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列前面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956
颗粒名称: 走在行列前面的人
分类号: K825.3
页数: 7
页码: 30-36
摘要: 这篇文章是关于天津铁路局的姜振元副队长的故事。他在困难时期接受了党的教育,成为了一名杰出的铁路工人,发明了“防爬矫正器”解决列车脱轨问题,并在全铁路推广。但后来因骄傲自满失去了大家的尊重,经过反思和学习,他重新获得了尊重。文章强调了党的教育和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也揭示了骄傲自满的危害和谦虚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 姜振元 生平事迹 天津

内容

天津鉄路局,第二綫路大修隊副隊長叫姜振元,工人們都叫他“姜劳模”,这个親切而又光荣的称呼,是包含着工人們对他的热爱和尊敬的。
  旧社会里,鉄路上搞老姜这行工作的,有句成語,叫着“風吹日晒工务段”,确实,他就是这样成長的一个工人。他接受党的敎育較早,地下干过煤窑,抗过大个,在刀尖上生活的日子里,就参加过組織工人的地下組織。由于不坚定分子背叛了革命,造成了120名同志被捕,他在牢獄中,在嚴刑的拷打下,在刺刀的威脅下,沒有含忽,結果被日本鬼子送到日本鹿兒島去当苦工。这旧社会的生活,把他鍛煉成一塊鋼鉄,解放后,他也就格外感到当家作主的幸福和可爱。
  1949年,剛解放的时候,他是連鎭工区的工人,那时因为綫路爬行嚴重,列車經常脫軌,他眼里看着这嚴重的損失,心像刀刮的一般,这样不行呀,于是他的創造生活便开始了。連鎭工区才有几个人呀,老姜想出了一个工具,沒处去做,那时困苦的年月已經过去了,老姜掏出自己的腰包到私人鉄匠房里去实現他的理想,沒有圖紙,一切都是口傳給鉄匠房的。这样他把“防爬矯正器”工具創造出來。解决了列車脫軌問題,这一創造幷在全國鉄路上推廣。老姜的名字从此就在工人里傳开了。1950年,全國工農兵劳动模范獎章,便挂在了他的胸前。
  他覚得自己当了劳模了,人們都尊敬他,羡慕他,他那驕傲的苗兒生長起來了,他便忘掉了一切荣譽都是党和群众培葬的,反而在群众面前擺出劳模的架子,叫大家向他学習:“你們努力干,学習像我一样,出席全國劳模大会。”人們都覚着“姜劳模”驕傲了,人們越來越覚着他不好接近了,背地里說:“老姜的臭勁大啦,对別人的經驗,他一点也不虛心地去学習。”結果,以后这几年,都是平平淡淡过去的。
  党四中全会的文件,敲醒了他的迷夢,他才开始認識到,不論是誰,离开党和群众,会一事無成的。他那时回想起自己的以往非常痛心,他査覚到党像母親一样的把自己扶育成人,自己为党做了些什么呢?他决心要改正自己的錯誤。党对他的錯誤一方面進行了敎育,一方面向群众做了一些工作,使群众对他有了正确的認識,由于他的鑽研,果然在工作中又出現了新的成績。
  当他担任綫路大隊分隊長时,領導上派他去石家庄学習兄弟隊推廣中長路双層流水作業法的經驗,他在学習中就發現“淸篩”与“起道”兩个工序不銜接,他对这个方法有了怀疑,可是回天津后,他沒直截了当地講出來,他覚得中長路的經驗,还是有很大效果的,可是在他实际执行这个經驗时,却完不成任务,老姜这时可为难了,他想“是不是我又驕傲了,看不起中長路的經驗呢?”他捫心自問幷沒有。所以每天他便在工地上去落戶,他思考,鑽硏,向群众請敎,后來他想道:“把淸篩,起道兩个工序合而为一,行不行呢?”領導上为他的建議,召开了干部会,其說不一,有的認为“中長路經驗,不能随便修改”,也有的認为“改了幷不一定有效果”。
  党和行政支持了他的建議,在試驗的头一天就放了个响炮,一天工作,半天就完成了,老姜高兴極啦,他給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叫“一勺燴”(后來鉄道部下來了人,总結这套方法时,才正式命名为綜合作業法)。
  “一勺燴”实行了,新的方法迫切要求新的技術条件去充实它,隊里的工人有技術知識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由農村里新來的,按过去要求,修路工人,有力气,能吃苦就行,現在可不行了,工序这么緊凑,每天都有碰手碰脚的,工人虽然都不叫苦,老姜是石头縫里都能看出問題的人,这事怎么瞞得了他呢?可他也不是万应灵藥,他的唯一办法是深入群众,用活的事故做为他向工友們講課的資料。工地上沒有礼堂,也沒有課室,在鉄路旁,在大樹下,在溪水綿綿的河沿上,都是他講課的好地方,用鉄鍬、杷子、洋鎬代替了角尺,圓規,丁字尺。这下老姜可忙坏了,在工作中他要掌握全盤計划,还要到群众中去找講課的材料,当然,这种課程的收益很大,技術馬上提高了,工伤事故登时减少了。
  有一次,老姜在工地上看到个靑年小伙子,洋鎬使的非常輕松,別人都是把洋鎬打下去,完了再挑起來,这样又費勁,又不出活,这个小伙把洋鎬打下去,一抖用个冷勁就起來了,老姜認为这是先進經驗,当时把这个小組的工友組織起來学習了一下,他問:
  “这样干省勁嗎?”
  “也許省勁吧?”有人笑着說。
  他就打通思想地說:“誰力量大,搬的了山呀?如果学習人家的爆山法,山就搬家了。什么事都是一样,非学高招不行。”
