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翁自訂年譜卷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嗇翁自訂季譜》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3359
颗粒名称: 嗇翁自訂年譜卷上
分类号: K825
页数: 44
页码: 一-二十三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謇自述了他清咸丰三年癸丑五月二十五日开始记日记至淸光緖元年乙亥二十三岁的经历。
关键词: 啬翁 自订 年谱

内容

淸咸豐三年癸丑五月二十五日卯時生於海門常樂鎭今敦裕堂前進之西室一
  歲
  余家自先高祖由石港遷金沙場東五里廟河南頭總淸嘉慶元年先曾祖卒
  先祖年裁八歲先祖兄弟三人府君第三家頗溫飽先長伯祖旣娶分爨就田
  於餘中次伯祖不勤農業外出不歸先曾祖母特愛府君幼從學村塾年十六
  歲時在塾聞母猝病急歸省已噤不能處分後事旣葬家日蝕於前嫁長姊之
  族誘之博覆焉外曾祖東臺栟茶吳聖揆公爲小瓷商於金沙場無子止一女
  習知府君忠樸被給家落憐之贅爲壻如子命生子兼祧吳氏時當嘉慶中葉
  嗣胤日繁慮爲外家累乃遷西亭旋外曾祖亦遷海門常樂鎭兼治小農先祖
  命先君月走七十里一省視有事則留數日或旬事竟始歸以爲常外曾祖父
  卒外曾祖母高年獨居聞人稱先母在室之勤孝命先祖父祖母爲先君聘娶
  而侍外曾祖母申外曾祖命生子後吳先母金氏故與外曾祖母同貫東臺也
  時爲淸道光之季先君始娶於葛生伯兄譽(小名長源)三十年金太夫人生
  仲兄謩(小名長慶)咸豐元年生叔兄詧(小名長春)三年謇生(小名長泰)
  十一月先祖卒年六十有六
  四年甲寅二歲
  葛太夫人生弟警(小名長發)
  五年乙卯三歲
  七月外曾祖母殷卒年八十有一
  六年丙辰四歲
  通海大旱蝗蝗自北至作風雨聲輙蔽天日落地積厚二三寸戶外皆滿先君
  先母指謂此害人物飢民滿道見袖餅嚙者輙攫先母雜蠶豆作飯見乞者恒
  輟箸予之余時能俛檻拾棒擊蝗矣 冬先君始敎識千字文
  七年丁巳五歲
  正月三叔父來知余已識字命背誦千文竟無譌三叔父喜先君先母亦喜遂
  命隨伯仲叔三兄入隣塾從海門邱畏之先生大璋
  讀命名吳起元名仲兄吳
  慶華叔兄吳首梅
  八年戊午六歲
  仍從邱先生讀夏大水塾前橋與水平余隨三兄上塾行後過橋落水邱先
  生訝少一人亟出視見水涌動伏橋援之起
  九年已未七歲
  仍從邱先生讀七月仲兄與隣兒嬉溺水殤年十歲
  十年庚申八歲
  仍從邱先生讀 三月先祖母吳卒年六十有四先君治喪於西亭余與叔兄
  輙據案習字記小帳一族兄挈游城隍廟入後宮神夫婦二偶像坐特高重宇
  陰園族兄命揖甫揖坐上筆筒籖筒翻倒作聲余驚而啼道士奔集撫而慰之
  自是先母戒後勿入廟 先母挈叔兄與余往東臺追薦先外祖母之喪
  十一年辛酉九歲
  仍從邱先生讀
  淸同治元年壬戌十歲
  仍從邱先生讀
  二年癸亥十一歲
  自五歲至是七年讀三字經百家姓神童詩酒詩鑑畧千家詩孝經學庸論孟
  畢始授詩經國風二册學屬對三四五字非特不知四聲幷平仄聲亦不了解
  先生命屬對法以上下左右書夜黑白相對如是推類先君見以日懸天上對
  師所命月沈水底句而喜謂可讀書謀於三叔父明年延師於家是年江南猶
  陷於寇避地之人時有至者余聞人誦滕王閣序於市募錢久之耳熟問先君
  曰若豈不以關山難越四語訴苦乎先君頷焉
  三年甲子十二歲
  八月湘軍克江寧復之 先君於住屋外別治一室室外有五柳因名仿陶書
  屋正月延西亭宋蓬山先生效祁
  授叔兄五弟與謇三人讀無僮僕灑掃糞除
  諸役皆三人任之先生檢視前所讀書音訓句讀多誤令自學庸論孟始盡易
  新本授令重讀旣背更授自日三十行漸增至六七十行或百行亦授四聲或
  就三字經四字鑑千家詩爲說故事一日先君在塾有武弁騎而過門外者先
  生舉人騎白馬門前去命對應曰我踏金鼇海上來先生大喜先君亦喜甚歸
  吿金太夫人太夫人曰兒誠可喜但勿過譽之成敗未定也是年五月先生
  應歲科連試復病足罷課幾兩月 六月先君命與叔兄五弟隨傭工鋤棉田
  草大苦乃益專意讀書 十一月先生應江南鄕試子璞齋先生琛
  獲中先生
  又爲摒擋諸事計在塾敎授不足六閱月也在塾之日先君必朝夕起居致敬
  禮
  四年乙丑十三歲
  三月二叔父卒年四十有六 是時宋先生年五十有八故患喘夜寐恒短感
  先君先母於其服食起居忠敬有加又以上年曠課久爲歉督余益嚴日授生
  書嘗再量難易爲多寡讀則抗聲先之讀而諧則稱獎之余兄弟故與同寢室
  牀相接即寢寐未熟間問他事或問旦所讀書義若何意愜則次日吿先君而
  稱許是歲讀論孟詩書易孝經爾雅竟學爲五七言詩試帖自二韻至六韻制
