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走出家门干革命,妇女顶起“半边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687
颗粒名称:
走出家门干革命,妇女顶起“半边天”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10
页码:
291-300
摘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蓟县翠屏山公社西山北头大队的“铁大嫂突击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表现和经历的斗争。
关键词:
蓟县
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生产
内容
我们蓟县翠屏山公社西山北头大队“铁大嫂突击队”,是在一九六四年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成立起来的。当时只有十来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二十一人。其中有四十多岁的老大嫂,也有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九年来,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以大寨妇女为榜样,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一伙轻视妇女和破坏妇女运动的罪行,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发扬不怕艰苦,敢于实践的革命精神,顶着风浪上,迎着困难闯,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和男同志并肩前进,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我们大队是个水库迁建村,生产条件很差。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使全大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去年亩产五百二十斤,跨过了“黄河”,今年又增加到八百五十五斤,跨过了“长江”,对国家做出了贡献。
冲破重重阻力 参加三大革命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我们西山北头大队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很快就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为了改变我们大队吃粮靠国家的落后面貌,男社员们起五更睡半夜,干得可起劲了。这时,我们第二生产队的几个孩子妈妈,看到男社员那种大干的革命气魄,再也呆不下去了。我们聚在一起议论:男人们甩开膀子学大寨,咱们妇女怎么办?共产党员、三个孩子的妈妈赵玉娥对大伙说:“咱们也有两只手,不能整天围着孩子、锅台转,呆在家里吃闲饭,咱们要走出家门,也为学大寨出一份力量。”这句话说在大伙的心坎上。我们几个一合计,决定成立一个“铁大嫂突击队”。赵玉娥同志思想进步,干工作道道也多,就推选她当了队长。
我们“铁大嫂突击队”成立的消息,象一锅开水,立刻在全村翻腾开了。对此,有着不同的反映。大队党支部热情支持我们的行动,鼓励我们要挺起腰板,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但是却遇到了旧习惯势力的阻挠,也遇到了阶级敌人的捣乱。
过去我们这里,妇女出了嫁,特别是生了孩子,就很少有下地干活的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象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妇女的手脚。那些受旧习惯势力影响较深的人,一听孩子妈妈成立了突击队,风凉话可多了。有的说:“兔子能拉车谁还买骡马!”有的说:“妇女毕竟是妇女,草鸡变不成金凤凰”。这些话传到婆婆、丈夫的耳朵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反映。有的婆婆不给看孩子了,有的丈夫阻挠妻子下地参加劳动了,冷风一吹,有些大嫂也动摇起来。这时,大队党支部把我们组织在一起,帮助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的教导,深入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联系实际进行讨论。一讨论起来,话就多了。这个说:“在战争年月里,站岗放哨,做军鞋,送公粮支援前线,那样少得了咱妇女?”那个说:“咱们生产队一百三十多名劳力,妇女就占了一半,咱们从小家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学大寨的力量不就增加了一半吗!”有的说:“毛主席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毛主席最关心咱妇女的解放,咱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为中国妇女争气!‘大家共同表达了一个心愿:“干!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就要干!为了彻底解放妇女,我们就要干!一定要把突击队办好,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干出个样子来。”认识提高了,我们决定都回家去做家庭工作。其实只要我们坚强,家庭工作并不难做,很快就做通了。家里支持我们,我们的劲就更大了。三个孩子的妈妈杨桂荣、袁秀荣等几个大嫂,每天顶着星星就起来做饭,一个个都和男同志比着干,从来没有落过趟。大队党支部为了便利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还组织了“育红班”。