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珍猛攻新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革新闯将萧德训和李之珍》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270
颗粒名称: 李之珍猛攻新技术
分类号: K828.1
页数: 22
页码: 21-42
摘要: 本文章讲述了李之珍如何在八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触电事故中幸存下来的小徒工成长为特等劳动模范的故事。文章介绍了李之珍的家庭背景、进入工厂当学徒工的经历以及如何受到党的教育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在合营后,李之珍被调到新产品试制组,但由于私方技术人员的偏见和不支持,他遇到了很多困难。然而,李之珍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工作,最终掌握了电子技术的一般原理和调试方法,并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文章还强调了李之珍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对技术的热爱,以及他如何通过努力为工人阶级争光。
关键词: 天津市 李之珍 革命闯将

内容

八年前的一天。
  在一家私营电机工厂的車間里,一个身材瘦弱的小徒工,正在吃力地擦着車床。突然,他大叫了一声,暈倒在地上。原来,这家私营工厂平时不注意安全生产,車床跑电不修,这个剛剛进厂的小徒工对电学又一无所知,就发生了这件不幸的触电事故。”……
  时間飞馳。1959年的一天。
  在某科学硏究所的办公室里,一位电子学专家正在和一个靑年热烈地探討着一項世界新技术。在談話将要結束的时候,这位专家十分激动地說:“听了你剛才的談話,說明你已經基本熟悉了这項新技术了。”专家停了一下,十分贊嘆地接着說:“你能在短短的十五天里,基本上熟 悉这項新技术,眞是惊人啊!……”
  誰能想到呢!这个靑年,就是八年前触电被救活了的那个小徒工,今天已經是天津市电子仪器厂的技术員,天津市的特等劳动模范。他的名字叫李之珍。
  一个对电学一无所知的小徒工,是怎样攀登上現代科学技术高峰的呢?
  李之珍出身在一个城市貧民的家庭,六、七岁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卖茶水、拾煤茧度日。解放后,才念了两年高小。1951年他十五岁的时候,考进了这家私营电机工厂当学徒工。党組織的經常敎育和“三反”“五反”等历次政治运动,使李之珍的政治覚悟不断提高,到1956年初,他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同时,几年中李之珍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就在这时候,党发出了向科学进軍的号召。厂里的工人們紛紛地制訂了进軍規划,李之珍也訂了一个規划——到1962年文化水平达到大学毕业,技术水平达到七級工,然后再鉆硏两年,来个“副博士”。党組織看了他的規划以后,及时而又亲切地吿訴他:“一个共产党員,做什么事情也不能脫离政治,向科学进軍也是一样。应該是又紅又专,以紅带专。”李之珍认眞地接受了党的敎导,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从此开始奔向了又紅又专的道路。
  “把技术掌握在工人阶級手里”
  在这一年,李之珍所在的工厂合营了。厂里党組織为了培养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員、逐步建立工人阶級的技术队伍,决定調李之珍到新产品試制組去。党吿訴他:“你到这个試制組去要起党員的作用,保証完成試制任务,还要好好学习技术。”
  当李之珍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兴奋得一夜沒睡,心里暗暗地想:“太好了!这回我就能够学到更多的技术,为祖国的建設事业多貢献一些力量了!”
  可是,当这个消息傳到試制組几个私方技术人員耳朵里的时候,他們就議論开了:
  “調个嘛也不懂的工人,能頂嘛用?”
  “簡直倒給咱添累贅!”
  总之,他們幷不欢迎这个普通的靑年工人,也不相信他能够在电子科学技术上会有什么成就。
  試制工作开始了!李之珍被分配跟一个私方技术人員一起,試制一种比較高級的电子仪器。在一間狹小的、摆着各种仪器的屋子里,李之珍整天脚不沾地忙碌着。
  “李之珍,找个二十微法拉的电容器来!”私方技术人員說。
  登、登、登……李之珍跑到楼下,拿着电容器又跑上了楼。
  “把它焊在这儿!”私方技术人員用手比划了一下。
  李之珍灵巧地把电容器焊上以后,小心翼翼地問:“师傅,这个电容器为什么要焊在这儿,为什么要用二十微法拉的?……”
  “这种技术,先用不着問,你还沒有达到那个水平。”私方技术人員总是推托,不回答李之珍的問話。
  就这样,每当李之珍向他請敎一些技术問題的时候,都会得到类似的回答。李之珍把这种情况汇报給党組織。党支部书記对他說:
  “学技术是有困难的。但是,一个靑年工人,一个共产党員,应該战胜这种困难!一方面要团結他們,帮助他們克服把技术当作私人財产的旧思想;另一方面,要努力鉆、刻苦地学,一定要把技术掌握在我們工人阶級手里。之珍,要有这种志气!”
