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給我带来了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一九二五的風暴》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5528
颗粒名称: 党給我带来了文化
分类号: I252
页数: 8
页码: 165-1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53岁的用户是一位鋼絲保养天軸組的工人,他从小想上学但因家庭贫困无法实现。他从十二岁开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直到解放后才有机会获得教育。1925年,他参加了一所为工人办的平民学校,由于家庭负担和生计问题,他只上了两个礼拜的学。几十年来,他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共产党的领导带来了解放,他工作的条件和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1958年,他参加了工厂开展的扫盲工作,并在工作休息时间学习,最终成功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他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励,并且学到的知识对于他在工作中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他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人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1925年 天津市 大风暴

内容

我今年53岁了,是鋼絲保养天軸組的工人,也是天軸学習小組的一名老学員。
  我从小就想念書識字,看有錢人家的孩子們整天背着書包去上学,自己就眼热,可是自己家里那么穷,哪有錢供我上学呢?我从十二岁就开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了,那时整天跟着父亲跑东跑西,到处寻找制硝的土,天天頂着星星伴着月亮一挑又一挑的往家担,全家就指着熬硝生活,但是一天累个七死八活,連頓飽飯还吃不上。
  十五岁那年,进了裕元紗場(現国棉二厂),在搖紗单徒,干了一年多,因得了伤寒病就失业了,为子生活,还沒等病好利索又进裕大(現国棉三厂)做天軸加油工作。1925年李培良先生在郑庄子庆元里成立了一所平民学校,白天敎穷人家的子弟,晩上敎工人,都不收学費,我听說这是专为咱工人办的学校,就参加了学習,上課时間是每星期一、三、五下班后兩个鐘头。头一天进課堂,就給我一种亲切的感覚,我們的老师李培良先生,待人是那样的热情、和气,就象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开始講課了,学員一个人發給一本油印的識字課本,还有一支鉛笔。“工人要做工厂主人”,“天下工人是一家”,“团結有力量”等課文,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讀着,越讀越带劲,越想越有理,心里开了窍。“你們一定要記住:五一劳动节是咱們劳动人民的节日,是工人一拿鮮血換来的。”“工人必須团結起来,大家擰成一股繩,一定要組織自己的工会,有了自己的組識,就有人替咱們說話了,資本家欺負咱,咱就可以联合起来和他斗爭……。”李先生的講話都使我們听得入神了,虽然一天只学到几个字,可是我們工人們非常乐意去,学校就是工人的家,就是工人斗爭的指揮部,从那里不仅学会識字,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和資本家、反动派进行斗爭。在他領导下,我們的工会很快就組織起来了,大家推选了項瑞芝等做代表,向厂方日本人提出了四个条件:一、要求給工会办公的房子。二、要求工会給工人增加工資。三、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四、要日本人签字,公开支援广州、上海日英紗厂工人罢工的斗爭。这些合理的要求都被拒絕了。为了爭取斗爭的胜利,工会組織了工人罢工。罢工的洪流推倒了大墙,冲进了厂房,和反动軍队展开了英勇的搏斗;裕大紗場被工人砸坏了,一直停了三个月才开工。这場革命的風暴过后;李培良先生离开了这里,我在平民学校的学習也就結束了,前后总共上了兩个礼拜的学,而且离現在已經过去三十三个年头了。但是在我的腦子里却仍然閃耀着永不消失的光輝。
