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志 卷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衛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400
颗粒名称: 天津衛志 卷之二
分类号: K292.1
页数: 118
页码: 一-五十八
摘要: 《天津卫志》卷之二主要介绍天津卫风俗、利弊、赋役、户口、籍贯、官职等情况。
关键词: 天津卫 地方志

内容

風俗
  凡風以習染俗以化成間有澆薄污染未能復
  乎古道者端有頼於良司牧賢大夫矣志風俗
  民性淳良俗皆敦朴以農桑爲先務以詩書爲
  要領
  貴德耻爭民純訟簡
  邇來五方穕處
  逐末者衆訟獄繁興習尚奢靡
  歲時立春食蘿葡謂之咬春先一日迎芒神設
  宴啖春餅至則鞭土牛觀者取土塗壁正月元旦昧桽長㓜皆起盛衣冠設香燭拜天
  地拜祖先拜父母以次而及設盛饌和樂同享
  各食角子取更新交子之義親戚鄕里交拜履
  新互相請席名曰吃年茶
  上元日通衢張燈結綵放花炬婦女羣遊曰走
  百病作粉丸食之曰元霄二十五日塡倉羅灰
  末於院中名曰打囤置諸穀少許於中爲豐登
  兆
  二月初日一以灰末榖糠末從河下引===名曰引錢龍食煎糕煎餅粉
  三月淸明節前一日爲寒食婦女上墳掃墓標
  楮錢焚化增新土於塚上陳祭品哭新鬼
  四月初八日浴佛之期邑人就農桑業
  五月五日書門符懸艾虎兒童綵繩繫臂謂之
  續命縷戚里餽送角𮮐黍飲菖蒲雄黄酒書硃符
  以驅百毒採百草爲膏
  六月六曰曝晒書帙衣服造麯造醬飲豆湯食
  麫七月七曰女子設瓜菓祀織女乞巧十五曰薦
  祖先各廟修蘭盆㑹放河燈路燈
  八月中秋戚里餽送月餅設爪餅拜月親友相
  率醵飲
  九月九曰登高尋菊
  十月一曰祀祖先焚寒衣
  十一月冬至拜官府謁師長如年節禮紳衿行之
  十二月八曰食臘粥以米豆棗栗雜煮之曰臘八粥兼飼貧二十四日相傳竈君朝天===
  而餞之除夕多嫁娶易門神換桃符插芝蔴楷
  於壁辭歲祭祖禰祭品較常豐盛家人設酒守
  歲
  冠禮久廢不行
  婚禮爲婚不拘六禮但以通媒爲定不計財禮
  不侈粧奩親迎士紳行之庶民久廢女必冠髻
  始行入門合卺禮三日拜天地拜公姑謁家廟
  母家餽食三日至於承凶而娶居䘮而聘敗俗賣禮法所當禁
  䘮禮臨危不復故後哭奠於城隍廟土地祠三
  日變服其服制男女俱遵家禮而行邇來漸趨
  浮靡修醮行香以親友多爲盛出殯之日紙人
  竹馬綵童花架觀美之費不一明時皷樂擡損
  分三衛地方甚爲䘮家之害至淸禁革兼有義
  損永杜此患
  祭禮元旦淸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或祭掃墳
  墓或祭奠通衢
  利弊
  從來利之藪卽弊之源則更絃期其必調拯救
  不得不急者也審地方之衝煩以措爲方畧察
  土俗之淳漓以異其恩威何難登上理哉志利
  弊
  一海去城百里從無入寇之患商出百萬之課
  民獲興販之利乃魚鹽之藪也自
  國朝通糴遼東內外交益各旗有投充網户捕魚
  進上嗣因浙省海寇未靖奉
  旨嚴禁片板不許入海窮民困苦江寧廵撫韓山
  東巡撫周北直巡撫王江南江西總督麻俱以
  少弛海禁具題奉
  旨許令百姓徒步採捕都察院多題請兵部覆奏
  於康熙十一年四月内奉
  旨止許令木筏捕魚至今每月取各官甘結民困
  少甦鹽船運鹽曾經題准鹽院給票出海商課
  永頼一河有魚蟹之利俗語天津螃蟹鎮江酒謂美
  而多也
  一南艘鱗集商有興販之利
  一本衛圡著之民凋零殆盡其比閭而居者率
  多流寓之人是津門雖屬商賈凑集之地而土
  著者不得獲其利焉
  一鄕飲禮每歲正月望日十月朔舉賓介耆老
  乃禮敎之大典今府州縣仍載其公費記其儀
  文獨天津俱廢使後人無由而興可不嘆歟一
  鄕耆歷來保舉有年有德一正一副每月朔
  望在湧泉寺講明條論平息鄉民之訟今因土
  著者少流寓者多而條論講究難以遍及亦缺
  典也
  一天津地方舊無行鹽引額嗜利者屢告添設
  憲司並不允行
  一文武生員奉有
  恩詔一欵生員照舊優免又蒙
  經制免糧免丁下司奉行不善以致鄕約簽泒
  牌頭夫役雜差順治四年五月十一日蒙津道
  陳具詳爲祈恩更定牌甲另立諸生一册以垂
  優免實惠事隨蒙
  部院張批如議垂久行繳
  順治六年四月又蒙
  部院夏將生員閠於牌
  甲之外康熙十年八月内奉
  部院來文爲嚴
  立牌甲等情蒙
  本道薛
  軍廳高准照舊例行
  刊有三衛文武兩學優免錄儒學藏板
  一衛當衝要往來兵船泒捉民夫受累難堪於
  順治十五年大司馬覺羅伊圖公題覆一遇絳夫准動驛逓正項錢糧奉
  旨依議
  有碑記附後
  賦役
  賦從田出丁隨地起國計軍需所重頼焉淺夫
  運船有定項起運存留有額支苐法久弊生欺
  隱影射飛洒之習成於下借徵帯徵加徵嚴於
  上苦累或增是在憲司嚴禁而民困可蘇也志
  賦役
  地畝錢糧天津衛三所原額屯地九千二百二頃四十三
  畝八分五釐九毫四絲六忽
  中所原額屯地二千九百七十六頃九十七畝
  二分二釐五毫
  除圏佔撥補投充絕荒地二千二百四十頃五
  十六畝五釐二毫五忽
