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官運鹽務總局續擬規則(附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5403
颗粒名称: 吉林官運鹽務總局續擬規則(附錄)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18
页码: 二十二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官盐销售的规定。第一条重订规则以便民畅销剔弊裕课为宗旨,包括裁撤各属分销局、屏除官派完全营利性质、撤退总商发还押岸银两以除垄断、改民销合全省繁庶地方及道路远山林荒僻之区酌支配增设分仓储盐、城乡集镇大小铺户以及乡僻小民皆准按照官仓定價備價領銷不收押岸银两等。
关键词: 官盐销售 销售

内容

第一章 變通辦法 第一條 此次重訂規則以便民暢銷剔弊裕課爲宗旨 第二條 裁撤各屬
  分銷局屛除官派完全營業性質 第三條 撤退總商發還押岸銀兩以除壟斷居奇之弊 第四條
  改爲民銷合全省繁庶地方及道路鴛遠山林荒僻之區叅酌支配增設分倉儲鹽俾便就近購領
  第五條 城鄉集鎭大小鋪戶以及鄉僻小民皆准按照官倉定價備價領銷不收押岸銀兩但售整袋
  不賣零觔並發給分銷執照以備稽查而杜影射 第六條 化除本省郡邑岸私舊禁凡屬吉境人民
  有就近在鄰貧購鹽食用者發給執照聽其所之不以越界誤買及販私論 第七條 開放舊禁係專
  爲便民自食以免遠道跋涉奔馳起見凡赴鄰貧購鹽只准一擔爲度倘有奸商圖利詭託姓名多方購
  運囤積發賣一經落地被貧員及緝私卡調核執照並驗蔴袋上四面印子查非由應領之倉所購者卽
  行將鹽全數充公外仍加倍罰懲 第八條 現在撤總商弛禁令分倉儲鹽官運民銷原爲便民起見
  各地方官曁各本地商會均有輔助疏銷之責帮同調查招徠毋得推諉各委員亦宜遇事諮詢不得挾
  持私見第九條分銷舖戶如有抬價短秤攙和沙十情事查出卽將該店封閉並送交地方官罰辦
  第二章 設倉處所 第一條 設立顯倉宜固探運陸運海運三項之伙利審定區域扼要建設以
  省運資利輪轉便行銷爲要務第二條探運官鹽以營口爲主要查該地舊已設有屯倉一所擬由
  局察看所設地位如果不利輪轉再行量移要地總以接近牛家屯之車站及海岸以水陸兩便爲主且
  海運需用復鹽不少復州地方亦應扼要設倉以便屯運其擬設鹽倉地方列左甲牛家屯應設屯倉
  一處專爲屯儲蓋平頭道溝紅藍旗廠灘鹽而設仍原有營口屯倉之舊而量爲改建歸營口探運局
  管理 乙復州海岸應設屯倉一處專爲屯儲復州灘顯而設歸營口探運局兼管第三條陸運官
  鹽入吉界後如伊通磐右長春農安吉林雙城榆樹新城均爲陸鹽行銷便利之處長春日俄車站中間
  之頭二道溝新榆兩屬中間之石頭城子均爲陸運樞紐之所除原有倉房留用外餘擬分別設倉以便
  民食其擬設鹽倉地方列左 甲伊通州設倉一處凡伊通磐石及吉林西南之雙陽河鎭等處皆可購
  鹽販食並可杜絕奉省海龍昌圖西安各府州縣私鹽內灌之路卽以原設之公主嶺倉及伊磐分局裁
  併改設由總局派員專管 乙官街設倉一處凡附近之磐石構甸濛江等處皆可購鹽販食並可杜絕
  韓鹽内灌之路卽以原設之濛桦分局裁併改設歸伊通倉員兼管 丙長春府設倉一處凡吉省西北
  各屬皆可購顯販食並可轉輸於以下各倉卽仍長春原有總倉之舊而於日俄車站中間扼要擇地添
