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國因光緒十六年正月初五日日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出使美日祕國日記》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2004
颗粒名称: 崔國因光緒十六年正月初五日日記
分类号: D829
页数: 14
页码: 二-九
摘要: 这篇文章是关于中国与外国交涉事件和税赋征收问题的讨论。文章提到,苏格兰人擅长农事,二岛之地为英富户之业,农者多而迁徙入美籍者尤其多。
关键词: 崔国因 日记 税赋征收

内容

初五日時天氣轉暖
  英公使言英國蘇格蘭人精於農事凡英人不能耕之地蘇人無
  不可以大獲故時負耒耜挈傭人驅牛馬而至英地以耕以贍身
  家因查英之本國只三島一爲倫敦卽都城也一爲阿爾闌一
  爲蘇格闌此二島之地爲英富戶之業富戶皆居倫敦而收其地
  之稅故二島之業農者多而遷徙入美籍者尤多焉 光緒四年
  二月十日總理衙門咨開自天津各條約議定以來凡中外交
  涉事件無不查照條約各章辦理然各國亦時有謂我不能遵守
  條約者大抵不外洋人被虐被毆之案征收釐稅之事耳夫外國
  被誣枉之事係未可預知者亦係無法防範者且係無論何國均
  不能保其必無者征收釐稅之事或因條約未經議及而意義兩
  歧以致外國有是說也查條約每屆十年准修一次其如何增删
  改换自係出於兩國情願同治八年本衙門與英國大臣初次將
  英國條約應修各欵議妥雖和衷商酌將及兩載之久而英國未
  允其大臣所擬各端是以新約未能照行近年來又有德國修約
  之事德國大臣商議各端有中國萬難照允者往來論辨迄今亦
  無定說因思更修條約貴將兩國之意先行說明而此事內有四
  要端准將已完正稅之洋貨運入內地其運入內地時或准逢關
  納稅遇卡抽釐與華商一律辦理或准照則完納子口稅請領稅
  單運入內地無論所往之地遠近卽可將地名呈明塡入稅單之
  內中途逢關遇卡均免重征洋商亦准赴內地置買土貨儻係轉
  送外國之土貨或請有單照則可將所辦之貨運至通商口岸沿
  途各子口均祇查驗單照逢關遇卡一槪免征至近口末卡照則
  完納子口稅若未請有單照則准逢關納稅遇卡抽釐照華商一
  律辦理洋商亦准將置買之土貨於出口時照則完納出口正税
  後轉送外國洋商亦准將土貨由通商此口運至通商彼口在下
  船之口完納出口稅在轉運貨之口完納復進口半稅洋商亦准
  將復運通商他口之土貨在復進通商之口完納半稅後將土貨
  運入內地逢關納稅遇卡抽釐與華商一律辦理此乃洋商現在
  販賣洋土各貨照約完稅之大槪情形也至洋貨運入內地一節
  洋商有言以上所云自某口至單內所指之某處中途不重征一
  語未盡其事據稱已完子口稅之洋貨日後無論在何處遇何項
  稅捐不應向其抽收而本衙門不能以此解爲然因思照條約章
  程洋商運洋貨入內地或請領稅單或不請稅單均聽自便如請
  領税單應將運赴內地何處呈明塡寫稅單之內其故乃因稅單
  祇能保單內之貨由通商口岸運至單內所指之地沿途免征稅
  釐其貨已經運至所指之地稅單卽應作爲廢紙嗣後該貨卽與
  無稅單之貨無異再洋商請領稅單或不請稅單旣聽自便則有
  領單之貨亦有無單之貨同時在內地一處者領單之貨係由口
  岸運至單內所指之地沿途稅釐一槪照約准免無單之貨各處
  稅釐皆應完納但有單之貨已至所指之地其單卽作爲廢紙該
  貨遂與無單之貨無異應與無單之貨一律遵完稅釐則稅單到
  所指之地旣經繳銷各貨均無稅單是完子口稅之貨與未完子
  口稅之貨何所區別可知永遠免徵並非條約本意亦祗有中途
  免徵而已總之洋貨運入內地一事據本衙門之意稅單祇能保
  其單內所開各貨由口至所指之地沿途免徵耳洋商旣准於完
  納正稅外祗須再納一子口半稅旣准運入內地無論遠近銷貨
  各處其自由之益已屬不少矣至運土貨出內地一事洋商又言
  土貨雖非運往外國實係本地出售之物亦可請領單照運口甚
  至有言洋商尋常販運至外國之土貨雖無單照內地亦不應抽
  收釐稅各等語因思華商運土貨於沿途各釐稅均應完納則洋
  商運土貨到口欲免沿途抽收必須攜帶單照方可獲免是以凡
  屬無單之貨無論作何銷售均應遵納釐稅再洋商領單運土貨
  到口如准轉運中國他處銷售不送外國則洋商之貨得免而華
  商之貨不得免其於華商生計不無妨礙是以必須運赴外國之
  土貨方准領單運口總之洋商之運土貨與洋商之運洋貨其事
  殊其稅則一蓋洋貨入內地無論何處祇須完納正半兩稅卽可
  隨意販運其土貨出內地運送外國則准洋商赴內地無論何處
  置買亦係一律照完正半兩稅也再查釐捐一事外國常以爲不
  然殊不知在中國之華商亦非所願也而朝廷視爲暫行權宜之
  舉因思自主之國訂其征課應視時之所需而現在時事多艱需
  欵甚鉅不得不格外設法籌畫至如何籌欵之處應由中國作主
  外國之不應干預議以爲非亦與外國自行籌畫借欵加賦等事
  中國不應干預評論無異也洋商運洋貨入內地或運土貨出內
  地如欲免釐祇須請領單照方能得免如無單照則凡有貨物在
  內地旣不能區別各處釐捐均應遵照完納又查管轄一事照約
