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路线,加强领导,全社粮食超《纲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673
颗粒名称: 端正路线,加强领导,全社粮食超《纲要》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10
页码: 134-143
摘要: 该文介绍了海河南系黑龙港流域下游的独流公社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通过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狠抓主要矛盾、改变生产条件等举措,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大跃进。
关键词: 静海县 农业学大寨运动 农业生产

内容

我们独流公社地处海河南系,黑龙港流域的最下游,共有十四个大队,六十七个生产队,一万一千五百人,二万六千亩耕地。地势低洼,土质盐碱。历史上洪、涝、旱、碱交替成灾,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一九七〇年前,全社平均每年吃国家返销粮五十万斤。
  一九七三年以来,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深入开展群众性的路线教育,狠抓障碍农业大上的主要矛盾,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呈现出一个跃进局面。全社粮食单产超《纲要》,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有三个大队跨过“黄河”,十个大队超《纲要》,粮食总产达到一千万斤,为国家贡献粮食二百六十五万斤,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六十八。回顾一年的斗争实践,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抓紧路线教育,排除对大上的干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一九七〇年全社粮食总产达到八百万斤,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当时,报社来人,电台广播,县里发奖状,公社庆丰收,我们看到的只是粮食丰收。都觉得往后只要继续把粮搞上去,就是一好百好。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二年,我们从早上两眼一睁,忙到晚上熄灯,只想粮食,只抓生产,但粮食并没抓上去,反而连栽了两个大跟斗,这两年平均每年减产八十万斤。粮食大幅度减产,在党委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去冬,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公社党委围绕“两年减产”问题,认真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党委的同志们认识到,只是埋头抓生产,不去把握路线这个纲,这个路子不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在于路线,只有狠抓生产领域中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才能纲举目张。
  一九七三年以来,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在领导农业生产上始终绷紧路线斗争这根弦。阶级敌人出来捣乱就斗它,资本主义倾向出来干扰就批它,从而保证了农业大上。
  一九七三年春,全社播种的进度迟迟不前。基层干部反映,大忙季节,活多人少,忙不过来。党委深入到进度最慢的王庄子大队进行调查研究。这个大队共有四百七十一个劳力,投入春耕播种的仅九十人,其余全部搞蒲垫加工副业。贫下中农说:今年的春耕,村里热热闹闹,地里冷冷清清。我们又普查了全社劳力使用情况,发现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力,仅占全社劳力的百分之四十。我们抓住这一重副轻农的倾向,召开了有关大队干部参加的路线分析会。通过揭矛盾,查路线,一致认识到,春耕播种进度迟缓,是刘少奇、林彪“金钱挂帅”、“重副轻农”修正主义路线干扰破坏的结果。在统一认识,提高路线觉悟的基础上,公社党委发动干部、群众,大摆大议当前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新动向。仅两天时间,全社就揭发阶级敌人不服管制,消极怠工,投机倒把,殴打干部,散布流言蜚语,破坏春耕生产的事情十几起。公社党委抓住这些活靶子,召开万人批斗大会。各大队、生产队也先后组织了三十余次大小型批斗会,全社上下,干部和群众同仇敌忾,向刘少奇、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王庄子大队的干部和群众,通过认真学习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路线觉悟大大提高,揭发了戴帽坏分子韩维洪在大忙季节投机倒把、散布“粮食种多了国家要,钱挣多了自己得”等谬论、破坏生产的罪行,并且在大会上对韩维洪进行了批判斗争,使干部、群众受到了活生生的阶级斗争教育。大队党支部又根据群众的意见,立即抽回了投入到副业生产的壮劳力,同时组成了一支以老人、学生、家庭妇女为主的蒲垫加工队伍,既保证了春耕第一线兵强马壮,又搞好了副业。公社党委抓住这一典型,在王庄子大队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他们狠抓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促进春耕生产的经验,使全社的春耕播种出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局面。劳力出勤上升了一倍,春播质量好于往年,间作套种面积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两杂”播种达到一万亩,九千亩春播任务比历年提前十天完成,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公社党委在斗争的实践中,尝到了狠抓路线教育的甜头,进一步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从公社党委到大队党支部,普遍坚持了每月召开一次路线分析会,根据不同生产季节的特点,不断揭露、分析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截至目前,全社共召开三次批判大会,大队和生产队开了近百次,全社干部、群众通过革命大批判,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保证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健康发展。
