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坚持勤俭不忘本 丰产增收成本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689
颗粒名称:
坚持勤俭不忘本 丰产增收成本低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11
页码:
309-319
摘要:
该文介绍了老鸦台大队位于宝坻城东的裤裆洼,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关键词:
宝坻县
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生产
内容
我们老鸦台大队,位于宝坻城东有名的裤裆洼,有三个生产队,一百三十七户,六百八十二口人,一千四百亩集体耕地,地势低洼,土质盐碱。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认真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勤俭办社”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克勤克俭地办一切事业,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大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产量,一九七一年上《纲要》,今年在前旱后涝的不利条件下,单产仍达到四百六十斤,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十八。农、林、牧、副、渔总收入,今年达到十一万五千九百八十元,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点八,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六年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八。农业生产成本逐年降低,一九六八年每亩地投资十八元三角三分,每斤粮食成本平均四分六厘;今年,每亩地投资十一元七角,成本减少了六元五角六分,每斤粮食成本二分五厘。公共积累已达到十二万多元,比一九六六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六。社员收入每人平均一百零一元五角,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比一九六六年前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四。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如何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我们的体会是:
提高认识,端正路线
我们大队在勤俭办社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两种思想、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使我们提高了认识,端正了路线,取得了成绩。
在高级社时,我们就注意了“勤俭办社”。但那时认识不高,只觉得由个体经济转为集体经济,人多了,家业大了,不勤俭经营,合作社办不好。只有勤俭办社,集体才能收入大,社员才能分得多,日子才能好过些。由于对“勤俭办社”方针的认识只停留在朴素的阶段,不够自觉,时抓时停,因此,一九六四年以前,我们大队是生产收入少,开支大,一遇歉收年景就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赤字户。社员反映说:“我们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还得往队上找钱,照这样下去,生产那能搞好。”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勤俭办社的经验,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引起了重视,订出了制度,加强了领导。但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认为“制度万能”,单纯地靠规章制度卡人,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结果,形成少数人把关,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虽然规定了一些制度,还是不能达到勤俭办社的目的。比如:我们规定社员因公外出半天没有补助,超过半天补助四角。有的社员为了要补助,明是半天能办完的事,却拖长到一天,使生产队不仅花了钱,还浪费了工。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由于受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突出”了政治,制度可有可无,就把所有的制度都取消了。在阶级敌人煽动下,一九六八年冬,出现了一股随便使用队上的牲畜、农具的歪风,结果,把牲口累瘦了,农具丢的丢,坏的坏。几个月的时间,损坏小推车十多辆,丢失小型农具三十多件,使集体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害。
通过斗、批、改和批林整风运动,我们认真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反复学习毛主席“勤俭办社”的方针,批判刘少奇和林彪反党集团所散布的“浪费有理”、“制度万能”、“制度无用”、“政治可以冲击其他”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批判“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错误思想,并联系实际,分析本大队勤俭办社的形势,总结勤俭办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在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中,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的斗争。是勤俭节约,还是铺张浪费?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就是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违背这一方针,就会背离毛主席革命路线,就会滑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