  党支部书記的話,象一股暖流貫通了李之珍的全身,使他增加了无限的力量和勇气。他想:“对! 一定要鉆进去,給我們工人爭口气!只要肯鉆,就不怕技术低。”
  从那天起,李之珍学习的勁头更足了,他更加虛心地向私方人員請敎;而私方人員經过党的敎育,也比較主动地敎給他一些技术了。李之珍白天跟着私方技术人員干活,把每个操作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到晚上,私方技术人員休息了,他就按照試制这种仪器的几頁說明书和图紙,一遍遍地重复着白天的試制过程。不明白的地方是很多的,李之珍一一地記在小本子上,轉天就到新华书店去翻技术书,凡是和他們試制的探伤器有一点点关系的,他都翻到了,然后把自己需要的东西詳細地抄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間,他每天这样刻苦鉆硏,終于基本上掌握了这項电子技术的一般原理和調試方法。
  一天深夜,李之珍又埋头在試驗室里,眼前堆满了振蕩器、电压表、縱橫交錯的綫路图紙……只見他注視着示波管,一会儿紧鎖眉尖,一会又微微地笑起来。原来,他正在专心地試驗着探伤器的“扫描”部分。这个部分有一个技术問題已經使私方技术人員为难了好多天,一直没能解决。李之珍呢,也在为这件事着急,几天来,他利用业余时間在书店、图书館翻閱了一百多本有关的书籍,晚上回来作試驗,总算找到了一些解决的門路,心里松快了許多。
  轉天,私方技术人員又在作試驗了。示波管里出現的結果是一千微秒。他一遍一遍地試驗,而示波管里的結果却总是頑固地一成不变。急得他嘴里嘮叨着:“怎么老是一千微秒,就达不到两千微秒呢。”
  这时,李之珍胸有成竹的,但带着探討的口气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电容器的数値大槪有問題,換一換看!”
  “沒問題!”对方不在意地說。
  “可能电阻也有問題。”李之珍又耐心地提出了第二个方案。
  “沒有。”
  “我看还是試試看。”
  私方技术人員自己也沒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按着李之珍的建議試驗了。两个人都紧紧地盯着示波管里出現的波形。
  “啊!兩千微秒,眞行啦!”私方技术人員猛地站起来,两眼惊訝地瞅着李之珍。
  鉆、挤、严
  李之珍这小伙子沒有辜負党的期望,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間里,他在向科学技术进軍的道路上,跨出了胜利的一步。然后,又継續前进了。
  1957年,这个厂改为天津市电子仪器厂。一次,厂里接受了一种高級精密电子仪器——“脉冲綫障測試器”的試制任务。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李之珍掌握更高的电子技术和按期完成試制任务,厂里党組織派李之珍給太原来的一位郑工程师当助手。試制工作开始的时候,郑工程师不 知道李之珍的底細,用微积分、福里叶級数等給他讲解技术理論。李之珍当时虽然已經念到业余高中,但是对于这样的高等数学还是无法理解 的。在一个陌生人的面前,这个年輕小伙子不好意思提出自己听不懂,这样,不懂的問題就越积越多了。李之珍焦急地想:“今天党給了自己这么重大的任务、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自己文化水平低,人家讲的自己听不懂,这样下去,怎么能学会呢?”他又走进了党支部。
  党支部书記拍着李之珍的肩膀,說:“眼前一方面要老老实实地跟郑工程师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边干边学,严格要求自己。要相信实踐出理論,文化水平低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接着又說:
  “要牢牢地記着毛主席对我們的敎导:‘知䛊的問題是一个科学問題,来不得半点的虛伪和驕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实和謙逊的态度。’①”