  設新倉一所以利轉運由總局派員專管其原有長春官運局卽行裁撤 丁農安縣設倉一處凡農安
  長嶺及郭爾羅斯前旗各蒙地均可購顯販食卽以原有之嶺農分局裁併改設歸長春倉員兼管 戊
  吉林府設倉一處卽仍原有省倉之舊由總局派員專管 己雙城府設倉一處凡雙城五常及附近楡
  樹之屯鎭均可購顯販食卽以原有之雙城分局裁併改設由總局派員專管 庚楡樹廳設倉一處凡
  松花江沿岸一帶城鎭均可購鹽販食卽以原有之榆樹分卡裁併改設由總局派員專管 辛石頭城
  子車站設倉一處其地有防營駐紮車辆亦多凡新榆兩屬官鹽均可由該倉轉運接濟卽以原有之新
  檢分局裁併改設由榆樹倉員兼管 壬新城府設倉一處凡新城及郭爾羅斯後旗各屬均可購陸鹽
  販食卽以原有之新城分卡裁併改設由總局派員專管 以上設倉九處均爲陸運官鹽行銷轉運之
  所 第四條 海運官鹽至海參崴後由鐵道運入吉界者以五站以內海林一面坡阿什河哈爾濱及
  由哈爾濱轉運依蘭臨江等處爲行銷便利之地由歲埠用民船轉航毛口崴運入吉界者以珲春延吉
  敦化等處爲行銷便利之地由嵗埠用輪船轉航攝格來斯至興凱湖入吉界者如密山府綏遠州呢嗎
  廳等處爲行銷便利之地擬扼要分別設倉以便民食其擬設鹽倉地方列左 甲海林站設倉一處凡
  綏芬敦化等處皆可購鹽販食卽以原有之甯古塔分局裁併改設由總局派員專管 乙五站設倉一
  處凡東寗密山穆稜等處皆可購鹽販食歸海林倉員兼管 丙濱江廳設倉一處凡濱江道内道外及
  沿岸各處皆可購鹽販食每屆夏秋並可轉運入依蘭臨江新城各屬仍原有哈倉之舊而裁撤阿什河
  分局移委員駐此以專責成並可兼理崴埠運鹽之事由總局派員專管 丁阿什河設倉一處凡賓州
  蜚克圖長壽新甸等處皆可購鹽販食歸濱江倉員兼管 戊一面坡設倉一處凡長壽山河屯蘭彩橋
  各處均可購鹽販食歸濱沮倉員兼管 己呢嗎口設倉一處凡密山饒河等處均可購鹽販食由總局
  派員專管 庚依蘭府設倉一處凡依蘭臨江方正各處皆可購鹽販食卽以原有之蘭江分局裁併設
  立由總局派員專管 辛琿春設倉一處凡延吉汪清和龍等處皆可購鹽販食即以原有之琿延分局
  裁併設立由總局派員專管以上設倉八處均爲海運官鹽行銷轉運之所 第五條 除營口屯倉外
  其餘各倉應分三等擬以長春濱江兩處爲一等倉以伊通吉林雙城新城楡樹海林依蘭琿春呢嗎口
  九處爲二等倉凡一二等倉均由總局委員專管以官街農安石頭城子阿什河一面坡五站六處爲三
  等倉由總局派司事歸附近倉員兼轄其各倉委員薪水之高下司巡人役之多寡均按等分別釐訂定
  額以歸劃一而資辦公 第三章 緝私方位 第一條 緝私方位宜分別國界省界鐵道三種性質
  扼要設卡以保引岸而杜冲銷爲主要 第二條 吉省東北沿邊處處與俄疆接壤故國界緝私亦以
  東北爲重要而延吉等處間鳥之界務甫定會寗之鐵道通行堵絕韓鹽亦不能不預爲布置其擬設緝
  私卡地方列左 甲延吉六道溝設卡一處以堵韓鹽由會甯輕便鐵路經帽兒山侵灌吉境由總局派
  員專管 乙琿春設卡一處以堵俄鹽由毛口崴及罕其等處侵入之路歸琿春會員兼管 丙五站設
  卡一處專緝俄私入關之路歸海林倉員兼管 丁三岔口設卡一處以堵俄鹽由龍王廟侵入之路歸
  海林倉員兼管 戊呢嗎口設卡一處以堵俄鹽航興凱湖入蜜山呢嗎各府廳屬之路歸呢嗎倉員兼
  管 己臨江府設卡一處以堵俄鹽由黑河口輸入之路並可兼緝黑省私鹽由總局派員專管 以上
