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課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敢想敢干的人》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6017
颗粒名称: 第一个課題
其他题名: 記周温厚技术革新的故事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2
页码: 51-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温厚是新工联机器制造厂的实习生,面对任务艰巨的第一个课题,她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经过努力,她成功地利用无毒液体渗碳技术取代昂贵的进口材料,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并彰显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周温厚 新工联机器制造厂 课题

内容

四月初的一个傍晚,新工联机器制造厂的工人們,爭先地拥向“西瓜台”前。实习生周温厚也挤在人群当中,“西瓜台”上有五个課題,她被第一个課題吸引住了。这个課題上写着:做脫絨机鋸片使用的英国迸口优貭鋼板很缺乏,价錢也貴,能不能用鉄板代替呢?
  站在“西瓜台”前的人們,每人都有个打算。有的人忙着搶課題,有的人在三三两两商議,周温厚的脑于里也盘算起来。她想起在学校里学过的星星点点的滲碳热处理的方法,也想起了共靑团員在技术革新运动当中的責任,她是多么想在課題下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啊!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閃而过。她馬上低头沉思:剛剛离开学校的毛孩子,哪能抱动那么大的“西瓜”!失敗了,別人怎么說?我該怎么收場?……。但是,“西瓜台”象有只手拉着她,她又鉆到人群里去。她鉆出鉆进,圍着“西瓜台”轉了三圈,也沒下定决心。当黑夜来临,人們走尽的时候,她还独自在那里徘徊。
  就在这个时候,团市委发出“苦鉆实干二十天,革新技术創奇迹”的号召,她覚得身上象是加了一大把劲。她問自己:別的共淸团員能够革新技术,使生产提高百倍、千倍,为什么我不能?难道我連这点勇气都沒有嗎?她終于鼓起了勇气,要坚决地回答党和团的召喚。她說:我要鉆,多大的困难也要战胜它!从此,她每天蹓書店,跑图书館,她一本一本地翻閱着这样那样的科学書籍。夜深了,人們旱巳入睡,她还伏在桌子上写呀,画呀。想不通了,就找老工人去商量。最后,她終于找到无毒液体滲碳的苏联先进經驗。
  但是,当她鉆硏得剛剛有点头緒的时候,中央又規定了新的技术标准:鋸片硬度的誤差为两度,比过去的規格显然严格得多了。这时候,有些人对这种試驗表示怀疑,說:誤差五度是大家公认了的,是定理,要求誤差两度,試驗难以成功!有的人还摆出一大堆困难,話里話外,还是劝她別“冒”这个“險”。就在这时候,党、团及时鼓励她,帮助她,叫她別作困难的俘虏,要繼續想大胆于;厂长把旧存的一个滲碳資料送給她;老工人刘書德替她寻找出旧存的配方……。这一切,周温厚都記在心里,她說:去你的“定理”吧,我偏要試,整夜不睡也要試!
  党的支持、老师傅的帮助,和她坚韌的毅力,使地战胜了一个个的困难。沒有盐浴爐,用焦碳爐代替;沒有硬度机,到兄弟厂去借……。經过二十多天的苦鉆以后,要进行第一次試驗了。
  这天晚上,厂长、披术股长、工会主席、团总支書記,都帮助她試驗来了。工人們也来帮助她續藥、添煤……。所有的人都給了她力量。經过两次試驗,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出来了,鋸片的硬度接近中央的指标!厂里計算了一下,利用液体滲碳的方法把鉄板变成鋼板,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約二十三万六千多元。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却远不止于此,这件事再一次說明了:帝国主义妄費心机,沒有它們的鋼板,我們照样能够生产!
  正如其他千百个生产革新者一样,周温厚幷沒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她是个二十一岁的年輕姑娘,一九五七年才从天津工业学校毕业。她能够在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正如地自己所說:我,一个剛出校門的实习生,如果沒有党指給我前进的方向,沒有老师傅的帮助,又能做些什么呢!(1958年6月)

知识出处

敢想敢干的人

《敢想敢干的人》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一些敢想敢干的人物的故事,包括马国荣消灭“沙门氏菌”,梁树楷创造不用染料染丝绢,周学仁是一个无畏的工人革新家,毕于淳创造了万能经停,郭景文研究玻璃纸,田禎祥破迷信创造了转炉硅钢,杜连江研究新道岔技术,于鸿章是一位六十一岁的革新家,孙守纲试验成功矽胶,王权中制造了电波寻管机,赛鲁班记录了技术革新的故事,李紹山解决了色布露白碴问题,高馨斋创制山羊绒分梳机,周温厚在技术革新中面对第一个课题。

阅读

相关人物

布丁
责任者
周温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工业学校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