  實在徵糧熟地六百六十三頃二十四畝五分
  九釐八毫每畝徵正項地丁銀一分一釐三絲
  共徵正項銀七百三十一兩五錢六分三毫一
  絲五忽九微四纖每畝徵新增銀二釐九毫二忽七微一纖一沙
  五塵
  共徵新增銀一百九十二兩五錢二分一釐一
  毫七絲三忽三微四纖七沙四塵七埃七渺
  每畝徵粟米一升三合八勺五抄五撮三圭四
  粟
  共徵粟米九百一十八石九斗四升九合八勺
  五抄五撮六圭五粟三粒三顆每畝徵黑豆一合一勺一抄五撮七圭二粟
  共徵黑豆七十四石二勺四抄三撮七圭二粟
  六粒五顆
  寄庄熟地二十八頃四十畝八分四釐
  每畝徵正項銀二分二釐六絲
  共徵正項銀六十二兩六錢六分八釐九毫三
  絲四微
  每畝徵新增銀二釐九毫二忽七微一纖一沙
  五塵共徵新增銀八兩二錢四分六釐一毫三絲八
  忽九微三纖七沙六塵六埃
  每畝徵粟米一升三合八勺五抄五撮三圭四
  粟
  共徵粟米三十九石三斗六升八勺四撮八粟
  五粒六顆
  每畝徵黑豆一合一勺一抄五撮七圭一粟
  共徵黑豆三石一斗六升九合六勺一抄四圭
  一粟三粒三顆有人無力荒地四十四頃七十五畝七分三釐
  每畝止徵正項地丁銀四釐
  共徵正項銀十七兩九錢二釐九毫二絲
  左所原額屯地三千六百三頃一十九畝五分
  四釐五毫二絲一忽
  除圈撥投充絕荒二千四百四十頃二十一畝
  九分三釐五絲一忽
  實在徵糧熟地七百六十二頃五十二畝八分
  三釐一毫八絲每畝徵正項銀八釐二毫
  共徵正項銀六百二十五兩二錢七分三釐二
  毫二絲七微六纖
  每畝徵新增銀一釐二毫三絲九忽五微二纖
  五沙三塵
  共徵新增銀九十四兩五錢一分七釐三毫一
  絲四忽二微一纖二沙七塵四埃四渺五漠
  每畝徵粟米七合八勺六抄一撮四圭六粟
  共徵粟米五百九十九石四斗五升八合五勺八抄七撮八粟二粒二顆
  每畝徵黑豆六勺八抄六撮二圭七粟
  共徵黑豆五十二石三斗三升三抄八圭七粟
  九粒四顆
  寄庄徵糧熟地一百二頃四畝四分三釐七毫
  九絲
  每畝徵正項地丁銀一分六釐四毫
  共徵正項銀一百六十七兩三錢五分二釐七
  毫八絲一忽五微六纖每畝徵新增銀一釐二毫三絲九忽五微二纖
  五沙三塵
  共徵新增銀一十二兩六錢四分八釐六毫五
  絲八忽九微四纖九沙三塵二埃八渺九漠
  每畝徵栗米七合八勺六抄一撮四圭六粟
  共徵栗米八十石二斗二升一合七勺八抄三
  圭七粟三粒四顆
  每畝徵黑豆六勺八抄六撮二圭七粟
  共徵黑豆七石二合九勺九抄九撮五圭九粟七粒六顆
  有人無力荒地一百八十四頃二十畝四分三
  釐
  每畝止徵正項銀四釐
  共徵正項銀七十三兩六錢八分一釐七毫二
  絲
  撥補文安縣歸衛就地納糧熟地四十五頃
  十畝四分一釐照彼處科則
  每畝止徵正項銀一分四釐九毫五絲七忽六
  微四纖二沙七塵共徵正項銀六十七兩四錢六分五毫一絲一
  忽二微一纖五塵七渺
  撥補文安縣歸衛就地納銀有人無力荒地六
  十九頃九畝五分五毫
  每畝止徵正項銀四釐
  共徵正項銀二十七兩六錢三分八釐二絲
  右衛原額屯地二千六百二十二頃二十七畝
  九釐四毫二絲
  除圈撥投充絕荒地一千四百五十頃四畝四
  分三釐九毫一絲
  實在徵糧熟地六百八十二頃七畝一分一釐
  一絲
  每畝徵正項地丁銀九釐二毫八絲二忽
  共徵正項銀六百三十三兩九分八釐三毫九
  絲五忽九微四纖八沙二塵
  每畝徵新增銀一釐六毫三絲
  共徵新增銀一百一十一兩一錢七分七釐五毫八絲九忽四微六纖三沙
  每畝徵粟米一升
  共徵粟米六百八十二石七升一合一勺一撮
  每畝徵黑豆二合三勺
  共徵黑豆一百五十六石八斗七升六合三勺
  五抄三撮二圭三粟
  寄庄徵糧熟地四十七頃六十二畝五釐
  每畝徵正項銀一分八釐五毫六絲四忽
  共徵正項銀八十八兩四錢二釐六毫九絲六忽二微
  每畝徵新增銀一釐六毫三絲
  共徵新增銀七兩七錢六分二釐一毫四絲一
  忽五微
  每畝徵粟米一升
  共徵粟米四十七石六斗二升五勺
  每畝徵黑豆二合三勺
  共徵黑豆十石九斗五升二合七勺一抄五撮
  有人無力荒地四百四十二頃五十三畝四分九釐五毫
  每畝止徵正項銀四釐
  共徵正項銀一百七十七兩一分三釐九毫八
  絲
  以上三所
  共徵正項銀二千六百七十二兩五分八釐八
  絲二忽一纖八沙七塵七渺
  共徵新增銀四百二十六兩八錢七分三釐一
  絲六忽四微一纖二塵一埃四漠共徵粟米二千三百六十七石六斗八升二合
  六勺二沙八撮一圭九粟四粒七顆
  共徵黑豆三百四石三斗三升二合五抄二撮
  八圭四粟
  河口
  天津衛中所南河口淺十座
  蔡家淺
  界宿淺
  吕家淺
  王家淺
  西漫撒淺
  東漫撒淺馬家淺
  王家淺
  辛莊淺
  潑張淺
  天津衛左所南河口淺十四座
  流佛寺淺
  南捷堤淺
  官莊口淺
  許家口淺
  石堂口淺
  朱家墳淺
  南橫堤淺
  北橫堤淺
  索家馬頭淺
  安都寒淺
  高家馬頭淺
  大掃灣淺
  張家口淺
  莫家口淺
  天津衛右所南河口淺五座
  馬家口淺
  蕭家口淺
  白洋橋淺
  南陽口淺
  北陽口淺
  運船
  中所運船八隻每船屯丁拾貳名共丁玖拾陸名
  每月每名食糧捌斗每名給地伍拾畝左所運船陸隻每船屯丁拾貳名共丁㭍拾貳名
