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移入八里台新校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214
颗粒名称: 3.移入八里台新校舍
分类号: G649.282.1
页数: 1
页码: 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开大学在经费短缺和学生流失的困难中成立,并在创业中逐渐成长。1920年开始招收女生,并多方奔走筹措资金。1923年正式立案,校园规模初具。南开大学校园绿树红墙,交相辉映,高楼低屋,星罗棋布,幽静整洁。
关键词: 南开大学 八里台 新校舍

内容

大学既立,百业待举。经费短绌,学运迭起,不少学生或转学或出国,在校学生一度很少。张伯苓多方奔走,一九二〇年继续招收新生并适应妇女解放潮流,采取男女同学制,始招女生。同时,张伯苓二次南下筹措资金,并代严范孙访李秀山。不久,李死去。其遗嘱:“见一生实业经營及先人遗产总计不下二百数十万元,死后以四分之一捐助直隶账灾,以减兄罪;以四分之一,捐助南开大学,作永久纪念。”事后承其家属以民国元年公债228万元交付南大(约折洋五十万元)。学校的经济极基,因此稍固。一九二一年寒假,张伯苓召开“香山会议”,决定“校务公开、分担责任、师生合作”,力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再谋南大的发展。四月,因得李组绅每年捐资三万元,而增设矿科。但校舍湫隘。于是一九二二年三月以年租二百元租得八里台村北村南公地两段四百余亩,为大学校址。乃积土作基,因水为池,芟除茅茸,种植花木。五月,兴工起建校舍,计教学楼一座,题名“秀山堂”,又建男生宿舍二座,女生及教员住宅共九所。一九二三年正月,美国罗氏基金团捐本校科学馆建筑费及馆内设备费12万元,袁述之以母命又认捐科学馆建筑费7万元,四月兴工。就在这一年六月,南大第一期学生毕业,共21人。九月,八里台秀山堂及师生宿合、桥梁、水塔等建成。南开大学便与中学部分离迁入八里台新校舍。时文、理、商三科共分九系:教育心理学系、历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哲学社会学系、算学系、化学系、物理学系、生物学系、普通商学系、银行学系和会计学系,并设预科班。学生近三百人,教职员 五中五人,各课组织也渐趋健全。一九二五年八月十日正式经教育部核准立案。十月建成科学馆,名“思源堂”。至此,南开大学规模粗备。
  南开大学在艰难中诞生,在创业中成长。当年刚迁八里台,南开园一片荒草,凹凸不平,师生用水都要用木船从曹庄运来,但是凭着苦干硬干的南开精神,经年奋战,一往无前,终于换来了水木茂秀红柏巨厦的巍峨学府。校前有小河,清水潺潺。一座新式洋灰桥横架河上,即是校门。进入校门,低槐成行,一条大中路长三里许。沿路西行,极端有西极亭。大中路南北各有小桥通达校内。路的中段有二土坝,分向南北成锤形。南锤形坝的端头建有李秀山銅象;北锤形坝的端头,则建一亭为賞莲亭,坝下各有南北莲池一个,夏日莲荷盛开。南莲池南岸为科学馆(思源堂)。科学馆的西南方有鈡台一座,上置旧海光寺之巨鈡重一万八千斤,上铸全部“金钢经”。自科学馆沿他西行有红厦即秀山堂,大礼堂、行政事务办公窒及部分教室均在其内。在秀山堂西面,有平房多所,列成半园形,围以柏树,名为柏树村,是教员的住宅。村北有红楼一座,名芝琴楼,为女生宿舍。自科学馆沿池东行,有竹篱为屏,名丽生园,内植各种花草,并有唐丽生捐贈珍奇金魚数千尾。园南有亭名“临溪”面河而立,亭东则有实习工厂和实验室数所。在北莲池的北岸,有木斋图书馆。馆后有枣林,极端有北极亭。从北莲池沿径西行,更见红楼两座,左右矗立,为男生宿舍,前有广场进行体育活动。宿舍以西还有小食堂和零售饭食的小舖。
  整个校园,綠树红墙,交相辉映,高楼低屋,星罗棋布,幽靜整沽。溪流纵橫,湖塘杂错。每当夕陌西下,更可扁舟荡漾于青天碧永之中。

知识出处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南开大学六十年1919——1979》

本文记述了南开大学六十年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开大学的成立、南开大学的发展、光荣的民主革命传统、西南联大时期、黎明前的南大三年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伯苓
相关人物
严范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开大学
相关机构
美国罗氏基金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