  藝作講首先生每歸必挈與俱亦令至西亭詩社分題作詩或限字爲詩鐘
  五年丙寅十四歲
  讀禮春秋左傳作八韻詩制藝成篇第一題爲有心哉擊磬乎州試題也先生
  命先作一破余破磬能傳心心以磬傳矣遂命賡續終篇 五月餘東竈民以
  禁米出江幷與鹽商爭蕩之故鄕人推諸生許朝楨爲首抗不遵禁毆傷州役
  州移鎭營會緝仍抗鬥傷營兵兵有墮水死者知州以匪亂報督撫請兵巡撫
  李鴻章檄提督張紹棠吳慶華統二營臨剿逮許戮焉事解而鄕人之驚惶逃
  徙徧數十里帀月不絕 六月先生以兵警歸未幾病卒時方盛暑先君聞訊
  即挈余兄弟星夜赴其喪任經紀喪費 先君命至西亭從宋紫卿先生琳
  讀
  宿膳其家先生蓬山先生之從子也
  六年丁卯十五歲
  仍從學於西亭間從璞齋先生問業讀周禮儀禮苦儀禮難讀亦不甚了解余
  先世祖父由口口相傳爲三姓街張氏顧三姓街族譜久不修而先世又率務
  農先君性慷爽貧時亦濟人急旣業商稍裕益事周恤里人因目爲富通俗凡
  三世無隸名學官爲生員者名爲冷籍子弟與試則學官及廩膳生中之爲認
  派保者必鉤聯多索費三姓街族人兆彪字嘯谷者以武舉經商起家自兆彪
  習武中舉族習武中舉者咸同兩朝先後殆十餘人兆彪嘗憾族自道咸後無
  文士其於族派則先君同輩行也嘗語紫卿先生令余應試而其人爲兩宋先
  生所不慊先君惟兩宋先生之言是從璞齋先生有素所諗之如皋人張駉因
  欲余認駉族先試如皋不得當再試通
  七年戊辰十六歲
  仍從學於西亭正月璞齋先生介紹張駉與先君晤識駉兄駒駒子銓前卒計
  以余爲銓子報名注籍試但一場取有名而已試文與駉孫易寫一試即返州
  試如之許院試雋酬以錢二百千不雋但爲任駉子與孫之試費以是爲計大
  巧而値大廉先君疑不可璞齋先生謂茲事法當然不然不諧且戒毋令先叔
  知而泄乃名余曰育才駉孫故以貧讀書於縣之撫幼塾塾不徵學資而給食
  就學子弟以字分次其入塾之年駉孫名育英故蒙其字而名余余與先君心
  皆不安顧已應縣州試無如何也十月應院試學院爲鄞縣童侍郞華題爲裨
  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榜發取中二十六名附學生員由是酬駒以二百
  四十千貲不足則署券而從而居不泄之功索報者實䋣有徒自此家無寧歲
  矣先是州試余取列百名外同時通范鑄少余一歲取第二璞齋先生大訶責
  謂譬若千人試而額取九百九十九有一不取者必若也余至西亭凡塾之窗
  及帳之頂幷書九百九十九五字爲誌駢二短竹於枕寢一轉側即醒醒即起
  讀晨方辨色夜必盡油二盞見五字即泣不覺疲也至是余雋而范落識海
  門秦煙鋤駕鰲
  劉馥疇逢吉張子冲雲搏黄香山錫齡張黄長於余秦劉長且
  十年以上秦又父執也與爲友
  八年已巳十七歲
  仍從學於西亭頗苦籍事索酬之應付 時而歸幷以文質里中徐石漁先生
  雲錦
  先生外舅之族也是歲讀綱鑑易知錄通鑑綱目 識如皋顧延卿錫爵
  仁卿錫祥陳子璹國璋
  黃少軒毓麟
  通范銅士鑄(銅士後更字肯堂更名當
  世)顧陳黄並同案爲縣生員與爲友
  九年庚午十八歲
  仍從學於西亭科試一等十六名七月從紫卿先生應江南鄕試試卷房考備
  薦先是蓬山先生示意先君欲以孫女訂婚而未舉先生旣卒璞齋先生室
  孫夫人愛余甚而婚亦未訂榜後孫夫人之兄見余落卷乃促訂顧舉兩說爲
  約一須居城一與合買宅同居孫屬紫卿先生致其說先生致書先君而語余
  余曰人子娶婦以養親也娶而異居不能養親不孝多分兄弟之財以自適不
  弟不孝不弟不足當蓬山先生與孫夫人之愛幸謝先生曰吾書非汝所應答
  須歸白乃父歸白先君先母韙余言顧先君念蓬山先生與孫夫人之義婚謝
  而任其買宅所値之半 冬先君爲訂海門徐氏婚徐氏初議婚在三年之前
  徐氏故農家富有田業前議徐氏婚時余以貧富不相若白母謝緩至隸學籍
  後議婚者百餘家母以問余余謂一秀才値不得如許勢利母意家有田欲得
  婦知田事至是前議者復爲言母請周媼往覘直九月收棉徐女方持衡册課
  佃入媼與其母他談女處事不間媼返語母遂定婚
  十年辛未十九歲
  從海門訓導無錫趙菊泉先生彭淵學 先生以淸道光已酉舉人敎授其縣
  門下稱盛知名之士率從問業晚就訓導職來海門海門士亦多從之游先君
  欲余往從丐友爲請先生令先呈所業得許可正月下旬往訓導署先生令盡
  棄向所讀之文以桐城方氏所選四書文及所選明正嘉隆萬天崇文授讀每
  課藝成呈閱則乙抹過半或重作乙抹如前訓督嚴甚乃大憤苦踰半年抹漸
  少復命從事朱子四書 大全自是益進讀宋儒書張駒子鎔關通如皋敎諭
  丹陽姜堉南訓導太倉楊泰瑛冒銓名控逆姜楊籖傳海門師山書院院長王
  菘畦先生汝騏楊同縣中表也余試書院亦被稱錄因付書爲地四月杪單舸
  往不聽申訴押於學宮索重賂先君請於璞齋先生先生謝不能爲力余家實
  亦不支而金太夫人鬱憂致疾閱三月先君多方貸集百數十金延某甲往說
  僅獲放歸十月學院江夏彭侍郞久餘臨通乃自檢舉被罔之誤請褫衣頂歸
