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現在几乎沒有一个工人不知道王叔田的名字了。提起王叔田,人們很自然地称呼他是天津工人在技术革命运动中的突击手,幷且是虛心学习,刻苦鉆硏,接連实現二十九項重大技术革新的一面鮮艳旗帜。
在去年的大跃进和今年的繼績跃进中,王叔田这面旗帜,一直保持鮮艳。他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去年三四月間,他接連提出和实現了二十六項技术革新,計算效率一年可以完成九年另四个月的工作量。今年又实現了三項重大技术革新,其中最近改进的“椏义組合机床”重大革新,为日用机械工业机床“組合化”指出了方向,就是説在产品此較固定的条件下(如生产自行車、电冰箱、縫紐机等),可以通过改进机床,把几道工序“合而为一”,这种組合化的生产实际上是实現生产自动化、連續化的一个准备阶段,也就是部分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和連續化。
王叔田原是天津市华北縫紉机厂机工車間的一个靑年鉗工,今年二十九岁。几年来,由于党的培养和敎育,使他迅速成长起来,今年7月,他已經由一个普通鉗工提拔为技师,幷且在去年10月,他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每当想到这些,都使他对党和新社会无限热爱,他常說:“沒有毛主席和共产党,作梦,也想不到有今天”。所以他自覚自原地把自己交給了党,决心站在革命斗爭的最前列,作党的馴服工具。
他能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成为一面鮮艳的旗帜,整風运动对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解放前,和普通的工人一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只念过三四年書,十四岁就到一家鉄工厂当学徒,解放后,工人阶級翻了身,在党的敎育下,使他的阶級覚悟不斷提高,參加了靑年团。1955年曾經被評为天津市靑年社会主义建設积极分子。但是,在他的思想上,个人主义的思想残余不是一点沒有了。还有一个根本問題沒有解决,就是为誰劳动的問題。去年一月,王叔田因为家里小孩閙病,拉了一百多元的亏空。怎么办呢?王叔田盘算开了:什么超額奖金啦,先进生产者奖金,都算起来也解决不了这个問題,于是就想从合理化建議上找出路了。不久,区里召开生产跃进大会,王叔田在会上听了区委書記的报告,从国际形势东風压倒西風講到我国的第二个五年計划。区委書記的报告鼓舞了到会的每一个人,使大家的眼光看远了,心胸开闊了。在区委書記的报告中还提到了华北縫級机厂的生产情况,幷且批判了有些人鬧福利,不顧国家利益的个人想法。王叔田听着区委書記的講話,脸上一陣陣发烧,就自己問自己:“就凭你这一脑袋奖金思想,还打算赶上海,赶英国?”回厂后,王叔田又看到工人貼大字报,表示不要不合理的工資福利。王叔田看看大家,比比自己,更感到自己思想不对头了。在厂里党組織和工会的敎育和帮助下,王叔田的思想翻了个个:过去改进技术常常为个人,有了革新建議怕別人知道,連画草图都是躱在家里偷偷画,同时又怕別人說他提建議是“經济主义”“为了奖金”,因此思想上顧虑重重,在革新技术上很少成功。思想翻了个以后情况完全变了样。他看到祖国的宏伟前途,看到了工人阶級的跃进目标,特別是看到厂子里在1958年要生产六万台縫紐机,这个数字比这个厂自1953年建厂以来五年的生产总数还要多,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面临着設备少和工时不足的困难,工人們虽然干劲十足,用延长工作时間的办法拚命干,仍然完不成計划。王叔田看到了这些,就想到:“生产拼体力不是长久之計,搞技术革新才能保証完成跃进計划”。从此,王叔田才眞正摆脫了个人主义残余思想,高举紅旗,走上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康庄大道。
王叔田是一个敢于向生产关鍵开火,大胆革新技术的一員闖将。別看他岁数年輕,今年才有初中一年級的文化,技术理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却有人們少見的一股鉆劲。去年討論跃进入計划的时候,发現工时少,任务安排不下去。他就琢磨着从技术革新上下工夫;按部件找問題,減少各种零件的加工工时,他发現了缝纫級机零件——“大杠”的毛坏下料不合理,“大杠”毛坏在弯曲的地方应該粗一些,其他地方有14公厘就可以了,可是“大杠”毛坏都是用直径16公厘的料,不但浪費了大量材料,还浪費了很多工时。这时候他想硏究一下鍛模,用直径14公厘的材料,經过鍛模,把“大杠”弯曲的地方墩粗了,来代替直径十六公厘的材料,这样可以节省調直、找弯等六道工序,減少了由于加工余量大所浪費用工时。經过他苦思苦想,反复硏究,終于在老工人的帮助下,把这个鍛模制成了。仅这一項革新,全年就节省2600多工时。这个厂的机工車間“小杠”下料工序,常常供不上下道工序的生产,影响跃进計划的完成,原因是六角車床不够用,当时厂里又沒有条件增添設备。王叔田看到这、种情形,就想搞一台簡易的六角車床,增加这道工序的生产能力。可是用什么材料来做呢?一天,他看到天津水輪发电机厂的院子里有一堆废机床(他在这个厂参加現場会議)。他覚得用这种废机床改簡易的六角車床最合适,于是就主动与水輪发电机厂联系,幷且建議行政把这部分废机床买了过来。經过他精心的硏究,做了一台簡易的六角車床,解决了“小杠”下料供不上下道工序不平衡的問題。
王叔田在大搞技术革新的时候,除了向生产关鍵开火以外,还注意改进落后的手工操作,这个厂的机工車間,大部分是机器操作,唯有“針廷”“押廷”調直还是手工操作。因此,調直工序常常供不一上磨活工序的需要。王叔田心里就琢磨:这道工序为什么不能用机器生产呢?琢磨了几次,王叔田决定要搞个“調直机”,来代替笨重的手工操作。这台調直机在老工人高学文的帮助下,終于在今年搞成功了。現在“針廷”調直工序由班产300个提高到1200个,“押廷”調直工序由班产250个,提高到960个。