  二、抓好大村大队,促进大干大变
  我们公社的七堡、八堡、李家湾子三个大队耕地面积占全社的百分之四十六。这三个大队,人少地多,广种薄收,长期以来,粮食亩产不过一、二百斤。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公社党委愈来愈迫切地感到,抓好这些大队的农业生产,是全社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关键。
  从一九七二年冬开始,公社党委一、二把手分别深入这些大队蹲点。党委书记何西魁同志亲自去到李家湾子大队。这个大队两面环河,每人平均四亩地,多年来靠河等雨,不抓农田水利建设。四千多亩耕地,三分之二是一水一麦的“卫生田”。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这个大队要想粮食大幅度的增产,就得抛掉靠天吃饭的思想,用革命的大干,创造夺高产的生产条件。何西魁同志首先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大寨大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开展了“是大干大变,还是小干小变”的大讨论。许多贫下中农说:“沙石峪人在青石板上夺高产,是大干大变的结果。我们在平地上搞不出大寨田,关键差在大干上”。大队党支部因势利导,发动干部、群众讨论,制定了一个“一年翻身两年变,三年过‘江’多贡献”的生产规划,带领干部、群众苦干了一年,重点抓了三条关键措施:一是变洼地为条田。动土十万方,开挖进排小水渠近百条,把四千亩洼地翻了个个,初步建成排灌畅通的条田。二是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三熟,大破了过去粗种粗管的旧习惯,大搞粮棉、粮林、粮菜、粮豆等七种形式的间作套种,耕地复种指数比往年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同时变劣种为优种,全部籽种实现了优种化。三是广开肥源,消灭“卫生田”。为了解决地远运肥的困难,在大洼建了猪场,养猪一百头;同时积极鼓励社员养猪,由过去的每户半头发展到今年每户近两头。生产队还建立了积肥专业队,大搞了压绿肥和“四合一”沤肥。全年积肥造肥三千五百车,使过去没上过粪的大洼,今年平均施上了二千斤粗肥。大干创造了生产条件的大变,带来了粮食大幅度增产,使粮食平均亩产由去年的三百斤,猛增到今年的五百零四斤,全年交售余粮八十万斤,平均每人贡献八百斤,跨入了全县先进的行例。
  今春,我们还帮助大洼地区的三个大队,自筹资金十五万元,搞了两项连办工程,在大清河、子牙河各建一个扬水站,开挖了一条横贯东淀洼的引水干渠,从根本上解决了东淀洼三个大队八千亩地的排灌沥碱问题。这些工程当年发挥了效益,仅麦季就夺得了六千亩小麦一季上《纲要》的好收成。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大洼地区的三个大队,今年粮食单产全部超《纲要》,其中两个大队跨“黄河”;总产四百七十万斤,占全社十四个大队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
  一年来,大洼地区大村大队大干大变的事迹,带动了全社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一个朝着高标准园田建设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截至十月底,全社建扬水站六处,扬水点一处,动土七十四万方,开挖大型渠道十条,长达三十六华里,建闸修涵三十六处,初步扭转了独流公社东碱西涝的局面,为全社粮食更大幅度的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抓好“火车头”,带动大干大变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班子是带领群众大干大变的“火车头”,只有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才能适应大干大变的需要。一年来,公社党委把领导班子建设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抓了四点:
  1.办好干部学习班,加强干部思想革命化。过去,我们在抓班子建设问题上,往往是农闲时重视,农忙时忽视,工作有人管,思想没人问。每逢春节前后,就出现了基层干部撂挑子、闹换班问题,给工作带来很大损失。今年,公社党委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根据农时季节的特点,先后在春耕春种,三夏三秋等季节前后,三次举办全社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学习班,每期十天到半个月,采取白天集中上课,晚上分散讨论,一面学习,一面工作的方法,轮训了干部一千二百人次。每期学习班重点抓住系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提高路线觉悟和领导水平,交流干部加强思想革命化的体会。通过办干部学习班,还发现、培养了十几个一心为公,继续革命,艰苦奋斗,搞好革命团结的典型,组织他们在学习班介绍交流经验,对全社干部队伍的思想革命化,起到了带动作用。