  六處係國界緝私之卡 第三條 省界緝私專爲防止奉黑兩省鄰私倒灌而設除舊有之燒鍋而白
  龍駒新安鎭南城子三道岡杳干吐莫等卡冬設夏撤應仍其舊外並擬添設長卡認眞巡緝俾官鹽銷
  路不爲侵蝕其擬設長卡地方列左甲伊通州藍界網設卡一處以堵奉鹽由朝陽鎭海龍府兩處入
  口之路歸伊通倉員兼管 乙公主嶺東二道卡河子吉界設卡一處以堵奉鹽由懷德縣輸入之路歸
  伊通倉員兼管 丙哈爾濱設卡一處以堵黑私由兌靑山呼蘭等處侵入之路歸濱江倉員兼管 以
  上三處係省界緝私之卡 第四條 鐵道私鹽自與南滿東清兩公司訂立合同後雖不敢裝運入口
  然仍須得力之員挨站巡緝俾資周密擬於長哈兩倉添設通曉日俄語言文字之員各一酌帶偵探持
  鐵道免票隨時分赴各站遇有私鹽卽與就近驛長交涉捕拏以保利權 第四章 緝私權限 第一
  條 向設緝私隊一營分為三哨各以哨官哨長管理由坐辦委員節制隊兵則分撥各局調遣然哨弁
  隊兵等間有以局員非本管上司不服驅策辦事諸多隔閡掣肘之處茲將隊兵撥歸倉卡管轄一切升
  降革補均歸委員主任坐辦名目卽行裁撤旣一事權並節糜費各倉卡所撥勇丁數在二十人者祗挑
  什長二人三十人者派一哨長五十人者派一哨官仍歸委員選派詳報 第二條 設有大幫私販須
  重兵緝捕由各委員隨時知會防陸巡警各軍協同緝拏附近倉卡緝私勇丁亦可互調務期通力合作
  以收衆擎易舉之效不得稍分畛域貽誤大局 第三條 巡警陸防各營幫同緝拏私販應預訂會緝
  執照一遇私鹽彼此卽可執票會同捕拏以免臨時呼應不靈 第四條 緝私人員於巡緝私鹽外不
  准干預地方公事及藉端訛索商民違者查出嚴辦第五條拏獲私鹽輕則將鹽斤充公重則移送
  地方官究辦均須隨時報告總局 第五章 緝私賞罰 第一條 緝獲私鹽變價應照奉天辦法按
  三成歸公七成充賞仍分爲十成委員得三成司書得一成原緝出力勇丁得五成輪班留守倉卡勇丁
  及在倉卡夫役人等得一成如經別人查知報告拏獲者在委員出力勇丁各名下應得數內各提一成
  給賞以示鼓勵倘有徇情故縱或緝捕不力者委員輕則撤差重則叅辦勇丁輕則責革重則監禁不貸
  第二條 地方巡警防營陸軍均有協同緝捕責任拏獲私鹽報局准以二成歸公八成充賞以酬勞
  績如係防營會拿此項賞款各得一半如係防營與緝私勇丁同拿則防警得五成緝勇得三成再按卡
  內分成章程辦理 第三條 地方官亦有緝捕私鹽責任如境内鹽私充斥絕不過問應查照律載私
  鹽出入境内明知故犯首犯潛匿在境隱諱不報或將大夥匿作小夥或人鹽並獲輕爲開脫失察大夥
  私鹽拒捕傷人各條分別參處其有緝捕認眞私鹽絕迹轄境銷鹽暢旺者卽由局詳請記功調優以昭
  激勸如差役緝獲私鹽亦准照軍警緝獲章程犒賞 第四條 如肩挑背負自用食鹽數在三十觔內
  免充免罰卽行查明放行具報其三十觔以外百觔以内將鹽充公百觔以外除充公外應按私鹽斤數
  合成官價呈繳罰款一倍二百斤以上罰二倍五百斤罰三倍六百至七百斤罰四倍八百斤至一千斤
  以上罰五倍三千斤罰八倍並將運載之舟車騾馬充公取具永不販賣私鹽切結再行釋放罰款以五
  成解繳總局歸公其餘五成委員三成司巡勇役二成分派充賞 第五條 如私販人無力呈繳罰款
  應交地方官罰充苦工一百斤以外至三百斤者罰一個月六百斤以内者兩個月一千斤以內者三個
  月三千斤内外者一年限滿時取具永不販私切結釋放 第六條 如販私人有格鬪拒捕者獲後照
  章罰辦外並送交地方官按律嚴懲 第七條 凡領有執照鋪戶販運私鹽夾帶售賣及與私販通同
