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淸縣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5028
颗粒名称: 田賦
分类号: F812.9
页数: 17
页码: 一—十七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武清县的田赋情况。
关键词: 地方志 武清县 田赋

内容

則壤見於禹貢令賦著於周官助徹之興由來
  尚矣武邑之田其綱有四曰民曰竈曰宮邊曰
  馬房外有剝船七衛名目都若干條故定賦爲
  二十餘則而歷年收入開除又復紛繁龐雜不
  爲綜核難就簡明謹就賦役全書撮其要領志
  田賦
  民地
  遵照乾隆二年訂正賦役全書確數
  餘倣此○民小地三畝今大地一畝
  田賦
  原額實在民大地二
  千六百二十五頃九十四
  畝七分有奇
  除順治年圈丈地一千八百七十頃七十一畝
  二分有竒
  順治年投充帶去地四百五頃三十九畝七
  分有奇
  順治年僉船地三百八頃九十畝七分有奇
  實存地四十頃九十三畝有奇
  收順治年查墾地一百九十三頃七畝三分有
  奇
  康熙年查墾地八十三頃三十六畝八分有
  奇
  又除順治十四年僉船地一十三頃三十三畝
  三分有奇
  康熙年圈丈撥補地二十五頃八十九畝三
  分有奇
  節年開挖永定河筐兒巷引河建造
  先農壇共去地四十六頃九十九畝四分有奇
  田賦
  二
  雍正八年至十二年歸併天津地三十三頃
  四十三畝五分有奇
  實存民大地一百九十七頃九十一畝四分有
  奇每畝八分起科地一百九十五頃八十六
  畝八分有奇九分起科地二頃四畝六分有
  奇
  舊志載明萬歷初年每畝徵
  銀五分六厘四毫五絲四忽
  每畝加芝麻棉花胖衣銀二毫六絲二忽一
  微四纖八沙二塵七渺八漠
  遇閏每畝加銀二厘八毫七絲一忽七微
  明
  萬
  竈地
  原額實在竈地九十三頃八十畝四分有奇
  收節年查墾地八頃七十七畝七分有奇
  除順治年圈丈地二十三頃一十六畝四分有
  奇
  順治年投充帶去地五頃四十八畝五分有
  奇
  雍正八年至十二年歸併天津地四十一頃
  田賦
  三
  五十六畝一分有奇
  實存竈地三十二頃三十七畝一分有奇
  每畝
  四分
  起
  科
  原額㑹昌侯地二頃七十畝九分八厘歸併天
  津徵粮訖
  以上額內民竈二頃共地二百三十頃二十八
  畝五分有奇共徵正加銀一千七百二十兩
  三錢四分九厘有奇每兩攤丁匠銀二錢七
  厘一絲六忽八微一纖九沙二塵八埃二渺
  七漠三湖共攤丁匠銀三百五十六兩一錢
  五分八厘有奇
  額外錢粮
  宮邊地
  原額實在宮邊地三千一十四頃八十六畝六
  分有奇
  除圈丈地一千九十七頃七十畝三分有奇
  帶去投充地一百八十三頃九十七畝六分
  有奇
  田賦
  四
  僉船地七百七十頃
  撥補宛平縣地六百二十三頃八十畝三分
  有奇
  實存地三百三十九頃三十八畝三分一厘又
  收節年查退認墾歸併各地除圈丈撥補歸併
  天津外
  未央宮
  慈寧宮乾清宫
  十七畝一分有奇
  照備荒科則每畝一分起
  科共徵銀二兩三錢七分
  一
  厘
  有奇
  雍正七年自首地十三頃
  照神木厰科則每
  畝徵銀二分共徵
  銀二十
  六兩
  雍正八年自首地五十二畂
  畂徵銀一分共
  徵銀五
  錢二分
  馬房地
  原額實在馬房地二千四百三十八頃四十六
  畝四分有奇
  田賦
  六
  除圈丈地一千一百七頃六十三畝四分有奇
  僉船地七百八十八頃
  實存地五百四十二頃八十三畝五厘一毫
  收節年查退認墾等地除圈丈撥補桃花口馬
  厰開挖永定河筐兒港歸併天津外
  在監
  鄭家庄
  壩大
  壩東
  壩北各項地俱已開除全無
  實存馬房地六百八十九頃四十九畝二分有
  奇內
  湯山地七十六頃八十四畝
  自畝一分八厘
  四毫八絲起科
  義河地七十二頃九十二畝三厘
  每畝一分
  三厘九毫
  二絲
  起科
  北草地七十三頃四十八畝七分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金盞南弦地三百一十七頃三十四畝一分
