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息逝的火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一九二五的風暴》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5530
颗粒名称: 永不息逝的火在
分类号: I252
页数: 9
页码: 185-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德林是一名烧焊工,他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提高烧焊质量和完成任务。他为了保证产量,愿意牺牲休息时间,甚至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经常超越自己,为了使工厂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努力奋斗。他的奉献精神和共产主义品德深深感动了身边的人,并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关键词: 1925年 天津市 大风暴

内容

棉紡三厂的西北角,有一座淺灰色的大楼,这里就是扩建新紗場的厂房。大楼旁边有一排紅色的砖平房,順着往前走就看見中間的一間寬大的房間,不断射出电藍光,这就是棉紡三厂修造場的燒焊組。
  周德林就在这里工作,他年紀不大,个头不高,中等身材,圓圓臉儿,兩道濃眉,一对圓圓的大眼,他不很胖,但很健康,黑黑南臉膛,胳膊伸出来硬棒棒的象根棍子。他今年二十五岁,是个預备党員,性情直爽,爱好体育活动,藍球打得很好,一年多以前是厂級的藍球代表队队員,田徑运动也很出色。
  他今年已是兩个孩子的父亲了!可自己却仍象孩子般的乐湿活潑,他在燒焊組已經十三年了,学了滿把的好手艺,在工作中,不管有多少活,要的多么紧,也沒有皺过眉头,叫过困难,总是那么乐覌,活越多,他越感到不够干的,“多面手”开展以后,他还能学些車鉗工的技术。
  从大躍进和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生产劳动以后,他更深刻的感到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而干部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們和工人一起劳动、解决生产中的問題,支持工人的創举。如翻砂十房箱,要不是領导支持主任跟着干,就不一定能成功。工人是主人,發明創造有人支持,为什么还不大胆的干?領导說过:大胆的干,干好有功劳,干不好还有苦劳呢!吃飯时他在厂里的宣傳材料上看到全厂各方面的躍进情况,又看到本車間車鉗工的躍进情况,有的超額几倍完成了躍进計划,有的創造了很多多刀多刃的新工具。星期天他到劝业場去买东西,在电車上,看到电車公司也正在开展服务良好月,对他照顧的无微不至,他很受感动。回厂以后,他也在燒焊門口設立一个用戶意見箱,开展服务良好运动。第一次接到的是修造場、鉗工师付們的信,他們批評燒焊生产質量低不能滿足生产的要求,特別是燒完的軸不好調弯,燒完的粗紗重鉈裂縫,从此周师付就根据这二个問題苦苦鑽硏,每天下班以后不回家,在車間里轉轉悠悠的好象有什么事情沒干完似的,摸这摸那,端詳每天使用的工具和燒完的机件,車間有三五成群的人在一起談論,他也过去听听,看看別人是否在給燒焊提意見。
  关鍵明确以后,知道燒的質量不好八但又怎么办呢?这在周师付的腦子里增添了新的問題。无論是燒焊、开会、吃飯、睡覚,他都在想着这个問題。他琢磨了很多办法,后来做了一个卡盤(燒軸强制器),試驗了几次,可是缺点很多,不能根本上解决問題。急的他整天围着屋子轉,也想不出轍来。
  从鉗工提出燒焊質量不好的批評以后,可把周师付給急坏了,特別是他看到各工种都在躍进,他覚得自己簡直是落后了。他回买看了看新做成的燒軸强制器,沉默了一会儿,自言自語地說:“有了强制器,有缺点;但也有些头緖了。咱技术低,沒有理論知識,文化又低,要苦苦鑽硏才行,我一宿要造出一台自动化的燒焊机,那可以解决質量低的問題了。”說着他就画了一张草圖,交給鉗工刘师付看,刘师付看完說:“行!”这一下更鼓舞了他造机器的信心。
