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户中华会馆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唯一号: 020031020230003571
机构名称: 神户中华会馆
文件路径: 0200/03/object/PDF/020010020230000078/001
起始页: 0218.pdf
地址: 神户市生田区中山手通六丁目302号
起始时间: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机构描述

神户中华会馆,此馆创设于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系由当时的清廷驻日公使李经芳、驻神户大阪理事洪遐昌发起创建。李捐一千圆,洪捐五百圆,向当地华侨及横滨、长崎、函馆华侨募捐,总共醵资二万六千余圆。推选郑伯年、朱鉴、蓝万高、黄宗佑为建设委员,费时一年余竣工。 馆址设于神户市生田区中山手通六丁目302号,占地面积一千坪,北接諏访山,南向神户港,建筑结构全属中国风格,日本人俗称南京俱乐部。馆内设有中堂、事务室、关帝殿、协天宫、天后宫、厨房和花园。匾额楹联布置甚多,有端方、戴鸿慈(钦差出使各国大臣)、李鸿章、李经芳、达寿(出使日本国考察宪政大臣)、郑孝胥(驻神户领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亲笔题字。李鸿章题的是“海外有谧”横匾及“满室古香人有会,当阶晴阴月初中”屏条、“中外共车书,犹闻周代礼存,孔庭乐在;春秋良讌会,正值尧时日出,洛邑风同”楹联;戴鸿慈题有“沧海留欢”匾额;达寿题有“四海永清”匾额;郑孝胥题有“神山修典祀,海客拜扬灵”楹联;李经芳题有“忆赤县,统皇图,天下为家,到此更徵中国;亲东邻,占乐土,太平无事,从今长保亚洲”楹联。 会馆设理事会,掌握有关华侨的一切公共事宜,为交流并统一华侨意志与行动的集会交际中心。吴锦堂曾任理事长六年,贡献很大,其后任有杜贯之等。 1945年,会馆遭受空袭炸毁,变为废墟。直到1969年九月,才在生田区下手通二丁目原中华青年会木造房屋的旧址,重建新的馆址。1977年大厅一部又不幸突遭火灾,后经修造,花费了八千万日圆,均系侨胞捐款。神户华侨见义勇为的集体观念于此可见。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早期的北方工人运动、回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冀东抗日大暴动始末、天津北部解放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经芳
相关
洪遐昌
相关
郑伯年
相关
朱鉴
相关
蓝万高
相关
黄宗佑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