  窩藏除將該店封閉永不准開設外並交地方官按律加等嚴懲 第六章 探運規則 第一條營
  口探運鹽斤須揀潔白乾鹽分運各倉轉發銷售如有攙雜沙石及鹽色惡劣不合行銷一經駁回除歸
  營局委員賠繳原價及往返運腳費外並將該委員撤差分別輕重辦理 第二條 鹽由營局用新蔴
  袋裝足一百八十斤不得短少斤兩未經收倉以前如有短缺仍係探運委員責任 第三條 各灘鹽
  價按旬報查如鹽價廉時卽稟明總局多購備用一時不及裝運暫存屯倉倘鹽價極廉之時而倉滿無
  處存儲准其暫存各灘陸續提運惟所交鹽價務取殷實妥保儻有倒塌卽惟該委員是問 第四條
  由營口及長哈等倉起運各處鹽斤須將石數及起運日期通知各倉以便計日按數驗收掣給收單交
  探運局存據 第五條 起運之鹽用東三省所發運票轉運之鹽用總局所發運照以免混淆到倉後
  由倉截角繳銷一面將每次運到票照號數開單申報以憑與繳銷號數核對 第六條 凡陸運鹽斤
  由營口運至長春海運鹽厅由營口運至海參歲均謂之初運之鹽除用東三省鹽務總局運票外由吉
  林官運局另製三聯副票交由營局按照所運官鹽批數行數斤數填明票內以一聯隨同東三省鹽務
  總局所發之運票一併送交長春倉員點驗收鹽以一聯專文繳呈總局備查以一聯留營局存根 第
  七條 長春及海參歲兩處收鹽後卽將運票副票隨手截角專文寄呈總局如收到之鹽斤兩不足或
  有餘多均須於副票內內標明 第八條 無論陸運海運鹽斤自此次改章後須將批數重新編列陸
  運之鹽從陸字第一批起海運之鹽從海字第一批起以清界限而便攷查 第九條 凡陸運海運官
  鹽到長春及海參崴後轉運各岸謂之轉運轉運之鹽由局另刋三聯轉運票發交經管委員於起運之
  時將次數行數斤數填明以一聯隨鹽運送以一聯專文繳呈總局備查以一聯留長崴兩處存根自此
  次改章後初運之鹽批計轉運之鹽以次計不得絲毫紊亂 第十條 轉運之鹽到指運各岸後該
  岸貧員收鹽清楚卽將轉運票隨手截角專文呈繳總局如所收鹽斤或短或長均須於轉運票內標明
  第十一條 總局所製陸運三聯副栗用宋體字海運三聯副栗用眞書以示區別至轉運票分陸運
  海運兩種其大小及刷印顏色亦各不同庶總局查對時一望了然易於檢核 第十二條 初運之鹽
  到長歲兩處後由收鹽委員於鹽包上按照來鹽字號批數隨手加蓋某字第幾批大印記一個蓋印以
  後此批之鹽或運或存鹽貧或逕直轉運各岸均須於微票文內叙明至轉運各岸之鹽填寫轉運票時
  亦須於第幾次之下註明係陸運或海運某批之鹽字樣庶總局既便稽查而各貧收發鹽觔彼此亦易
  於核對 第十三條 冬春兩季營局有雇騾車不入長貧逕運省城雙城新熾農安濛樺長嶺各岸之
  鹽另編車字第幾批字樣副票其副票亦由總局另製須發至營局發鹽塡寫副票呈繳聯票及各貧收
  入鹽觔呈繳副票應查照本章程長貧收入初運鹽觔辦法一律辦理 第十四條 各局貧每月呈報
  鹽觔册時無論發鹽收鹽或轉運鹽每條之下須用小字註明係某字某批某次字樣不可遺漏 第十
  五條 凡收鹽之倉鹽觔長短或鹽數相符除填入初運或轉運各票外並須另寫收條一紙交發鹽之
  員收執爲據其收鹽長短註明收條之上與註明運票上面之數目務須一律 第十六條 海運之鹽
  凡由東清鐵路公司轉運各倉者交接之時各倉員務與該站驛長當面過磅如有短少卽於發給鐵路
  公司收條上將所短數目註明一面報告總局以便一年結賬時向該公司索賠 第十七條 票照應
  與鹽觔同行無票照卽爲私鹽倘運鹽到倉驗收觔兩與票照不符虧短甚鉅自係中途洒賣卽由倉員
