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樹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直隸農業講習所調查農事要略》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491
颗粒名称:
樹藝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0
页码:
二—十一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直隶农业讲习所调查农事要略》中直隶县的“树艺”,树艺一门其种类凡多,主要分为四部,分别是谷菽部、瓜菜部、果木部和杂部。
关键词:
直隶县
农事调查
农作物
内容
外國名曰作物凡穀菽菜蔬菓木等物均
由人工栽培而成以與野生植物有別
樹藝一門其類甚多今擇主要者分爲四部如左
甲穀菽部
第一穀菽種類當照左之所記逐一調查
以本地所有穀菽爲限
若本地無者不必調查
一秋麥各種例如白皮麥紅皮麥等以下倣此
二大麥各種
三春麥
四蕎麥各種
五油麥各種
六穀子各種
七玉蜀黍各種名玉米又曰棒子
八高粱各種九糜子各種古名稷子
十黍子各種
十一稻子各種
十二稗子各種
十三黃豆各種
十四黑豆各種
十五豇豆
十六綠豆
十七青豆
十八豌豆各種
十九小豆各種
二十其他各種穀菽第二榖菽種植方法當如左之所記逐件調查
一土宜何種土質常栽培何種榖菽
二冀料何種榖菽常施何種冀料每年施冀幾次每畝應施若干
斤月施冀確在何時
三氣候何種榖菽宜暖宜冷如遇暴風雨或久陰久旱有何災害
四耕地一年共耕幾次每日一犁能耕幾畝騾馬牛驢之力相差
幾何且因耕地淺深與穀菽有何影響
五輪栽例如此地今年種麥明年以種何等穀菽爲宜
六選種選擇佳良種子係用何法應用何種器具若多年種子
陳種子
能發芽否宜逐類考之
七播種期播種確在何時各按隂曆節氣述之
八播種法或用手播或以器播各種穀菽是否相同九播種量每畝約播幾何當按本地升斗計算並說明斗量之大小
十發芽期播種以後約經幾日方能發芽發芽時如値陰雨是否有
碍各穀菽之發芽期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一灌溉吾省種植多恃陰雨亦有行灌溉法者自播種至成熟灌
溉幾次用畜力灌溉每日灌溉幾畝
十二鋤苗自出苗至成熟共鋤幾次每日一人能鋤幾畝每次所鋤
之深淺各種穀菽是否相同
十三開花期出穗以後約幾日方能開花開花時如値暴風雨是否有
碍各穀菽之開花期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四收穫期收穫確在何時各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五收穫法或用手摘或用手拔或用器割上記各法何種穀菽最宜
又登場後應用何法處理十六收穫量
每畝之收穫量約有幾何當按本地升斗計算
十七種子貯藏法穀菽種子收穫旣終應用何法貯藏以免損傷
十八蟲災病災何種穀菽常受何種蟲災其捕獲法如何病災亦有種
種黄丹黑丹當考其得病之理由及預防法
十九年終本利計算法每畝一年所出之地租籽種糞料及所費之勞
力耕鋤灌溉各用錢幾何收穫之穀菽及柴草各値錢幾何
除去資本每年平均約獲利幾何
每年成收豐嗇不同
須以每年獲利平均
計算後
做此
乙瓜菜部
第一瓜菜種類當照左之所記逐一調查
以本地所有瓜菜爲限
若本地無者不必調查
一黃瓜各種例如春黄瓜秋黃瓜等以下倣此
二西瓜各種
三冬瓜
四南瓜
五窩瓜名北瓜
六甜瓜各種
七菜瓜各種
八絲瓜
九裂瓜