  每月每名食糧捌斗每名給地伍拾畝
  右所運船伍隻每船屯丁拾貳名共丁陸拾名
  每月每名食糧捌斗每名給地伍拾畝
  屯堡三所原輳調衛分分沠民間空閑地土立
  屯與民相叅居住叁百餘里
  中所屯堡坐落興濟縣范橋社滄州忠孝慈惠
  將相三鄉靜海縣北長亭子牙里青縣流河里左所屯堡坐落興濟縣范橋社范家莊張家庄
  滄州贊善孝友二鄕青縣運坊里夾河堤靜海
  縣邢家莊
  右所屯堡坐落南皮縣煙村里蓮花池火頭村
  半壁店閆澇窪大良店玉皇堂王四集馬名店
  五馬營三家店滄州慈惠鄕
  屯田坐落疆城四至界畔因軍士逃故典賣拋
  荒不一或爲豪右所侵據典籍不淸屯糧或槩
  屯包或新軍認納一時之通患也天啟四年軍廳同知盧觀象倡義復興屯田勸助𦔳開河自捐
  囊貲身在荒田中數載其田坐落何家圏等處
  地方專管屯田寺院董應舉屯田學院左光斗
  㑹薦有異才異守異能十目十手十心等語至
  國朝康熙四年將屯田歸併靜海縣納糧
  空柴地坐落城南自城壕起東至大道南至王
  千户莊西至稍直口大道北至馬家口南北長
  十里東西濶八里軍民開種照數納糧舊爲豪
  右所據弘治五年修城奏復之每年抽分蘆葦併收子粒共計價銀貳百伍拾餘兩收貯在官
  均支造磚查得窒柴地土先年郭烏二爵奏討
  莊田自行收租後於隆慶三年奉例追奪還官
  攺爲進宫及備邊等項各官舍佃種聽三衛徵
  收關解靜海解府彚解於順治十二年歸併靜
  海縣每畝徵銀壹分抵補本縣不敷銀兩
  起運
  各部寺銀兩無存留項欸
  萬壽撰奏並進表盤費銀拾貳兩貳錢順治十三年㑹議裁半銀陸兩壹錢解部
  冬至撰表並進表盤費銀拾貳兩貳錢順治十
  三年㑹議裁半銀陸兩壹錢解部
  元旦撰表并進表盤費銀拾貳兩貳錢順治十
  三年㑹議裁半銀陸兩壹錢解部
  後府運蘆葦腳價銀伍拾兩順治十三年㑹議
  全裁解部
  淸軍同知
  舖兵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㭍兩貳錢共銀貳拾壹兩陸錢順治十三年㑹議裁半銀叁兩陸
  錢解部
  總河部院楊 題准不沠民夫令印官募夫辦
  料修築河工每年支用銀玖百玖拾捌兩貳錢
  年終備開實用細數報銷如用不盡下剩起解
  官俸役食
  本衛守備壹員
  俸銀每年貳拾㭍兩叁錢玖分肆釐
  薪銀每年㭍拾貳兩蔬菜燭炭每年銀捌兩
  心紅紙張銀捌兩
  書辦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兩
  康熙元年㑹議全裁
  門子貳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貳兩
  步快貳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貳兩
  牢役陸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叁拾陸兩
  傘馬夫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兩
  看監禁役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肆
  拾捌兩
  修理氷窖銀玖兩順治拾叁年㑹議全裁解部
  左所掌印千總壹員
  俸銀每年拾捌兩㭍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薪銀每年肆拾捌兩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牢役肆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貳拾肆
  兩
  傘馬夫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貳
  兩
  右所掌印千總壹員
  俸銀每年拾捌兩㭍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薪銀每年肆拾捌兩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裁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牢役肆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貳拾肆兩
  傘馬夫貳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貳兩
  天津衛管河千總貳員
  俸銀每年各拾捌兩㭍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共銀叁拾㭍兩肆錢壹分壹釐玖毫玖絲貳忽
  康熙陸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俸銀拾捌兩㭍
  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薪銀每年各肆拾捌兩共銀玖拾陸兩康熙陸