这样一来,孩子的牵挂解决了,大家把心扑在集体上,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正当我们干得起劲的时候,阶级敌人从阴沟里爬出来,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和捣乱,妄图把突击队搞垮。有一天,一个坏分子拿着两块蛋糕来到“铁大嫂”刘翠兰家里,假惺惺地对她说:“你成天不着家,孩子怪可怜的,把这点东西留给孩子吃吧!”刘翠兰见到这个坏家伙耍圈套,火冒三丈,大声斥责说:“你这是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想破坏‘铁大嫂突击队’,办不到!”接着,刘翠兰又把“铁大嫂”们找到一起,把这个坏家伙当众进行了批斗,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破产了。阶级斗争的风风雨雨,考验锻炼了我们铁大嫂突击队,使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妇女的解放是不容易的,要靠党的领导,要靠我们自己斗争,要敢于“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敢于向阶级敌人斗争,才能更加坚强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当中。
男人能办到的 妇女也能办到
我们西山北头大队,原有三千多亩耕地,一九五九年建了水库以后,库区占去土地两千多亩,把五个生产队分成了两块。我们第二生产队和第一生产队,从翠屏山北头搬到了山的西头。那时,靠吃国家供应粮过日子。一九六五年,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全队干部、群众决心学习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向荒山要地,向坑洼要粮,条件不好,自己创造,靠着一颗红心两只手,改变那种山秃地赖的局面。
第一个战斗就是改造西大洼。那块洼地共有八十八亩,土质很坏,春天干旱裂大缝,夏天积水变成蛤蟆坑,当中有三十多亩还长满毛蔓子草。过去,一般年景收个百八十斤,好年景也不过二百斤。要把这块洼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需要刨杂草,深翻地,到三里以外的地方去运沙子改良土壤,全是力气活。当时有人说:“妇女只能当辅助劳力,干些轻活。这种出大力,流大汗的苦累活,你们干不了”。我们坚定地回答:“时代不同了,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办到。”我们“铁大嫂突击队”开了会,大伙齐了心,都表示一定要比男同志出工早,抡大镐、抬大筐,样样活计不示弱。在老队长赵玉娥同志的带领下,每天顶着星星做饭,提前安排好家务、孩子,老早就来到工地,热火朝天地干起来。确实,原来没干过这样的力气活,缺乏锻炼,没有几天,大伙的手都磨破了,肩也压肿了。但是,我们有一颗为革命贡献力量的红心,又有大寨大队“铁姑娘队”做样板,不管多苦、多累,谁也不吭一声,总是那样乐呵呵地干。就是这样,我们越干劲头越大,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肩上的肉皮也越来越硬。结果,在这场战天斗地的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斗出了更加坚强的毅力,磨出了一双铁手,压出了一副铁肩膀。和男社员一起共同战斗了五十多天,终于,把这块洼地的毛蔓子草全部刨掉了,深翻土地一尺半,还挖了排水渠道,运来八十多万斤沙子改良了土壤,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条件,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园田。当年就获得了亩产五百多斤的好收成。
在改造荒洼的战斗中,我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男社员对我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腰杆子越来越硬了。一九六六年冬天,我们队又向荒山开战了,决定填平耙齿沟,劈山造地,把山岗变平原。当时,正是严冬腊月,零下十多度。有人说:“农忙时干不过来,你们妇女多出点工需要,冬闲时节,天寒地冻,你们把家务活弄好就行了”。可是我们“铁大嫂突击队”的姐妹们觉得,学大寨、夺高产,就得花苦功夫改变生产条件,还分什么农忙、冬闲,就得一年四季,不怕风吹日晒,雨里来,雪里去地干。冬天农活不急,正是抓紧农田建设的好时机,我们怎么能够呆在家里,瞧着别人学大寨呢?大家不管天气冷不冷,有的扛着大镐,有的推着小车,赶到山坡上,参加了填沟造地的战斗。四十多岁的共产党员赵玉娥,推着小车,快步如飞,累得汗流满面,也不肯歇,后来,干脆甩掉了棉袄,穿着小单褂,和男同志比着一趟一趟地推土。有些男同志笑着说:“真是时代大改变,老太太胜过男子汉”。她说:“你们能干,我们就能干,妇女要顶‘半边天’”。就这样,全大队坚持苦干了一冬,削平了两个山岗,填平了一条大沟,造出了三十亩平展展的土地,还把硬岗子的地方深挖了二尺,在这三十亩地里铺了两万多斤麦秸,改良了土壤,增加了活土层,使从来没有打过粮食的荒岗野沟,能年年获得亩产八百多斤的高产。
改了洼,治了沟,党支部又带领群众把河水引上山,通过五级扬程,把全队二百多亩耕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园田。搞这项工程需要在十米深的地下,挖一条五百米长的地下渠道。这是骨干工程之一,我们“铁大嫂突击队”承担了这个任务。我们分成几个战斗小组,采取歇人不歇工具的办法,日夜不停,轮流作战。由于洞小又黑,在里边直不起腰来,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只好端着煤油灯,跪着刨,蹲着挖,然后再用小筐一点一点地爬着往外运土。真是干一会就腰酸腿疼,浑身不好受。可是在这样艰苦劳累的情况下,谁也不叫苦喊累,在里边干一阵子,出来直直腰,伸伸胳膊,伸伸腿再进去继续干。就是这样,苦干了三个月,终于把地洞挖通了,按时安装了地下管道,保证了引水浇地。