  李之珍听了这些話,感覚到思想上豁然开朗。当天晚上,他来到郑工程师的宿舍,把自已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詳細地吿訴給郑工程师,表示 有决心克服困难,也要求工程师能够改变一下讲課方法。年輕的郑工程师听了李之珍的話,激动得紧紧地拉住他的手連連說:“不懂不要紧,只要你有决心,我一定想法敎会你!”这天晩上,两个年輕人一直談到深夜,成了一对亲密的朋友。
  从这天起,李之珍决心按毛主席的話去做,他在日記本上又写下了这样的座右銘:“鉆、挤、严”——刻苦鉆硏、挤一切时間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他学习的道路上,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在学习技术理論当中,郑工程师千方百計、深入淺出地用李之珍能够理解的数学公式,耐心地給他讲解,李之珍每次都拿着笔記本一句句地記下来;在試驗过程中,郑工程师每修改一次綫路图,李之珍就作一次詳細的記录。到晚上,他就一边整理白天的記录,一边作試驗,发現一点点疑难問題,也不放过。振蕩部分是脉冲技术中比較复杂的技术,李之珍不分晝夜地学呀学,郑工程师怕他累坏了身体,每天拉他一起睡覚,可是,当郑工程师剛一入睡,李之珍又悄悄地爬起来,溜回了試驗室。这項技术,李之珍向郑工 程师一連請敎了二十多次,直到最后弄得一淸二楚,才算罢休。
  当脉冲綫障測試器的試制任务卽将結束,而有些技术問題还沒有完全解决、全部技术資科还沒有整理的时候,郑工程师接受了更重要的任务走了。这对李之珍是不是学到眞本領,是个严重的考驗。李之珍在老工人們积极主动的帮助下,用三个多月来学到的技术知䛊和积累下的資料,順利地完成了試制任务,还整理出一整套技术資料。
  同时,还根据生产需要,做了一台比原設計体积縮小很多,而仪器效能不变的样机,保証这种产品正常地投入了生产。
  向新高峰前进
  継續大跃进的1959年春天,李之珍被提拔为技术員。厂里派李之珍到某科学硏究所了解情况,准备向这个硏究所学习一种新技术,試制一种新的电子仪器。
  当他走进这个硏究所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排排高級精密的測試仪器、成罗成罗的图紙、一部分又一部分复杂的綫路裝置……这一切强烈地吸引着李之珍。他兴奋地想:“我們厂要能拿下这項新技术,生产这种新产品,該多好呀!”李之珍正想着,硏究所的人員开始介紹这項新技术的硏究情况了。他說:“硏究工作虽然已經接近,尾声,但是,全部技术資料还分散在許多硏究人員的手里,沒有系統整理。”另一位硏究人員吿訴李之珍:“工厂里要試制这种新产品,一般說要有經驗丰富的工程师……看到、听到这一切以后,李之珍虽然已經預感到要想攻下这項新技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当时他的信心,还是十足的,因为他知道,厂里还要派工程师来。
  “书記,学习的手續办好了,馬上派人出发吧!”当李之珍回到厂里,向党支部汇报了到这个硏究所的情况以后,迫不及待地建議說。
  书記看着这个年輕热情的小伙子,立刻回答說:“好,可以馬上出发!”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說:“不过,現在咱們厂里的工程师們都有任务,不能脫身,你一个人去学,怎么样?”
  李之珍听了这話,精神驟然紧張起来,說:“听說,人家那里搞这玩艺的都是专家、大学生,这么大的玩意,这么复杂的技术,我能担当得起来嗎?……”
  书記註他再想想。去的問題沒有馬上决定。
  这一天,李之珍一直是坐臥不安,反复地考虑着这个問題。在硏究看到、听到的一切,一次次重复地出現在他的眼前,他感到好象有一副十分重的担子落在自己的肩上,想挑又覚得挑不起来。
  在李之珍考虑这个問題的同时,厂里領导也作了細致的硏究。最后,他們根据厂里的情况,还是决定派李之珍一个人去学习。为了鼓舞这个小伙子的信心,党支部书記、厂长、技术科长几个最了解李之珍的領导同志,找李之珍談了心。
  技术科长回忆着說:“之珍啊,你还記得九年前你剛进厂的时候嗎?那才眞是楞头楞腦的嘛也不会的小毛孩子呢!可是,經过党几年来的培养敎育,你不是已經学会了很多东西嗎?……”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讲着,使李之珍深深地陷在回忆的沉思中。他第一次回过头来看了看几年来自己走过的一段路程:“超声波探伤器”、“脉冲綫障測試器”、……这些不都是在党的培养敎育下,由不会到学会的嗎?怎么能說嘛也不会呢?
