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通俗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227
颗粒名称: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通俗剧团
分类号: K264.5
页数: 6
页码: 54-5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天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组织了通俗剧团到农村演出,同时参加地下组织和民先组织的各种活动,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后来,学生们又组织了一次南下宣传演出,与士兵同吃同住,感情融成一片,士兵们要求抗日的情绪高涨。最终,学生们返回天津,但在市区战火弥漫的时候,有四个同学离开了天津,准备观察形势发展再作打算。
关键词: 天津市 通俗剧团 抗日救国宣传

内容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以后,又向热河省进犯,觊觎华北,还想鲸吞全中国。中国人不甘心当亡国奴。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天津学生紧随北平一致行动,于十二月十八日举行游行示威。我当时作为北洋工学院的一名学生,也参加了这一游行。从此,天津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就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转年暑假期间,天津学联曾组织一部分同学到市郊农村如姜井、王兰庄等村,通过办识字班,演出文艺节目,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并与农民建立起联系。一九三七年四月春假期间,我们北洋工学院的二、三十个同学排演了几个宣传抗日的小节目,又到市郊农村进行巡回演出。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演出过程中,我们的心情也非常激动,深深感到:农民多么需要文化,多么需要了解到亡国的痛苦啊!城市的学生运动应该与农民相结合!这时,“民先”队员朱光天找我谈话,让我出头组织一个剧团。为了面向工农群众,尤其是易于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决定取名为“通俗剧团”。
  通俗剧团的演员主要是北洋工学院的学生,由于我们全是男生,所以还吸收了外校的一些女同学参加。我记得经常参加剧团活动的同学有:朱光天、孙景芳、于奇、童铣、张子林、徐达本、孙鸿志、陈晶、陈凯、章辩、安琳、吕贤棻、庄碧华等。没有经费就由同学们募捐,一共凑了四十元左右,主要是用来制作幕布,为了油印材料,只买了一个油墨滚子和一块钢板,蜡纸和印刷用纸是找学校里的一个小职员设法偷出来的。一切因陋就简,节约办事,在一个同学家里腾出半间房子,就排练了起来。
  剧团成立以后,基本上每一、二个星期就到附近农村去宣传演出一次。农民们听说来演新戏,都象赶集、过庙会似地涌来了。我们演的戏都是些短小的独幕话剧,最常演的一出是《死亡线上》。这个独幕话剧描写的是东北沦陷区的农村,在日寇的蹂躏下,中国农民随时都有死亡的威胁,指出只有组织武装与敌人斗争才有出路。……我们的演技虽然不高,但给人以真实、纯朴、明确的印象。演出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此伏彼起,经久不息。
  我们演唱的歌曲都是当时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同学们在演唱时,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特别是唱《五月的鲜花》时更是激动万分。“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亲善呀!睦邻呀!卑侮的投降……”,歌词把国民党反动派一面枪杀爱国志士,一面对日本大唱亲善睦邻的卑鄙嘴脸,刻画得多么深刻!演员每当唱到这里时,便泣不成声了。
  通俗剧团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和民先的直接指挥下,逐渐成为天津爱国学生下乡进行宣传活动的联络点。如法商学院、三八女中、第一师范、助产职业学校等院校的积极分子经常和剧团一起活动。每次下乡宣传的日期确定后,便在星期六分别通知第二天的集合时间和地点,有时竟多达二、三百人,成为一支浩浩荡荡的宣传大军。
  (二)
  一九三七年的暑假就要来到了。这时刘瑞方以天津民先总队长的名义来找我,提出通俗剧团的这种方式进行抗日爱国宣传效果很好,和我商议在暑假再组织一次巡回演出,并说可以把职业性的青玲剧团中的爱国青年演员请来配合我们演出。研究决定后,便组织了三十多人,拉着两辆人力排子车,装上行李和演出道具等,于六月二十五日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天津,沿津浦铁路南下。
  剧团的组成人员,仍以北洋工学院和法商学院的同学为主,由刘瑞方、孙鸿志和我三个人负责。由于这次有青玲剧团的协助,我们有了导演和有经验的演员,节目多了,演技也提高了。我们先后到了独流、静海、马厂等地,到处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有的村庄演完了还不让走,只好再多停留一天。有时在路上正遇上农民赶集,我们就临时拉开场子,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完以后又继续赶路。
  我们在马厂,还特意地到二十九军驻地为抗日士兵演出。我们和士兵同吃,同住,除为他们演出外,还派同学教他们唱救亡歌曲。我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下级军官和士兵们的热情接待。当我们在台上唱《大刀进行曲》时,士兵们在台下和我们一起唱,台上台下的感情融成一片,这一支歌竟一唱再唱,还喊了许多声“杀!杀!杀l”由此可见下级军官和士兵要求抗日的情绪是多么高涨啊!我们在这里住了三天,临走时他们再三挽留,依依不舍。