我们“铁大嫂突击队”成立九年来,队里的农活样样都干过了,而且不比男同志差。去年夏天收割小麦时,有的男社员向我们叫阵说:“怎么样,你们敢赛赛吗?”这时,突击队员李桂兰“腾”地一下子站起来,应战说:“好,那就试试吧!”结果整整干了半天,李桂兰始终干在前面。那个挑战的男社员在事实面前服输了。他们说:“现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了,妇女真是顶起半边天了”。去年春天,主要男劳力都去海河工地,参加治河的战斗了,我们“铁大嫂突击队”就坚守在麦田里浇水、除虫,一直管到夏收,使全队小麦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四百多斤。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妇女走出家门,参加改天换地的战斗,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旧的习惯势力是很顽固的,我们斗它,它就缩回去;稍一放松,它又冒出来,一遇机会就从多方面向我们进攻。我们在战天斗地中干出了样子,大伙都看见了。但又有人说:“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只能干些粗活、笨活,干不了技术活。”我们突击队员听了这话,打心眼里不服气,都暗暗下了决心,用事实来批判那种认为妇女这也不行,那也不懂的错误思想。一九七一年,为了多积肥,夺高产,大队党支部号召搭多坯炕,我们突击队积极响应。当时有人说,这下子可把“铁大嫂”难住了,她们算是搭不上,搭上也好烧不了。可我们就是不听那一套,不会就学,不懂就问。队员吴桂霞为了把搭多坯炕的技术学到手,她首先拆了自己家的炕做试验,白天请教,晚上练习,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再来,反复了多次,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搭多坯炕的技术。这件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在干中学习,反复实践,就能增长才干。我们“铁大嫂突击队”的队员就是这样为革命学农活,练硬功,逐渐地掌握了多种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本领。现在,无论是扶犁、撒种、脱坯、搭炕,还是积肥、起圈、扬场、打轧,样样都行,过去瞧不起我们的人,也都伸出了大拇指头夸奖我们了。
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加快大上农业的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必须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去年,为了取得经验,我们“铁大嫂突击队”首先搞了四十亩地间作套种的试验。由于天旱无雨,小麦生长受到了严重威胁。在抗旱保丰收的关键时刻,队员杨桂荣等日夜战斗在田间,一面给小麦浇水,一面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她们眼熬红了,脸变瘦了,坚持不下火线,一直浇了十遍,大旱之年获得了亩产小麦五百多斤的好收成。夏收以后,旱情还在发展,播种的优种玉米、高粱出不了苗。怎么办?这时,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在大旱面前信心不足了,认为旱情这么严重,用什么科学方法也夺不了高产。针对这种情绪,我们认真组织全体突击队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批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世界观,坚定战胜旱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参照外地经验,决定采取育苗移栽高粱的新技术。全体突击队队员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头顶烈日,担水栽苗。经过十几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百四十亩高粱的移栽任务。后来,在农业技术员的帮助下,我们又加强了移栽高粱的管理。经过全体队员的艰苦奋战,终于使夏播改春播的移栽试验获得了成功,夺得了亩产一千五百多斤的好收成,为我队大面积推广间作套种积累了经验。今年,我们大队间作套种的面积,由去年的二百亩扩大到四百亩,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铁大嫂突击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做了自己应做的事情,贡献了一份力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党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要进一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决心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做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农业学大寨运动,总结了坚持基本路线、科学种田、重视水利建设、实行科学分工等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赵玉娥
相关人物
杨桂荣
相关人物
袁秀荣
相关人物
刘翠兰
相关人物
李桂兰
相关人物
吴桂霞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蓟县翠屏山公社西山北...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