  將押運之人扣留據實稟揭以憑嚴辦倘敢扶同徇隱查出並究 第十八條 向來騾車轉運鹽觔係
  由車頭限期包攬兼有保戶如誤期限則將車戶保人罰辦立法固善近有不肖員司往往只顧私扣陋
  規到手不問車頭保戶是否可靠率訂合同迨至誤事員司則置身事外殊堪痛恨茲定以後再有誤事
  情形除將車頭保戶罰辦外並將經手訂立合同員司重罰撤參示懲 第十九條 轉運分倉之鹽有
  由營口運交長春總倉之後再行運發者有火車裝至長春小城子等處車站未經入倉卽發運者委員
  等往往將未經入倉之鹽捏報入倉後再行發銷開報往返車脚以飽私囊嗣後各分倉應將某次收鹽
  若干的係由某處發運列入旬月報册以憑與該總倉報册核對伊通州倉有在公主嶺就近發運之鹽
  亦照此辦理總局並不時派員密查如仍有前項情弊從嚴參辦決不姑寬 第七章 倉卡職權 第
  一條 總局及營口兩局現時應用員役各額暫仍其舊俟日後參酌情形增減妥適另文詳爲定額
  第二條 一等倉銷數較廣收發轉運事務亦繁應用坐辦一員幫辦一員文案一人收支一人管票兼
  核算一人監秤畫碼一人秤手四人書識二人倉丁二人雜役六人 第三條 二等倉用坐辦一員文
  案兼收支一人管票兼核算一人監秤畫碼一人秤手二人書識一人雜役五人 第四條 三等倉用
  正司事一人副司事一人秤手二人書識一人倉丁一人雜役三人 第五條 各倉須設外櫃一處收
  支管票監秤人等常川駐守凡來櫃購鹽者以禮接待迅速批發毋稍怠慢自失名譽 第六條 專立
  緝私卡用委員一員收支文案一人書識一人雜役三人巡役四人 第七條 兼管緝私卡用司事一
  人書識一人雜役一二人巡役四人 第八條 除總局之總會辦由公署札委外其提調以下各員統由
  總會辦詳明札委 第九條 一二等倉坐辦幫辦及專立之緝私卡委員由總局總會辦詳明札委至
  各倉卡中應用文案以下諸人統由本管委員自行選派仍須於到差時將所用之人造具花名册呈報
  總局遇有更換卽應另造一册補報將來該倉卡用人無論出何事故統惟委員是問 第十條 三等
  倉及兼管之緝私卡正副司事由總局選派歸該倉卡委員管轄其用人由委員選派歸該司事約束其
  造册呈報及一切責成與第九條同 第十一條 各倉卡無論設有收支與否其銀鹽兩項必須各該
  管委員自行掌管不得信任所用之人及託別倉卡委員代理至兼管之三等倉及緝私卡一切事務統
  歸該管委員主持以專責成倘有情弊據實稟揭不得以該司事係由總局所派稍存歧視瞻徇推諉
  第八章 經費限制 第一條 總局爲監督全省官運機關事繁責重營局爲探運官鹽樞紐一切設
  備亦須完全以上兩局薪工局用現時暫仍其舊其餘各倉卡既有等第之分復有專立兼管之別所有
  應用經常费自宜按照事體繁簡預爲釐訂以示限制而便預算茲將各倉卡月支經常費開列於左
  甲一等倉經常費用 坐辦一員月支薪水洋一百元 帮辦一員月支薪水洋八十元 文案一人月
  支薪水洋四十元 收支一人月支薪水洋四十元 管票兼核算一人月支薪水洋三十元 監秤畫
  碼二人每人月支薪水洋三十元共月支洋六十元秤手四人每人月支傭資洋二十元共月支洋八十
  元書識二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十元共月支洋二十元貧丁二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十元共月支洋二十