  离开马厂后,向南又走了一两站,二十九军派人来通知我们:芦沟桥事变爆发了!并告诉我们他们即将有所行动。我们决定返回天津。再路过马厂二十九军驻地时,他们已经开拔,营房已经空空了。我们乘船在七月二十日前后回到了天津,这时天津的气氛很紧张。七月二十八日,日寇向天津发动攻势,中国军队与日军激战了两天,天津就失陷了。
  (三)
  正当天津市区战火弥漫的时候,我们有四个同学骑了三辆自行车离开了天津。当时与各校已无法取得联系,只有各自采取行动。我们先到了杨柳青,准备观察一下形势发展再作打算,不料在这里遇见了刘瑞方等人;随后北洋工学院、法商学院以及其他学校的一些同学也陆续赶来了。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向南走,走到静海县时已经有四、五十人了。日寇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使大家义愤填膺,大家一致认为,还要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动员群众,以实际行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凡是能投亲靠友的,可以充分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开展工作,还有二十多家在天津的同学无处投奔,就成立了“天津救亡同学会”,推选刘瑞方、孙鸿志和我为负责人,决定去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实现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日。
  我们沿津浦铁路继续南行,沿途又碰到许多从天津跑出来的同学,大家汇合在一起,一路步行到沧州。我们和车站交涉,要求乘车,不答应我们就不走,车站对我们也有些同情,只好同意给我们一辆车皮,并说到济南铁路局以后再补办手续。我们在一块白包袱皮上用自来水笔的墨水写上“天津流亡同学会”几个字,作为我们的旗帜,挂在车厢外面。
  车到济南以后出了麻烦。车站先是要罚款,又是要扣人,气势汹汹。经过反复协商,决定由我们向铁路局进行交涉,但要留下一个人作为人质。我自动地提出由我作为人质,其余的同学都去铁路局。我原以为他们要把我关几天牢房,结果是把我领到了室内有沙发、地毯的头等候车室;看门的工人同志嘱咐我说,你只要不出屋就行了,还给我打来一壶开水。走出去的同学们每天除了向铁路局交涉继续要车皮南下外,便在大街上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同情。这时日寇的侵略活动日益嚣张,济南也是人心惶惶,铁路局对我们这些学生没有办法,最后据说请示了韩复榘,满足我们的要求,派辆专车送我们去南京。我们一伙又打起“天津流亡同学会”的旗帜,浩浩荡荡地直奔南京去了。
  通俗剧团自一九三七年四月间成立,到七月底结束,时间不过仅仅三个多月,但它的旗帜鲜明,自始至终面向工农兵群众,在动员民众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我们在实践中也受到了锻炼,认识到知识分子只有走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才能有所作为。事实正是如此,通俗剧团的绝大多数同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都先后奔向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行列中来。有的同志在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的一直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直至生命停息;有的至今仍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我特别怀念于奇同志,他是北洋工学院的同学,通俗剧团的积极分子,抗战期间他参加了冀中军区的火线剧社,在一次演出后的转移途中,被日寇袭击包围,他和同志们英勇奋战,直至壮烈牺牲。还有孙景芳同志,他也是北洋工学院的同学,是学校歌咏团的领导人,通俗剧团就是在歌咏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孙景芳同志在抗战爆发后参加了八路军,不幸的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后却因心脏病而逝世。对剧团出了不少力的童铣(张沛)同志,抗战后到延安,全国解放后任国家经委燃料局局长,在“四人帮”横行时被迫害含冤而死。在此,我也向在不同战场上牺牲的或病故的通俗剧团的所有战友表示哀悼!

知识出处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

出版者: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一二·九’运动在天津”、“参加天津学术抗日爱国运动的回忆”、“反动学生组织诚社始末”、“孙良诚从军始末及投敌经过”等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沙
责任者
朱光天
相关人物
孙景芳
相关人物
于奇
相关人物
童铣
相关人物
张子林
相关人物
徐达本
相关人物
孙鸿志
相关人物
陈晶
相关人物
陈凯
相关人物
安琳
相关人物
吕贤
相关人物
庄碧华
相关人物
刘瑞方
相关人物
韩复榘
相关人物
孙景芳
相关人物
张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国共产党
相关机构
北洋工学院
相关机构
通俗剧团
相关机构
济南铁路局
相关机构
国家经委燃料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