认识提高了,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就更加自觉了。几年来,我们不仅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也顶住了来自人民内部的旧思想、旧观念,从而使勤俭办社不断取得新成绩。一九六九年,我们大队盖学校时,由于集体不吃伙饭,有一个坏分子就在群众中散布说:“外村盖房都管饭,打地角还吃肉,咱们村不吃不喝,房一定盖不好。”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是阶级敌人企图用吃喝的方式,腐蚀人们的思想,以达到破坏集体经济的目的。因此,我们及时揭穿了他的阴谋,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向社员进行勤俭办社的教育。结果,通过社员的积极劳动,就把五间学校盖起来了。
一九七〇年,我们从外村请来一个牲畜配种员,给我们大队的一头母马配种。我们大队有一个制度,来了客人、干部不陪吃陪喝。这个配种员对此就很不满意。下了小牲口以后,他又来要“喜钱”。对这个问题,我们大队党支部专门进行了一次讨论,认为五元钱的“喜钱”虽少,但反映了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如果给了他,不仅支持了四旧,而且扩大了集体开支,肥了个人。所以,决定坚决不给。我们就向他说:“你要钱交集体还是自己要?如果自己要,我们不能给。”他无话可答,只好不要了。
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大队党支部、革命委员会,还把勤俭办社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坚持勤俭办社的情况,并确定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专抓这项工作,还成立了有干部、贫下中农代表、财务人员参加的勤俭办社监督管理小组,使勤俭办社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因此,我们大队的收入大大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社会主义积累日益增多,社员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政治挂帅,建立制度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发动群众,总结勤俭办社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光依靠制度不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把进行思想教育和建立必要的制度结合起来,才能搞好。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把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放在首位。每年在春季制订生产规划前、夏季预分前、秋收分配前和年终决算前的四个时间,集中力量,联系本大队勤俭办社的实际,对干部、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平时,我们还狠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培养一支群众性的骨干队伍,经常对勤俭办社中反映出来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倾向性问题,开展革命大批判、小评论,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及时抓;二是坚持经常的学习制度,把坚持勤俭办社列为政治夜校的教育内容,并且定期交流坚持勤俭办社的经验;三是建立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有干部和财务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财金管理小组,对全大队勤俭办社的执行情况,做到把关定向,日常监督,经常检查,定期总结。
在坚持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广泛发动群众,民主讨论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在财务上,坚持了健全帐目、日清月结和定期公布帐目的制度,做到收支有计划,数字有统计,十天一核对,一月一公布。并做到开支有审批,定期有检查,堵塞了借支、预支、垫支的“乱三支”现象。对库房的物资,建立了物资保管、库房检查的制度,还严格了粮食领取和出入库的手续。在农机具等财产的管理上,制定了建帐造册、编号入库、借用登记、用后交回的制度和大型农机具专人使用,负责用、管、修的制度。
我们大队由于坚持政治挂帅,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使干部、群众为革命管家理财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爱国家、爱集体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再加上我们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越来越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集体经济。
坚持勤俭,节约开支
毛主席说:“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藉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我们大队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在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中,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非生产性的开支,可买可不买的一律不买,非买不可的也要精打细算。我们对每一项支出,都细算过了再用,讲究实效,让每一分物力、财力都用得适当,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去年春天,大队有的干部认为,老鸦台大队是勤俭办社的先进单位,经常有人来参观,可是连个扩音器都没有,所以提议买一台。在交社员讨论时,群众说:“买扩音器是需要,可是农业生产更需要资金,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解决生产的急需。”结果,用这笔钱买了五千斤化肥,及时施到麦田里,为夺取小麦丰收打下了基础。