  原籍侍郞憫焉付提調知州桐域孫先生雲錦察究本末先生以海門釐局總
  辦漢軍黄太守筱靄海安宣城屠太守晋卿楷皆有書訟余寃乃屬璞齋先生
  理解之仍謝不顧先生具白侍郞規咨部移籍而別具揭劾姜楊未兩月先生
  受代去以屬後任終其事後任追寢劾案方侍郞以案付提調時仍令應試試
  取一等十一名侍郞語提調文可第一慮且移籍避衆忌故抑置須勉自晦友
  人黃少軒試名在余後欲爲余謀補廩請貢而遞及之余以方求去却不可
  始識海門周彥升家祿與爲友歲終先君送學膳費於趙先生先生恤余貧
  不受
  十一年壬申二十歲
  仍從學於海門趙先生署亦從徐先生問業 以如皋生員歸通州原籍本彭
  侍郞與孫先生委曲玉成之意然殊周折法須先銷張鎔冒名控案以余昔爲
  出繼今所爲後者有後聽歸宗須原試時廩生保證由學官知縣加勘轉州州
  詳院咨部部可乃可而學官讎也知縣袒學官者也廩生仰學官鼻息者也余
  旣委曲得廩生保結至如而楊泰瑛欲阻余歸通則又關通如皋知縣周際霖
  據撫幼塾董阻留之稟籤傳是時余正以求楊詳州在如慮入羅網深夜昏黑
  冒風雨出城沿濠獨行濠甫浚泥淖積路高下崎䧢燈滅蓋不能張又〓墮坎
  陷蹲視數尺外有無水光徐進不十步輙一蹲歷三四時行二里許將黎明矣
  抵友人家叩門衣履表裏濡濕借而易焉小坐天明僱小車間道疾至通展轉
  銷縣案得楊印文州爲詳院咨部當是時外避讎敵之陰賊內慮父母之憂傷
  進亟學業之求退念生計之觳時在海門時至如皐時至如皐之馬塘時至通
  州一歲殆鮮寗日比部文回仍令補具世系圖 趙先生復命多看名家制藝
  入冬於余文時亦有所許可師山書院院長太倉孫子福先生壽祺屢置余文
  前列 是歲讀通鑑 始識江都束織雲錦畏皇綸無錫陶季亮廷瑞與爲友
  季亮故趙先生弟子
  十二年癸酉二十一歲
  仍從學於趙先生海門署 歸籍須補之世系圖里鄰親族及廩保結呈學轉
  州詳院文旣具自賫至蘇州投於院胥速院咨部夏部報可首尾已三年家益
  不支伯兄求先君析居產物悉均分因籍事所負千金之債則余與叔兄任之
  計盡賣產抵負猶不足 科試取一等第十五鄕試不中孫先生知余貧約明
  年去江甯爲書記旋屠先生總辦大河口釐局亦招爲書記余以孫先生約在
  前且旅省便應各書院試乃謝屠先生 是年讀三國志方望溪姚惜抱集終
  十三年甲戌二十二歲
  二月孫先生命僕來邀十八日隻身乘小舟與來人同行過東溝謁謝屠先生
  倉卒解䌫將至黄天蕩過江東風大疾舵折舟橫幾覆舟人號呼下流一空柴
  船乘風倐至得救入夾江燕子磯過至草鞵峽宿明日至江寗執弟子禮見孫
  先生於剪子巷先生館余別院兼與其二子東甫孟平亞甫仲平共學給余月
  十金先生發審局差俸月裁五十金耳三月朔投考鍾山書院校官課者丹徒
  韓叔起弼元擯不錄余負氣投書求示疵垢無一人知望課借他名再試鍾山
  院長臨川李小湖先生聯琇取第一復以他名試經古課於惜陰書院院長全
  椒薛慰農先生時雨亦取第一二先生皆傳見旣投韓書事泄薛先生亦詰韓
  語孫先生先生索觀書稿曰少年使氣更事少耳須善養余慙謝即日先生爲
  余謝韓四月朔復投課取亦第一始詣韓謝 從李先生聞治經讀史爲詩文
  之法孫先生介見涇縣洪琴西先生汝奎石棣楊仲乾先生德亨洪先生云須
  耐煩讀書耐苦處境許借書看 五月隨孫先生勘淮安漁濱河積訟案因得
  馮氏丁氏說淮河利病書因更求潘靳書 七月隨孫先生赴江陰鵝鼻嘴礮
  臺工程局局借君山下圓覺菴 八月孫先生介見鳳池書院院長武昌張廉
  卿先生裕釗叩古文法先生命讀韓昌黎須先讀王半山 讀晋書 十月歲
  試取一等四名經古五名補增廣生學院翰林院侍講學士長樂林錫三先生
  天齡 歸以旅寗所得俸百金奉先君還債先君先妣命陳祖先位前而訓之
  曰通海鄕里老師宿儒授徒巨室終歲所得不過如此(時銀一兩當錢一千
  六百文百金則一百六十千合俗所謂二百卦也)汝何能一出門卽得之此
  孫公念汝貧望汝向上如此須以爲恩勿以爲分但恩不可輕受當永記又訓
  之曰家中債有父母在可漸理勿以爲急冀非分財辱父母余悚泣計所還債
  裁五之一耳度歲仍窘以婚事故循俗醵會二百千十二月二十一日徐夫人
  來歸方與徐氏定婚時徐故富閱二三年以二子習賈喪貲過當頓落至斥田
  產償負不足夫人自請於祖母願以許給之匳田百畝鬻以補所乏祖母不可
  乃受三之一幷謝衣飾余家與近故聞之旣歸廟見第三日卽衣布黎明起省
  翁姑先妣喜語余曰新婦殊有志氣余亦私喜婦得親歡 歲除爲調解他人
  事典質衣物 是歲始有日記
  淸光緖元年乙亥二十三歲
  正月四日聞淸穆宗崩新君爲醇賢親王子於大行帝爲弟慈安慈禧兩太后
  秉政懿旨俟今上生子後穆宗國號初聞曰永康旣改光緖 自是每歲十二
  月歸正二月出以爲常二月理裝瀕行母以所聞人言切誡曰聞譽當如聞毀
  則學進聞毀當如聞譽則德進他日任事亦當如此 在家始從李先生言作
  書學撥鐙法然僅能施之寸以上之字 七日過江由福山經帶橋至江陰工
  次見孫先生 讀明季稗史 三月聞慈安嘉順太后崩 鵝鼻嘴職臺之築
