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部解放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505
颗粒名称: 天津北部解放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分类号: K264
页数: 8
页码: 89-96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天津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文中提到了冀东解放区的地理位置和抗日战争期间冀东解放区的军事斗争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解放区 建立 发展

内容

在抗日战争时期,天津市四面都是解放区。西南是冀中军区,东南是渤海军区,北面是冀东军区。抗战后期,几个解放区已经把天津市紧紧包围起来;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如此。
  我原在中共北平市委和“民先”组织中工作。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过天津,不久就经党组织派往冀东解放区,在八路军任过指导员、教导员和团级单位总支书记、政治处主任、副政委等职。一九四三年任十八区委委员。那时我常到现属天津市的蓟县、宝坻一带活动,对这一带的情况有些了解。但是,由于视野所限,所了解的是极不完全的,虽然如此,还是把它写出来供给研究天津革命史的同志们作参考。
  冀东是我国有长期革命斗争历史的地区之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同志就是冀东乐亭县人。这个地区的党组织是很有基础的。“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把东北三省拱手送给日本帝国主义,民族危机极为严重;他仍不顾国家危亡,继续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一再妥协,以至日寇于一九三三年侵入冀东,一九三五年又由大汉奸殷汝耕组成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本帝国主义者驱使一批汉奸特务,压迫冀东七百万人民;使他们饱尝了亡国奴的滋味,冀东人民早已忍无可忍了。
  “七七”事变后,冀东党组织在毛主席开展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引之下,积极准备开展抗日斗争。一九三八年夏季,八路军邓(华)、宋(时轮)部队挺进冀东的消息传到之后,就立即发动起反日大暴动。暴动遍及冀东各县,据统计,武装起来的工农有十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我党组织起来的,也有爱国上层人士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和我党一致行动组织起来的。这十万多人组成抗日联军。此外国民党投机分子也在宝坻一带拉起一些队伍,自称“七路军”、“九路军”。邓、宋部队到达冀东以后,以邓华为首组成军政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使冀东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保持了几个月。但秋后邓、宋部队撤回平西,大暴动遭受严重挫折。这时国民党投机分子丢下部队溜走了,继续坚持战斗的只有八路军的三个支队和抗日联军的几个总队,共计三千人左右,分散在丰滦迁(丰润、滦县、迁西)、遵兴(遵化、兴隆)和蓟平密(蓟县、平谷、密云)三小片游击区里(从这时候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蓟县盘山为中心的地区称冀东西部)。这些部队虽有八路军与抗联的番号之别,领导也不统一,但都是我党领导下的部队。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冀东这支抗日武装力量坚持下来了,抗联也统编为八路军。一九三九年秋季,一部分部队开赴平西整训,一部分留下来坚持斗争。冀热察区党委派出李运昌同志等三名委员组成区党分委,领导冀东的工作,并建立了冀东军分区,下属十二、十三两个团。李运昌同志任军分区司令员,李楚离同志任政委,原八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包森同志,因坚持冀东游击战争贡献大,被任命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从此冀东解放区才有了真正的统一领导,才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为了打开西部地区的局面,军分区领导决定包森同志到盘山去主持西部地区的军事工作。包森同志率领一百多人,于一九四〇年元宵节之夜,从遵化向盘山进军。