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回忆二十年代的北洋大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339
颗粒名称:
回忆二十年代的北洋大学
分类号:
G649.282.1
页数:
7
页码:
60-6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母校的历史、现状以及自己的求学经历。张度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以及一些其他学校的情况和留学生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北洋大学
政治环境
社会状况
内容
母校呀,母校!北洋大学呀,北洋大学!这一光荣的名字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怀念!母校诞生已经八十五载了!自一九四九年全国得到了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天津大学——也就是北洋大学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工科大学之一。回想当年北洋母校在北洋军阀和后来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情景,拿来和今天的情况作一对比,就会感到今天的学生在党的阳光雨露培育下,是何等幸福!二十年代的北洋大学是什么情况,只有我们这些老校友有亲身的经历,能作一些介绍。那时的北洋大学那里比得上今天的天津大学,简陋得多了。简陋虽然简陋,但在我们老校友心中,她是十分可爱的,永远令人怀念的。今天为了纪念母校八十五周年校庆,缅怀昔日,旧影依稀,纪叙一二,谨作献礼。
(一)
一九二二年八月下旬,我自北京来到天津这个举国闻名的国立北洋大学。一路上是多么兴奋呀!我就要步入大学学府了,而且是国立大学。当时国内工科大学本来就寥寥无几,只有南洋大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北洋大学、唐山和北京两个工业专门学校。北洋大学不仅在国内闻名,她还称誉欧美。北洋大学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为欧美各大学所承认,她的毕业生去留学,不用再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研究院作研究生,读学位。
一进学校,主楼是一座三层大楼,中间是更高的钟楼,两翼向左右伸展,气象雄伟,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北洋大学堂”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的上边有一个大圆图案,两条金龙,盘旋飞舞。这个图案标志着这座楼还是在前清时期建筑起来的,足以说明学校的历史。主楼前是花圃,再前是大操场,操场的边缘就是北运河的大堤了。堤上垂柳成行,都是多年的大树,万线迎风,摇曳多姿,景色好看得很。穿过主楼进入校舍庭院,一条甬道被两行参天的白杨夹引,通过两道过厅到达一座大风雨操场。风雨操场两侧对称着象大仓库一般的建筑。为什么说象大仓库的建筑呢?它们原来就是仓库,还是存放武器的仓库。在未建校前,这里是储存武器的地方,后来就原址改建大学,保留了一些房屋,院中还一直陈列着几座大炮留念。那时当地人还把北洋大学叫武库大学堂呢!这些建筑有的改建成教室,有的改建成学生宿舍。房舍之间点缀些花木,环境很是幽静,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可以引来为这里写照了。
我向学校报了到,交纳学费十元,就正式入学了。随后开学、上课、领取书籍和绘图仪器等等。书籍仪器等全是由学校供给借用的,学年终了时交还,或半价购买。课本全是美国出版的英文书籍,教授讲课也全用英语。学制是本科四年,预科二年。本科设三个系,即土木工程系、采矿系和冶金系,一九二五年秋季起将采矿、冶金两系合并为采矿冶金系,另加设机械系。全校学生不到三百人,本科三个系的四个年级,共十二班,学生总人数不到一百人,其余都是预科学生。
那时的学生,生活比较朴素,北洋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如此。以衣服来说,夏季竹布大衫,冬季在棉袍外加穿蓝布罩褂,穿皮鞋的人不多,穿西装的就更少了。饮食方面,最早有三个食堂,它们是第一、第二和自治食堂,都是由学生自己管理。后来学生多了,又多组织了几个。分桌进餐,每桌六人,午晚两餐均为四菜一汤,早点是馒头、稀饭和咸菜,每月膳费约五元。
关于住的问题,就不平凡了。学生宿舍叫斋,共七处,分名甲、乙、丙、丁、戊、己、庚。前四斋就是前边介绍的仓库式大房子;后三斋则是长条式瓦房。每斋住三十到五十人不等。大房子里以比人身稍高的隔壁墙分成六尺见方的小单间,墙上边是相通的。每间放木板床一张,小书桌一个,书柜一个,坐凳一只,灯是两间合用一个。除上课时间外,这一小阁就是各人自修栖憩之所,朝于斯,暮于斯。平日上课还好些,但一到星期日或节日假日,也只有闷坐其中,幸好是功课逼人,作业未遑,那有功夫想那些生活琐事。就这样我住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二三年暑假,学校新建的学生宿舍大楼落成,大部分学生移住三个人一间的新楼中了。
在北洋大学上学,学生朝夕所想,只有“读书”二字,爱惜寸阴是普遍的现象。每天日出而学,午夜始息,三餐之外,只有晚餐后的片刻时间,出校门散步一行。沿着北运河堤向上游行去,最远到丁字沽或霍家嘴村为止,就又转身回校了。风雨操场有些人打打篮球,到七点钟就按时闭门了。清明节前后,学校放春假,西沽堤上桃花盛开,是当时津人春游胜地,游人络绎不绝,连续数日,同学们也抽暇往观。这就是每天的生活,它平凡吗?当时并未觉得单调,主要原因是功课繁重,使人无暇他顾。就这样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走过了宝贵的几年大学路程。
(二)
一个大学是否负有盛名,主要因素决定于其学生学业程度的好坏,而学生学业程度之好坏,一半看学生,另一半在教授。校长以及教务处关系更为重要,他是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考核者。他在社会上地位崇高,受人尊敬。