  洋人在中國不歸中國地方官管轄其有自相爭訟之事則由其
  本國官料理如其犯法亦由其本國官按本國律懲辦但外國猶
  有言也謂按照此不歸管之條非特中國官不應約束洋人卽洋
  人任意違背中國章程亦無懲辦之條而本衙門不以爲然因查
  各條約內中國實未允有洋人任意違背中國法律之條洋人居
  中國者則應以中國之章與華民一體遵守而條約內所允者不
  過以洋人犯法係歸其本國官按本國律法辦理而已今設言之
  譬有路一條按中國律法華民不准行過洋人不得因有不歸管
  之條任意於此禁路來往如違而逕過者則應由其本國官引照
  本國相同律例比擬懲辦總之此條用意所在非准洋人任意違
  背中國律條第以洋人如有犯事者應歸其本國官懲辦耳且思
  此懲辦之權中國旣允由領事官在中國境內行用仍應由外國
  特選妥實人員充當此職方爲允當乃各國之內有數國以商人
  派充領事官者查領事官分內所司如收發船隻牌照報關請單
  僱辭水手等事商人雖無不可料理中國並不以商人代辦此等
  事爲非惟領事官猶有審鞫之責事關緊要似應派委眞正官員
  充當此職方足以昭愼重況遇應行會訊之案出地方官應與領
  事官公同審斷設今日在座之領事官卽前日因偷漏受罰之商
  人或案情與其本行有關涉旣屬不成體統亦有諸多未便又查
  優待之益一體均霑一節各國條約皆有此條原因各國人民中
  國難於區別某人係某國之人以致將未經换約各國之人民亦
  一律看待在中國以約內有此一條亦無不可行之事查議訂此
  條時在議約者本意係不令其本國商民較他國有不及之處務
  令一律霑受益處此誠中國昭示公溥之處也惟議定此條時外
  國與中國之意雖同而於證釋之中往往有失於公允之處設如
  有某國特允從中國一事中國因其特允之一事卽於通商事內
  酬一優待之新條並訂以應守之新章以昭限制此固於優待之
  益酬之於允我一事之國者也而他國亦欲憑此均霑之條藉索
  此可霑之益在中國雖不必以允我之事向其比例而求之而旣
  欲同霑是益者亦必宜同守是章則一律共遵方昭公允乃止知
  霑其利而不復守其規是直欲優待之益而不願守優待之章中
  國所謂證釋一體均霑之條有失公允者此也總之均霑一事此
  國旣欲得彼國同一優待之益則必宜同守其章始不失爲公允
  此外猶有教務一節中國因各教本係令人行善之事故於各約
  內允從准其前來傳教並凡傳受學習之人一體允爲保護惟傳
  教者有時崇其教而自尊儼若官長遂藉以干預地方官應管之
  事其習教者有時以爲旣入其教卽奉教爲護符或敢於不遵國
  法以民人素守之科條而故爲干犯此二端寔亦我中國所不能
  允而聽從者除外國官員按照專條管理外國人外凡屬中國界
  內止有中國官可管理中國百姓而中國百姓無論入教與不入
  教均須一一遵守中國之科條法律始爲安分無過如有犯案由
  中國官不分民教一律辦理外國傳教士不應護庇攙越查修約
  一事原須兩國互相體諒庶易商辦相應咨行貴大臣查照所有
  洋貨入內地一事據本衙門之意稅單祇能保單內所開之貨由
  通商口岸至單內所指之地沿途免征稅釐若已到單內所指之
  地後該貨卽與無單之貨無異再遇關卡則應照無單之貨一律
  遵完稅釐土貨出內地一事據本衙門之意土貨尚未由洋人購
  到者或已經購買而未領有單照者各處稅釐均應遵照完納至
  洋人請領單照所運之貨必須全送外國不得轉運中國他口出
  售致與華商販運無單各貨之生意有礙釐捐一事據本衙門之
  意中國旣爲自主之國其如何籌定征收應聽自便而此時格外
  籌畫實因有格外之需如他國前來干預阻礙中國實不能以爲
  公允也管轄一事據本衙門之意按各條約內不歸管之條非准
  由洋人將華民應遵之章任意違背至於領事官旣有審鞫之權
  則應委派眞正官員充當此職不應以商人代充以昭愼重也均
  霑一節據本衙門之意此國請霑彼國所得之益則應同守彼國
  所遵之章也教務一節中國界內祇有中國官可以管理中國百
  姓而中國百姓入教與不入教者均應遵守中國法紀夫中國於
  邦交之事所欲者恪遵條約章程辦事耳一則按條約之意儘量
  而爲之一則舉友邦之人一律而優待之惟邦交之事如此若於
  條約字意之外爲外國附會強解添註是於中國人民增其不公
  不服之處若使中國徵課權宜之法爲外國阻礙難行則按中國
  自主之權而論亦我中國不允不服之事也各國條約原有修好
  及永遠相安之意而其永遠相安之道所重者則在彼此互從各
  國各有自主之權耳此文並洋文應由貴大臣躬赴外務衙門向
  外務大臣誦聽其顚末如欲閱看卽錄送一分可也張任案

知识出处

出使美日祕國日記

《出使美日祕國日記》

《出使美日秘国日记》共16卷,在日记中,作者对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及华侨生活和人民友好交往,都作了客观记述,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宝贵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國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