到盘山之后,他整顿了当地的游击队,剿灭了土匪,打了许多小胜仗,局面有所改观。夏季成立了西部地委,年前到平西整训的部队回来了,十三团也正式建团。一九四〇年夏秋两季,冀东解放区发展最快,十三团在西部积极作战。主要战斗有:盘山前东窝铺歼灭日军骑兵中队之战;拔除小孙各庄伪军据点之战;在蓟县南部和宝坻东北部攻克下仓、三义口、新安镇、八门城、林亭口等伪军据点之战;在蓟县东部和丈焰台歼灭伪满山口连之战等(其中有些战斗有十二团参加)。经过这些战斗之后,冀东西部由原来以盘山为中心的不足十万人口的小游击区扩展为包括蓟县、平谷全部宝坻、玉田、三河、密云、兴隆等县各一部,拥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广大地区。这时东部和西部完全连成一片,为把冀东建成强大的解放区奠定了基础。
  面对冀东解放区的胜利发展,日寇华北驻屯军十分惊恐,急于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一九四〇年夏季,就以国民党战场上中条山战役的回师之兵为主力,号称“十万精兵扫荡冀东”,开始了扫荡和反扫荡之战。
  六月一日,敌我在蓟县东南杨家套、杨家板桥一带激战。第二天又在蓟县中部十棵树、六道街激战。经过两天的激战,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并未受到甚么损失,可是弹尽人疲了,第三天终于被敌人打散,损失了一大批武器。十二团在东部也蒙受严重损失。所以受到这样挫折,除了敌人过于强大,我们过于弱小之外,还由于反扫荡的准备过迟和措置失当。但是,敌人紧接着犯了一个比我们大得多的错误。当时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急不可待地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他们在冀东占了一些便宜之后,不把冀东的“土八路”放在眼里了,打算由伪治安军代替日军控制冀东。当时伪治安军第一期建军已完成,共有一、二、三、四四个集团,又续建了几个集团,还有伪警防队三个团,再加上冀东各县的地方伪军、伪警察,总兵力不下六、七万人。他们以为把这样大的兵力压下来,冀东的“土八路”不压垮也得压扁了。
  这时,我军已基本上恢复了元气,军分区领导认为必须开展一次战役作战,粉碎敌人的阴谋;并且认为只要指挥正确,取得胜利也是有把握的。这个战役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开始,仅有的两个主力团和一些游击队一起参加战斗。首战于遵化县四十里铺,此后两个月内,又在遵化县的双城子、刘备寨、凉子河、旧寨、果河沿,迁安县的杨店等地连续作战,或奇袭,或伏击,或野战,或强攻,战无不胜,整连整营整团歼灭伪军约四个团;零星消灭的、瓦解的,击溃的尚不在其内。这在冀东可称为战役作战的第一次,而且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这个胜利使我军装备大为改善,在当时八路军中是第一流的,战斗力大为提高,数量上也有很大发展,这就为度过敌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准备了条件。
  这个战役中最大的战斗是果河沿战斗,战场在蓟县东部的蔡老庄一线和燕各庄附近。一九四二年一月,包森同志率领十三团特务连,一营一个连,二营两个连,三营三个连,摆开迎击敌人的阵势,从后半夜开始与敌人交战,激战到第二天将近黄昏之时,歼灭了自玉田城来犯的伪治安军第二集团的第四团,击溃集团司令部和第三团,缴获了山炮二门,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四挺,轻机枪二十二挺,步枪七百余枝。这是以少胜多的一个极好的战例。
  一九四二到一九四三年是全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冀东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从一九四二年开始,敌人连续搞了五次“强化治安”运动,他们横三竖四地修了许多封锁沟、封锁墙,碉堡林立,分区清剿,冀东解放区的基本区域被蚕食极为严重。敌人还在长城以内十五里,长城以外二、三百里不等的范围内搞“禁住禁作(耕作)地带”,实行“三光”政策,制造大片“无人区”。这时冀东的基本区,部队和地方工作人员很难进入了。长城以外地广人稀,无论部队还是地方,都遇到极大困难,蓟县和宝坻的大部分也被敌人蚕食。
  当时冀东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了精兵简政、一元化领导等政策,积极开辟新的游击区,在基本区也展开反蚕食斗争。一九四三年初,冀东展开了一次恢复基本区的战役,部队分三路从长城两侧突然插进蚕食区:东路十二团进到滦县以东的铁路附近;西路十三团进到蓟县翠屏山一带;中路由司令员李运昌同志率领插进最远到达唐山附近南青坨一带。这个战役虽时间很短,战果也不大,但大大增强了军队和地方工作人员的信心,鼓舞了被蚕食区的人民。此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战斗,不仅基本上恢复蚕食区,而且使解放区向四面扩大了。东出山海关外,南达天津北郊,西到通县境内,北过避暑山庄(承德),卡在敌人侵华的咽喉要道上,使他们如鲠在喉,欲吐不能。