  2.做好干部家属工作,加强干部家属思想革命化。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干部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家属有一定的关系,做好干部家属工作,能为做好干部工作创造好的条件。
  今春,九十堡第三生产队长刘连华同志一度思想沉闷,原因是他爱人怕得罪人,三番几次要刘连华把队长职务辞了。开始是劝,后来发展到吵,直到不给刘连华做饭,夫妻关系很紧张。我们了解清楚后,主动登门和他爱人谈心,共同忆苦思甜,启发她的阶级觉悟,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她向党委表示,不再拉后腿,积极支持爱人干革命,自己也不在家里吃闲饭。往年她不参加集体劳动,今年干了二百五十多个劳动日。刘连华卸下了家庭问题的包袱,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今年入了党,夫妻俩成了全社农业大上的一对标兵。公社党委抓住这个典型事例,举办全社干部家属积极支持亲人干革命的专题学习班,由刘连华夫妇介绍了加强思想革命化的体会,在全社引起很大震动。一年来,在干部家属中,出现了一大批积极参加劳动、带头抓阶级斗争、支持亲人干革命的好人好事。干部们反映:这样作既促进了家属革命化,又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3.落实政策,团结干部大多数。独流公社有七十八名文化大革命前担任过基层领导工作的老干部。这些干部过去程度不同地犯过一些错误,但经过几年的帮助教育,都有了继续革命的强烈愿望。今年,公社党委责成一名委员负责,组成调查核实班子,对每一个干部重新进行了复查审议。处理不当的,按照党的政策立即纠正;问题复杂的,下大力量多方审查,不轻易挂起来;问题搞清的,要安排适当的工作。现在,已有七十五人分别担任了大队、生产队的领导工作。这些老干部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落实政策后,工作热情高,成了全社干部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七堡大队副支书郝得强同志,落实政策后,上工走在前头,下工走在后头,处处以身作则。他年纪大耳朵聋,经济也不富裕,但为了便于工作,花了六十多元买了助听器。群众说:“郝支书一天到晚没觉睡,一心扑在革命上”。
  4.加强党委自身的革命化。一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党委本身的革命化水平。通过坚持学习日,开展谈心活动,深入基层蹲点包队等形式,不断增强了党委的革命团结,改进了领导作风,提高了领导水平,加强了对农业大上的领导。每个党委成员除了主管某一项工作外,都包一个队,平均每人每年在点上呆二百五十天,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取得了指挥农业大上的主动权。党委成员在领导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王尊成同志,患有美尼尔氏综合症,工作累了就昏迷;他爱人又全身瘫痪,全家八口人生活有一定困难。但王尊成同志正确对待革命工作和个人、家庭的关系,竞竞业业地工作,对党委成员和基层干部影响很大。
  一年来,我们公社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革命、生产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和客观形势的要求相差很远,和兄弟队社比较,还有许多差距。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全社干部、群众提出一个明年粮食单产“保六百,争八百”,力争总产一千三百万的规划。为实现这个规划,必须认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摆正抓大事和农业大上的关系。当前,社队有些干部对抓路线同抓生产的关系认识还不够清楚,对农业大上信心还不很足。公社党委决定,今冬以“小党校”的形式,分四期(每期十到十五天),对全社党员和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进行一次轮训,解决社队干部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切实把批林整风和路线教育放到头等位置,用头等的精力去抓紧抓细抓好。②狠抓地下水。当前全社地下水保浇面积仅五千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抓不住水这一环,就把握不了农业大上的主动权。今冬明春,全社要重点打好地下水大会战,打深机井八眼、冲击式机井八十眼、锅锥井一百眼,使全部耕地达到五十亩地一眼井,做到无雨也保丰收。③搞好以副养机,以机促农。从全社看,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大洼地区,从播种、收割,到打轧、运输,都是以人力、畜力为主。从今冬开始,要根据各个季节的特点,在以粮为纲的前提下,狠抓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积极为农业大上筹措资金,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总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但我们相信,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社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能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较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天津市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

本书记述了天津市农业学大寨运动,总结了坚持基本路线、科学种田、重视水利建设、实行科学分工等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静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