  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薪銀肆拾捌兩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
  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牢役陸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叁拾陸
  兩康熙六年奉文裁牢役貳名裁工食銀拾貳
  兩
  傘馬夫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
  兩康熙陸年奉文裁傘馬夫壹名裁工食銀陸
  兩
  左所管河千總貳員
  俸銀每年各拾捌兩㭍錢伍釐玖毫玖絲貳忽
  共銀叁拾㭍兩肆錢壹分壹釐玖毫玖絲貳忽
  康熙陸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俸銀拾捌兩㭍
  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薪銀每年各肆拾捌兩共銀玖拾陸兩康熙陸
  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薪銀肆拾捌兩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
  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牢役陸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叁拾陸
  兩康熙陸年奉文裁牢役貳名裁工食銀拾貳
  兩
  傘馬夫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
  兩康熙陸年奉文裁傘馬夫壹名裁工食銀陸
  兩右衛管河千總貳員
  俸銀每年各拾捌兩㭍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共銀叁拾㭍兩肆錢壹分壹釐玖毫玖絲貳忽
  康熙陸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俸銀拾捌兩㭍
  錢伍釐玖毫玖絲陸忽
  薪銀每年各肆拾捌兩共銀玖拾陸兩康熙陸
  年奉文裁千總壹員裁薪銀肆拾捌兩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牢役陸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叁拾陸
  兩康熙陸年奉文裁牢役貳名裁工食銀拾貳
  兩
  傘馬夫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
  兩康熙陸年奉文裁傘馬夫壹名裁工食銀陸
  左所百總兩
  廪給銀每年銀叁拾陸兩康熙伍年奉文百總裁汰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
  牢役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兩
  康熙伍年奉文百總裁汰
  右所百總
  廪給銀每年銀叁拾陸兩康熙伍年奉文百總
  裁汰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裁
  牢役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捌兩
  康熙伍年奉文百總裁汰
  經歷
  俸銀每年叁拾陸兩
  書辦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
  門子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皂隸肆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貳拾肆兩
  傘馬夫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
  以上經歷俸銀門子皂隸傘馬夫工食等銀俱
  係按季支領
  敎授
  俸銀每年拾玖兩伍錢貳分
  薪銀每年拾貳兩
  以上貳項共銀叁拾壹兩伍錢貳分順治拾叁
  年㑹議俱作俸銀支領訓導
  俸銀每年拾玖兩伍錢貳分
  薪銀每年拾貳兩
  以上貳項共銀叁拾壹兩伍錢貳分順治拾叁
  年會議俱作俸銀支領康熙叁年奉文裁汰訓
  導
  齋夫陸名每名歲支工食銀拾貳兩共銀㭍拾
  貳兩康熙叁年奉文裁訓導齋夫叁名工食銀
  叁拾陸兩廪膳生員叁拾名每名月糧銀捌錢陸分共銀
  叁百玖拾兩陸錢順治十三年㑹議裁叁分之
  貳銀貳百陸兩肆錢解部存支銀壹百叁兩貳
  錢康熙貳年奉文裁廪不裁膳又裁廪糧銀捌
  拾叁兩貳錢解部存支膳夫銀貳拾兩
  膳夫貳名每名歲支工食銀貳拾兩共銀肆拾
