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二·九”运动与南下请愿示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221
颗粒名称: 3.“一二·九”运动与南下请愿示威
分类号: G649.282.1
页数: 5
页码: 30-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开大学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抗日民主运动,并组织国难救济会,发表抗日宣言和专刊,还积极响应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张伯苓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并参与爱国组织。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南大师生迅速投入抗日爱国运动,多次举行大会并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关键词: 南开大学 九一八事变 抗日运动

内容

一九三一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的的投降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日号召。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民主运动。南大师生组织了国难救济会,一面努力捐助工作,一面宣传、开展各种抗日活动。集会游行,发表演说,《南大周刊》并特刊——“对日问题专号”,揭露和谴责日本侵略罪行。南大校园还挂起“收复失土”的大旗。一九三二年一月廿八日,日寇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迎击,南大学生会立即汇洋五百元慰劳十九路军。学生的爱国行动,影响教育了许多教员,政治态度更加明朗。
  张伯苓有民族思想,对日本侵华很有感触。他常在“修身”课上对学生讲,“非赶走日本,中国不能富强”。早在一九二七年他去东北,目睹日本对东北的優略,刺激很深。回校后即派何亷、张彭春、付恩龄等去东北考察,并成立东北研究会,由付恩龄主持,该会对东北经济、日人侵略情况作实际研究与调查,写成报告,还编为东北地理课本在南开中学讲授。张学良对此深为佩服。张伯苓同情朝鲜爱国主义者抗日爱国的斗争,经常有朝鲜学生在南开学习。中学有二、三十个,大学十几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谋进热河。黃炎培、朱庆澜等在北京组织东北热河后援协进会。一九三二年春,参加协进会的爱国人士六、七十人在北京外交大楼举行成立大会,张伯苓积极参加,并推为大会主席。他对学生的爱國行动,也取支持态度。一次南大学生生华北运动会上搞啦啦队,摆出大标语“勿志国耻”,大长中国人志气,引起日本领事的抗议。张伯苓当场答应,回去要训诫学生。他对学生大声说:“人家提抗议啦!”然后小声又说:“下回还这么干!”所以,当时党领导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南大是半公开的,很为活跃。南大每年都搞“五·七”、“五卅”、“五三”(济南惨案)纪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一九三二年“九一八”周年纪念。当天晚上,学生会召集全体同学在运动场举行纪念大会。大家站成一个大圈,中间点燃一堆篝火。火光熠熠,秋风飒飒。学校上课大钟緩缓地敲了十八下。大家在火光之下,钟声之中,默默致哀,悼念死难的东北同胞,场面庄严、肃穆,一种抗日救亡的伟大力量,如大海汶涛在爱国师生的心头滚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侵略的触角,伸向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学生们悲愤地喊出“华北虽大,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一九三四年中国共产党发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号召全民总动员,一致抗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京学生一万余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英勇的抗日救國大示威。“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各界人民纷纷响应。南大师生也迅速投入了这一抗日爱国运动,学生会多次举行大会。十二月十八日,南大南中召开联合大会,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决议全体去南京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会后,参加了全市学生的大示威。游行队伍经过南马路、东南角、东马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在街上贴标语。在马路上遇到几个日本人坐着小汽车,一个同学把一迭传单投进车里。臥伍游行到金钢桥,一队气勢汹汹的警察排成人墙挡住去路。同学们就地展开宣传,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爱国警士们和我们一致要求抗日”。大家肩并肩,臂挽着臂,紧紧地拉在一起,和警察们僵持着。这时,北洋工学院、法商学院、工业学院、女师学院等校学生赶来,两支队伍在这里会师,于是折向官银号召开群众大会。会上群情激昂,高呼口号,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有些学生分头向市民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大队继续游行,最后在南开操场集合,各校派代表组成主席团,决议发表宣言、通电,要求停止内战,全国一致抗日,要求集会结社自由。
  十二月甘日,南大二百五十多个爱国学生动身南下去南京请愿。当时正是严冬季节,学生们热血填胸,不畏风寒,斗志弥坚。火车开到沧州,反动派禁止火车继续南行,广大爱国学生毫不动摇,坚持在沧州交涉、等待。
  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许多教员的同情,但学校看到学生绝大部分南下请愿,不能上课,深恐事情闹大,不可收拾。所以,学生出发后,学校召开教授会议,商讨如何把学生召回。廿日晚上便派四个敬师去沧州劝告学生,并带去大批食品、药物、御寒衣服,廿二日又派去四个教师,廿三日,南京行政院也派两名人员驰往沧州,“劝阻”学生南下,当此之际,既无交通工具,又无粮无衣,坚持南下已无可能。甘三日,一行二百五十余学生返归南大。一月廿日学校提前放寒假,以防学运漫延。但是,广大字生的澎湃爱国热情是阻抑不住的。天津学联为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广大学生下乡宣传。一九三六年初,南大学生首先来到津郊黎园头一带,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在街头演唱救亡歌曲和短剧,动员抵制日货。这年暑假,党通过学联又组织了义务教学团,再到黎园头一带,提出“农民大众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田园”、“讨伐冀东,收复察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进一步深入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并留下我校学生共产党员慕湘等人在王兰庄村成立识字班。以后,又派了于唐苞、陆平等三个党员继续进行发动群众抗日工作,把革命的种子更广泛更深地在群众中撒下。

知识出处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本文记述了南开大学六十年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开大学的成立、南开大学的发展、光荣的民主革命传统、西南联大时期、黎明前的南大三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伯苓
相关人物
何亷
相关人物
张彭春
相关人物
付恩龄
相关人物
朱庆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开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