  有奇
  每畝八
  厘起科
  田賦
  七
  金盞北弦地二十二頃一十四畝四分九厘
  每畝一分
  厘起科
  黄土坡地一百一十六頃七十畝九分有奇
  每畝八
  厘起科
  又牛國泰翟三聘退出房八間半徵租銀一兩
  五錢不攤丁匠
  天柱地一十頃五畝
  每畝二
  分起科
  以上共徵銀七百四十六兩九錢三分五厘有
  奇
  御馬监
  原額御馬監熟地一百八頃六十七畝六分除
  圈丈僉船投充貼船外
  實存地十頃九十九畝二分
  每畝一
  分起科
  共徵銀十兩九錢九分二厘
  退出告斷地數
  退出告斷地畝除圈丈歸併天津外
  實存民地九十頃六畝七厘七毫四絲
  每畝徵
  銀八分
  共徵正加銀七百二十二兩八錢四分七厘有
  田賦
  八
  奇
  實存宮邊馬房地六百二十五頃九十七畝八
  分有奇內
  備荒地三百五十四頃二十九畝四分有奇
  每畝一
  分起科
  備邊地三十二頃九十五畝三分有奇
  每畝
  三分
  起
  科
  神木廠地二十六頃一十畝二分
  每畝二
  分起科
  未央宮地八頃三畝五分有奇
  每畝三
  分起科
  慈寧宮地二十七畝八分三厘
  每畝二
  分起科
  義河地十頃六十五畝八分有奇
  每畝一分
  三厘九毫
  二絲
  起科
  金盞南弦地八十三頃七十畝七分有奇
  每
  畝
  八厘
  起科
  金盞北弦地六十頃九畝八分有奇
  每畝一
  分一厘
  起
  科
  北草地一十二頃八十二畝四分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湯山地一十頃四十五畝六分
  每畝一分八
  厘四毫八絲
  田賦
  九
  起
  科
  御馬監地一十六頃二十七畝五分
  每畝一
  分起科
  神木廠地一十頃二十九畝五分八厘
  每畝
  二分
  起
  科
  以上共徵銀七百六十四兩六錢一分有奇
  又自首餘地九十三畝
  每畝八
  分起科
  徵正加銀七兩
  四錢六分四厘有奇
  又認墾馬廠地三十八頃六十二畝九分有奇
  照金盞南弦科則
  每畝徵銀八厘
  共徵銀三十兩九錢三厘
  有奇
  又旗退輸租地六十九頃七十三畝二厘
  各科
  則不
  等
  共徵地房租銀一百二十一兩四分九厘
  有奇不攤丁匠
  剝船地
  康熙四十年歸併剝船地二千四百六十八頃
  五十二畝三分有奇
  除退歸交河南皮青縣天津并挑挖筐兒港歸
  併天津縣外
  田賦
  十
  實存民宮馬共地一千四百五十五頃四十二
  畝五分有奇內
  民大地二百四十四頃二十三畝五分有奇
  塌河涧備邊地一百八十頃
  每畝三
  分起科
  備邊地七十四頃四十畝三分有奇
  每畝二
  分二厘
  五毫
  起科
  神木廠地一百五十五頃
  每畝二
  分起科
  備荒地一百二十頃
  每畝
  分起科
  天柱地三十頃
  每畝二
  分起科
  湯山地一百六十八頃八十五畝
  每畝一分
  八厘四毫
  八絲
  起科
  義河地四十頃
  每畝一分三厘
  九毫二絲起科
  北草地八十二頃九十三畝七分有奇
  每畝
  一分
  五厘
  起科
  金盞北弦地一百四十六頃
  每畝一分
  一厘起科
  御馬監地三十二頃
  每畝
  分起科
  金盞南弦地一百三十四頃五十畝
  每畝八
  厘起科
  黄土坡地四十七頃五十所
  每畝八
  涅起科
  田賦
  十一
  以上共徵銀三千九百八十八兩一分二厘有
  奇
  通州左衛
  康熙十二年歸併地四頃七十二畝六厘內
  上地二頃四十六畝四分六厘
  每畝三
  分起科
  中地二頃二十五畝六分
  每畝二分二厘五
  毫九絲五忽起科
  土房三十八間
  每間徵銀
  一錢五分
  又查出并認懇除圈丈外剩中地十一頃四
  十九畝五分有奇
  裁併忠義前衛中地六頃五十七畝一分有奇
  每畝一分二厘八毫九絲二忽五微八纖起
  科徵黑豆一升二合八勺九抄八撮七圭
  自首地三頃五十二畝四分
  每畝徵
  銀二分
  開墾下地十頃七十四畝
  每畝一分二
  厘五毫起科
  以上共地一百三十七頃三十六畝二分有奇
  永清左衛
  歸併下地三十五頃四十二畝有奇
  每畝一分