  說干就干!当天下班他就找材料,东找一个牙輪,西找一塊条鉄,一有时間就到廢料庫去找材料。他就象中了机器迷似的,边找边干,边补充边改善地每天干到十一、二点鐘。第一次試車沒有成功,他又接着研究,还翻了許多参考書,夜里常常坚持到很晚很晚。
  他每天苦战,有时自己干,有时請老师付們帮助,干了有一个多月,自动化东風燒焊机成功了。經过試驗,裝上焊棍自己就能燒焊了燒出来的質量也很好,想再改造一下,把換焊棍也改成自动化,正在硏究时因为以鋼为綱的大躍进,棉紡厂的高速化运动开始了,就沒有再繼續进行硏究。
  大曜进使得人們的生活也改变了,八九月里的天气已有些凉意了,有的人因为紧张連单衣都不穿,只穿着棉紗背心,但周师付却因为紧张穿上了棉衣、皮背心,为的是防止犯他那風湿性的关节炎而妨碍工作。
  燒焊組的活,从車間高速化以后增加了几倍,又要赶制鋼厂的冶煉設备运料小鉄車,任务比从前大多了,他总感到时間不够用。他的家就住在厂旁边的三工房,离他工作的地方也沒有一百米,为了爭取时間他搬到厂里来睡,省得回家耽誤时間,影响工作,搬到厂里睡,什么时候有活什么时候就干。
  燒焊組,从紗布車間高速化和接受鋼厂小鉄車的任务以来,已經連軸轉了几十天了。他自己呢,却是从今年夏天大閥技术革命开始,每天苦战到深夜十一二点,最近又和同志們連夜干,算起来連夜战的日子不下一百天了;
  可他的精力还是那么充沛,干起活来活象小老虎,晝夜苦战。不論是黑夜,还是白天,只要从修造場走过,老远就看見,燒焊組門前,大礼堂后边閃灼着的翠藍色的电火花。周师付在那里,全神貫注地呲喳呲喳地燒活儿,眞叫人有点丈八的和尙摸不着头腦儿,这小伙子也怪有趣味的,每逢人們問到他,你上什么班时,他总是乐呵呵的回答說我哪个班都是。
  眞是灾上加油,越渴越吃鹽哪,津鋼的第一批鉄車要的很紧,焼焊組为支援鋼帅,就經常干到深夜一二点鐘,紗布車間又实行高速化,机件增加倍,可是燒焊組的人还是先前那么多,沒有增加一点。党支部書記李长荣在紧急会上說,第一批冶煉設备运料鉄車,要在九月十号前交活。書記講完重要意义以后,要求各工种提前完成,保証津鋼新建轉爐提前出銅。周师付听到自己能直接为鋼而战,滿心眼里高兴,他反复回味着書記的話:“沒有鋼就不能故变我国一穿二白的面貌,就不能实現工业現代化,农业机械化,具体到棉紡工业,沒有鋼就不能造机器,棉紡工业就不能發展,就不能滿足人民穿衣的要求。”特別听到改变祖国面貌这句話他十分激动。深深刻記在腦海里的解放以前的生活影子,又一幕一幕重現在眼前。解放以后,工人不但挺起了腰板,当了工厂主人,在生活上也有很大提高。
  現在紗布車間正开展高速化,全厂职工要用棉紗棉布的增产,适应今年棉花的丰收,車間高速以后,焊活增加几倍,可人还是那么多,电焊机还是一台,怎么能完成这样大的任务呢?只有苦战。有一天五点来鐘浆紗車間送来一套暖气排管,說是浆紗机加速后温度不够,紧裝。行政上說:現在焊口活多,要等几天才能接活,車間不同意,正在交涉中被周德林听見,他間了一下知道是高速用,他对浆紗同志說:“放下吧!明天早晨你来拿。”他苦战一夜把几个排管完成了。
  过了不几天小鉄車的料下来了,全組展开了奋战,
  白天吃飯倒班輪換,晚上要突击到十二点,大伙决定休息的时候,周德林还要收拾这,收拾那,等人們走了之后,他又接着干了三四个小时才去睡覚,天一朦朦亮就又起来了。八月三十日,小組听說厂党委会在八月三十一日召开党代会,就开了个小組紧急会議决定苦战通宵;完成第一批冶煉設备向党献礼。幷决定有病的孙志元除外,孙志元一听不叫他参加苦战很不服气的說:就怕累坏了我,你每天連軸轉,你累坏了覆么办呢?”怎么动員孙志元也不走,終于大家苦战了一夜,第一批小鉄車完成了。向党献礼以后,在九月份的一天晚上八点鐘,全厂开了一个庆功大会,党委書記、厂长都参加了,会上奖給电焊組一面紅旗,开完会又組織了六十几个人,推着做成的鉄車,在鑼鼓声中,轟隆轟窿的推出了厂門。
  鉄車排成一串,滾在洋灰馬路上,比行駛在鉄軌上响的多。周德林打着一面紅旗站在第一輛車的前边,紅旗随風飄展着,直奔鋼厂走去,去給鋼厂报喜。
  燒焊的任务越来越大,呆了几天,第二批、第三批、水泥球磨机等更紧急的任务都相繼下达到电焊組了。周德林考虑到在任务紧、工作最大、晝夜苦战的情况下,保証产量就必須在保証燒焊的質量的基础上,有力提前完成本工种的活儿,讓下道工序有充足的时間加工,不至于因时間影响鉄車質量。这一来时間对他来說就更宝貴了,他干起来活常常忘了吃飯。厂里吃飯时間过去了,他迫不得已只好跑回家里去吃广但每頓飯总共也不过十几分鐘。
