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武清縣志 卷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淸縣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5052
颗粒名称:
武清縣志 卷之末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7
页码:
一—十七
摘要:
武清县志卷之末主要讲述了武清县的原序和跋这种文体内容。
关键词:
地方志
武清县
内容
原序
邑人
許鋌
武清故未有誌誌自今陶侯始侯以癸未夏奉
檄入境時主上方霈大惠詔郡國一切汰去煩
苛與民更始民故訴訴幸出湯火侯抵治又輙
問民疾苦條去其不便者民益訴訴忘其初麗
湯火矣越明年政通人和部使者先後報侯治
有異等之效侯不色喜日瞿瞿然進父老子弟
暨博士弟子諮所因革乃深惟邑志之闕選諸
武清縣志
一
茂才開舘從事焉諸茂才又以囊括故實網羅
聞見推故中牟令鿄君津侯遂如梁君盧彊梁
君梁君毅然執簡往採長老之睹記檢圖帙之
散遺旁搜博訪一稟於至公而取裁於侯侯又
訂故拓新闡幽正譌再歷期而志告成不佞鋌
適以漁陽戎馬之役奉使過里得觀厥成侯曰
以志幸草創矣不討論無覈利弊而甄可否不
潤色無以興觀感而昭勸懲子大夫其圖之不
佞受命既爲之理其指要核其名實乃拜手爲
侯賀曰夫武清連咽喉京畿肘腋地邑故多文
獻裒然爲左輔稱首然而塗衝土瘠宮税又獨
夥也塗衝則疲奔趨土瘠則憂履畝宮税夥則
廹征科而潤城社之孤風官茲土者日罄折酩
車前執簿書𥮅米鹽之不暇而暇藝文邑乘之
久湮有由然矣侯治尚體要而復嫺於文詞獨
以政暇成此曠闕之典令百里封疆明於指掌
一方利疚較若列眉使後之君子有所觀感而
興起焉是治道之範而下邑百世之利也寧獨
武淸縣志
原序
大有造於今日巳哉侯曰子大夫命之矣請載
斯言冠諸簡端
知縣
陶允光
武淸古泉州地漢爲雍奴故雍左冀國朝定鼎
金臺列畿輔之州邑二十有七武清則當環海
以内八州之衝轂擊肩摩視他州邑最爲難治
且邑舊無志分野無所辨形勝無所核祀禮無
所稽國計
盈縮官守若否與人物之低昂泯泯
棼棼往不可鑒來不可規葢當事者失之而令
郡邑守令如尹翁歸文翁之屬務以文學化道
其民爲循吏稱首春秋時若季札叔向諸賢過
都越國皆且考其風詩辯其禮俗以相規誡子
產爲小國之相尤重修文令與四隣交故能都
鄙有章刑賦有準而毀於學校者則且采聽之
甚矣文學之大裨於治術也吏不師古昔廣諮
諏而曰吾以便俗吏事非愚則誣耳何治之能
爲
清興定鼎以來邇安遠曁化洽萬方近奉
武清縣志
原序
四
詔書重修各省郡邑志自畿輔以至要荒無不釐然
修飾葢法古準今取以綜貫國體黼黻
皇猷誠鉅典也吾邑爲
京東赤縣漸滄海跨潞川西望恒峯北拱
宸極土地平曠有魚鹽蒲嬴之饒先時固稱贍足自
兵燹之後户口蕭條加以從龍師旅屯牧近地
水潦間作生計稍詘矣雖俗朴民愿不致奸宄
寇攘如亂絲難理然而賦繁役重不免呼號非
得古循吏如子產文翁其人練達古今興革利
弊以拊循安集於其間未見其治之日起也今
邑侯鄧父母廉敏仁恕頗得古循吏之風莅邑
三年百廢具舉茲承
命修誌卽矢公慎習勤勞禮請師儒博采輿論搜求
遺逸網羅舊聞取故明所鐫舊本距今八十七