  兩順治十三年㑹議裁叁分之貳銀貳拾陸兩
  陸錢陸分㭍釐未領存支銀拾叁兩叁錢叁分
  叁釐康熙三年奉文訓導膳夫壹名裁工食銀陸兩陸錢陸分陸釐伍毫存支銀陸兩陸錢陸
  分陸釐伍毫
  門斗伍名掌敎叁名分敎貳名每名歲支工食
  銀陸兩共銀叁拾兩康熙三年奉文裁訓導門
  斗貳名工食銀拾貳兩
  學書壹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康熙元年㑹議全
  裁
  敎官貳員喂馬草料每員歲支銀拾貳兩共銀
  貳拾肆兩康熙三年奉文裁訓導喂馬草料銀拾貳兩
  以上敎授俸銀薪銀齋夫膳夫門斗工食喂馬
  草料等銀俱係按季支領
  學院科歲兩考文武生童試卷花紅等項銀壹
  百貳拾㭍兩肆錢㭍分順治十三年㑹議裁花
  紅銀拾叁兩伍錢伍分康熙六年奉部駁又裁
  半銀伍拾陸兩玖錢陸分解部存支銀伍拾陸
  兩玖錢陸分叁年一辦
  文廟春秋二大祭銀肆拾叁兩伍錢武廟春秋二大祭銀拾捌兩
  鞭春塑牛春宴銀陸兩
  巡鹽人役拾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陸
  拾兩
  運糧千總牢役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
  銀肆拾捌兩
  舖司貳名每名歲支工食銀陸兩共銀拾貳兩
  置買各衙門刑具銀玖兩
  三所攢造地畝等册紙張銀陸兩以上衛淺貳拾玖處每淺夫拾名共夫貳百玖
  拾名每名歲支工食銀㭍兩貳錢共銀貳千捌
  拾捌兩內除吳鹽慶三縣恊濟銀壹千肆拾肆
  兩支給秋冬二季工食外春夏二季工食實支
  本衛地丁銀壹千肆拾肆兩
  貳年一辦
  貢生盤費花紅旗扁銀肆拾兩每年徵銀貳拾
  兩
  叁年一辦科舉文武生員賓興盤費花紅酒席銀貳百伍
  拾壹兩每年徵銀捌拾叁兩陸錢陸分陸釐㭍
  毫康熙六年奉部駁裁銀伍拾叁兩伍錢解部
  存支銀叁拾兩壹錢陸分陸釐㭍毫三年一辦
  㑹試舉人每名車價銀拾兩每年徵銀叁兩叁
  錢叁分叁釐叁毫
  新中舉人每名牌坊銀捌拾兩每年徵銀貳拾
  陸兩陸錢陸分陸釐㭍毫
  新中進士每名牌坊銀壹百兩每年徵銀叁拾叁兩叁錢叁分叁釐肆毫
  新中武舉人每名旗扁銀伍兩每年徵銀壹兩
  陸錢陸分陸釐陸毫
  新中武進士旗扁銀拾兩每年徵銀叁兩叁錢
  叁分叁釐叁毫
  叁年
  一辦共銀肆百伍拾陸兩每年徵銀壹百
  伍拾貳兩
  以上存留共銀伍千伍百叁拾伍兩伍分壹釐
  玖毫陸絲捌忽除吳鹽慶三縣恊濟淺夫工食銀壹千肆拾肆兩領支外下止存留銀肆千肆
  百玖拾壹兩伍分壹釐玖毫陸絲捌忽内節年
  裁扣共銀壹千伍拾叁兩肆錢捌分壹釐肆毫
  捌絲捌忽內除不在地丁裁扣銀伍百伍拾捌
  兩玖錢㭍分壹釐肆毫捌絲捌忽奉裁未領實
  止地丁裁扣銀肆百玖拾肆兩伍錢壹分留支
  官俸役食領用外尚有存留不敷銀壹百捌拾
  伍兩玖錢壹分貳釐叁毫玖絲㭍忽玖微捌纖
  壹沙貳塵玖埃叁渺詳請新增銀兩留支地畝人丁貳項除蠲荒圏投逃絕缺額外實徵
  正項銀叁千貳百伍拾壹兩陸錢伍分捌釐捌
  絲貳忽壹纖捌沙㭍塵玖渺存留支用外尚有
  存留不敷銀壹百捌拾伍兩玖錢壹分貳釐叁
  毫玖絲㭍忽玖微捌纖壹沙貳塵玖埃叁渺實
  徵新增銀肆百貳拾陸兩捌錢㭍分叁釐壹絲
  陸忽肆微壹纖貳塵壹埃肆漠除留支存留不
  敷銀壹百捌拾伍兩玖錢壹分貳釐叁毫玖絲
  㭍忽玖微捌纖壹沙貳塵玖埃叁渺外實止下剩新增銀貳百肆拾兩玖錢陸分陸毫壹絲捌
  忽肆微貳纖捌沙玖塵壹埃㭍渺肆漠實徵并
  撤免粟米貳千叁百陸拾㭍石六斗捌升貳合
  陸勺貳抄捌撮壹圭玖粟肆粒㭍顆實徵并撤
  免黑豆叁百肆石叁斗叁升貳合伍抄貳撮捌
  圭肆粟陸粒㭍顆
  起運各部寺銀兩無止有解
  户部下剩新增銀貳百肆拾兩玖錢陸分陸毫
  壹絲捌忽肆微貳纖捌沙玖塵壹埃㭍渺肆漠天津道克餉并撤免粟米貳千叁百陸拾㭍石
  陸斗捌升貳合陸勺貳抄捌撮壹圭玖粟肆粒
  顆
  天津道詳請克餉并撤免黑豆叁百肆石叁斗
  叁升貳合伍抄貳撮捌圭肆粟陸粒㭍顆
  存留官俸役食正廪等項銀除恊濟支領外下
  剩存留銀肆千肆百玖拾壹兩伍分壹釐玖毫
  陸絲捌忽
  順治十三年奉文㑹議在於存留内裁扣銀叁百貳拾㭍兩伍錢壹分㭍釐內除不在地丁裁
  扣銀貳拾陸兩陸錢陸分㭍釐係餘稅銀內支
  給奉裁未領實止地丁裁扣銀叁百兩捌錢伍
  分留支官俸役食
  康熙元年奉文㑹議在於存留内裁扣銀㭍拾
  貳兩係在餘稅銀內支給奉裁
  康熙貳年奉文在於存留内裁扣銀捌拾叁兩
  貳錢係在地丁銀內支給奉裁留支官俸役食
  康熙叁年奉文在於存留内裁扣銀玖拾捌兩壹錢捌分陸釐伍毫係在餘稅銀内支給奉文
  裁
  康熙伍年奉文在於存留内裁扣銀壹百捌兩
  係在本府正襍銀内支給奉裁
  康熙六年奉文在於存留内裁扣銀貳百伍拾
  肆兩壹錢壹分㭍釐玖毫捌絲捌忽係在本府
  正襍銀内支給奉裁
  康熙六年奉部駁在於存留内裁扣銀壹百壹
  拾兩肆錢陸分係在地丁銀內支給奉裁留支官俸役食
  裁剩解部無
  户口
  古者獻民數於王拜而受之登於天府重民數
  也户分繁簡丁稽登耗衛自屯所圈撥之後日
  見凋零司民牧者當以滋培招徠爲首事志户
  口
  門則玖則人丁除老弱逃亡外康熙二年
  十年編審過共丁叁千一百八十二丁
  天津一區流寓錯處者多版籍不淸則冐籍不