  任工程者慶軍統領提督廬江吳公小軒長慶也夙以儒將著稱於淮軍平生
  輕財禮士孫先生於吳公爲父執去年吳公見所與往來函牘因識余至是數
  過從與談而孫先生於余逢人游揚頗招同輩之忌諷刺或見詞色余不欲以
  新間舊六月借住惜陰書院肄業避之薦海門秦少牧兆鵬爲代 八月應恩
  科鄕試之後以文呈李薛二先生贊許焉吳公邀至軍中候榜以余與軍中試
  人文送學院林學士評騭甲乙置余於甲余以文字利鈍不可知辭而歸吳公
  有贈未受吳公補直隸正定鎭總兵榜放仍不中 讀朱子名臣言行錄 十
  月九日至海門爲趙先生壽先生諄諄慰勉勿染名士氣 十一月孫先生調
  河運差問能偕行否先君先母以明年本省有鄕試不欲余遠行謝 叔兄與
  里中諸友商辦下沙災賑先君質衣爲助幷倡捐建長樂市石橋 識涇縣朱
  芸階禮元嘉興錢新甫貽元海寗王欣甫豫熙與爲友
  二年丙子二十四歲
  正月二十四日叔兄送至通往江甯仍借惜陰書院肄業院在淸涼山麓橫列
  三院右爲薛先生所居中祀前總督陶文毅公後樓三楹故空無人上年曾借
  肄業者在通時聞零陵王子敷先生治覃
  訓子曰遇富貴人不患無禮而患無
  體遇貧賤人不患無恩而患無禮其勗余曰文字驕人貧賤驕人富貴驕人皆
  可鄙然貧賤之驕可免於諂但忿疾則不可有圭角亦不可所引爲呂新吾先
  生語以余前辭合肥某公聘也 孫先生赴河運差將行延懷遠楊黼臣先生
  黻榮課東甫兄弟先生長制藝余因亦從之問業 吳公知余在惜陰令劉筱
  泉長蔚來邀客其軍幕治機要文書不以他事溷俾致力制藝月俸二十金余
  至軍面陳須科試後踐約旋歸代秦丈授徒於竹行鎭黃氏 四月應科試經
  古制藝正覆四場皆第一補廩膳生不應優行試點名林公問故學官枝梧對
  林公嘿然顧册無名無如何 閏五月由通赴浦口吳公亦以不與優行試爲
  疑詰焉余乃吿以學官須先具贄而後舉欲以未舉義不當先贄之故吳公首
  肯者再乃爲特築茅屋五間於其堂後爲讀書兼治文書之所 六月內人訊
  母病瘍劇叔兄刲臂和藥進而愈 總督侯官沈幼丹尙書葆楨檄吳公帶兵
  查辦建平敎案時江皖民間盛傳紙人翦辫事疑天主敎堂爲之故有仇敎之
  獄吳公以余鄕試近留未俱行 讀陸宣公奏議日知錄 識海州邱履平心
  坦含山嚴禮卿家讓江甯顧石公雲鄧熙之嘉緝與爲友 鄕試仍黜楊先生
  中解元 從張先生治古文 以明年正月父壽六十須早歸薦畏皇爲代候
  至而歸 籍事所負債尙未了度歲仍典實
  三年丁丑二十五歲
  正月爲先君六十稱慶 二月往浦口至海安鎭値孫先生奉總督密札查辦
  海門廳同知王家麟稟揭紳士黄景仁民人楊點以征賦由單訂變案王湎於
  酒爲蠧吏所蒙而護短而黄楊則爲民請命者廳人皆寃之具吿孫先生至省
  復爲言於李先生案經孫先生偵察得實平反昭雪總督褫王職定讞 軍中
  課日讀史記前漢書 始於軍中識泰興朱曼君銘盤無錫楊子承昌祜
  因子承識武進何眉孫嗣焜與爲友 吳公有天津之行畏皇偕 三月游攝山山
  有峋樓碑由湖南岳麓書院摹刻者觀石壁宋代題名有題曰曲轅子不知何
  代人也 孫先生總辦通州釐務 五月蝗見江北各縣與曼君合陳總督請
  通飭捕蝗吳公南旋總督檄以軍隊捕公部勒各營輙未明起躬自督視指授
  方法蝗滅搜蝻 七月游定山因代友作安徽學院觀風試太白酒樓賦二篇
  取第一第三爲學使內閣學士壽陽祁公子禾世長所知與吳公書甚稱道惕
  然引愧 八月某甲吿余吳公欲爲合肥某廬江某及余與曼君納貲爲部郞
  意若何曼君意稍動余語曼君彼二人爲吳公鄕里後輩容有是請而公有是
  許我二人特宴會之陪客耳不可於進身之始藉人之力且安知我二人之必
  不以科名進徒留此迹無謂曼君乃云然甲吿公再三返終謝之顧公意自忠
  厚 九月學院檄學官愼舉優行學官遂首以余應歲試經古制藝正覆四場
  皆第一 十月初試事竣計在家度歲彥升煙鋤與論某近事各有觀感余曰
  觀人於不得意時於不得意而忽得意時於得意而忽不得意時經此三渡不
  失其常庶可爲士 彥升規余日記議論多須改 十一月具呈學官詳改今
  名彥升復有更名篇見規謂謇有直言蹇吃二義也 孫先生權知江寧府
  十二月連年年盡輙窮今年更甚索逋與吿貸者兩難爲應也
  四年戊寅二十六歲
  正月室人病未瘉以軍中之趣十七日啓行先君先母以謙謹節儉加勉尤拳
  拳於愛身 二月至浦口增月俸爲二十四金 聞李先生以八日卒過江致
  弔 趙先生乞休歸無錫作叙送之 三月知室人病大愈 四月江北蝗再
  見吳公仍以兵法部勒督捕 五月吳公五十初度同人屬爲序 六月叔兄
  子德祖溺水殤 七月二十六日女淑生十月二十六日殤 九月至無錫起
  居趙先生因訪楊子承同游惠山先生索觀近作制藝謂佳者獨抒已見而不
  背法可希作者但場屋不可如此士三年一試經不得率爾人幾度挫折留二
  日歸歸後母病 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太夫人六十生日嚴戒謝客曰汝兄弟
