淸宣統三年辛亥五十九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嗇翁自訂季譜》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3419
颗粒名称: 淸宣統三年辛亥五十九歲
分类号: K825
页数: 10
页码: 十六-二十
摘要: 本文讲述了正月,询问是否可以借外债,张汤郑杨均回答可借。二月,徐夫人去世,遗言中捐赠资金建设女子小学。五月,建立乐善好施坊和实业公司。十月,德宗崩逝,醇亲王溥仪继位。十二月,徐夫人葬于文峰塔院。根据许多政治清談,立宪对于救亡问题并不明智。一月,拜访洹上村的袁世凯。二月,观察农事试验场和张裕酒厂。四月,上海商会议组报聘美团及中美银行航业事。五月,开始议论江谦所提的国库补助行省推广师范学校问题。七月,临时议会成立,保持秩序。九月,国民军独立举起,各地动荡不安。十二月,去沪,闻江寧失陷,回应临时议会。
关键词: 清宣统三年 张謇 五十九岁

内容

正月遇楊士琦於上海北洋屬以外債可借否問張湯鄭楊晤鄭鄭曰必可借
  不借不能興中國湯曰必不可借借則國亡余曰借自可但當問用於何事用
  以何法用者何人當則借不當不借楊曰然則南方借債可分三派楊述余前
  年語亟立憲非救亡或者立憲國之亡人民受禍輕於專制國之亡耳問今視
  昔何如余曰此前年語今視我社會動作恐人民經不得亡亡後擔不得恢復
  二月沈燮均卒 四月上海商會議組報聘美團及中美銀行航業事推余
  入都陳請報聘 政府以海陸軍政權及各部主要均任親貴非祖制也復不
  更事舉措乖張全國爲之解體至滬合湯壽潛沈曾植趙鳳昌諸君公函監國
  切箴之更引咸同間故事當重用漢大臣之有學問閱歷者趙慶寬爲醇邸舊
  人適自滬回京屬其痛切密陳勿以國爲孤注是時舉國騷然朝野上下不啻
  加離心力百倍可懼也 五月道漢口議租辦紗布絲麻四廠先成紗廠劉柏
  森任其事北上過彰德訪袁世凱於洹上村議論視二十八年前大進論治淮
  曰不自治人將以是爲我罪又曰此等事國家應做不論有利無利人民能安
  業即國家之利 十二日至京住東單樓二條胡同蒙古實業公司即翁尙書
  故宅中歸袁昶昶卒肅王等以之爲實業公司 十五日攝政王語慶王欲召
  見午後內廷交片翰林院傳知於十七日召見因謁澤公洵濤兩貝勒徐相幷
  陳召見陳說民隱是義分事但此行以公推而來必不可得官而去召見後求
  勿涉及官祿請先上達 十七日八時引見於勤政殿王命坐云汝十餘年不
  到京國事益艱難矣對丁憂出京已十四年先帝改革政治始於戊戌中更庚
  子至於西狩回鑾皆先帝艱貞蒙難之日今世界知中國立憲重視人民皆先
  帝之賜王語甚嘉獎對自見乙未馬關訂約不勝憤恥即注意實業敎育二事
  後因國家新政須人奉行故又注意地方自治之事雖不做官未嘗不做事此
  所以報先帝拔擢之知此次因中國報聘美團事又有上年美商與華商所訂
  中美銀行航業二事被滬粤津漢四商會公推到京陳請政府蒙上召見深感
  攝政王延納之宏求治之殷今國勢危急極願攝政王周咨博訪以求治安之
  進行王云汝在外辦事多閱歷亦不少有話儘可說對謇所欲陳者外交有三
  大危險期內政有三大重要事三期者一今年中俄伊黎條約二宣統五年英
  日同盟約滿期三美巴拏馬運河吿成恐有變故三事者一外省災患迭見民
  生困苦朝廷須知民隱諮議局爲溝通上下輔導行政之機關二商業困難朝
  廷須設法振作金融機關須活三中美人民聯合王云都是緊要汝說極是可
  與澤公商量辦去又說四川鐵路收歸國有須寬恤民隱餘說尙多計時逾三
