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直諮議局議決挑浚滹沱河及引滏入運事不可行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5668
颗粒名称: 順直諮議局議決挑浚滹沱河及引滏入運事不可行案
分类号: D922.66
页数: 4
页码: 十三-十五
摘要: 本文讨论了正定府李守映建议在滹沱河北另开河道,以避免对附近村庄的损害,但下游献县、文安、大城、青县、静海、天津等地的绅民先后前往总督衙门陈述此方案的损害情况
关键词: 天津市 水利 报告 议案

内容

案查正定府李守映庚擬於正定城南滹沱河北另闢河道附近村莊以其有害相率勸止嗣藁城縣與
  晋州稟請裁灣濬深以興航業下游獻縣文安大城靑縣靜海天津紳民先後赴 督轅具稟歷訴妨害
  情形當蒙札委林守際康前往查勘而林守又改擬於滹沱河南築長隄一道上起平山下至獻縣於隄
  南取土另爲一河導冶河循此而行由獻縣城西與滏陽河合流東出完固口經獻縣交河河間下至靑
  縣城南鮑家嘴村入運河而仍以通航業爲詞夫航業能興與否姑勿細論卽使能興亦祇爲一方面開
  販運之㨗徑而不計及十數州縣之大害殊非權衡輕重之道顧或者謂此事出於藁城人民之請求非
  官家之本意今訪諸晋州藳城議員僉云滹沱之水於該二處並無大害其原動之力亦不發於晋州藁
  城之紳民卽藁城十三村願具樂從甘結者因不欲另闢新河姑遷就以從此說此亦出於無可如何之
  計查安平縣滹水尙屬順軌惟自同治十一二年以後刷淤無定南北遷徙其間二三十里已淤至八九
  尺之高無論盛漲之時不能防制即水落之後一晝夜間坍至一二里之遙或挑或濬均難獲益此安平
  一帶不便之情形也獻縣城西滹沱新河向無南岸水漲時河南之四十八村雖一片汪洋而水落時卽
  可扶犁種麥今若引冶入滏與滹沱僅隔一隄而滹水洶悍異常難保不越隄而過卽挾滏冶以入滹沱
  廢河亦萬難容受議者又擬於滏陽入子牙之口建築洋閘滏水漲則啟閘瀉水以入子牙滹水漲則閉
  閘阻水以免上淤果如此則同時並漲又將何以處置且果挑滹沱廢河則上起獻縣下至靑縣此河隄
  南之水更何所宣洩此獻縣一帶不便之情形也河間深澤正定交河吳橋靑縣滄州靜海天津均屬滹
  沱滏陽子牙流域互相研究不但不願引冶滏之水通入運河且不欲挑濬滹沱徒形勞動惟饒陽縣境
  近年以無大雨河身漸漸淤平約計三十餘里當夏日雨盛之時水從平地流行被水者固屬不便然使
  稍加挑濬旋亦淤平於事究有何濟此非統上下游濬深加寬不能永久相安若僅爲上游數十村謀補
  救之方使下游州縣不無危險之害實非所以統籌全局之道査光緖七年史道克寬開挖饒陽新河使
  滹沱直入子牙河而靑靜文大任雄保定天津八州縣迭爲澤國文大靑靜其害尤烈六七百村水深丈
  餘淹沒二十餘年之久况子牙河下游形勢今更不同於昔子牙河至瓦子頭以下與東淀僅隔一隄東
  淀向由韓家墅入海自受永定河浸灌韓家墅上下沙淤層疊高至二三丈入海之路遂至閉塞東淀之
  水宣洩無地竟將第六堡地方格淀隄(卽千里長隄)衝決兩口卽由決口入子牙河併流入天津紅
  橋以達於海近年以來東淀大淸河與子牙河幸不甚洶湧而瓦子頭橋下之水每至倒流殆亦大淸河
  併入所致倘伏秋大汛源源而來又有永定河潞河倒拖於下必不能容不惟子牙河東西兩岸決口卽
  東淀之水壅遏不行則覇州武淸東安文安等縣亦必大遭水患治河從低處入手誠不刋之論所謂必
  統籌上下游全局然後再議挑濬者此耳至欲引滹水以歸冶滏爲害尤多查同治八年曾文正公督直
  因滹沱改道北行各屬被水欲設法修治當將冶滏河道剴切 奏陳如果可與滹相通文正公當早籌
  及何至反覆焦思迄無良策且所謂引入運河者更屬闇於地勢之說運河雖有靳官屯減河當春夏之
  交小站稻田需水開閘放水及河水暴漲岌岌可危反閉閘不洩蓋恐其稻田受害也若再以滹沱冶滏
  諸水引入其中焉有不潰決者則滹沱之害又將度運河而東矣若就地勢而論靑縣城南之地較低於
  運河之底引低就高決難流行總之滹沱河水挾沙最多旋濬旋淤向來不通舟楫挑冶入滹入運徒糜
  鉅款均不相宜躊躇再四似不若悉仍其舊尙可相安爲此公同議決呈候 更正施行

知识出处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本书为稀见清光绪末年清朝廷新政档案资料集。全书共七册,凡收公文数千件,诠释了清末新政的内容和思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