  明冐籍不明則考試每多攻掲之擾邇來法禁甚嚴犯者每至劾奏褫革是
  功令所當遵也衛今多廢弁似不必復紀姓名但
  文武考試必取據甘結爲官爲軍某屯某所則
  當年遠調來津立城定賦其來歷不容泯也故
  於户口例復志籍貫
  官籍
  賀興隆長沙人
  倪保兒全椒人
  費勝嘉興人
  秦郞三河人
  紀浩和州人
  姚興徐州人
  陸顯宗崑山人
  顧玉江都人
  呼德孝感人趙金徐州人婁不顏山後人張能鳳陽人
  周通前壽州人修原臨邑人蘭馨贑榆人
  母文滁州人朱真先太康人賈二當塗人
  陳聚遵化人李太曹縣人高雙頭上元人
  亢大新城人張玉遷安人黃回子臨淮人
  王恠兒齊東人胡進江夏人杜志誠大同人
  公來住山後人殷成合肥人倪寬邳州人
  李龍溧水人楊嵩壽州人楊彛應城人
  黃得貴合肥人李信大興人劉隆合肥人楊關合肥人陳良合肥人蔣旺江都人
  吕昇定遠人金新二無錫人孟用蕭縣人
  李存兒三河人張二豐潤人祝玉鄞縣人
  張林山後人吳志長沙人陳福滁州人
  張日招溧水人王八山後人袁興鳳陽人
  漆祥武昌人張通開封人楊關無爲州人
  李茂兗州府人周得吳泰州人彭黑倪𣈆州人
  靳旺當塗人張奉太峪人張勝濱州人
  雷榮渭南人鄒成無錫人李青河内人何富四無爲州人許成太和人吳銘武昌人
  王實華亭人張興懷遠人潘太江都人
  唐翰江陵人張保仝宛平人裴敬歸德人
  周十三含山人凌善安吉人曾思義應城人
  李黑厮徐州人楊益黄縣人王原吉壽州人
  劉郞遷安人盧狗子懷遠人陳林太康人
  安馬丹迤北人張計哥人無爲州孫林三樂人
  劉忠定遠人馮貴六安州人孫成泗州人
  張林上蔡人楊秦州符人王人全椒人陳興金華人李賢宿松人陳一青當塗人
  夏彥成昌平劉信宛平人柴義山後人
  孫符頴三人羅鑑沐陽人李奉南陽人
  羅士敖𢾾黄巖人楊青滋陽人林仲先黄巖人
  吳野極通州人林雄湘山人蕭華臨湘人
  王勝樂亭人管榮涇縣人杜罕臨江人
  高興當縣人張福臨淮人侯玉宛平人
  黃興諸曁人姚富武陵人沈德常興人
  涂禎黄崗人徐三保江都人時興海州人張從道郏縣人張大應山人詹來保江夏人
  王瑄陽武人蕭成固安人黎旺定遠人
  趙天祐博野人丁貴開封人陳義蕭縣人
  劉海霍丘人桺順黄縣人何得海合肥人
  耿秀灤州人曾士儀眞人王得富滁州人
  張俊興平人范旺徐州人楊受蘇州人
  劉小一儀眞人祝周驢登州人張進登州人
  楊忠黄巖人趙福登州人江老兒益都人
  賈川兒和州人王福曲阜人倪成定遠人鮑成平度人陳千四㤗州人王洪開封人
  只朶罕河津人賈鎮楊州人李咬兒登州人
  趙德全江都人鿄神保六合人王疙疽永平人
  張玹當塗人張興濮州人張彬江都人
  馬俊平度人邊勝舘陶人吕受大冶人
  劉六兒平度人陳新固始人奚得成壽州人
  王童僧平度人夏小六當塗人小張山陽人
  高荒兒西原人張福宿州人羅祐沙縣人
  歸復歸安人宋必賢江夏人楊法茂合肥人田芳費縣人陸芳合肥人王維缺
  殷藤缺沙銘缺王二保江都人
  倪賢和州人何四定遠人楊春舒城人
  李保山陽人薛貴江都人戎誘滁州人
  顧臣儀眞人褚興興化人陳德合肥人
  韓淸交河人張家兒宛平人梅滿兒武進人
  趙雲寶坻人徐騰卽墨人夏銘仁和人
  汪得壽州人黄雙二龍泉人陳潤㤗州人
  李成祥符人許義㤗州人鿄架新安人白永合肥人吳成合肥人鄭漢文登人
  吕仲信永淸人周興兒南陽人郭福江都人
  劉成江都人王安邳州人李斌金谿人
  穆旺㤗州人王真臨淮人趙乞住臨淮人
  陳恩滁州人陳丹長樂人李淸穎上人
  李成蘄水人郭福合肥人張海盱眙人
  劉紀武進人尹成山陽人張宣六安州人
  潘震貴州人齊聚博興人李讓宛平人
  馬復能壽光人高閑驢貴州人楊政瀏陽人王諒山後人張興蒙城人湯和衡山人
  關銳仁和人許忠祥符人陳良蒙城人
  李雲高郵人曹鈺句容人周成山陽人
  曾一壽龍泉人譚成益都人朱眞宿州人
  王艾金華人劉興澧州人蕭德興寧人
  高把都通州人張鑑蒙城人王名五海鹽人
  王勇諸城人袁剛滁州人趙敬朝邑人
  楊勇盱眙人張辰永州人陳大良句容人
  張得兒歸德人侯鼎江都人伯福豐州人康隆龍泉人
  王三保含山人
  周臣滁州人
  劉輔灤州人
  王彥滤縣人
  劉昱龍陽人
  翟慶河内人
  沈釗高郵人
  王逵潛山人
  章昂江陰人
  李良長洲人
  姚淸錢塘人
  梁洪大興人
  耿福武定人
  梅勇合肥人
  陳九成滁州人
  張淮全椒人
  陳璉桐城人
  夾茂棲霞人
  徐俊懷遠人
  姜洪卽墨人
  鞠成文登人
  王亮卽墨人
  徐璋膠州人
  余恩江夏人
  王著沛縣人
  劉鉞江都人繼武卽墨人
  周祿缺
  林缺
  馮佐淸豐人今缺
  劉勲南海人
  許頥六安人
  張隆武進人
  邵資壽光人
  史推鄒縣人
  樊英岳陽人
  陳騰蕪湖人
  袁實蒙城人
  宋俊蓬萊人
  尹鈺蕭縣人
  劉英缺
  張臣合肥人
  馬文缺
  倪玘全椒人
  陳缺
  謝賢福寧人
  郞缺
  戴成卽墨人
  白缺
  譚欽合肥人
  馮廣全椒人
  朱斌合肥人
  王年言掂遠人今缺
  楊計宗缺
  王虊缺軍籍繁多不便通載舊志亦不載姓名
  官職
  前附公署
  設官分職各有攸司革故鼎新兹多變置自攺
  屯歸州縣後衛弁槩由
  朝選非復世襲之舊矣兵憲府佐等以治民總鎭