  五厘三一毫
  六絲
  起科
  退圈開荒自首共地三頃七十三畝二分
  每畝
  三分
  田賦
  十三
  起
  科
  開荒自首下地共八十頃二十五畝四分有奇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又開荒下地九十八畝九分
  每畝一
  分起科
  以上共地一百二十頃三十九畝六分有奇
  騰驤右衛
  歸併地二頃八十九畝八分
  每畝一分
  二厘起科
  開墾自首地一頃三十八畝五分
  每畝
  分起科
  金吾後衛地三頃二十九畝七分
  每畝六厘起
  科徵黑豆一二
  升六口九勺二撮五
  圭九粟一顆三粒
  節年首報墾荒地七十畝二分有奇
  每畝一分
  二厘起科
  以上共地八頃二十八畝二分
  彭城衛
  歸併中地二頃一十一
  分有奇
  每畝一分
  四厘起科
  節年墾荒地一頃三十五靿二分
  每畝一分
  二厘起科
  以上共地三頃四十六畝七分有奇
  神武左衛
  尚膳監歸併上地一頃六十五畝一分有奇
  每
  畝
  田賦
  十四
  三分
  起科
  裁併龍驤衛中地一頃五十畝
  每畝三
  分起科
  自首上地三頃四十一畝七分有奇
  每畝四分
  八厘起科
  節年自首地二十六畝三分有奇
  每畝三
  分起科
  又自首地三頃二十畝六分有奇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又開墾下地五頃七十畝二分
  每畝一分
  二厘起科
  以上共地一十五頃七十四畝有奇
  金吾左衛
  原存剩中地四頃九十七畝二分有奇
  每畝一
  一厘
  九毫六絲七忽九纖三
  沙二塵六埃七渺起科
  自首地二十一畝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歸併濟陽燕山二衛并自首地四頃二十九畝
  每畝一分
  五厘起科
  節年開墾自首地一十七頃三十一畝一分有
  奇
  每畝一分
  二厘起科
  以上共地二十六頃七十八畝三分有奇
  通州并六衛地共三百二十八頃二十四畝七
  分有奇共徵銀四百八十七兩二錢六分六
  武清縣志
  田賦
  十五
  厘有奇共徵黑豆四十八石五斗四升六勺
  五抄有奇
  康熙三十七年收大興縣歸併崔黄口原額牧
  廠地七頃九十九畝
  每畝徵正加銀三分
  毫一絲八忽七微四纖
  四沙一塵三
  埃五渺二漠
  共徵銀二十四兩六分四厘有
  奇
  又歸併清查首報地九頃九十五畝六分
  每畝
  徵銀
  三
  分
  共徵銀二十九兩八錢六分八厘
  新收天津縣鑾儀衛地一百三十一頃七十二
  畝七分有奇
  每畝徵銀
  一分四厘
  共徵銀一百八十四
  兩四錢一分八厘有奇
  額外共地三千八百七十九頃二十二畝五分
  六厘六毫共徵銀七千八百四十三兩四錢
  四分二厘九毫七絲六忽二微三纖三沙三
  塵二埃一渺四漠八湖七虚三澄二清八逡
  五巡除旗退地房租銀一百三十兩八錢四
  分九厘九毫一絲不攤丁匠外每兩攤丁匠
  銀二錢七厘二絲六忽八微一纖九沙二塵
  武清縣志
  田賦
  十六
  八埃二渺七漠三湖共攤丁匠銀一千五百
  九十六兩七錢一分三厘六毫一絲九微二
  纖四沙三塵二埃二渺二漠九湖六虚九澄
  四清五逡二巡七梭遇閏每兩攤丁匠閏銀
  七厘九毫四絲一忽一微七纖八沙五塵八
  埃二渺一漠二虚七澄四清
  額内額外地房并攤丁匠共徵正加銀一萬一
  千五百一十六兩六錢六分四厘七毫二絲
  八忽三微五纎九沙七塵五埃九渺三虚八
  澄六清八淨三巡二移遇閏共徵閏日并攤
  丁匠銀二百二十八兩二分二厘一毫三絲
  一微三纖四沙五塵一渺二漠三湖三虚二
  澄二淨七逡一巡
  共徵黑豆四十八石五斗四升六勺五抄六撮
  七圭六粟二顆九粒一𮮐

知识出处

武淸縣志

《武淸縣志》

《武清县志》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出版,藏于天津图书馆,由(清)吴翀(清)曹涵(清)赵晃等人编撰而成,《武清县志》总共十二卷,图一卷,首一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