十瓠子
十一茄子各種
十二辣椒各種
十三扁豆各種
十四菜豆角十五蠶豆
十六葱各種
十七蒜各種
十八韮各種
十九白菜各種
二十青菜又名菠菜
二十一油菜
二十二芥菜
二十三芹菜
二十四根頭菜
二十五茴香
二十六荒荽又名香菜二十七高苣菜
二十八蔓菁
二十九山葯各種一名薯
三十紅蘿蔔
三十一白蘿蔔一名水蘿蔔
三十二胡蘿蔔
三十三藕各種
三十四其他各種瓜菜
第二瓜菜種植方法當照左之所記逐項調查
一土宜何種土質常栽培何種瓜菜
二冀料何種瓜菜常施何種冀料每畝應施幾斤且施冀確在何時
播前種後三氣候瓜菜最宜之氣候各不相同應分別述之
四選種水選手選器選瓜菜選種係用何法若多年陳種能發芽否
宜逐類考之
五播種期瓜菜播種確在何時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六播種法或直播於本圃
卽園圃或先播於苗牀温暖之地待生芽後再分栽
於本圃其苗牀之形狀大小如何一苗牀可得苗若干本並
可敷幾畝之用
七發芽期播種以後約經幾日方能發芽發芽時如値陰雨是否有碍
各瓜菜之發芽期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八移栽法移栽用何器具及何方法
九灌溉堆移栽至收穫應灌溉幾次各種瓜菜之要水量多寡如何
十除草自移栽至收穫共除草幾次每次除草一畝用工幾何十一摘芽及打心摘芽又曰拿义打心又曰打尖各瓜菜之摘芽及打
心確在何時又其用意如何
十二壓蔓及翻蔓瓜菜類之壓蔓及翻蔓確在何時又其用意如何
十三開花期開花確在何時如値暴風雨是否有礙各瓜菜之開花期
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四收穫期各種瓜菜收穫期不同均按隂曆節氣述之
十五收穫法瓜菜種類不同收穫法亦因之而異其法如何當分別述之
十六收穫量每畝之收穫量幾何各値錢幾何
十七探藕法探藕常用何法每畝出藕若干斤每斤値錢幾何
十八蟲災病災瓜菜常受何種蟲災病災其驅除法及預防法如何
十九種子貯藏法瓜菜種子收穫旣終應用何法貯藏以免損傷二十年終本利計算法每畝一年所出之地租籽種冀料及所費之勞
力
治畦灌溉
除草收穫
各用錢幾何收穫之瓜菜各値錢幾何除
去資本每年平均約獲利幾何
丙果木部
第一果木種類當照左之所記逐一調查
以本地所有果木爲限
若本地無者不必調查
一梨各種例如丫梨酸梨香麵梨白梨秋梨等以下做此
二桃各種
三棗各種
四杏各種
五柿子各種
六李子各種
七栗子八石榴各種
九蘋菓各種
十沙菓各種
十一檳子各種
十二葡萄各種
十三核桃各種
十四山楂各種
十五桑椹各種
十六其他各種果木
第二果木栽培方法應照左之所記逐項調查
一土宜何種土質常栽培何種果木
二冀料何種果木常施何種冀料施冀確在何時每年共施幾次每株當施幾何
三氣候果木最宜之氣候如何開花時如値暴風雨是否有碍久陰
久旱有何灾害
四種植期種植確在何時各按陰曆節氣述之
五種植法每畝共種若干株株間及行間之距離各若干尺
六發芽期果木發芽確在何時如値春霜是否有礙各果木之發芽期
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七灌溉幾日溉灌一次各種果本要水量之多寡如何
八接木接木常用何法係在何時且何種果木常接何種樹母
例如接梨樹以杜樹爲樹母
或採野生或用人工培養用人工培養者幾年後
方能接木接木後幾年方能結果
九挿木壓條分根移栽剪枝以上各項時期及方法宜照果木種類分別述之並所用之器具亦宜備舉
十開花期開花確在何時各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一收穫期收穫確在何時各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二收穫法或用手摘或用器取收穫果實係用何法