  刻 謁慶王於其邸極陳東三省之重要危迫亟宜疆力自營不當聽人久久
  鼾睡趙督所請二千萬實至少而至不可已之數王但應課其用之得當覈實
  與否不可掣其肘復爲言國民疾苦之甚黨人隱忿之深王處高危滿溢之地
  丁主少國疑之會誠宜公誠虛受惕厲憂勤不宜菲薄自待失人望負祖業語
  多而縶王爲掩面大哭於此見此公非甚昏愚特在庭阿諛者衆致成其阘茸
  之過貪黷之名可閔哉 學部唐尙書奏任爲中央敎育會會長張元濟傅增
  湘爲副再辭不獲乃許任半月 澤公約盛宣懷與余議收四川鐵道爲國有
  方法盛以調查川人用於鐵道工欵中爲川紳所虧者三百餘萬政府不應受
  此虧數應以實用者給還川人余曰輸出者川之人民虧挪者川之紳士當然
  一面查追紳士一面允給川人盛主在給數中扣出澤公復問余余曰如所言
  未嘗非理但甲商與乙商言當如是政府與人民有涵覆之義且收民路歸國
  有政策也政策以達爲主不當與人民屑屑計利且聞川人爭路欵頂戴先帝
  諭旨勢洶洶而意未悖尤須審愼澤公無言 六月四日去奉天劉坦江導岷
  孟森許振王敢等同行 觀宮中藏物幷瓷器文淵閣書 七日總督趙爾巽
  集議東事部署實須二千萬 八日觀農事試騐場美工師巴克所試大農法
  九日由長春南滿鐵道經東淸鐵道去哈爾濱長春滿目皆日勢力哈爾濱
  滿目皆俄勢力鐵道管理俄不及日遠甚華人所住長春哈爾濱之區則整潔
  幷不及俄日十三日 由昂昂齊至齊齊哈爾住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公署
  十四日見昂昂齊俄人初等小學校附滿洲里車回哈自烟筩屯小河子至安
  達沿途所見皆荒地 十六日自哈回長春次日至奉天以鐵道被水繞由營
  口遼河內口水勢不減黄浦因訪詢水道源流有溝通松遼之觀念 十九日
  至京張傅皆至 二十二日中央敎育會開曾議國庫補助推廣初等小學校
  案 閏六月開曾議江謙所提國庫補助行省各府推廣師範學校案八日止
  余與會適滿半月 十日出京至天津觀各馬路工罪犯游民工廠圖書館畢
  袁爲總督時氣象自不凡張南皮外無抗顏行者 十四日行至煙臺登岸觀
  盲啞學校張裕酒廠 十八日至滬 往蘇詣程巡撫說東事 七月州自治
  開會 墾牧公司第一隄設初等小學校 八月霍邱泗州人來議測淮事
  規度天生港果園始購地 大生一廠股東會議决織廠及儲蓄押匯銀行事
  二廠股東會議决通知大淸交通兩銀行籌還本事去鄂規大維紗廠十三
  日至十八日夜十時後漢口獲革命黨人二因獲名册澈夜閉城大索十九日
  十時城啓余即過江六時甬友邀飲於海洞春八時登舟見武昌草湖門工程
  營火作橫亘數十丈不已火光中時見三角白光激射而隔江不聞何聲舟行
  二十餘里猶見光熊熊上燭天也 二十日至安慶應巡撫朱家寶約議導淮
  也次晨見時知武昌卽以十九日夜失守總督避楚豫兵輪安慶籌防無款新
  軍率不可信勢處大難無暇更說導淮事矣是夜即行 二十二日江寬舟中
  遇諸宗元益知十八十九兩日之情狀知禍即發於按籍大索自黄花岡後革
  命風潮日激日厲長江伏莽滋多終有暴烈之日大索但促之而巳 二十三
  日至江寗即詣將軍鐵良說亟援鄂一面奏請速頒决行憲法之諭鐵屬先商
  總督張人駿 二十四日詣張張大詆立憲不援鄂謂瑞能首禍自能了不須
  人援余謂武昌地據上游若敵順流而下安慶又有應之者江寧危矣張曰我
  自有兵能守無恐余度再說無益烏乎大難旦夕作矣人自爲之無與於天然
  人何以憒憒如此不得謂非天也 二十五日至蘇巡撫程德全甚韙余請速
  布憲法開國會之議屬爲草奏倉猝晚膳回旅館約雷生奮楊生廷棟二人同