  叅遊等以講武户曹鹺政要皆國賦所關何損
  益之乆當也臨蒞之所自應併詳志官職
  建整飭天津道
  明弘治三年侍郞白昂御史鄒無議本鎭密邇
  京師東頻大海水陸要㑹因無法司鈐束致姦
  盜竊發百務廢弛添設整飭次年設按察司副
  使奉敕整飭天津等處整飭操練軍馬修濬城
  池禁革奸弊問理詞訟兼管運河事宜正德二
  年裁革後因賊盜克斤設捕盜御史壹員五年
  裁革六年流賊四起復設
  國朝因之國初孫肇興爲始
  建淸軍廳
  嘉靖四十四年屯田御史陳加揖題奏添設河
  間府管馬廳通判駐扎本衛問理本道批發詞
  訟後攺淸軍同知
  國朝因之國初徐雲上爲始
  建衛
  永樂三年調天津衛左衛次年調右衛
  指揮肆拾肆員
  千户玖拾貳員
  百户壹百陸拾壹員
  鎭撫拾貳員冠帯總旗二員
  以上俱廢
  國朝歸併一衛國初于良輔爲始
  建敎官
  景㤗五年敎授訓導各壹員
  國朝因之敎授蘇騰霄爲始
  訓導王君弼爲始康熙貳年奉文裁汰
  建經歷壹員
  知事壹員明季裁汰知事
  國朝因之國初王家垣爲始僧正司壹員康熙九年添設住板橋寺
  建總兵
  萬曆四十八年添設
  國朝因之國初婁光先爲始
  建遊擊
  永樂三年設春秋兩班營遊擊
  國朝攺爲左右兩營遊擊國初左營周天命爲始
  右營移駐滄州磚河
  建城守營崇禎十三年撫院李繼貞題請添設
  國朝因之國初陳捷爲始
  公署
  整飭天津道係天津左衛公署
  轅門貳座
  旗臺貳座
  皷棚貳座
  大門叁間
  儀門叁間
  腳門貳間
  東皂隸房叁間
  西皂隸房叁間
  大堂伍間
  東餉銀庫壹間西餉錢庫壹間
  抱厦叁間
  貳堂伍間
  東號房
  兵馬房
  河海房
  稿房
  西賢否房
  刑名房
  糧餉房
  屯田房
  內宅門壹座
  內宅上房伍間
  東廂房叁間
  西廂房叁間
  後宅高樓伍間
  東廂房叁間
  西廂房叁間東夾道上房叁間
  東廂房貳間
  爲一院
  後上房叁間
  過亭叁間
  東廂房貳間爲一院
  康熙十一年天津道加六級副使薛柱斗重修
  添設有記
  過街牌坊貳座
  東外貞憲
  內控制海門
  西外肅度
  內儀型河屬
  東西轅門貳座石獅子壹對
  川廊伍間
  二堂隔東壹間爲宜夏軒
  西壹間爲長春窩
  屏門壹座額内臺
  書房三楹額渡瀛
  書房前立兩坊
  東曰虛心逕西日百歲園
  花亭貳閒
  上房叁間
  宅外築圍墻壹圈計壹百伍拾丈
  淸軍廳
  大門叁間
  二門叁間
  大堂伍間
  書史房東西肆間二堂伍間原止兩小間軍廳高必大捐俸重修
  三堂伍間
  後住房伍間高必大捐俸建
  東西圍房各玖間高必大草苦另葢
  馬房伍間高必大草苦另葢
  廂房肆間詳在碑記
  賓舘壹間
  土地祠叁間
  班房貳間
  總鎮係天津衛舊公署
  衙門壹座今重修間數未定
  城守營衙門壹座係屯田舊公署左營寄駐衙門壹座係天津衛右衛舊公署
  右營寄駐衙門壹座係舊察院
  天津衛係兵備道舊公署
  大門壹間
  二門壹間
  大堂伍間
  三堂叁間
  後樓伍間
  東西廂房各貳間
  土地祠壹間
  經歷司
  大門壹座
  大堂叁間二堂叁間
  三堂叁間
  東廂房叁間
  西廂房叁間
  土地祠壹間
  郵亭壹所此處爲津城之首豪右占爲苫葢所壓又堵塞水門大爲闥城之害屢折未果
  大門叁間
  正堂叁間
  石獅子壹對
  後穿堂叁間
  舊廂房六閒今廢基址俱存
  舘釋
  大門壹座
  正廳叁間今存後堂叁間
  氷窖壹所
  房六間舊楊青驛遞運所
  以上俱廢地基四至俱存
  察院壹座今右營寄住
  移駐公署
  舊餉道衙門壹所
  倉廒貳拾餘間在河北岸
  於康熙八年鹽院移駐天津鹽商重修
  青州分司衙門壹所在東門外
  稅課司在城東門外隸靜海縣舊制
  巡檢司在城西北隸武淸縣
  批驗所在城東門外隸長蘆運司
  鹽關在河東鹽坨北臨河岸
  明萬曆戊午年添設督餉部院
  李長庚湖廣麻城縣人進士
  畢自嚴山東淄川人進士
  李邦華江西人進士
  黄運㤗河南人進士
  崔爾進陜西長安縣人進士
  翟鳳冲山東益都縣人進士鄭中周山西淺水縣人進士
  賀世壽江南丹陽縣人進士
  李繼貞江南蘇州府人進士
  杜三策山東東平州人進士
  馮元颺浙江慈谿人進士
  國朝
  駱養性北京錦衣衛人世襲指揮於順治元年
  任
  張忻山東萊州府人進士於順治二年任奉裁部院攺爲撫院
  管兵撫院順治二年間添設
  雷興滿州人順治三年任
  李猶龍陜西人貢士
  夏玉遼東人順治七年間奉裁
  屯田撫院
  金之俊江南人進士
  周應期江南人進士於崇禎十七年任遇闖賊
  回籍屯田道
  韓毓忠陜西人進士明末裁
  屯田推官
  孫謀浙江人進士明末裁
  督餉道
  韓初命山東掖縣人舉人
  宋繼登山東萊陽縣人進士
  錢士𣈆晉浙江杭州府人進士
  莊起元江南常州人進士王元雅山西人進士
  張先芳山西陽城縣人舉人
  潘永圖江南丹徒縣人進士
  辛思學山西人舉人
  秦樂天陜西人舉人
  李元萃湖廣麻城縣人舉人
  國朝
  黃紀四川人舉人
  徐永禎滿州人順治五年任六年裁整飭天津道
  劉福字順夫四川巴縣人由進士任刑部員
  外郞轉雲南僉事陜西副使丁憂弘治四年復