  一九四二年秋后,冀热察区党委撤销时,冀东区党分委改为地委,原东部、西部两个地委自然也撤销了,冀东直属晋察冀军区领导,按照序列排为第十三军分区。一九四三年夏季,由于形势大为好转,又改地委为冀热边特委,并且成立了冀东行署,下分十四至十八五个地区,建立了五个地委和专署。这时蓟县的大部分及其以北以西属于十四地区,蓟县东南部、宝坻、玉田、宁河、武清、丰润等属于十八地区。
  这时,被敌人蚕食的地区只剩下蓟县南部几个区。军分区部署了兵力要恢复这块地方。一九四四年一月的一天,十八地区的四区队三个连进驻跨蓟县、玉田边界的黄土坎村,十三团进驻黄土坎以北约五里的王庄子等村。我们的军事行动敌人很快就察觉了,这在当时是难以避免的。敌人立即调集了北平、天津、唐山的日军约千人和一部分伪军,以黄土坎为目标包围而来。战斗自中午开始,唐山方面来的日军配备有六辆坦克,坦克一度闯入黄土坎村内。各路敌人都有相当数量的火炮,战斗最激烈时,三、五里以外分不清单颗炮弹的爆炸声,只听见轰隆隆如一片雷鸣。村南头的大庙曾两易其手,村西北部的房屋起了火,但四区队终于阻击住敌人,在给敌人以大量杀伤之后,当天完全黑下来才胜利突围。在这场战斗中,十三团给了积极的配合,对四区队的帮助很大。四区队伤亡五十人左右,但突围之后,人人情绪非常高昂,喜悦的心情非常感人。这个部队是一支新队伍,装备、训练都比较差,但能够顶住兵力上几倍于我,火力上几十倍于我的敌人,而且毙伤敌人三百左右,战士们引以自豪。这一仗之后,我们的部队虽没有继续进入蓟县南部去,但对蚕食区人民鼓舞极大,我们的地方工作很容易地打进去了。半年之后,没有费很大力气,蓟县南部就完全恢复过来。
  一九四五年一月,冀东军分区升级为军区,称为冀热辽军区,仍属晋察冀军区领导。以下还是分五个地区,但每个地区都建立起军分区,部队的人数比以前大大增加,新建几个团和几个区队,军事力量大大发展起来了。这时敌人甚感兵力不足,被迫放弃一些地方。他们在冀中就放弃了七座县城,但为了确保咽喉要道,对冀东却加强了兵力。当时不仅日伪军兵力总数增加了,并且调来伪满洲部队对冀东奔袭、扫荡;还组成很多战役宪兵部队,这些部队既能小规模作战,又着重在破坏我们的地方工作。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垂死挣扎,再也撼不动冀东解放区了。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不久冀热察辽军区成立,原冀热辽军区作了调整,改为冀东军区,隶属于冀热察辽军区,领导关系转到东北。十八军分区也撤销了,天津北部的地区划归十四分区。
  冀东解放区在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中,屹立在最前方,卡在日军侵华的咽喉要道上;在解放战争开始时,又成为我军进军东北的非常理想的前进基地,并且最先向东北派出了自己的部队。它无论在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所作的贡献都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天津北部各县所作的贡献。
  天津北部各县人民和全冀东人民一样,为创建冀东解放区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同志,一九四二年二月阵亡了;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团政委刘诚光同志、十二团团长陈群同志、西部地委书记张健群(田野)同志、东部地委书记周文彬同志都先后牺牲。各团、各区队、各游击队干部战士,地、县、区、村干部和群众的牺牲也很大。就以十二、十三两个老团来说,团、营干部损失一套以上,连级干部的损失要在两套以上,排级干部和战士的牺牲简直无法统计。我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确实来之不易。解放后在唐山和蓟县盘山分别建立了烈士陵园,纪念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们。当我们凭吊之时,不能不引起对烈士无限崇敬之心,同时激发我们踏着烈士血迹前进之志。
  (写于一九七九年九月)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天津市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早期的北方工人运动、回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冀东抗日大暴动始末、天津北部解放区的建立和发展概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娄平
责任者
李大钊
相关人物
李运昌
相关人物
李楚离
相关人物
包森
相关人物
刘诚光
相关人物
张健群
相关人物
陈群
相关人物
周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