年芟其繁蕪正其差訛補其闕遺闡其幽秘於
天文地理建置見憲法之嚴焉於巡幸凜時邁
之典焉於秩祀賦役職官見政事之舉焉於選
舉人物藝文見人文之盛焉辨而不煩簡而不
武請縣志
原序
五
陋皇皇乎固經國善俗之書也而優恤民瘼網
修桑土之思尤三致意焉於以見侯之豈弟愛
人爲古循吏有餘矣余忝列禁垣職當獻替凡
四方興革時政機宜皆當入告而拘墟寡識不
能一言以膏澤桑梓竊有懼焉今得是書上之
掌故達之蘭臺
聖主聽政之暇間或采覽施仁鴻恩下逮則其有造
於吾邑甚大而余亦藉寬罪戾豈不甚幸哉昔
尹鐸爲晉陽簡子奉爲師保德秀歌於薦唐宗
嘉爲賢人清邑雖小保障而歌舞之是在爲循
良者矣若曰補苴粉飾以竊附於著作之林則
非吾之所致望也是爲序
知縣
鄧欽楨
嘗考周禮著職方之典列國各有紀乘則邑之
有志猶
廟堂之有史也天子之史太史寧之
邦國之史周官
小史外史掌之所以錄事倩物示後世垂不朽
也武清爲
武清縣志
原序
丄六
畿南巖邑其間有歲時之祲祥焉有利弊之沿革
焉有賦役之增損物產之繁殖焉有吏治之淑
善人物之挺生焉固圉無虞則城池是爲首務
古蹟森列而觀覽於以有資文章關氣運之盛
衰風俗覩人情之淑慝皆一一載諸志志也者
所以廣治體也竊意守土者而無志猶舍規而
圓離鑑而照矣雍陽舊有志止於明萬歷之已
亥距今八十餘年字文不無魚豕之訛事變又
值桑懈之異有不得不續爲謝新者適
聖天子嘉意治安
詔修諸省通志悉規秦豫定式因奉憲檄纂輯縣志
備省志之一擲非諮詢本地之文獻參核風土
之乖宜能具舉乎更慮修辭剛意掩泥跡則事
違爰敬請於本邑天垣都諫趙公獲命集藁呈
候裁定因與學博李君邑之貢士耿君李君及
文學三四友共襄厥事廣搜遺文增訂近事閲
數月而工告竣楨反覆披覽皇皇然慮其有弗
逮者葢舊志歲久未修事多闕畧今得偕諸紳
武淸縣志
原序
七
士釐定成書又經都諫公燕許手筆修飾潤色
星野必考於時憲而觀天之義明疆域必正其
分界而察地之義析風化必因乎敎典而治人
之義詳而且税糧務從其簡則致養之義備升
庸務極其辨則彰敎之義微節孝協諸輿論而
厲世之義著攷往以徵夫來守經以達乎變凡
窮簷蔀屋痛癢疾苦抑鬱不能自伸者而舉悉
之於志寧致師心自用舍規而求圓離鑑而索
照乎楨雖不敏顧不敢以志視志而直以治視
志用補舊志所未逮也若以列之邑乘垂不朽
焉楨則曷敢
敎諭
李衷繡
我
國家環海爲區星分碁布其載在一統志者燦然
稱外史矣曷爲邑亦有之葢今之邑古之國也
而廣大蕃庻容或過之今之邑乘古之國史也
彰往察來觀民體物是非褒貶法戒取舍咸是
焉資故志之不可缺也武清爲文獻邦其志常
武淸縣志
原序
八
修於明萬歷間作述幾無遺力固稱煌煌鉅典
但迄今數十年來道有升降俗有淳漓時有祲
祥政有治忽山川扼塞如故也而建置不常民
聚物叢如故也而則壤靡定靈秀鬱結聿種於
人懿行芳規幽顯或異若不起而更述之後有
作者誰其徵乎邑侯鄧父母來尹兹土三年報
政百廢俱興又復留心典故有毅然纂修之志
適奉
俞旨仰承憲檄於是延請薦紳先生及文學之士適
館授餐虚公謀野廣諏咨嚴棕核薙蕪穢補缺
遺巨昨細明靡不條列縷書炳若指掌至於節
孝大端必取其協例服衆者始入焉維持甚力
濫觴盡汰昭勸懲而關風敎者豈淺尠哉昔者
杜預發起凡例乞垂舊章張衡合正三史願就
新裁乃若斯志庶其兼之視明康海纂武功志
孫承宗纂高陽志徒以文章之名重天下者其
相去倍蓰矣是役也供筆研而分校讐者三五