  “之珍,郑工程师是你的好朋友,他也是一个剛被提拔的年輕工程師,人家就有勇气創造出全国当时还沒有的东西。現在,組織上只是让你去学习人家已經基本上搞出来的东西,怎么就被吓住了呢?”
  书記說:“咱們的革命前輩为了战胜敌人,不惜牺牲生命,战胜了比我們人数多好几倍的反动軍队。你現在的困难,比起那时候,又算得了什么呢?党需要你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这是生产任务的需要。要破除迷信,要有志气和毅力,只要依靠党和群众,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听到这里,李之珍再也坐不住了。党的关怀、敎导和鼓励,給了他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他猛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坚决地說:“好!我接受党交給我的任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把它完成!”
  第二天,李之珍带着一份連夜赶訂出来的学习計划,迎着曙光,滿怀信心地踏上了攀登現代科学技术高峰的征途。
  和时間賽跑
  李之珍第二次来到硏究所,先找到硏究所党組織,把自己的文化、技术都向党交了底,幷且提出了要在半个月的学习計划內基本掌握这項新技术,要求党組織帮助他。硏究所党組織听到李之珍这个高速度的学习計划,虽然感到会有很大困难,还是表示要尽一切力量支持他,这給了李之珍很大的鼓舞。
  学习开始了。这項新技术的各部分分別掌握在許多硏究人員的手里,而他們每个人的試制硏究工作又都很紧張,李之珍不能随意找人請敎,这就給李之珍在学习上增加了新的困难。为了使他的高速度的学习計划不落空,李之珍想出了一个“預約挂号、登門拜訪”的学习办法。他每天一面努力完成当天的学习計划,一面就了解其他硏究人員什么时候有时間,向他們“預約挂号”,安排好次日的学习計划。
  一天,李之珍按照預約的时間,第三次“登門拜訪”一位硏究人員,向他学习这項新技术的其中一部分,又赶上他有急事外出了。为了不浪費时間,李之珍坐在試驗室里一边等人,一边认眞地硏究着事先拿到的图紙,还留心覌察着那些作試驗的人員,看到誰一閑下来,他就向誰請敎。好容易等得那位硏究人員回来,可是他仍然有急事要出去。李之珍就抓紧了这位硏究人員回来的十几分鈡的时間,解决了几个主要的疑难問題。
  在硏究所的十五个日日夜夜里,李之珍眞是“分秒必爭”。白天,試驗室里的仪器都被硏究人員占用着,不能使用。到晚上,硏究人員都休息去了,李之珍就来到試驗室,“消化”着白天学到的东西。为了不把問題留到明天,影响次日的学习,他經常硏究到深夜,直到試驗室鎖門。春夜是寒冷的,而李之珍却常常是緊張得一身是汗。有时,他回到硏究所的宿舍里,还是不休息,抄資料、作笔記、写心得……忙到黎明。
  硏究所的硏究人員工作虽然很紧張,也都想办法克服困难,帮助李之珍学习。在这短促的十五天里,李之珍就这样象海綿吸水一样,如飢如渴地吸取着所需要的知䛊,前后他向硏究所的硏究人員請敎了五、六十次,写下了三本厚厚的笔記,把这項新技术的基本問題都学到自己的手里。
  “坚持就是胜利!”
