志開皇 六年置棣州大 業二年爲滄州方輿紀 要明年又改勃海郡 領縣十 陽信樂陵滴河厭 次蒲臺饒安無棣 鹽山南 皮淸池 治陽信 按隋地理志明列勃海郡而志無攺郡之說此史 之漏也故以方輿紀要說補之 唐爲河北道滄州景城郡統縣七 淸池鹽山長蘆樂 陵饒安無棣乾符 治淸池 新唐書地理志武德元年徙治饒安六年 徙治胡蘇貞觀元年復治淸池西南有横 海軍開元四年置天寶後廢大歷元年復置又舊 志天寶元年攺景城郡元地理志唐攺景城郡後 仍爲滄州舊唐書武德四年竇建德分饒安置鬲 津縣五年以淸池屬東鹽州六年以觀州胡蘇縣 來屬仍徙治之又省棣州以滴河厭次陽信樂陵 來屬貞觀元年以瀛州之景城廢景州之長蘆南 皮魯城三縣廢東鹽州之鹽山淸池二縣並來屬 又以滴河厭次二縣屬德州以胡蘇屬觀州仍移 治淸池又省鬲津入樂陵省無棣入陽信八年復 置無棣十七年以廢觀州之弓高東光胡蘇來屬 割陽信屬棣州天寳元年攺爲景城郡乾元元年 復爲滄州與新唐書徵有異同但新唐書明列滄 州景城郡及七縣而 不言廢置未免大畧 治淸池 按史略唐横海軍治滄州據唐地理志滄詶西南 有横海軍非治滄州也 宋爲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横海軍節度領縣五 淸 池 無棣鹽山 樂陵南皮 治淸池 方輿紀要梁乾化五年滄州屬 梁改順化軍明年歸晉主存勗 仍號横 海軍 金爲滄州横海軍節度統縣五鎭十一 淸池縣鎭五 長麓新饒安 舊饒安乾符郭疃舊有郭橋後廢無棣縣鎭一分 水鹽山縣鎭四海豐海潤後增利豐樸頭南皮縣 鎭一馬明樂陵縣舊有會 寧河永利東中三鎭後廢 治淸池 按金地理志作横海軍元地理志則云金爲臨海 軍明一統志亦謂金陞爲臨海軍據横海之名創 自唐五代晉則有臨海軍與横海軍並列則横海 非臨海可知河間府志元爲臨海後攺滄州州志 謂尋更臨海 元爲河間路滄州領縣五 淸池樂陵南 皮無棣鹽山 治淸池 按州志元仍臨海軍延祐元年攺滄州據元志明 言金爲臨海軍元爲滄州無延祐攺州之說 明爲直隷河間府滄州統縣三 續文獻通考明省淸 池人州爲州治領慶 雲鹽山南 皮三縣 國朝初因之雍正三年升直隷州領縣四 南皮鹽山 慶雲東光 九 年設府以州及南皮鹽山慶雲並來屬 東光還隷 河間府

知识出处

天津府志[乾隆]

《天津府志[乾隆]》

乾隆天津府志是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由天津府知府李梅宾主持编纂的一部地方志,共四十卷,分为三十六类,记载了天津府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该书是继康熙《天津卫志》之后的第一部天津地方志,也是清代最早的一部天津府志。该书参考了《天津卫考初稿》等前人的资料,也收录了一些乾隆时期的新变化,如河道、城池、官署、寺观、学校、民俗等。该书对于研究清代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价值。

阅读

相关机构

横海軍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府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