  元雜役(更夫掃夫水夫廚役一切在內)六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六元共月支洋三十六元 油硃紙
  張月約支洋十元 油燭柴炭以十二個月平均計算每月約支洋五十元 伙食上飯每人每天八百
  文計委員文案收支管稟監秤等共七人每日五吊六百文中飯每人每天六百文計秤手書識等共六
  人每日三吊六百文下飯每人每日四百文計貧丁雜役等共八人每日三吊二百文通共每日支錢十
  二吊四百文按三三折洋三元八角七分五釐照大建計算月共支洋一百一十六元二角五分統計
  每倉月支洋六百八十二元二角五分 乙二等倉經常費用 坐辦一員月支薪水洋八十元文案兼
  收支一人月支薪水洋四十元 管票兼核算一人月支薪水泮三十元 監秤畫碼一人月支薪水洋
  三十元 秤手二人每人月支傭資洋二十元共月支洋四十元 書識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 倉丁
  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 雜役五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六元共月支洋三十元 油硃紙張月約支洋六
  元 油燭柴炭以十二個月平均計算月約支洋三十元 伙食上飯每人每日八百文計坐辦文案管
  票監秤等四人每日三吊二百文中飯每人每日六百文計秤手書識等三人每日一吊八百文下飯每
  人每日四百文計倉丁雜役等六人每日二吊四百文通共每日支錢七吊四百文以三二折洋二元三
  角一分二釐五毫照大建計算月共支洋六十九元三角七分五釐統計每倉月支洋三百七十五元
  三角七分五釐 丙三等倉經常費用 正司事一人(兼收支管票核算)月支薪水洋四十元 副
  司事一人(兼監秤書碼)月支薪水洋三十元 秤手二人每人月支傭資十六元共月支洋三十二
  元 書識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 倉丁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 雜役三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六元共
  月支洋一十八元 紙張月約支洋三元 油燭柴炭以十二個月平均計算月約支洋二十元 伙食
  上飯每人每日八百文計司事二人每日一吊六百文中飯每人每日六百文計秤手書識等三人每日
  一吊八百文下飯每人每日四百文計倉丁雜役等四人每日一吊六百文通共每日支錢五吊文以三
  二折洋一元五角六分二釐五毫照大建計算月共支洋四十六元八角七分五釐 統計每貧月支洋
  二百零九元八角七分五釐 丁專立緝私卡經常費用 委員一員月支薪水洋八十元收支文案
  一人月支薪水洋三十元 書識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 雜役三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六元月共支洋
  一十八元 巡役四人每人月支傭資洋八元月共支洋三十二元 油硃紙張月約支洋四元油燭
  柴炭以十二個平均計算月約支洋三十元 伙食上飯每人每日八百文計委員文案等共二人每日