  勉學爲好人使人歸美父母勝於俗之稱壽萬萬乃僅治酒食餉戚族子姪
  聞學院林公卒於官繼任者吏部侍郞仁和夏子松先生同善 十二月至江
  陰弔林公之喪而喪已前至蘇會軍書促迫遂折由上海附輪船赴浦口度歲
  五年已卯二十七歲
  仍客浦口軍幕 正月薦崇明施仲厚祖珍於黄提督 吳公以總督檄督兵
  開朱家山河河載兩山間關浦口六合兩縣水利訟幾百年而總督今決之者
  也吳公駐工余不時往 三月叔兄報捐縣丞 呈請總督飭江陰以下水師
  船救生 閏三月歸至通 五月應科試經古制藝正覆四場皆第一優行試
  亦第一夏公命見見謂初至江陰屬幕賓磨勘前任校試卷見子前試諸作傳
  觀交譽余適至詢何名則子前名育才也因吿諸賓又謂前使病危時手開優
  生名單密封付家屬於交印時送來子名首列比至通臨試視册不見子名疑
  事故不到不意已更名也可謂摸索得之而前官愛士之誠正不可沒聞之悚
  感 七月爲畏皇被辱於白塔河鹽卡揭訟於總督 應總督巡撫學政三院
  會考優行生試 八月榜放余第一次丹徒張祥書婁縣王保衡無錫楊楫江
  寧葉文翰吳縣鄒福保 總督侯官沈公幼丹葆楨巡撫固始吳公子健元炳
  也吳以事未至試時總督學使兩院點名比榜放沈公已寢疾入謁不獲見令
  人傳語文不可但學班書當更致力史記時近鄕試有二人送房考薦卷關節
  皆謝之試仍黜 謁夏公於江陰試院謂余曰科名不足輕重要當多讀書厚
  根柢成有用之才 十一月歸知叔兄以事至東臺 母病感冒醫始謂傷寒
  易一人謂冬溫進表解之劑無汗某醫以麻黄一錢桂枝五分續進而氣喘作
  十七日母語余曰病殆不起善事汝父汝大舅家累重須看顧有錢須先還債
  窮苦人須周濟不必待有餘科第爲士人歸宿門戶名號自須求之但汝性剛
  語直愼勿爲官汝婦能理家事我無慮汝作事勿放浪好好做人又我平日雖
  誦經禮佛但身後勿營佛事妄費十八日未刻卒年六十有一急足吿叔兄後
  二日歸 十二月吳公遣人來吿沈公卒官易箦之前沈公命幕友陳幼蓮部
  郞宗濓傳語余身後爲作一文吳公不知余之喪母也
  六年庚辰二十八歲
  正月十八日治金太夫人喪開弔 讀士喪禮 二十六日先君病與叔兄日
  夜侍五日而愈 延太倉諸生王幼園元鑫度葬地於餘西金沙通城東三處
  定用城東小虹橋耕陽原地本范氏墓外之餘地也四畝弱歸白先君以海門
  田八畝易之而移其租訂易地券 吳公升授浙江提督專使贈葬費百金
  三月十日先君行遣奠祖奠禮十一日啓母殯就途十二日至通十三日辰刻
  葬雨午後晴閱二日歸十八日出門先君與家人環泣於室叔兄送二里而別
  三月二十日與肯堂曼君同舟至浦口四月吳公有陛見之行余與楊子青
  安震彭芾亭汝橒偕張先生以事去山東肯堂以事至揚州同發 四月七日
  自淸江浦開車經衆興順河集沿河集㟃峿紅花埠新安鎭李家莊郯城青駝
  寺伴城沂州府嶅陽垜莊公家城蒙陰羊流店至泰安張先生往濟南先生於
  騾車中輙握牙管懸空作書老輩之專勤如此從吳公登岱題名快活嶺下題
  曰光緖六年四月浙江提督廬江吳長慶入覲道此偕樂平彭汝橒崇明楊安
  震通州張謇登岱陟頂慶於茲山凡六游而陟頂且三度矣游岱廟觀漢柏並
  唐槐槐祗一大可數圍中心已空聞廟祝言傍枝尙活其時初春葉色青葱爲
  賦二詩次日復行經站台張夏晏城禹城二十里舖桑園德州連鎭南皮滄州
  新集唐官屯靜海至天津休息三日又行經楊邨石馬頭兪家圍至京寓內城
  東安門內沙灘關帝廟 五月吳公入覲 與友游承光殿紫光閣觀功臣畫
  像旋移庽南橫街南下窪觀音院游陶然亭龍泉寺法源寺馴象所 在京觀
  音院哭夏先生故幕賓杭州汪子樵以詩 識桐廬袁爽秋昶合肥張藹卿華
  奎與爲友 出都舟行至天津海道回南 夏先生病利卒於官繼任者侍郎
  瑞安黃漱蘭先生體芳 法蘭西寇越南復侵我領海海疆戒嚴 冬吳公奉
  朝命帮辦山東防務公留軍六營於浦口下開吳淞移軍六營駐登州黃縣余
  偕過揚州從尹元仲德坤借二百金寄家度歲 始識閩縣鄭蘇戡孝胥與爲
  友
  七年辛巳二十九歲
  仍客軍幕在登州 始駐試院度歲旣移駐蓬萊閣 與周彥升楊子青王少
  卿輩偕吳公至濟南與巡撫商海防事 四月項城袁慰廷世凱至登州吳公
  命在營讀書屬余爲是正制藝公語余曰昔贈公以團練克復廬江爲賊所困
  命赴袁端敏公軍求救端敏以詢子姪子文誠公以地當强敵兵不能分主不
  救姪篤臣以紳士力薄孤城垂危主救遷延時日而廬江陷贈公殉嗣與文誠
  絕不通問而與篤臣訂兄弟之好端敏後命隨營讀書以示恤義不應命今留
  慰廷讀書所以報篤臣也慰廷爲篤臣嗣子先是以事積忤族里衆欲苦之故
  挈其家舊部數十人赴吳公以爲吳公督辦海防用人必多也而防務實無可
  展布故公有是命旋予帮辦營務處差 軍事簡多讀書之暇與曼君彥升怡
  菴諸人時有唱酬 讀老子莊子管子 八月葛太夫人卒年六十有六聞訊
  奔喪歸在家度歲
  八年壬午三十歲
  正月臺諫奏參江寧貓兒山命案誣枉朝命刑部大臣至寧審勘孫先生以前
  官江寧知府曾預承審解淮安府任聽勘余往省致楊點公如被寃願生死追