十三收穫量初次結果每畝收穫幾何最盛時期每畝收穫幾何
十四防凍至立冬時期有以土培護者有以草培護者亦有不畏寒
冷自然曝露者宜就各種果木之性分別述之
十五生長年齡各種果木生長之年限不同宜就各種分別述之
十六蟲災病災果木易受蟲災病災當詳言其驅除及預防法並將何
種果木生何種蟲病害詳細述之
十七果品貯藏法果品收穫旣終應用何法貯藏以免損傷
十八年終本利計算法每畝一年所出之冀料器具地租及所費之勞
力
灌溉剪枝接木
壓條收利等
各用錢幾何所得之果實各値錢幾何
除去資本每年平均獲利幾何
丁雜部
第一雜部亦有多種今擇主要者分別調查如左
以本地所有爲限若
本地無者不必調查
一棉花各種例如白棉花紫棉花等以下做此
二芝蔴各種
三蔴各種
四落花生各種
五藍各種一名靛
六苜蓿
七輩子各種
八蒲子九其他各種
第二雜部種植方法當照左之所記分別調查
一土宜以上各種常栽培於何等土地
二冀料以上各種常施何等冀料葦子不施特別冀料惟發芽以前
將水中淤泥加入葦場謂之上泥與施糞之理同約幾年上
泥一次每畝所上之泥量及所用之人工幾何
三氣候以上各種最宜之氣候如何葦之發芽最忌霜害此說然否
四選種棉蔴藍及芝蔴苜蓿落花生等其種子用何法選擇若係多
年陳種能發芽否宜逐類考之
五播種期棉蔴藍及芝蔴苜蓿落花生等其播種期確在何時各按
陰曆節氣述之
六播種法棉蔴藍及芝蔴苜蓿落花生等其播種法如何深淺疏密如何
七播種量棉蔴藍及芝蔴苜蓿落花生等其種子每畝約播幾何當
按本地升斗計算
八發芽期棉蔴藍及芝蔴苜蓿落花生等播種後約經幾日方能發
芽其發芽期不同均按陰曆節氣述之
九摘芽棉之摘芽確在何時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灌溉以上各種久旱不雨必須灌溉其要水量之多寡各種不
同宜分別述之
十一除草各地雜草叢生必須芟刈每年除草幾次每畝除草一次
費工幾何
十二開花期以上各種開花確在何時各按陰曆節氣述之
十三收穫期以上各種收穫確在何時各按隂曆節氣述之十四收穫法或用手摘或用手拔或以器割各種之收穫法不同宜分
別述之
藍與首蓿兩種每年收割三次每次收割約經幾
日每畝黑人工幾何落花生之收穫法與他物不
同其法如何
當詳言之
十五收穫量每畝之收穫量約各幾何
十六種子貯藏法棉蔴藍芝蔴及落花生之種子收穫巳終用何法貯
藏以免損傷
十七蟲災病災以上各種易受蟲災病災其驅除及預防法如何宜將
各害蟲之名稱及種種病災分別述之
十八軋花法軋花之法約分幾何每百斤之花除去種子約得淨花若
干斤每斤約値錢幾何
十九漚蔴法漚蔴宜用何法約經幾日方可漚成每畝約得若干斤
就好蔴而言
每斤値錢幾何二十榨油法花生芝蔴棉子蔴子等收穫以後多榨取油料其法如
何每百斤或每斗
之種子出油若干斤就好種子而言每斤各値錢幾何
二十一製靛法藍之刈後必設法調製方能染色其法如何每畝出靛
若干斤
就好靛而言每斤値錢幾何
二十二織蓆法葦與蒲之用途以織蓆爲大宗其法如何每畝所得之
蒲葦能織幾席
就尺寸最大之席而言每蓆値錢幾何
二十三年終本利計算法一年每畝所用之資本各需錢幾何所得之
產物各値錢幾何除去資本每年平均約獲利幾何
以上
凡關於錢之項下須
將錢數折成洋數
除以上所述四部外本地如有特別物產及耕鋤美法尤宜注意調查詳細記
載
知识出处
《直隸農業講習所調查農事要略》
《直隶农业讲习所调查农事要略》这本书主要讲了直隶县的农业情况,介绍了树艺、土壤、肥料、家畜、病害虫害、农具和农民心得及农家习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