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生产斗争中,党支部、革委会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向大自然开战,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我们总是发动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深翻土地,大搞农田建设。几年来,用自己的双肩双手,填平了十多条沟,铲平了二十多处土岗,挖大、小渠道三十多条,动土二十五万方,建成园田八百亩。在林业上,从一九六三年起,自己育苗圃六亩,植树达七万三千棵,每人平均达到了一百零五棵,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材,总折款可达三十万元。在牧业上,走自繁自养的道路。几年来,自繁自养牲畜二十一头,其中,骡马就有十三头,既解决了牲畜不足,又增加了积累二万五千多元。我们坚持“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做到自己培育优良品种,不向外地购买,不仅满足了本大队需要,还支援了兄弟队。我们还清理了坑塘六亩,养鱼三万五千多尾,每年收入一千五百多元。生产所需的日常用具,如柳筐、席片等都自织自编,从不外购。
三、加强财产管理,延长用具使用年限。在财产管理上,我们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措施。对各种财产除平时维护外,每当使用结束入库前,都进行一次检查、擦拭、保养、漆油、晾晒等工作。保管人员做到勤检查、勤整理、勤晾晒,把财产管理得井井有条,不糟不烂不丢失,延长了使用年限。成立高级社以来添置的大、中型农具还都完整能用,小型农具也都延长了使用年限。一九五八年购置的笼屉,至今完好,还能使用。
四、修旧利废,节约开支。我们把大队的木匠、铁匠、瓦匠等“三匠”组成修旧利废小组,对坏的农机具和设备随时修理,或改大为小,变废为利。今年我们利用废镰刀、旧铁棍等改制耪密植麦子的小锄一百二十把。对坏了的簸箕、小车、轮胎、套包等都自己修补。几年来,我们修理旧农机具达四千余件,节约开支六千多元,改制废物二千余件,节约开支五百多元。
五、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降低粮食成本。在耕作技术上,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种田。浇地改大畦为小畦,提高园田标准,克服大水漫灌的现象,采用小水细浇,多井汇流的方法,提高了机井利用率。今年每眼机井可浇地一百四十亩,比过去提高百分之三十。追施化肥时,不是大撒大扬,而是在作物根部扎眼施放,大大提高了肥效。在除治病虫害上,做到早防早治,每当下种时,都用药剂拌种,并及时检查虫情,一旦发现虫害,就及时除治,把虫害消灭在初期。这样不仅效率高,也节省了农药,减少了开支。
干部带头,以身作则
多年来,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认真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做出样子,这样才能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干部们说:当干部的不带头执行,必然形成“制度制度,只治社员不治干部,群众也就不听制度。”因此,干部们必须带头作执行勤俭办队、民主理财的模范。我们全大队,每个干部都能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全大队干部最少的全年参加劳动二百六十天,最多的达三百二十天。我们干部已做到不借支,不预支,不请客送礼,不多吃多占,不搞特殊化。如拖拉机站、机井队来人给队里耕地、打井,队上集体起伙,剩余的饭菜,干部没有一个人随着吃的,而是分送到“五保户”家里。对集体的资金,干部们都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马文贵从初级社就当会计,十九年来,他一尘不染,从不浪费一分钱。一个笔杆用了九年,一个算盘用了二十年,算盘珠棍都磨断了几次,但他总是修理好再用。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广大社员群众都以干部为榜样,更加关心集体事业,争做勤俭办社、民主理财的有心人。社员马凤兰,见到农具坏了,就自己动手修理;饲养员马清泽,爱畜如子,惜草如金,修笼头,接缰绳,补套包,拣绳头,样样都干。几年来,光拣绳头,就有三百多斤。为了节约集体开支,他不到会计那里领钱买水舀子,而是自己种葫芦做瓢。每当刮风下雨,社员们都往队部、库房、饲养处跑,看还有什么公家的东西没藏好苫好。就连儿童们,也都养成了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习惯。一九六三年盖的学校,至今窗户玻璃没有打碎一块,课桌上没划过一道痕迹。我们不断抓住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有力地推动了勤俭办社、民主理财工作向前发展。
我们大队在学大寨运动中,坚持勤俭办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学大寨的自觉性不高,领导班子存有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前进的步伐较慢,特别是粮食产量上得不快,单产,总产都不高,对国家贡献不大。我们大队低洼盐碱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旱、涝、碱的危害还没有根除。
市委召开的这次学大寨经验交流会,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和深刻教育。我们大队的增产潜力很大,只要端正路线,坚持大干,就能很快搞上去。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学习十大文件,继续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和路线教育,决心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干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坚持大干,苦干,保证明年粮食亩产跨“长江”,棉花上《纲要》,计划明年向国家贡献粮食五十万斤。总收入拿到十七万元,每斤粮食成本,争取下降到二分以下。今年和明年开挖大小排灌渠道四十九条,打机井六眼,实现百亩一眼井,坚决治服旱、涝、碱。明年养猪上《纲要》,复种面积,由今年的八百亩,增加到一千亩,杂交高粱面积,由今年的二百亩,扩大到六百亩,杂交玉米由今年的三百亩,扩大到五百亩,实现两杂化。我们一定要反骄破满,大鼓干劲,加速农业学大寨的步伐,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农业学大寨运动,总结了坚持基本路线、科学种田、重视水利建设、实行科学分工等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马文贵
相关人物
马凤兰
相关人物
马清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宝坻县杨家口公社老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宝坻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