  此后,悲惨的生活又繼續了二十几年,一天累个臭死,換来的只是挨打受气,餓断肚腸,那里还有心火念書?再說,在旧社会工人就和年馬一样,除去干活沒的事,誰还管你讖字不識字!
  啊!太阳出来啦!一九四九年共产党領导全国人民得到了解放,工厂再也不是吃人的活地獄了,也成了为国家創造財富、为人民創幸福的乐园。几十年来的理想实現了。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实行了劳保条例,工資普遍提高。我全家八口人,有四个人工作,我爱人也是国棉三厂的老工人,大儿子和儿媳妇在自行車厂工作,二孩子也上中学了,全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眞是过去連做梦也想不到的事。1951年我得了腹膜炎,眼看就要完了,在紡織医焼住了兩个月零9天,国家給花了兩千多元的医疗費。这个病如果是得在解放前,我还能活下去嗎?我用什么来报答亲爱的党呢?就得苦干!發揮工人阶級忘我的劳动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解放前,資本家拿我們当牛馬,我們不給他好好干活是对的,他来了就干会儿,不来就泡会儿,可是这一套用在今天就不对头了,我們今天干活是为了給全国人民造福啊!所以,解放这么多年来,我就是有多大劲儿使出多大劲儿,保証了車聞安全生产,沒給国家耽誤过一分鐘,沒有坏过一次螺絲。
  党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使工人在文化上也来个大翻身,成立了工人业余学校。以后又連績發动了几次群众扫盲运动,有很多同志都先后摘掉了文盲帽子,进入了中学、大学,学習,可是我在这方面却落后了,自然我也知道有文化好,可是又覚得这么大年紀啦,腦子也慢了,眼睛也不給使換了,老来老来还上什么学呢!不識字不是也照样干了这么好几十年嗎?心想,不管怎么样,也得把孩子們培养起来,讓他們都掌握了文化,不再象我不会写不会算的,当一輩子睜眼瞎子,也就心滿意足了,几年来我一直没有参加学習。
  我們天軸組总共三个人,都是文盲,老沙同志比我大兩岁,他連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刘元平同志比我倆年靑些,文化程度和我一样,过去識几个字有限。1958年4月党委發出爭取提早实現无盲厂的号召。車間在党支部的領导下开展了扫盲工作,鋼絲保养靑年工人王子昆(共青团員)积極响应了党的号召,来动員我們上学,他說、“扫盲也是党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务,工人沒有文化,革新技术、提高生产就有很大困难。将来工厂实現了自动化,不識字就更不行了,你們都是老工人,过去受剝削和压迫,沒有学習的机会。現在党号召我們向文化进軍,为什么还不赶快行动起来呢?”我們听了覚得很对,我想我們在生产上从来也沒有盘过后,在文化战綫上能甘居下游嗎?不,得干!可是学習时間怎么解决?王子昆同志說:“你們三个人組織一个小組,我包敎你們!利用早晨上班前和中午飯后休息时間学習,学習地点就在天軸組。”“好!你把文化都送上了門,我們还有什么說的,干!我們保証学好,爭取早日摘掉帽子!”我們說,“业校發給課本,就是缺塊黑板。”“有了!这不是一塊很好的黑板嗎?老师就在这上边敎不是満好嗎?”我指着洋灰地說。“哎!你們三个人的練習本也有了!”老师望着地上高兴地說。
  4月29日,学習开始了,老师从保全部找了一些粉笔头在洋灰地上写字,敎我們認,然后我們也用粉笔头在地上練習写,地上写滿了,潑点水擦干净,不大会儿就又写滿了,口袋里总不离粉笔,不管走到那儿,抽空就写写。十个字里头有兩个字記不起来就急得要命,有时为一个字就憋一身汗。三个人互敎互学,遇到三个人全不認識时,我就把字的笔画記在腦子里,到車間去遇到熟人就問。有一次“鑼”字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到車間找人一問,才知是鋼絲鑼底的“鑼”,心里感到有說不出来的那么痛快。下班回到家里也是手不离書本,就象入了迷一样,有的字不認識就問我的小孩,有时問得次数太多了,他就不耐煩了:“您这么大岁数啦,还总問我們,我們的功課还完不成呢!”我想,干脆还是自己憋吧!別和他們斗这个气了,可是有些字不問就是不会,如果当天不解决,簡直連覚也睡不着,閙来閙去还是得求他們帮助。
  在学習中,我們的老师那种热心敎学的精神,眞是讓人佩服,他每天中午急忙的吃完飯,利用剩余半小时的休息时間来敎我們,有时他到外边去开会、参覌,回来晚了就不去吃飯,餓着肚子敎我們,得了病也不停課。有一次、他得闌尾炎住院了,就布置我們作全面复習,剛一出院病还沒完全好,就来給我們上課了。为了帮助我們早日脫盲,他采取了大量突击:分敎复習的高速与敎学方法。从每天敎二、三十字逐步增加到五十字、八十字,为了爭取在“八一”以前脫盲,每天突击一百五十至二百个字,由每天敎一、二次增加到三次,就这样苦战了三个月,我們的文盲帽子就都被摘掉了。当我們获得河东区扫盲协会“扫除文盲先进集体”的奖励时,我兴奋的說不出話来。我想这都是党給我們带来了文化,使我們不一仅在政治上、經济上翻了身,而且在文化上也翻了身,我要永远听党的話,繼續干下去!