  学习回来的当天,李之珍就以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根据硏究所介紹的情况,提出了試制方案。但是,厂里当时的生产任务很紧張,工程师抽不出来,領导上就决定先配备給他两名剛进厂不到一年的学徒工——李元成和王桂如,准备过些天再派几个老工人。困难是很大的,但是,李之珍絲毫沒有退縮,勇敢地把試制任务接受下来。
  試制工作还沒正式开始。个別人的风言风語就傳出来了:“一群小毛孩子,也要搞新技术,这是說着玩的嗎?”“連工程师都覚得有困难,就他們!……”这話傳到李之珍耳边,也傳到徒工小李和小王耳朵里。但是,李之珍带領着他的两个小伙伴,怀着藐視困难的大无畏战斗精神,挺起胸膛,迎着困难,継續前进了。
  自己动手制做新的电子仪器,比起完成学习任务来,毕竟是困难得多啊!一連串的实际問題:技术資料不全呀,这种材料不够,那种材料沒有啊……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仪器里必須用的一种稀有金属合金小零件,厂里的供銷人員跑遍了全天津市,也沒有找到。为了用別的东西代替,李之珍白天四处奔走,到处請敎;到晚上就埋在书堆里查找技术資料,做試驗。然而,得到的結果总是:不行、不行……。无数次的失敗,苦恼得李之珍几天几夜沒睡覚,脸色都变得蒼白了。
  一天晚上,李之珍又坐在試驗室里苦思,几个伙伴看李之珍太累了,心疼得不行,他們想出了一条妙計,把师傅騙到宿舍里,把他鎖起来叫他睡覚。可是,难題沒有解决,李之珍哪里能睡得着呢?他躺在床上継續琢磨,突然他覚得很疲乏,渾身沒有勁了。李之珍把精神振作了一下,鼓励自己說:“打起精神来,这不过是长跑途中的‘假疲劳'!”原来,李之珍是个喜欢长跑的运动員,他知道每次长跑途中总要出現一陣“假疲劳”,闖过这一陣,就能胜利地到达終点。所以,每当他感到疲乏的时候,就这样地鼓励自己。随后,他又严厉地对自己說:“李之珍呀,李之珍,你現在就正处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中途啊!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哪会沒有困难?但是,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記住党的話:坚持就是胜利!”
  就在这个时候,党組織为了帮助李之珍克服前进中碰到的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为了加速这一最新产品的試制幷向省群英会献礼,又給李之珍調来了一个試制組,其中还有两位技术較高的老师傅。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进一步激励了李之珍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心。
  几天以后,李之珍在党委和老工人的帮助下,用一种国产材料反复进行了多次試驗,最后,終于得到成功。
  一个困难被战胜了,另一个困难又在等待着李之珍和他的伙伴們去征服。仪器总裝成功以后,要用很多种仪器进行調試,其中有一种要求具备多种特点的复杂的測試仪器,厂里沒有。李之珍和他的伙伴們,与全市所有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硏究机关都联系到了,还是借不到。一个月明之夜,試驗室里的灯光熄灭了,奔波了好多天的,徙工們都打地舖睡在試驗室里了,而李之珍一个人却仍然倚在墙角里,想着怎样解决那台仪器的問題。月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各种仪器上,他出神地看着每台仪器,念叨着它們的特点。数着数着,几台仪器的特点順序地排列在他的眼前,一下子触动了他的灵机:“把这些各有特点的仪器連在一起,不就成了所需要的那种具备多种特点的仪器了嗎?”李之珍兴奋得跳起来,立刻大胆地把八台仪器連在一起,动手試驗起来。东方发白,太陽就要出来的时候,李之珍經过一夜的奋战,闖过了試制新仪器的最后一大关。
  一台精致的新电子仪器終于誕生了,而且仅仅花費了半年多的时間。全厂的人們以激动、兴奋的心情,敲鑼打鼓、鞭炮齐鳴地庆賀这件大喜事。这时,科学院的一位专家也来到了厂里。他在詳細地看过了这台仪器以后表示:这台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了科学院的規定。
  一个普通旳年輕工人,就是这样,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依靠群众的帮助,在攀登現代科学技术高峰的道路上,飞快地前进着,从一个高峰飞向另一个高峰。每当李之珍回願他过去一段十分有意义的道路时,感想很多。他說:“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到多少能給党做一些工作,完全应該归功于党,归功于同志們的帮助。”李之珍感到自己工作得很不够,自己的一点成就,只不过踏进了現代科学技术的大門,更高峰还在前面,需要継續奋力攀登。他說:“什么叫高峰?假使你总是站在高峰脚下,抬头上望,那高峰永远是高峰,高不可攀。假使你鼓起勇气,不怕困难地往上攀,每攀上一座,你就会发現那里是一片平原。这时,新的更高峰又出現在你前面,你再不断地往上攀,这个新高峰也离你越来越近。这样,高峰再高,也是高而可攀的了!”

知识出处

革新闯将萧德训和李之珍

《革新闯将萧德训和李之珍》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红旗手小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内容是介绍天津市革新闯将萧德训如何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靑年工人,攀上制革技术的新高峰,和具有同样文化程度的普通靑年技术员李之珍,如何掌握了很多电子新技术,试制成功好几种高级精密电子仪器的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張燕平
责任者
賈菊生
责任者
孟繼華
责任者
李之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