当时北洋大学校长冯熙运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又是北洋大学早期毕业的老校友,据说他的学识渊博得很。教务处设学监,总理学校一切教学事项,当时的学监是王龙光先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外国教授见了他都很恭敬,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教授有二十名左右,除一名名叫郎德义(E.R.Long)的英国人外,其余的都是美国人,中国教授仅三人,两人教数学,他们是张玉昆和冯熙敏教授,一人教国文,是孙念希先生,其余的中国教员都是助教。由此可见,当时北洋大学的教学,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是由美国人一手包办。
北洋大学开创时,就由美国人丁家立(C.D.Tenney)总揽大权,沿袭下来的结果是美国教授实际掌握学生的去留大权。我入校不久,就对本科学生人数之少得可怜,产生了怀疑。举例来说吧,民国十二年班冶金系只有一个学生,名叫臧赞鼎。其他本科各年级、班的学生人数在十人以下的有好几班,人数在十人以上的只有几班,每个年级三系学生总数,也不过二十人上下。国家以每人每月五百两银子的高薪聘请来的教授,只教这样少数几个学生,真令人惊奇莫解。经过一年的学习,第二年暑假大考成绩公布,布告牌上排出了成绩分数和名次。各学科全及格的学生姓名和总分依次排列在前,在后边的一些同学名字旁,用红字标出某学科不及格,则是属于考试失败者。如只有一门或两门课程不及格,则俟暑假后补考,如补考及格,则随原班升级,如仍有一门不及格,则留级,重学一年。那些有三门课程不及格者,则连补考也不准许,直接令其留级。连续留级两年者,则令其退学。大家在看榜时,莫不提心吊胆,心神不安,惟恐在自己的名字旁见到红字。
一九二三年秋季开学,我重返校园,发现有的同班学友已经不见了,同班的人数少了一些。我去年对本科学生人数为何这样少的疑问,得到了很清楚的解答。教授掌握的分数,是一把锋利的武器,用他可以把一个学生的学籍轻轻斩断。另一个同学人数逐年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功课太重体力不支而退学的。
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北洋大学得不到大发展的一项主要原因。
美国教授在北洋大学教育事业上还是有很大成绩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教授中的大部分,教学时都认真负责,克尽厥职,有的还是知识渊博,学术精湛的学者,其待人接物也比较和蔼可亲。我对冶金系老教授施伯利(Sperry)先生有深刻的印象。他白发萧萧,精神矍铄,在北洋教学数十年,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授课之外,还为学校创建了冶金试验室、矿物标本室等,在当时都是国内少见的。他还负责校对大钟,定时测星计算。北洋大学的大钟,报时准确,在天津市是首屈一指。他孜孜不倦地任职任教,直到他逝世。还有阿罗克(O'Rouke)教授,他是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在他休假一年的时期,来北洋大学讲学。他著有《钢结构学》、《混凝土结构学》等书,是美国许多大学使用的教学课本。他教课不但讲得好,而且对学生的设计作业指导有方,细致认真。还有一位担任铁路学和测量学课程的教授,名叫卜查德(Buchard)先生,他是美国米西根大学的副教授,来北洋任教三年。这位教授学识渊博,而认真负责,和蔼可亲,尤令同学们交口称誉;他对任何同学都是循循善诱,一视同仁,毫无轩轾,虽然对功课要求严格,但要求都合乎道理,宽严相济,令人心悦诚服。记得同学们送他启程回国时,都是依依难舍。
和以上三位教授相反,也有两位教授实在是误人子弟。一位是化学教授傅乐尔博士(Dr.Fuller),他除去在北洋授课,同时还担任天津出版的英文日报《华北明星报》的编辑。他名义上是给我们上化学课,但他用大部分时间讲当时国内军阀战争,以及政局动荡,人事更迭等等,有时还说些杂事。说他没学问,他还是化学博士呢!说他有学问,他又不正经讲课,说他误人子弟,并不过分。另一位是讲授机械制图课的包尔(Ball)教授,他既没有什么学识,也不会讲课,上得堂来,不过三言两语,有如蜻蜓点水一般,随后拿出一个模型,让大家绘制这个模型的三面投影画。他有时坐在一旁看书,有时走出课堂,久久不返。每次作业发回时,总有几张上面批有重画(Redraw)字样,这位同学就得再空掷一个半天的宝贵时间,甚至一整天功夫了。机械制图本来不是什么重要课程,但落在包尔先生手中,同学们就不敢轻视这门功课了,确实有人因为制图不及格而留级呢。
后来经过改组,请来了中国的有名教授,学校的面貌就大为改观。北洋大学以教学严格著称,学术水平得以保持盛誉,是要归功于后来的几位校长和知名的教授的。
在二十年代的北洋大学,从教课到生活,虽存有许多缺点,但是由于她的严格教学,“实事求是”的校训,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工程技术专业教育,为祖国培育出有用之才,输送到祖国各工业战线服务,她的功绩不容忽视。北洋大学的名字在祖国工业教育史上是占有一定地位的。预祝母校今后在祖国四化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北洋大学事略、回忆我在北洋大学、北洋大学回忆片断、回忆抗战时期的北洋西北工学院片断、记北洋大学学生运动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度
责任者
张度
相关人物
王龙光
相关人物
郎德义
相关人物
张玉昆
相关人物
孙念希
相关人物
卜查德
相关人物
施伯利
相关人物
傅乐尔
相关人物
包尔
相关人物
丁家立
相关人物
冯熙运
相关人物
冯熙敏
相关人物
阿罗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北洋大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唐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