子衿也執簡端而司主持者都諫趙公也若夫
武清縣志
原序
九
矢公矢慎能斷能裁以成信史者則鄧侯實有
力焉予小子不過駿奔趨事遹觀厥成以紀一
方之文獻己耳後有作者其當以是爲徵乎
邑人
李
煒
古者輶軒之使採列國之風謠上之天子太史
掌之太史者卽今國史㑹典官也列國卽今之
府州縣也風謠卽今之民俗物產及謌頌記序
是也郡邑之一邱一壑一草一木一風一俗無
不入金匱石室之藏葢可以備觀覽考得失稽
貞滛驗豐歉則邑乘者豈有司之細事乎哉余
邑去
神京百里而遠爲左輔要區北接無終東環潞水
直沽在其南上林峙其西固巖邑也我
朝定鼎幾六十年典章無改於昔文物有美於前
是誌書記載尢爲不可緩者但縣初無誌始編
於故明萬歷十五年㑹稽陶侯允光實創其事
鄉先達許公鋌梁公津操不律焉至康熙乙卯
清湘鄧侯憫其殘缺再爲修補而先達趙公之
武淸縣志
原序
十
符曁余先君子又膺總裁分訂之任余曾跋其
後矣故數十年來縣始有志余宦遊四方戊寅
春解齊魯之節言歸敝廬入其郛見村落有改
於舊稽人物則或湮或亡考田畝賦役又駸駸
乎有今昔不同之感鳃鳃過慮抱文獻無徵之
憂適宸書章侯視事吾邑間常過從語及斯舉
頗有同心但侯年來以
王事絡繹席不暇暖奔走往來安居日少余又奉督
催永定河之
命駐足河干者匝歲私𫝹邑乘關係匪細且年齒向
暮老成漸凋失今不圖後恐無及謀之章侯侯
欣然舉事開舘延儒詳稽博考以蒐緝諸務委
之學博蘇王二君適舘授餐起於庚辰仲冬成
於辛巳仲春修之剔之增之飾之視昔少完而
加謹焉余再爲潤色作起而嘆曰古云有治人
無治法蓋法者一定者也人者無定者也法用
人則滯人用法則通卽一誌也安其固然則固
然而已矣稍爲刪潤不覺煥然人重於法豈不
武淸縣志
原序
信哉夫陶侯㑹稽人也今章侯亦㑹稽人也陶
侯莅於前章侯莅於後相去百餘年皆有事於
斯役可垂永久可徵奕世章侯將遠師陶侯善
用成法以大福吾土乎至誌乘之名義輕重前
人諸序詳矣若體裁之謹嚴筆墨之簡淨則余
懿姻中翰趙君操觚俱不再贅恐貽有目之噱
惟嘉章侯之興廢舉墜克繼前徽者如此
知縣
章曾印
古周官之制以職方掌輿圖而外史小史領邦
國四方之誌誌之所由來尚矣
天子統御天下則聚海内山川疆域户口人物之數
而著之册所謂一統志也而各省有通志郡有
府誌邑有縣誌一邑之誌雖小而其山川疆域
户口人物之數與省郡誌等則邑之有誌猶古
列國之各有史亦綦重哉雍陽爲京東劇邑舊
無誌其誌之創也自前朝陶侯始予不敏於丁
丑重春奉檄來宰是邑連歲恭逢
聖駕翠華行幸歷辦大差而且河堤屢决濬築頻興
武清縣志
原序
十二
戊寅歲築耍兒渡新堤庚辰奉
旨開筐兒港新河領帑動工建築堤壩費至巨萬辛
已自春迄夏復有永定河工之役兼修東竇家
口堤河數年以來馳驅之曰多休沐之曰少卽
偶歸署而簿書叢於前章程董於後一困於催
科再困於刑讞遑遑沓沓日夕不暇給而欲採
風問俗考古訂今取一邑之山川疆域户口人
物之數而攬其宏綱酌其大備修輯成書以光
大典亦甚難矣雖然邑誌令責也令是邑而問
其户役幾何税賦幾何曰弗知問其地之園廛
林澤奚若舟車夫役奚若曰弗知問其沿革建
置名區勝蹟與此邦之賢士大夫前言往行又
奚若而槩曰弗知予恥之况予承乏武邑五載
於兹雖其間利之當興弊之當革者莫可枚舉
惟是紅剝船差爲歷來大害今已裁去馬厰地
畝爲小民大累今已清釐河堤冲决爲漕運民
生大病今已准留丁沽税銀作歲修之用可保