王叔田在技术革新当中,还充分体現了大胆敢想和实事求是相結合的科学精神。从他的技术革新的道路来看,完全是从生产需要出发,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单到复杂。在去年,他基本上是針对生产关鍵和薄弱环节,需要什么搞什么。今年,除了这一条以外,他又加上一条,就是从长远打算,大搞机床“組合化”。今年上半年,在天津市大搞增产节約紅旗竞赛的时候,党号召职工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哪下手呢?后来,他听党总支書記說:提高劳动生产率最主要的方法是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他忽然想起了輕工业局张局长对一部分厂曾經提出大搞“組合化”的要求,他想:“我們厂是大批生产縫紐机,产品也比較固定,这样要是搞几台組合机床,把加工一个零件的几个工序都組合在一个机床上,那劳动生产率一定提高的很多”。他越想越有道理,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副厂长楊德山。楊德山听了,也覚得他的想法很好,就对他說:“你搞吧,說不定从这台机床上还可摸出咱們厂搞技术革新的方向呢?”王叔田見到領导上非常支持,就决定先搞一台生产“椏叉”用的組合机床,因为这种零件是机工車間生产的一种关錠部件,他的精密度要求高,而且占去这个車間的机床和人力也很多,如果做成一台組合机床,就可以騰出很多机床和人力去做別的活。可是王叔田还从来也沒有設計过一台完整的机床呢?这次要設訐的又是一台結构复杂的自动組合机床,怎么办呢?結果困难沒有难倒他,比如在他划草图的时候,遇到困难自己就硬鉆,有时为了鉆硏一个問題,一直干到深夜。有些困难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就主动向別人請敎,不到半个月的时間,把这台組合机床的草图划出来了。随后,行政上又派技术員馬汉章帮助他改进,划成正式图帋。經过几个月的时間,王叔田在老工人們和技术人員的帮助下,已經把这台組合机床基本制成了。过去加工“椏叉”这个零件,要經过12道工序,組合机床投入生产后,一次就可以干完12道工序的活,可以代替八台机床,八名技术工人,只需要有一个普通人站在組合机床旁去活就行了。而且預計用这种机器作出来的活,不仅質量可以比过去提高,产量也此以前提高十多倍,給日用机械行业指出了技术革新的方向——大搞专用組合机床,使生产連續化。
王叔田經过整風运动,坚决克服了过去的一些个人主义思想残余以后,大大发揚了高尙的共产主义風格。在汹涌澎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他从不驕傲,虛心向別人学习,幷且常常是依靠羣众智慧,和羣众一起革新技术。特別是当他提出的革新建議被采納以后,都受到領导上的重視和支持,要人給人,要材料給材料,甚至連領导上参加劳动也来帮助自己实現技术革新,有时还和自己一起硏究到深夜。每次想到这些,王叔田就渾身是劲。因此,当他进行某項技术革新的时候,总是以坚靱不拔的劲头,不怕有多大的困难,非得搞成功不可,而他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績,从来也不居功自傲,他淸楚的認識到,虽然自己有一点儿貢献,但是距离党的要求还差的远呢?要想不辜負党对自己的培养敎育,非得好好地学习別人的先进經驗,不断充实自己,对党的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貢献。所以,他在实現毎項技术革新过程当中,都得到了羣众特別是老师傳的热情帮助。象他設計的“大杠”鍛模試驗时发現不稳当,可是他又找不出来是什么原因,于是,他就找孙文斌老师傅商量,孙师傅一看鍛模的工具胎太輕了,他按孙师傅告訴的方法又重新設計了一个工具胎,果然很快的就成功了。最近他在搞“組合机床”的时候也是这样,他把自己設訐的草图主动交給技术員馬翰章,向他征意見,幷且虛心地要求他帮助改进。經过馬翰章同志分析,果然找出了一些不适当的地方,帮助王叔田作了重要的改进。
王叔田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牢牢地記住了党的敎导:“生产上这么多改进,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依靠大家,幷且帮助家来共同改进。”因此,王叔田不但自己积极开动脑筋改进技术,也不断帮助別人共同改进技术。他从来不吝啬自己的技术知識,只要他会的,他就尽量敎給别人,积极帮助別人想措施、搞革新,从而解决了許多生产上的重大关鍵。比如在作缝纫机另件“平瓦”的活时,因为“平瓦”毛坯尺寸长短不一致,必須加工調直打平。但工人們干这个活都是用大錘一下一下的砸,有的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累得滿头大汗,手都砸肿了,跃进計划还是完不成,影响下道工序加工和装配的供应,工人們心里眞是着急,可是沒有办法。王叔田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和工人一起硏究了一个平瓦漏模,将它按在冲床上一踩閘,馬上就把平瓦伸长了,不仅減輕了体力劳动,而且在产量上提高五倍,質量也提高了,保証了下道工序和装配的供应。他針对車売供应不上装配,影响全厂計划完成的关鍵,和工人們共同硏究,将車壳全部加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工序生产不銜接的关鍵,調整了流水綫,革新了工艺,使生产有节奏的进行,保証了装配的供应。王叔田在今年又帮助別人实現了十八項技术革新,对于保証完成今年的跃进計划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他还根据“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精神,从思想上关心每个人的进步,有不少工人在他的先进思想感召下,和在他的亲切帮助下,思想覚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人們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