  共錢一吊六百文中飯每人每日六百文通共每月支錢五吊文以三三折洋一元五角六分二釐五毫
  照大建計算月共支洋四十六元八角七分五釐 統計每卡月支洋二百五十元零八角七分五釐
  戊兼管緝私卡經常費用 司事一人月支薪水洋四十元 書識一人月支傭資洋十元雜役二人
  每人月支傭資洋六元月共支洋一十二元巡役四人每人月支傭資八元月共支洋三十二元油硃
  紙張月約支洋二元 油燭柴炭以十二個月平均計算月約支洋二十元 伙食上飯每人每日八百
  文計司事書識共二人每日共錢一吊六百文下飯每人每日四百文計雜役巡役等共六人每日共錢
  二吊四百文通共每日支錢四吊文以三折洋一元二角五分照大建計算月共支洋三十七元五角
  (書識本應中飯因單人不便煩備故併用上飯)統計每卡月支洋一百五十三元五角第二條
  各倉卡除由官建築外其租用民房者房租一項亦係經常費用應俟各處裁改時將租價報明總局後
  列入月報額支項下以符預算之體制 第三條 除經常費用外其臨時費用必須萬不可少之款方
  准開支如數在十元以上者先行具詳或電稟請示核准後方可開報否則不准列銷 第四條 有不
  能預料之事而需用鉅款者謂之特別費用須先行具詳或專電請示俟核准後方可開支否則不准列
  銷 第五條 因公電費須將某處致某處字數詳數詳細開摺並將電局回收按月彙呈以憑核銷
  第六條委員往來川資非奉總局札飭或電飭者不准開支至開支之時須遵照東三省正監理官所
  定旅行川資表核實填報 第九章 官本民利 第一條 吉省現辦官運每石重六百觔及加正耗
  八十觔公餘二十觔滴耗十觔共七百二十觔除各項耗鹽不加鹽課外每石應收奉省鹽課洋四元
  六角吉省鹽釐洋一元二角公費洋一元又每石攤收緝私費六角八分凡此皆額定成本此外灘價運
  費繩袋斗用搬力仍臨時核併以定轉發民銷之鹽價 第二條 發商舊章每百觔准加收洋三角名
  曰商利此次改歸民銷亦准民販每百觔加收食戶二角減收一角改名民利以示區別員司巡役不得
  藉端向民販需索現覆干究 第三條 發鹽銷售腳力歸民販自備但須仍照發商舊章每百觔每百
  里加收倉戶洋二角五分計算此外不准多加 第十章 消耗餘鹽 第一條營鹽起運到埠卽卸
  送鹽倉堆砌不得堆積車站空地以及貧院日曬雨淋致有傷耗並嚴防偷竊遺失之弊 第二條 鹽
  袋破漏灑出土鹽應飭巡夫隨時掃積一處半月盤量多寡另册申報酌給辛苦錢文土鹽歸公第三
  條 舊章每鹽一石計重七百二十觔提滴耗二十觔內除車耗一觔半倉耗二觔半餘鹽十六觔提四
  觔津貼總商淨剩十二觔除折耗外餘鹽則員司人等按成分得查原定耗鹽每石二十觔係創辦之初
  約略計定而承辦之員又誤會本意以爲所剩十二觔之鹽分所應得不計倉中滴耗盡數提分以致食
  鹽虧短爲數甚鉅現雖責令各該員分任賠補然定耗究屬歉缺况存倉有耗出倉無耗轉運之倉有耗
  起運之倉無耗衡情酌理亦欠公允查營口爲起運之所向來隨儲隨運今欲趁價廉多購備銷必須建
  倉屯積積久不能無耗擬每石由陸運者照舊提耗一觔半名曰車耗由水運者提耗一觔半名曰船耗
  外加鹽三觔半名曰屯倉耗長春等倉有逕銷民戶之鹽有轉運各倉之鹽逕銷之鹽給十二觔轉發之
  鹽給二觔半名曰總貧冬春額定耗各分倉每銷鹽一石給耗十二觔名曰分貧冬春額定耗又夏秋天
  暖消耗過多擬自立夏起秋分止每石加五觔名曰加耗總分倉一律辦理屯倉及總貧轉運之鹽概不
  加觔必俟全倉鹽觔銷完彌補實在虧折之外如有盈餘准照舊章管貧及局員司巡人等再按委員七