  從之言 三月讞定先生僅薄譴而已 薦肯堂於冀州知州吳摯甫先生汝
  綸 六月二十四日丁提督至登州持北洋大臣張總督振軒樹聲書吿日本
  干涉朝鮮內亂事次日吳公往天津與偕吳公奉督師援護朝鮮之命五日
  即回防屬余理畫前敵軍事時同人率歸應鄕試散去余丁內艱獨留而措置
  前敵事手書口說晝作夜繼苦不給乃請留袁慰廷執行前敵營務處事 七
  月三日拔隊聞命至是七日耳草諭朝鮮檄朝鮮參判金雲養允植同行四日
  從吳公乘威遠船自登州行至煙台會鎭東日新泰安拱北四船同發於煙台
  大風泊威海衛六日東渡七日晨抵朝鮮南陽府八日入內港馬山津前遣水
  陸探員次第回九日黎明登岸慰廷頗勇敢十日行五十里至魚鱗川十一日
  行七十里宿果川行經水原府蓋王京南一都會也其北門外道路廣坦松陰
  交翠萬石渠迎軺館水木尤勝十二日軍渡漢江至距京七里屯子山壁焉十
  三日吳公入京晤王生父李是應午後是應至軍因宣示朝旨執送南陽軍傳
  登兵船赴天津十六日應國王密請督軍攻剿枉尋里利泰院二處廛宇連屬
  亂軍所在也陣斬數十人禽一百餘人余察其中有父子兄弟之偎依共命者
  言語不通殺則易妄白吳公請國王迅命捕盜將及司法判書馳至軍訊別首
  從或非辜得罪人十戮焉餘盡釋縱 移駐枉尋東廟廟祀關壯繆尙有南廟
  祀同 二十四日吳公謁國王李熙 王饋饗余與慰廷別贈余三品冠服余
  以爲考古冠服沿革之資牋謝之物今存博物館 二十六日公遣兵迎還王
  妃 八月日使花房義質謁公朝鮮自以五十萬償日訂約矣日廷旋以竹添
  光鴻代花房竹添能爲詩文其書記嘉籐義三亦通漢文 李相於憂中回直
  隸督任張公吳公謀專摺特保薛叔耘何眉孫與余余堅謝而寢彥升頗以保
  薦未優爲憾叔兄以籌辦南中轉運保知縣 聞無錫趙先生卒 李相欲以
  慶軍屬馬建忠而命公回天津余力勸公引退並請奏解本職住京公初韙之
  旋以袁子九周玉山之言而止有壬午東征事畧乘時規復流虬策朝鮮善
  後六策 回南度歲
  九年癸未三十一歲
  仍至漢城軍幕 吳公屬蘇松太道劉芝田瑞芬寄千金於余家蓋援朝之初
  公有能建策速定其亂者酬賞三千金之諭此猶其意也余念却則慮違公意
  又似余病其少者乃聲明作爲無息之借貸 八月叔兄至漢城軍中 通海
  歲歉 十一月與敬夫理通海花布減捐 十二月得瑞安黄先生訊論時事
  讀段桂氏說文
  十年甲申三十二歲
  正月先君命與馥疇諸君議散賑平糶事從煙台萬霞如龔小石借四百金助
  平糶 通海辦濱海漁團 二月訂妾常州陳氏 聞盛昱嚴劾樞臣幷及兩
  廣總督張振軒朝局一變時恭親王秉國高陽李相國爲輔髙陽又當時所號
  爲淸流者之魁杓自是劾罷恭邸髙陽政權歸醇親王孫毓汶輩 自恭王去
  醇王執政孫毓汶擅權賄賂公行風氣日壞朝政益不可問由是而有甲午朝
  局之變由甲午而有戊戍政局之變由戊戍而有庚子拳匪之變由庚子而有
  辛亥革命之變因果相乘昭然明白以三數人兩立之恩怨眩千萬人一時之
  是非動幾甚微造禍甚大經言治國平天下始於正心誠意是固儒者事矣故
  談朝局國變者謂始於甲申也 三月於常樂議立社倉 四月中法議和
  吳公調防奉天金州促往因由滬至烟台附海鏡兵輪行至金州則公已病甚
  公自朝鮮分其軍三營畀慰廷留防後自統三營至奉不兩月慰廷自結李相
  一切更革露才揚已頗有令公難堪者移書切讓之 以五弟屬廣東陸路提
  督蔡綬庭金章 閏五月吳公命長子保德歸應拔貢試阻之不克公次子保
  初刲膺療父不效二十一日公卒 軍事在朝鮮者由吳提督兆有繼統在金
  州者由黃提督仕林繼統賓客星散 彥升以公先有贈予五百金之手諭因
  索三百金先去皖人某甲又以公有幕客各贈薪水三月之遺示不及候代任
  亟向糧台索取且欲例外多取糧台不可則羣怨袁恕堂鴻袁開縣人頗孤立
  叔兄謂其無他私弊衆因遷怒叔兄勢甚洶洶余於諸方反復曉譬七月事乃
  明白余先歸 粤督屬蔡提督見招並促即往辭之 北洋又以粤督之託屬
  袁子九見招子九並述北洋意亦辭 在金州識同知紹興陳鶴洲非世俗勢
  利人也 還尹元仲前借二百金之本及息 九月聞張總督振軒卒於粤軍
  防次 爲海門定拔貢事 十月至淮安起居孫先生留十日歸先生約明年
  將移官江寗子弟廻避不能應試命亞甫與余同北應順天鄕試
  十一年乙酉三十三歲
  正月外舅與長子先後 卒二月娶妾常州陳氏 三月至江寗爲孫先生襄
  校府試卷拔江甯沈厚圻上元邱廷鑾 四月由上海北上亞甫前二日行遇
  於天津 因袁子九還粤督聘金四十兩 至京先庽楊梅竹斜街和含會館
  弔問夏厚菴 移庽内城東單牌樓觀音寺胡同文昌關帝廟 識黄仲弢
  紹基王可莊仁堪旭莊仁東梁節庵鼎芬沈子培曾植宗室伯熙盛昱濮止潛
  子潼王芾卿頌蔚張伯紀雲官丁恒齋立鈞與爲友 六月國子監考到取第
  一名錄科取第四名 與伯熙談朝鮮之危不亟圖存必爲人有因以前策示
  之共太息而已聞通海水灾常樂社倉一時難成 聞叔兄擬應鄕試以補