  到了下工,他把全隊都召集在一起,他像演員一样拿起洋鎬,一下子把工友中的操作缺点,突出地表演在工友們面前,老姜的动作,和工友們的缺点拉上了綫,于是潮水般的笑声在田野里响起來了,打乱了这靜悄悄的田野,出現了爭吵的声音:
  “你就这样操作。”
  “你也这样呀!”
  老姜玩笑地說:
  “光看着人家滿头是秃亮,摸一下自己腦勺也沒头髮。”他还是表演着說。大家又笑了。这时他才把那个小伙子叫过來,对大家說:“看看咱們这个小伙子使洋鎬,是不是高招吧?”这样活的事实,像战鼓般的有力。他用十三种这样的方法,充实了他的“一勺燴”技術上的不足,工人也提高了技術水平。工人們都說:“姜隊長的高招,可眞解决問題。”
  老姜的高招,有时像神話故事一样。
  誰都知道,在修路隊里的工友,他們一年四季在原野里工作,冬天的嚴寒,夏日的暴雨都不能阻擋他們前進,工人們衛生条件很差,工地上哪里來的洗澡的地方呢?往往任那劳动的汗水粘合着身上的泥塵有时遇上条河溝,工人們可高兴了,大家就洗上一通,可这旣容易生病,又不衛生,老姜在这件事上,便走了腦子,結果在田野边冒起了濃烟,流动澡塘出現在工地上了。头一次試驗,老姜高兴極啦.他親自給燒澡塘,看到工友們洗完热水澡,滿臉高兴的样子,他比吃冰攪凌还痛快。
  姜振元看到工友高兴,他覚着工作上像增加了力量,越發关心工人的生活了,他的眼睛,整天价在工人身上尋求着新的問題,夜里他常常地走進工人的宿棚,誰登开了被,他給盖上,工友們很爱他,因此工友們大事小事,总要找老姜談談才舒適,老姜在工作上發生困难,也和工友們去談,这样他帮助工友在去年提了24件合理化建議。
  他經常向工友們宣傳爱护公物,常对不太注意節約的工友說:“咱們这片地都是金子,連这石子九小塊,就是三分錢,三分錢就是一个饅头,如果弄到道下边去,就是把饅头向地里扔呀!”为了節約,他还創造了一件了不得的先進工具。你知道,鉄路修路使用鋼軌,都是用十六个人抬,走的远了不只不安全,而且又浪費时間,在祖國澎渤豪迈的前進里,他不能忍耐时間这样的浪費,他建議做运軌小車,这个建議实現了,四个人輕松松地做了十六个人的工作。
  1955年的冬天,十五个大修隊,援助太原局,他們在同蒲綫会师了,局長給他們的任务要五天完成,任务多么迫急呀!塞北的嚴寒,連手也伸不出來的,一个勇往前進的人,不会被困难嚇住的,他和支部書記夜里为筹划这件工作,到一兩点鐘,躺在床上他还睡不着,他心里有根,工友們明天一定拿出所有的力量,可是要因为筹划上有空隙,就会放走了时間。
  三点鐘他就起床,披上小短棉大衣,上工地去查看,月兒放射着寒光,風帶着泥沙,吹在臉上凉刺刺地,他走在小河的桥梁上,往下一看,离桥底有百八米的河水,冻的活像面大鏡子,他尋思着这兒的活怎么干呢?枕木上又滿是冰雪,工友一滑掉下去,就有生命的危險。他自語的說:“回去命令这里干活的人,一只手抓着鉄軌,一只手工作。”他想着回身就走,走着走着他又站住,他覚着方才的想法,还缺点什么,“道木上滑,撬棍是鉄的,也滑,干不出活來呀!要是有个工具,抅住道木不就不滑了嗎?他又創造了一件工具。
  淸晨,綫路上劳动的人們,拉了几公里長的一条战綫,起初像一条黑色的巨浪,后來,白色、肌色都出現了,大地像燃燒起來一样,工人們的身上冒着热气,有的脫了棉衣,有的光着膀子干!塞北的嚴寒,被劳动赶走了。这个忘我的劳动,感动得老姜不知怎么好。他想:有这样的工友,那怕它高山不低头,大河不讓路!他就对管理員說:“買肉,要多買,好东西要給这样的人們吃。”
  他又东跑西顚,叫工友們穿上衣服,怕工友冻着。“同志穿上点吧,看冻着。”
  老姜这一來,工友們勁头更大了,一边緊張地工作,一边兴奋地說:
  “这个地方,可比咱平原热的多!你放心吧,冻不着。”
  結果兩天半把五天的任务全部完成了。太原鉄路局長,坐着小吉普,親自到工地上,獎励表彰了他的工友和他。当这次他被評选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会議时,工友們都說:
  “人家才是眞正的先進生產者呢!”
  那天,我去訪問他时,他說:
  “我有什么?要沒有党和群众的培养教育,我……”看样子他很激动,他突然的說:“我犯过錯誤,对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損失,要弥补它,我得更加倍的努力。”他說着那紅吐吐的面孔,沉默在思考中去,嘴角含着笑意,他是在追悔过去的錯誤嗎?不!他在想着今后,如何依靠党,依靠群众,做好自己的工作。

知识出处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这是我们天津的姑娘》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集编选了特写10篇。是写天津市先进生产者张玉英、阎春洪、姚濯新、姜振元、白丙午、刘玉珍、銭春、岳景泰、郭树强、单书等同志的先进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董乃相
责任者
姜振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天津鉄路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石家庄市
相关地名
太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