  以前一字不識,厂里貼了布吿和大字报,大家都围着看,我連边也不敢沾,現在摘了文盲帽子以后眼睛竟多了,胆子也大了,每天上下班都要留神看看有沒有新貼出的大字报。厂里工人写的詩歌、編的快报都能讀了。眼前的字也能写个差不多了。記得有一件挺有趣的事:我們天軸組的屋子,原来是原动部的倉庫,我們搬到这里来不过几个月,記得剛往这屋搬时,老沙認識字还很少,他見到一面白粉墙上用色笔写着一些大字:“注意:移动馬达时要按次序排好,”另一面砖墙上用粉笔写的“鳥羽”、“中央”等几个大字,他就惊慌失措起来:“哎!这是嘛?是誰写的?別是反动标語吧!咱可得赶紧向領导去报吿啊!”我当时比他多識了几个字,覚得他很可笑,連忙把兩面墙上的字都念給他听:“注意……”“鳥羽、中央”还不都是电滾的名字嗎?”他这才平靜下来。我心想,如果再早几天搬进来,我和老沙还不是一样嗎?此后,我們学習的劲头就更大了。
  識了几百个字以后,我們的热情更高漲了,光讀課本,覚得不能滿足了,我們三个人又訂了份天津工日报,天天讀报、看大字报,学与用就結合起来了,心里也豁亮了,干劲更足了,工作上比过去有了飞躍的發展。作机物料予算,过去只是凭腦子記,凭嘴說,’有时忘了一項,利用时还得追补,給工作造成損失。学習后,作予算时三人合計好写个单子交給材料員,工作上显得特別便利。过去,因为我們不会写不会算,馬达輪都是技术人員掌握,生产高速化后,我們也識了字,記記尺碼也不成問題,这項工作就由我們包下来了。
  有一次,我們讀了工人日报上介紹的浆紗不用面粉的經驗,得到很大启發,我联想到天軸加油利用廢油代替新油的問題。过去用过的油都只好擦地极,經过硏究,采用廢油过滤的方法,向領导提出9个月不領新油的建議。6月份作了試驗,效果很好,8月份領导上批准了这項措施,为国家节約机油1000多斤(合一千多元)。
  我們在高速化中,还硏究了鋼絲电动斬刀問題,三个大老粗硬搞起科学硏究来了。若不是通过这次学習,树立了敢想敢干的風格,那里敢同这些东西打交道啊!我們首先研究了电鈴的原理,拆开电話机,研究它的構造,經过4个月的苦战,已經制成电动斬刀小模型,效果很好;可是制成大的电动斬刀就有問題了,究竟关鍵在那里?我們还在研究,决心要找出完滿的答案来。在硏究过程中,党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和鼓励,領导上給我們找到一些重要的参考材料,不过感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文化水平不够用,不会計算,不懂得电学方面的理論知識。从这里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学習文化絕不是单純識几本字的問題,也絕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对提高政治覚悟、發展生产、革新技术有極其重大的意义,所以我們下定决心要乘胜前进,在摘掉識字盲帽子的基础上,力爭在三、五年內或更短的时間內再摘掉文化盲和科学盲的帽子,使自己迅速地成为一个又紅又专的工人阶級知識分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貢献。

知识出处

一九二五的風暴

《一九二五的風暴》

出版者:百花文艺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天津棉纺织三厂工人的斗争历史和工厂吏丛书的编辑出版。1925年,天津棉纺织三厂工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失败,中共天津地委宣传部长韩近庸发动工人参加罢工斗争也失败。1925年,中国纱厂开展以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为主要内容的“八间房会议”,推动了天津棉纺织三厂成立工人俱乐部和出版《工人小报》。《益世报》刊登了棉纺织三厂工人的罢工斗争消息。棉纺织三厂党委宣传部汇编的《天津工厂吏丛書》一书汇集了工人斗争经历和回忆录等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春堂
责任者
郭旭年
责任者
李培良
相关人物
項瑞芝
相关人物
刘元平
相关人物
王子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市裕元紗場
相关机构
天津市国棉三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