  作時余自書時屬二生書逾十二時稿脫 二十六日至滬二十七日旋寗
  三十日由諮議局徑電内閣請宣布立憲開國會 江甯自鄂來者盛稱革命
  軍人之文明謠言大起張督又猜防新軍令移駐城外而人各給槍彈五枚新
  軍乃人人自危余知之亟走請藩司樊增祥白張言其不可於是人又各增給
  十枚 九月一日以廠事去滬未預諮議局開會行禮 二日回通聞長沙宜
  昌失 五日商會會議演地方協防團 九日聞洲晋陜獨立 十四日國民
  軍據上海蘇州杭州宣吿獨立蘇人迫程德全爲都督杭人迫湯壽潛爲都督
  以安獄市 十六日聞藩司樊增祥挈家至滬總督張人駿號於人我作總督
  糊塗而來本無主見今更一籌莫展聽諸君爲之但求將我送至下關耳 張
  勳督全部入城固守挾鐵良張人駿同住北極閣督戰 十八日國民軍令兵
  艦運兵至通通與之約母擾地方 十九日去滬知一月之中獨立之省已十
  有四人心皇皇亂象日劇一國無可計而非安寧一省不能保一縣安寧是非
  可閉門而縮屋矣 二十三日蘇人組織臨時議會保守秩序 與湯壽潛熊
  希齡趙鳳昌合電張家口商會轉内外蒙古贊成共和覆電照允 二十五日
  回通通小有震恐旋定 二十七日知袁世凱任內閣 二十八日廷寄任張
  謇爲農工商大臣東南宣慰使時勢至此何宣何慰卽電堅辭 三十日至滬
  即去蘇應臨時議會 十月一日省議會開會仍被選爲議長 十二日聞江
  寗下 十五日見北京取消召見及專任內閣之報 十七日見隆裕太后垂
  簾攝政王歸藩之報 二十日聞黨人外有黨黨人中有黨紛歧復雜 二十
  四日去辮髮寄家 二十五日程都督與湯壽潛陳其美同至江寗調和諸軍
  組臨時政府數日江寗以客軍之擾居民大恐程德全於上海集衆議欲江寗
  回復秩序須置官任民事欲置官任民事須客軍出發欲客軍出發須籌備財
  政財政之可急籌而得用者惟鹽共推余任江蘇兩淮鹽政余要上海鎭江淸
  江三都督共認而後任建標本二策標則軍政府賣鹽而給還商本及息本則
  實行設場聚製就場征稅衆决先行標策次幷合淮南各場 十一月屬各商
  會先籌十萬圓資客軍出發 各軍有截鹽以自便者辭鹽政事 與程德
  全章炳麟趙鳳昌議創統一黨 十三日黃興組織臨時政府初成立欲責商
  會更助五十萬余勸勿擾商自任爲籌 衆推任實業部秩序正紊有何實業
  也 二十一日至上海訪唐紹儀旋見汪精衛 十二月二日見隆裕太后不
  日遜位之報 十三日籌欵五十萬成 十七日見袁内閣有議遜位後優待
  條件之權 二十日孫黄計以漢治萍與日人合資書爭不得則吿以抵借猶
  可合資不可答約已籤乃辭實業事 二十八日見宣統帝奉太后遜位宣詔
  之報

知识出处

嗇翁自訂季譜

《嗇翁自訂季譜》

出版地:民国十四季十二月

本文讲述了张謇他自述了他从22岁开始记日记至70岁的经历,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忧患和学问。他认为,人们应该借鉴前人的言行和事迹,而不仅仅依赖于学问。他对立宪有着执着的追求,并认为立宪可以平息争斗、保持社会稳定。

阅读

相关人物

張謇
责任者
楊士琦
相关人物
楊述余
相关人物
沈燮均
相关人物
沈曾植
相关人物
趙鳳昌
相关人物
趙慶寬
相关人物
袁世凱
相关人物
王延納
相关人物
周樹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哈尔滨市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