  監四成無貲而罷 應順天鄕試九月十一日聽錄中第二淸代鄕人北榜中
  第二者順治甲午盛于亮乾隆庚午方汝謙至余共三人房師商城黃編修梅
  岑彝年座師潘尙書祖蔭翁尙書同龢左都御史宗室奎潤童侍郞華童院試
  座師也 潘翁二師期許甚至翁尙書先見余優貢試卷試前知余庽距其宅
  不遠訪余於廟余一答謝 同榜舊識錢新甫貽元沈子封曾桐楊叔喬銳屠
  敬山寄讀王氏說文釋例古文辭類纂 朝鮮復有内訌奸人將通欵於俄其
  王上表乞援李相力持聽其自主不援之議 宗室準仲萊聘敎其弟其弟本
  科同榜也謝之 潘師命爲鄕試錄前序翁師命爲後序 十月知蔡提督兵
  散五弟歸星亂如織連三夜爲伯熙擬陳朝鮮事制藝問業於黄先生先
  生以言事被譴先有談相者語先生防有蹉跌先生曰數定乎不如我去尋蹉
  跌 移居南半截胡同含山嚴禮卿編修家讓 處歲除以用餘之三十餘金
  分贈友人
  十二年丙戌三十四歲
  候試都下會試不中注選敎諭潘師留課其弟辭 爽秋以杜口不論時事見
  規 四月與同年劉仲魯若曾及曼君出都至保定起居張先生晤延卿 五
  月南旋 讀管子晏子 八月璞齋先生以知縣候補山東卒爲理料其歸喪
  諸事 至江寗孫先生介謁總督曾沅甫國荃 叔兄謀貲引見不諧 先君
  謀爲鄕里興蠶桑集資購桑秧於湖州賒於鄕人幷送蠶桑輯要
  十三年丁亥三十五歲
  叔兄欲求河運差引見又不遂 孫先生由江甯調任開封知府 三月在家
  與家人育蠶 曾總督以江寧書局分校漢書見屬 閏四月購柏秧六百餘
  本槐秧二百餘本分給鄕人又從袁恕堂乞得油桐子千粒下種備給 五月
  至安慶偕孫先生往開封任由樅陽孔城六安州順河集馮家集太和縣淮甸
  新鎭周家口大林港張市朱仙鎭六月十六日至開封庽江蘇會館 孫先生
  命擬開封到任觀風示並觀風題十道 八月十四日河決鄭州東石橋初三
  十餘丈次晨孫先生往決口查災決口越二日寬至二百餘丈全河奪汴潁汝
  渦而下灌橫經四五十里災民四散奔逃不可數計上南廳工員吳縣人李祁
  積怨於民久至是破腹而投河流與東甫乘舟經中牟二三堡察看水勢凡隄
  不決處所存之料大率空虛匪徒且乘危掠奪飢民灾民倚土搭柳枝栖止官
  猶禁焉聞決口外五六里人畜死無算歸吿先生淚下如雨立詣巡撫請設賑
  局河道山東人鞠捷昌不主設局先生苦爭因與藩司鞠道有隙先生曰官不
  做可也眼前災民不能不救 讀胡文忠公集 九月倪撫軍屬爲主河工計
  畫擬疏寨大綱山東京官有任河自覓路入海者有主復銅瓦廂者意仍由江
  蘇境耳不知舊黃河下游已淤塞無路上書潘翁二師力陳其不可 覆看潘
  靳書及考宋明史凡河決開封以上者無不大浸淮北而淮揚轉輕前無道及
  者 高陽李相國鸿藻奉命勘河河督易李子和鶴年任河務者並巡撫爲三
  矣河工局移楊橋廟工余之應倪公聘也先與之約余爲孫先生來不能因撫
  院而去第今事棘工有事則住工次回城則住府廨因舉何眉孫爲代促之來
  力白李公乘全河奪流大治河復禹故道李公驚憚焉北洋令西人賈海來
  勘所言大概與余同復格不行則請以切灘取直法治河南險工之河按前河
  督梅啓照開方圖加以最近測自祥符上汎以西鄭州五堡鷄心灘河分南北
  兩支處始至下汎北頭堡鷄心灘亦分南北兩支處止居中就勢引直南自廣
  武山尾以東至滎澤三堡鷄心灘七里接至鄭州六堡之間二十里自八堡至
  中南頭堡七十里三堡至二十六堡三十里北自祥河三堡南支至下北十堡
  四十里共一百六十七里可使南而滎鄭中祥北而祥汎五處四十三四里至
  險之工化而爲夷濬用機器施工較易復不行蓋狃於舊河工之說也是河患
  終無衰止之日余去志益決且恐不速矣老於河工者主塞決而泉司賈河
  道鞠皆東人又唱爲年內不能興工之說十一月十六日與東甫俱歸由陳
  留杞縣睢州寗陵歸德馬牧集楊集碭山黄口合集徐州張集雙溝龍集高作
  洋河衆興至淸江 浦而鎭江十二月風雪附江輪頓衣物於廊危坐守之雪
  不止坐達旦至蘆涇港下雪猶盛
  十四年戊子三十六歲
  贛榆知縣陳玉泉廷璐延長選青書院兼修縣志 太倉知州獨山莫善徵祥
  芝延長婁江書院謝之薦彥升爲代仍約過江一談刺史子偲先生弟也故非
  常史留數日令子楚生棠族孫少儒自賢從學刺史亦欲以修志見屬因與王
  先生及子翔商志例 刺史復借五百金於叔兄益以孫先生所借乃得於四
  月摒擋入都以江西候補知縣引見 三月至贛榆選青書院 求宋明淸名
  志讀之殆十之六七乃從事修志 五月歸 聞亞甫卒慟焉 七月叔兄往
  江西十二月得解京饑差 爲海門任復溥善堂事詣護院藩司貴筑黃子壽
  先生臬司湘鄕陳舫仙湜爲請
  十五年已丑三十七歲
  正月二十六日皇帝舉行大婚典禮 作棉譜 輯志例欲成志通一書 正
  月北上應禮部會試不中挑取謄錄四十名房考內閣侍讀長白小舫熙麟
  倪撫以鄭工合龍保六品銜敎諭即選列保之前倪撫問所欲得答以無功無
  所欲故就已注選之敎諭而祓飾之云爾 叔兄以到省期滿甄別試問江西
  水利叔兄嘗讀江西通志論獨詳取第一得南昌縣幫審 七月至蘇州弔莫