  在晚上,差不多每天都为睡覚問題,和党支部書記、車間主任、伙伴儿捫發生爭执。白天大伙馬不停蹄地拚命干,晚上徒工們考虑到他比誰都累,都劝他先去睡会儿。他考虑的却是,徒工們年岁小,一定要先去睡,应該多睡会儿。爭論一陣以后,徒工們总是說不过师付,只好先去睡,睡上兩三个鐘头之后,起来再叫他睡,他却經常不睡。有时睡一会儿也是躺在椅子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腦子里除了質量、期限,还怕徒工們出点什么事故。这样他每次躺一个小时,就又爬起来再去焊活。
  一天周德林兩眼象揉满了沙子似的疼痛;一見光,泪水就不住的流。按照过去的經驗,睡上一会儿就会好的,可是他不忍心去睡,在籃球場連着轉了好几个圈,一陣陣深夜的秋風吹的他眼病稍微好了些,他就又干起活来。轉天,眼病更重了,一見光亮什么也看不見,这时候他心里如油煎,十分焦急,心想:早不閙毛病,晚不閙毛病,偏偏在任务紧要关头閙毛病……不!說嘛也不能拖延。焊工晚了,好多工种都得窩工,任务不能按期完成,那是一种罪过。跟着他找来一塊凉冰,用手巾包上,用冰冰一下眼睛,眼一凉,睜开能看見东西,就焊一下,然后再冰一下,再焊一下……。这时候,伙伴們都劝他去休息,他仍旧不去。最后,党支部書記亲自找他,严肃的說:“你一定要去休息!任务是紧,可身体更重要。”党支部書記說,徒工們也都齐声帮腔,連劝带拉地把他送到一休息室,睡了兩个小时,睜眼一看,能看見东西了,又跑回焊工組,嘴里一个劲的說:“不困了,不困了,不痛了,不痛了,一边說着拿起焊具,搶着又干起来了。
  焊工組的任务象山一样重,可周德林总覚得活儿不够干。一天他听說厂里扩建工程焊冷風管的活儿,要从厂外找人焊,一个工一天三十元(包括一部份焊条等材料)。一算这一批活儿得二十个工,需要六百塊錢,他赶忙去找領导要求把这批活包下来自己做。結果别的在务沒影响,只用了七天时間;就完成了这批任务。在完成这批任务的过程中;他那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品德,感动得孙志元流下了眼泪。
  事情是这样的:十月中旬的一天,孙志元在露天操作本厂新建鋼鉄設备的焊接活儿,忽然天上鳥云密布,風雨交加,冷气逼人。这时候正在室內工作的周德林,一看气候这样冷,赶忙和孙志元換了个个儿,他說:孙志元身体很衰弱,抵抗力小,最容易感冒。可他却忘了自己的关节炎怕凉。
  立刻,周德林这种劳动不計报酬、工作不講条件、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奋战到底的动人事迹,轟动了圣厂以及全国靑年。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被評为全国靑年社会主义建設积極分子,十一月十七日去北京参加全国靑年社会主义建設积極分子大会。

知识出处

一九二五的風暴

《一九二五的風暴》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天津棉纺织三厂工人的斗争历史和工厂吏丛书的编辑出版。1925年,天津棉纺织三厂工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失败,中共天津地委宣传部长韩近庸发动工人参加罢工斗争也失败。1925年,中国纱厂开展以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为主要内容的“八间房会议”,推动了天津棉纺织三厂成立工人俱乐部和出版《工人小报》。《益世报》刊登了棉纺织三厂工人的罢工斗争消息。棉纺织三厂党委宣传部汇编的《天津工厂吏丛書》一书汇集了工人斗争经历和回忆录等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赵长荣
责任者
周德林
相关人物
李长荣
相关人物
孙志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市棉紡三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