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四川津貼捐輸勢難遽停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劉文莊公奏議》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1610
颗粒名称: 奏四川津貼捐輸勢難遽停疏
其他题名: 光緖十六年五月十六日
分类号: K206.5
页数: 5
页码: 一三-一五
摘要: 这篇文字是关于清朝时期四川津貼捐輸的奏疏,主要讲述了官员请求继续实行捐輸政策并加广中额的请求。文中详细描述了四川津貼捐輸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其起源、实施方式、社会影响以及人们的态度等。同时,官员还强调了捐輸对于国家的财政支持和激發士人报效国家的重要性,并提出继续加广中额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科举制度 政策实施

内容

奏爲四川津貼捐輸勢難遽停仍請加廣中額以順人心而裕餉源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臣准禮部議覆御史徐家鼎請停捐輸加廣中額一摺嗣後無論何
  項捐輸槪不准援照軍務章程再請加廣鄕試中額等因於光緖十六年二月
  初三日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到臣遵卽轉行去後茲據布政使崧蕃詳稱四川向係留協
  省分歲入留支不敷應用故由部撥給別省之款以協濟川咸豐初年軍事繁
  興値協餉不至始則勉自支撑繼反協濟鄰省於是每年除邊瘠偏災州縣之
  外奏請辦理按糧津貼一次所入約數十萬嗣因京協各餉歲有加增於是每
  年又奏請勸辦按糧捐輸一次所入約百數十萬或百餘萬不等數目多寡視
  年歲之豐歉並無定數又以
  祖宗定制不准加賦故必按年按款奏請舉行一次奉
  旨後通行曉諭以示暫累吾民之
  聖意且歆以加廣中額之
  皇恩故津貼捐輸雖較額賦加至數倍而民閒猶黽勉以供者固我
  國家深仁厚澤之所致亦恃此科舉之榮以歆動而鼓舞之也迨軍務肅淸以
  來通省紳耆時以懇停津貼捐輸爲請當吿以川省每年應解京餉固本兵餉
  東北邊防經費甘肅新疆要餉各省協餉二百餘萬兩大半取給於津捐較諸
  捐備軍餉尤爲重大一經停止餉卽無出爾民食毛踐土何忍貽
  君父之憂況川民不遺餘力以輸將
  朝廷自有破格之曠典津捐廣額獨川省有此殊榮他省無聞焉士爲四民之
  首分應竭力報効以爲之倡該紳等始允遵辦是加廣中額者勸辦津貼捐輸
  之所由藉手也況川省邊遠不能仕進之舉人不知凡幾雖沐廣額實與頂戴
  榮身無殊若併此虛榮而亦靳之轉瞬卽須詳請奏辦來年津捐該紳等因奉
  文不准加廣卽有用一緩二之請事機窒礙實難照辦至御史所稱江浙賦稅
  甲於天下四川額賦本輕卽津貼捐輸亦不能出江浙正供之上不知賦則定
  自
  列祖
  列宗非臣下所可輕議川省額賦雖輕外加津貼捐輸亦類竭澤之漁旣係按
  年奏請勸辦卽不得與正供相提並論況川省非特地丁正供年淸年款卽津
  捐亦從無拖欠其先公後私恐甲於天下之江浙未必如斯踴躍實收實解成
  效昭然其以津捐三十萬兩照章請廣鄕試中額一名積至三年名數雖多仍
  酌量分科請廣通計近科川省鄕試取中名數以去歲已丑科一百一十名爲
  最多內原額六十名加廣定額二十名恭逢
  恩科廣額二十名故津貼捐輸祗請廣十名仍留有餘不敢較原額六十名之
  數加至一倍是於獎勵之中仍復示以限制並無冒濫且以去歲中額論之猶
  少于浙江不致如該御史所云較直隸江浙加多總之律設大法禮順人情川
  省之津貼捐輸旣爲他省所無則加廣一次中額宜爲川省所獨有草野自盡
  奉上之忱
  國家歲收餉需之實多士皆有振興之氣
  朝廷不居加賦之名關係甚大流弊毫無現據該紳士翰林院檢討劉靑照等
  四十餘員聯名呈懇由司鈔錄原詞詳請據情
  奏咨前來臣伏查該御史所奏似未深悉川省籌辦津捐加廣中額之本意且
  似係指已請獎敘之捐而言若未經請獎之捐自應仍以廣額爲獎叙川省向
  辦請廣中額之案均以三年以前之津捐合算除業已請獎扣除不計外其未
  請獎之銀數則綜計以廣中額年來川省應解京協各餉爲數甚鉅全賴津捐
  接濟斷難議免川民踴躍輸將迄今垂二十年其所以樂輸報效固由二百餘
  年
  聖澤涵濡亦由
  朝廷嘉惠士林之所致現在該司轉據該紳等呈詞詳請
  奏陳合無仰懇
  天恩俯准仍照舊章加廣中額辦理用以激發士氣籌備度支所有川省津貼
  捐輸勢難遽停仍請加廣中額以順人心而裕餉源緣由理合據情恭摺具
  奏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遵行再該紳劉靑照等亦在臣衙門呈懇核與司詳所錄原詞
  相同除將詞批照錄分咨軍機處戶禮兩部查核外合併陳明謹
  奏

知识出处

劉文莊公奏議

《劉文莊公奏議》

本书清刘秉璋撰共八卷。所收奏议起同治四年(1865),止光绪二十年(1894)。其中涉及洋务事甚多,尤以浙赣川之矿务、机器、炮台等文字史料价值较大。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炳章
责任者
朱孔彰
责任者
刘炳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