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例小儿营养不良性貧血临床疗效观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中醫學院學术活動資料》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937
颗粒名称: 67例小儿营养不良性貧血临床疗效观察
分类号: R556.2
页数: 3
页码: 31-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项在儿科中应用中药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的临床经验。通过对67例患儿的治疗观察,发现保和散和针刺四缝穴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达到满意疗效。文章指出调理脾胃是治疗的关键,强调了对中医理论的应用。文章还探讨了该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机制。
关键词: 小儿 营养不良 贫血 临床经验

内容

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儿科通常多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临床一般症狀与中医所称之“疳积”頗似;罹患本病,它不仅直接影响小儿的生長发育,而且是些感染疾病的誘因。因此,从省市委提出大灭四病的号召后,我院儿科在上級党委的正确領导下,积极采取中葯針灸綜合疗法,投入这一防治工作,通过67例的临床覌察取得滿意效果,玆分述如下借供同志临床参考。
  一、临床資料分析:
  本文系总結,本院附屬医院儿科四个月来(60年2月至61年5月)門診67例輕、中,不同程度的,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进行分析,診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症狀及化驗室。赤血球及血紅蛋白檢査确診为本病。
  1.性別、年龄:67例中男性48人(72%),女性19人(28%),男女为2.5:1;年龄6个月—7岁70人(15%),2—3岁24人(36%),4—5岁3人(19%+),6岁以上为20人(30%),2—6岁罹患为多,尤以2—3岁嬰幼儿发病数字較高。
  2.贫血程度分类:67例中,輕度60人(89.5%),中度7人(10.5%),分类标准系根据秦振庭,諸福棠氏报告:赤血球300万—400万血紅蛋白在9—12g%为輕度,赤血球在200—300万,血紅蛋白6—9g%为中度,其重度贫血病例尙未遇及。
  3.症狀及体征:临床症狀近百分之百的病例都表現有不同程度的消瘦,顏面蒼黄精神疲憊食欲减退,个別病例,伴有腹瀉:部分患儿发稀而憔頸淋巴腺腫大,脉多細而无力指紋呈暗淡隱約不透,舌質淡紅苔多为薄白苔。
  二、治療措施及其效果:
  根据我們过去治疗疳积的經驗,采用了中葯針灸綜合疗法,中葯以小儿保和散为主,針灸以針刺四縫穴为主,隔日施术一次,連續針5次为一疗程。
  1.保和散:
  焦六粬10.0,焦查炭30.0茯答40.0淸半夏10.0广皮5.0卜子5.0砂仁1.5厚朴3.0枳壳3.0藿香叶2.0速翹5.0共为細粉备用
  用量二周岁以內小儿日量3—5分,1—2岁小儿日量5—7分,3—5岁小儿日量5分—1錢,5岁以上小儿口量1—2錢。
  服法:布包煎服或直接口服均可,为了节省葯品我們多采用口服法(量可适当酌减少)
  2.針刺四縫穴:
  四縫穴也称八縫穴,在兩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掌面横紋中节。施术前先洗手消毒,再持75%酒精棉球擦兩手中节,候干后一手握住小儿四指,一手持針用腕骨力量呈垂直針身輕刺約二个毫米左右,过深可引起出血,針刺左右兩手共刺八針,針后可見粘液,或用手迫进局部引流以干棉球揉擦。
  3.效果:
  上述67例营养不良贫血病儿,經过9天覌察,赤血球与血紅蛋白都有显著升高,其中赤血球增5万—10万9人(13.3%)增高5万12人(17.9%)增高100万29人(43.2%)仅有6人經治疗后赤血球无任何变化。血色素增高1克的25人,2克的11人,3克的3人,2克2人。血球增長情况可詳見表,曲綫示意图。
  表;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治疗后血球增長数値:
  三、討論:
  1.病因的探討:有关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一病,在祖国医籍里幷无紀載,但本病临床表現之症狀,大部分与“疳积相似”临床表現多为消瘦、面黄、食减、神憊等一系列衰弱的綜合征象,究其病因有二:一为眞元怯弱气血兩衰,一为調护失宜脾胃受損,前者屬于先天,后者屬于后天、先天之本屬于腎,后天之本屬于脾,因此先天不足,后天失調,脾腎虛損每易造成本病,先天之气又名元气,李东垣說:(1180—1151年)眞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施,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賢之气旣伤,不能滋育元气,致元气逐漸虛餒,而諸病叢生,是知脾胃之盛衰,乃决定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关鍵,中医謂胃主納脾主运,脾胃健强水谷之精气,才能敷布周身,反此者病,脾胃系指整个消化系而言,如脾胃損伤运化失常,不能摄取营养灌溉周身,每釀成虛弱之証,与現代医学認为营养紊乱的慢性腸炎痢疾等病,都可导致消化吸收能障碍,直接影响小儿所需的蛋白,鉄質等营养的攝取,其理論尙屬一致,至于本病的发生,有先損伤脾胃而导致元气衰弱的,亦有先元气衰弱而影响脾胃,无論孰为主因,都应具体加以分析,治疗时方有更好的帮助。
  2.調理脾胃与贫血的关系;誠如以上所述脾胃是人身后天之本,是生長发育之源,脾'胃之功能是相互依賴、互相促进的,如一旦脾气損伤运化失常,則胃的功能,便呈現壅滞現象,水谷壅滯久而成积,积化为疳,故本病治疗,应以調理脾胃为主(調整腸胃)査脾胃之調理,应輕消疏化,切忌猛攻峻补,以补則留邪,瀉則伤正,况小儿为純阳之体,偏热者多偏寒者少,因此运用保和散,取意在于輕消緩补,使积去而胃不伤,俟脾胃健壯,气血自然充盈,故中医的治疗本病,不补气而气自充,不补血而血自生,确有它的独到之处。
  3.針刺疗法的問題:“四縫穴”早見于楊繼洲氏《針灸大成》卷九所載云,四縫穴在手四指內中节是穴用三稜針出血,治小儿猢猻痨等症,在这一理論思想指导下,六一年春省市委提出灭病号召后,我們針对营养不良贫血、做了系統临床覌察收到滿意效果。
  小結
  7.本文系本院附屬医院儿科在防治小儿营养不良任务期間,采用中葯針灸綜合疗法。覌察67例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仅九天的疗程,痊癒率和有效率达76.5%(河北省中医研究院曾进行过兩次調査追訪証实此疗效)。
  2.采用保和散及針剌四縫穴防治本病,不仅解决中西貴重葯品使用問題,而且也解决市場上营养品的供应問題,是目前多快好省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种快速疗法。
  3.贫血分型及針刺机制,因限于我們的水平,尙未能进行分析研討。

知识出处

天津中醫學院學术活動資料

《天津中醫學院學术活動資料》

本文记述了1964年6月天津中医学院学术活动资料,其中包括了学术报告、临床报导、理论探讨、经验介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少川
责任者
陈芝圃
责任者
住宝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