  成司巡三成分派不准預先提分再有虧短惟管倉及局員賠償屯倉耗鹽如有存餘仍運由直接總分
  倉代售不准由營發賣以免混淆又民戶赴倉買鹽一石冬春加發五觔夏秋十觔名曰滴耗所定各項
  耗鹽卽在原定滴耗二十觔再在公餘內提十觔以資撥給 第四條 無論冬春定耗夏秋加耗屯倉
  應以運出石數扣算爲準總分倉應以運銷出倉石數扣算爲準至未運未銷之鹽皆不准支銷耗鹽鹽
  須除舊換新不准陳陳相因任意積壓 第五條 由營口運至海參歲轉運之鹽未入哈倉哈爾濱倉
  不得索取倉耗 第六條 所定加耗五觔係以立夏起秋分止爲斷卽間有立夏前運到之鹽遲至立
  夏後始銷者如有折耗祇可在額定耗内彌補不准提此加耗卽秋分前運到之鹽遲至秋分後未銷均
  不准提此加耗以示限制而杜朦混 第七條 由倉發販之顯既額外加給滴耗該民販不再藉秤耗
  名目加價短秤致干查究 第十一章 杜絕弊端 第一條 各倉轉發散販之顯應由總局刋三聯
  票據栗分發銷繳驗存查將發銷一聯裁給領顯民販繳驗申送總局存查留倉備案稟内註明某人承
  買若干袋運往何處酌定期限滿作廢以杜一票兩運之弊 第二條 各倉收發鹽觔除按月册報外
  並分晰列入旬單按旬申報以杜捏已銷爲未銷之弊 第三條 顯到某倉卽由委員在麻袋四面打
  某倉官鹽印子多顆再發分銷店鋪庶易查驗以杜屯積私鹽影射朦混之弊 第四條 營局及各倉
  收發鹽觔須用官秤務將提袋之鉤權輕重之鐵锤每二日揩擦一次母任上銹以致過秤高下其手出
  入不符並將兜袋過秤之鐵鋤或粗繩觔重扣除以杜隱短觔兩之弊第五條秤由總局多製每倉
  發給三四桿以杜藉口秤少擅以他秤替代之弊 第六條 銷鹽成本餘利及應解奉省鹽課暨分別
  另解之款均按月解交總局核收不准積壓以杜存放生息並挪款營私之弊 第七條 各倉解款到
  局須派委人將銀文並交收發處登簿列號一面由收發委員帶同來人交收支處收存入賬公文送總
  會辦查閱不准先交收支處收存以杜收支委員暗中挪移之弊 第八條 各倉每月解款除備文批
  隨款同解外應於三日前將起解日期另文申報聲明何人承領款目若干限何日解到總局以憑查考
  倘或中途延搁逾期未到亦可查究第十二章紅利獎賞第一條行銷鹽觔本係營業性質與
  他局徵收捐稅者有間一切官場積弊均宜痛除務將所獲利益涓滴歸公以裕餉源然非明予員司酬
  勞利益無以隱絕無形之朦混應仿照官銀錢號及各項營業公司分紅章程年終酌提紅利分給用示
  體恤第二條查吉省官帖局現行章程所獲餘利分爲十二成以五成提作官本三成歸公報効一
  成公積一成薪火二成分紅茲擬仿照並稍事變通獲利亦分十二成以八成認籌陸軍經費及新設各
  司道公費廉俸等需三成提作護本一成分紅第三條分紅等差應以總局爲最營局次之各倉又
  次之蓋總局籌運籌銷統握全權營局專司探運各倉祗管出納且定有耗餘亦可稍資沾潤第四條
  獎賞員司人等必分別銷數之多寡辦事之勤惰資格之淺深並立功過簿記載員司一年功過爲屆
  時獎賞之權衡庶昭公允以上十二章係續擬暫行試辦規則如有不甚妥協或有應添應改之處應
  隨時更定

知识出处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北洋公讀類纂續編》

本书为稀见清光绪末年清朝廷新政档案资料集。全书共七册,凡收公文数千件,诠释了清末新政的内容和思路。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