  知州之喪 九月病 嫻兒病痢殤嫻本叔兄女室人以淑殤而育之者 始
  識山陰湯蟄先壽潛與爲友
  十六年庚寅三十八歲
  小虹橋先母所葬墓地前以海門田與范氏易者地隔范氏收租不便而墓地
  不定固亦非計因議照時償地價而范氏歸我庚辰所與易田之契至是閱十
  一年 二月應禮部會試薦而不中房考雲南高蔚光高語余場中誤以陶世
  鳳卷爲余中會元翁尙書命留試學正官非余意久於京無力謝歸五月病
  旣愈侍先君病十晝夜 七月叔兄得良口釐差 八月却安徽沈撫延爲其
  子課讀之聘 先君復病痬 十一月潘尙書卒於官尙書故兼順天府尹辦
  直隸灾賑極劬瘁順天屬民尤感之諡文勤 識烏程蔣書箴錫紳與爲友
  十七年辛卯三十九歲
  至東臺校縣試卷修縣志時王欣甫權知縣 治易音訓句讀成 九月省叔
  兄於江西
  十八年壬辰四十歲
  正月徐先生卒 桐城孫先生卒赴至爲位而哭海門鄕人聞而會者數百人
  楊點至服斬衰服哭尤哀通人以先生豁免附城三税局故亦爲設祭復合詞
  上總督巡撫請奏付國史循吏傳 室人復爲納妾管氏 叔兄得奉新差
  應禮部會試仍不中爽秋爲言闈中總裁房考競覓余卷不得以武進劉可毅
  三場策說朝鮮事獨多認爲余中會元計余鄕試六度會試四度凡九十日縣
  州試歲科試優行考到錄科等試十餘度幾三十日綜凡四月不可謂不久年
  又四十矣父母必憐之其不可巳乎乃盡屛試具 翁尙書留管國子監南學
  盛祭酒述南學諸生願爲捐納學正留管學儀徵阮引傳李智儔國子監官也
  復來爲說並感而辭 八月叔兄署知貴溪縣往省 十二月營柳西草堂
  爲叔兄遣女歸束氏壻曰琯畏皇子也
  十九年癸巳四十一歲
  崇明知縣延長其瀛洲書院得士婺源江謙 十月爲海門增學額詣學院宗
  室侍郞玉岑溥良 聞可莊卒蘇州知府任所十二月往弔 同光兩朝京師
  所謂淸流者奉李高陽爲魁而張之洞張佩綸陳寶琛黄體芳皆其傑友好中
  盛昱王仁堪仁東張華奎梁鼎芬黄紹箕文廷式皆預焉 可莊溫重簡雅不
  露圭角實令器出知鎭江府勸民荒山種樹整治地方移知蘇州亦得士心享
  年不永可慟也 先是孫先生知余與諸人善令取諸命造推算語余日異哉
  伯熙可莊仲弢道希諸君仕皆不達不久而壽不永子培子潛必外爲監司後
  乃皆騐說子培子潛與李仲約說相同李尙及爽秋芾卿亦驗也
  二十年甲午四十二歲
  聞曼君卒於旅順張仲明光前軍中爲經紀其喪事曼君旣卒其妾生子未卒
  之前遺命小名買奴名麟之爲安其母子生計 聞濓亭師卒於保定蓮池書
  院設位而祭 是年慈禧太后六十萬壽舉行恩科會試 叔兄於江西奉委
  慶典隨員函請於父命余再應試父年七十有七體氣特健因兄請命曰兒試
  誠苦但兒年未老我老而不耄可更試一回兒兄弟亦別久藉此在京可兩三
  月聚我心亦慰余不敢違然意固怯遲遲乃行 室人請於父爲定梁氏吳氏
  二姬 二月二十三日至都試具雜借之友人榜放之前不聽錄 中六十名
  貢士房考山東滕縣高仲瑊編修熙喆總裁高陽李尙書鴻藻嘉定徐總憲 郙
  錢塘汪侍郞鳴鑾茂名楊副憲頤 十六日覆試第十名 二十一日殿試四
  策問河渠經籍選舉鹽鐵具本朱子學說對閱卷大臣八人張相國之萬協揆
  麟書李尙書鴻藻翁尙書同龢薛尙書允升唐侍郞景崇汪侍郞嗚鑾侍郞志
  锐 二十四日乾淸宮聽宣以一甲第一名引見 二十五日傳臚 順天府
  尹於午門酌酒揖騎以儀仗送歸第 假南通會館供張迎使 二十八日朝
  考 黃先生過余慰問余感母與趙孫二先生之不及見又感國事不覺大哭
  先生至亦悽然 五月叔兄奉父命歸二十八日詣禮部翰林院聽宣到衙
  門 六月大敎習到任沿明故事詣院上書分敎習侍講歸安馮修盫文蔚
  大課第一 二十六日太后萬壽朝賀日本以是日突壞我北洋兵艦二 七
  月一日上諭聲罪日本 朝議褫海軍提督丁汝昌李鴻章袒之朝局大變
  初五日妾陳氏卒 八月十八日隨班賀太后加徽號朝鮮正使李純副使閔
  泳喆猶進賀表 聞我軍潰平壤退安州日兵揚言分道入寇 九月翰林院
  五十七人合疏請恭親王秉政又三十五人合疏劾李鴻章余獨疏劾李戰不
  備敗和局 聞父背病疽愈而未復心滋不甯而國事方亟不可言去 十八
  日亥刻聞父十七日丑刻之凶問十九日晨行過天津即附海輪二十七日由
  上海抵家入門伏地慟絕寢苫喪次一第之名何補百年之恨慰親之望何如
  侍親之終思之泣不可仰
  嗇翁自訂年譜卷上

知识出处

嗇翁自訂季譜

《嗇翁自訂季譜》

出版地:民国十四季十二月

本文讲述了张謇他自述了他从22岁开始记日记至70岁的经历,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忧患和学问。他认为,人们应该借鉴前人的言行和事迹,而不仅仅依赖于学问。他对立宪有着执着的追求,并认为立宪可以平息争斗、保持社会稳定。

阅读

相关人物

張謇
责任者
張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