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戶部額閻兩中堂論漕糧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0237
颗粒名称: 覆戶部額閻兩中堂論漕糧附
分类号: D829
页数: 5
页码: 十九-二十一
摘要: 本文是关于中国漕运问题的讨论。由于海况不靖,中国轮船和沙甯船难以承运官粮,而洋商觊觎运输米粮。文章提到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华船或洋船进行河运或海运,以及暂时采用折徵采买的方式。然而,文章也强调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并建议尝试使用招商局轮船进行运输,并由绅董自买自运以赈米商米的名义进行。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借漕运以助商局的利益,并认为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中国商人避免依赖洋商,并保持对洋商的抗衡能力。最后,文章建议江浙中丞将各州县原收折价者酌提折色二三十万石,并以此为名进行运输。
关键词: 漕运问题 官粮 海运

内容

來年漕運一事尊意以倉存二百餘萬石陳蠹漏巵均恐不免所藉春漕
  進倉推陳易新自未便折徵充餉惟折價不能行則必起運本色河運不
  能暢則必仍歸海運華船不能駛則必借用洋船已爲一定之策謹譯示
  中之意扼要在照常起運本色暫行一次覓雇洋船以後華船可行仍不
  至藉詞包載數語爲本年漕務之定盤針敝處適接江蘇糧道王毓藻函
  稱河運水淺船多遲礙難行如易而解折京倉無此百萬之米豈能支持
  內意專屬輪船等語似已不謀而合鴻章前與總署往返函商意在嚴
  杜洋商包攬漕運以保中國利權如果由官覓雇洋船則藩籬已破他日
  華船可行而洋船亦必爭裝且恐華船失此生計招商局碼頭船隻致難
  規復似貪一次之便宜轉失百年之久計茲承詢及復與滬局紳董再四
  籌商現在招商局船旗雖換而此局尙存惟有飭令江浙糧道仍照舊章
  交與招商局承運一切文移公牘仍由該局出名責成該局轉雇洋船分
  運俾洋商曉然於漕米一項非招商局不能承運則他日局船收回洋船
  不得藉詞包載可不費脣舌而自明前屆商局趕運之時亦曾自行雇用
  怡和太古輪船一二次因係招商局暫時轉雇洋商不能援爲常例也查
  局船運漕水腳耗米一切奏明悉照沙甯船章程不爲核減因各國輪船
  公司通例多由官家津貼經費相與扶持中國則借漕運以助商局俾與
  洋商抗衡抵敵現詢據馬道建忠電稱與旗昌面約現收運腳俟收回輪
  船時扣除一切開銷費用外盈餘仍歸商局股分攤派旣有此一層與其
  交別家洋船自不如仍交旗昌承運尙是華局股本並據該員查明輪船
  攬裝商米賑米運腳時減時增大約以輪船之或忙或暇定水腳之或多
  或少並無定價現飭局員與旗昌議訂祇照巴使所云每石發給旗昌水
  腳現銀二錢以充煤炭行船之費蘇浙則仍照沙甯船水腳一律核給所
  有餘賸銀兩應由招商局員董備支蔴袋撥船棧租扛力用人保險各費
  庶交米起卸可免洋商刁難再有盈餘卽照從前奏案交存上海道庫撥
  還招商局舊欠各省官款仍屬以公濟公如果沙甯船尙可分裝則旗昌
  代管之局船承運必來得及萬一沙甯船以不能保險難以包載則米數
  較多或須分給他家洋船裝運屆時均聽招商局酌量籌辦可泯痕迹而
  無貽誤似此辦法他日招商局收回華船仍可杜絕後患不致藉詞攪擾
  第思江浙全漕海運兩省糧道皆來大張旗鼓固無從假借賑米商米名
  目法人明春恐欲北犯難保不援局外不濟軍糧之例向洋商阻運雖不
  致盡爲所阻或截阻數成不能全來亦在意中不可不慮如欲今年暫行
  折徵採買若干自可早來一石卽多一石之米且由紳董自買自運可借
  賑米商米爲名非糧道轉漕可比斷無阻礙之虞查照江廣採買招商局
  包送通倉成案每石定價銀二兩三錢五分約算採買米價運腳一切雜
  費及由津運通費用外如有盈餘亦可提充緊餉尊意如令試辦應請一
  面電屬蘇浙中丞將各州縣原收折價者酌提折色二三十萬石並須先
  行提解銀二十萬兩由敝處酌派熟手員董剋期趕辦以賑米商米爲名
  無論時事如何喫緊今冬明春粳籼並辦總可運到二三十萬石之數江
  浙糧道正運漕米略可減輕亦不至別生枝節是否有當祈裁奪迅速酌
  辦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李文忠公函稿》

出版者:孟冬莲池书社

出版地:1902年

本书共二十八卷,由吴汝纶编辑,收录了李鸿章对外函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吳汝綸
责任者
李鸿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