安瀾種種諸務皆與民社休戚相關可不修誌
武淸縣志
原序
十三
以記之爰於公務之下共謀是舉幸逢邑紳大
中丞李公胸具全史學本麟經開舘延儒編摩
纂輯矢公矢慎不簡不繁中丞公提綱挈領於
上學博諸君齊尺布武於下而予謬爲之訂其
疑誤綜其起訖大率原本陶誌更加删潤踵事
增華而是書以成陶侯與予居同里仕同邑陶
侯創之於前而予繼之於後葢前事之不忘後
事之師也况非大中丞公之博聞廣見淹雅經
綸其孰能爲之總裁以集大成而使一邑之誌
得如古者列國之史以備
聖朝石渠纂修之盛業乎哉書成而爲之序
武淸縣志
卷之末原序
十四
原跋
趙珣
先是癸丑歲清湘鄧侯莅雍重修縣誌先僉都
公時在諫垣有序弁首迄今垂三十年老成漸
謝文獻莫徵人無好事家鮮成書問官師選舉
或不能指其名稽户口田畝或不能核其數河
渠遷决不常官役增裁靡一採風問俗者深湮
没之思憑弔追尋者動滄桑之嘆則再修烏容
緩也㑹稽章侯綰綬於茲將四年矣以八靣之
才操百里之政四年中凡
武清縣志
原跋
十五
迎伺修築勘荒捕蝗圏地㑹讞之事月月有之奔走
往來刻無暇逸乃一旦毅然以增修爲事開局
延儒不憚蒐討鄉先生浣廬中丞特創其舉而
際盛王君又左右之余隨紳士後以讓部漫遊
不獲効采緝之役志成家人緘示讀竟雙然而
興曰邑之有誌若人之有耳目口鼻也一見卽
識開卷了然耳目口鼻有定位志之是非褒貶
有定衡美者不能掩其妍醜者不能飾其媸也
况官師初來則所司援誌而對曰請此是問上
官下車則各屬抱志而進日請此是問志業於
邑既重且大任其湮没無憑可乎雖司牧之責
抑都人士之耻也章侯於簿書倥偬時能修廢
舉墜以福惠吾邑而諸先生又同心合志相與
以有成皆足紀已若議論或覈於前取舍似嚴
於昔則余家孟遯翁中翰實司編纂余不敢阿
所好唯謹跋數語庻附先僉都之後云耳
王元璘
邑之有志非獨彰前亦以勵後所係匪渺小也
武清縣志
原跋
十六
武向無志始故明萬歷間嗣後本朝癸丑重修
志所由來大較然也歲之辛巳邑中丞浣廬李
公自山左旋里嘉意文獻謀之邑侯章公欲纂
前志均有同心開舘延請名宿中翰趙君續闕
删訛矢公矢慎可謂允當但邑侯章君奔走王
事席不暇煖邑紳中丞李公効力永定河干歸
卽捐舘猶於賦役驛傳未經查載數年來土田
漸闢户口頗增以及
巡幸蠲免鄉會節義不無有待增入者
璘
不樂坐視
無成商之中丞公弟焯延邑貢田君士章細搜
廣採續成全書數易稿而始付鍥劂又有既鍥
劂而尚易者視他處譜牒勞可十倍確可無議
焉試一披覽讀天文則時憲之宜凜讀巡幸則
裒對之可懷讀地理如見蜃室摘暉山河大地
歷歷可止也讀建置恍如述建章者而千門萬
門畢現也讀祀典殆沿夫元豐之儀注讀賦役
殆盡夫漢世之平準也讀職官是猶夫應邵之
漢官儀鍾屺之良吏傳也讀人物是猶夫襄陽
武清縣志
原跋
十七
之傳耆舊讀選舉藝文是猶夫皐夔之師濟盈
庭班馬之金玉蜚聲也於以傳前於以啓後上
以備國史之采取下以鼓人心之奮興胥於是
頼則武志豈僅誇載籍之文已哉因續成而跋
數言於其後
武清縣志卷之末終
知识出处
《武淸縣志》
《武清县志》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出版,藏于天津图书馆,由(清)吴翀(清)曹涵(清)赵晃等人编撰而成,《武清县志》总共十二卷,图一卷,首一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