  除本鎮兵備在任六年陞浙江按察使攺貴州
  卒於米魯之難
  陳嘉謨字良顯四川富順縣人由進士先任御
  史轉廣西及北直隸僉事弘治九年陞本鎭兵
  備三年以疾歸
  金獻民字舜舉四川綿州人由進士任御史弘
  治十二年陞本鎮兵備丁憂復除湖廣陞山東
  按察司僉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刑部侍郎
  施槃字彥器浙江黄巖縣人由進士任刑部
  郞中陞河間知府弘治十五年陞本鎭兵備陸
  年以侍養歸
  桺尚義字宗正湖廣巴陵縣人由進士正德四
  年革去兵備司衙門以御史奉勅本鎭捕盜尋
  陞右僉都御史降副使致仕復起除徐州兵備
  陞陜西右叅政卒陳天祥字元吉江南吳江縣人由進士任御史
  陞西安府知府本鎮兵備副使流賊倡亂民多
  塗炭公備禦有方一鎭頼以保全累陞副都御
  史卒
  蔣曙字景明廣西全州人由進士任户部主
  事員外郞攺御史陞保定府知府本鎭兵備副
  使陞廣東叅政
  杭淮字東卿江南宜興縣人由進士任刑部
  主事員外郞浙江僉事陞副使丁憂復除本鎮兵備攺雲南提學
  胡文璧字汝重湖廣來陽縣人由進士任户部
  主事陞員外郞郞中遷鳳陽府知府攺保定府
  陞本鎭兵備副使
  韓廉字守淸浙江餘姚縣人由進士任直隸
  任縣知縣陞廣東道御史河南僉事本鎮兵備
  副使
  吕盛字文郁江南建平縣人由進士任浙江
  義烏縣知縣陞南京户部主事員外郞郞中湖州知府攺東昌府陞本鎮兵備副使
  錢如京字公溥江南桐城縣人由進士任雲南
  道監察御史陞河南按察司副使復補本鎭兵
  備副使歷陞至刑部尚書
  高嶼字子洲錦衣衛籍江南崑山縣人由進
  士任雲南道監察御史攺任歷陞工部都水司
  郞中山東濟南府知府陞本鎭兵備副使
  王騰字允升河南洛陽縣人甲戌進士以眞
  定府知府陞任姚文淸字廉夫山西陽曲縣人辛未進士嘉靖
  四年以陜西僉事陞任歷陞浙江按察使
  葛木字仁夫浙江上虞縣人丁丑進士嘉靖
  九年以淮安知府陞任朱家墳口決險急難塞
  壞民田廬道路不通公載鍋沉船實土始安至
  今無患陞山西叅政
  華金字子宣無錫人辛已進士嘉靖十三年
  以雲南叅議陞任
  敖英字子發江西淸江縣人辛已進士嘉靖十四年以陜西副使攺任歷陞叅政按察使布
  政使
  茹鳴金字聲父江南無錫縣人癸未進士嘉靖
  十五年以承天府知府陞任攺山西副使
  孫錦字元朴陜西綏德衛人丙戊進士嘉靖
  十六年以順德府知府陞任攺山西副使歷陞
  僉都御史
  張承祚字懋德河南光山縣人丙戌進士嘉靖
  十七年以太原府知府陞任王琇字元玉河南宣城衛人癸未進士嘉靖
  十八年以山東僉事陞任
  陳仲錄字子載湖廣常德衛籍吳江縣人丙戌
  進士嘉靖十九年以兗州府知府陞任
  王璣字在叔浙江西安縣人巳丑進士嘉靖
  二十年以江西叅議陞任歷陞叅政右僉都御
  史
  朱鴻漸字子明江南吳縣人辛已進士嘉靖二
  十三年以雲南副使補任陞湖廣叅政吳嘉㑹字惟禮山西振武衛人乙未進士嘉靖
  二十六年以山東叅議陞任歷陞叅政巡撫都
  御史兵部左侍郎
  劉廷臣字伯鄰山西洪洞縣人戊戌進士嘉靖
  二十九年以湖廣副使攺任歷陞叅政僉都御
  史
  張鐸字世鳴常熟縣人辛丑進士嘉靖三十
  二年以陜西叅議陞任
  毛愷字達和浙江江山縣人壬辰進士嘉靖三十三年以瑞州府知府陞任本鎭副使遺愛
  在民民爲立祠副使汪來撰有毛公德政碑記
  歷陞吏部尚書
  碑記載四卷藝文中
  馬珮字鳴宸山東德州人辛丑進士嘉靖三
  十六年以河南副使攺任陞巡撫僉都御史
  曾于拱字恩極江西㤗和縣人辛丑進士嘉靖
  三十六年以四川副使補任
  李凌雲字霄冲河南鈞州人戊戌進士嘉靖三
  十七年任陞山西右叅政雷夢麟字伯仁江西進賢
  縣人甲辰進士嘉靖
  三十八年任陞陜西左叅政
  曹麟字汝祥湖廣黄梅縣人庚戌進士嘉靖
  四十一年任
  黃中字文卿浙江遂昌縣人辛卯舉人嘉靖
  四十二年任
  曹科字甲聯山西寧鄉縣人癸丑進士嘉靖
  四十四年任陞陜西叅政歷陞順天府尹
  周希哲字聖思四川威遠縣人庚戌進士隆慶三年任
  吳一本字仲立湖廣河陽衛人壬戌進士隆慶
  四年任
  楊樞字運卿山西陽城縣人巳未進士隆慶
  五年任陞河南叅政按察司布政使
  安嘉善字體亨山西代州人乙丑進士萬曆二
  年任陞河南叅政按察使
  張孔修字允治直𨽾大名縣人乙丑進士萬曆
  五年任徐學古字子友河南洛陽縣人壬戌進士萬曆
  六年任
  頼庭檜字爾舟福建晉江縣人乙丑進士萬曆
  七年任增修學校振作人材易火甲爲房號併
  夫厰於驛遞民多便陞四川叅政卒
  劉魯字希曾河南安陽縣人戊辰進士萬曆
  十年任
  帥祥字履卿四川安居縣人辛未進士萬曆
  十一年任王來賢字元德雲南臨安縣人辛未進士萬曆
  十二年任陞河南叅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查志隆字鳴治浙江海寧縣人巳未進士萬曆
  十五年任潞籓就封道經天津公處置有方軍
  民不擾詳見籓封案稿創建小學敎民興行詳
  見小學碑記陞山東左叅政卒
  兪均字平公江西新建縣人戊辰進士萬曆
  十七年任
  彭國光字用卿江西德化縣人庚辰進士初任晉𣈆江縣舉卓異行取選户部歷工科吏科萬曆
  十七年以左給事中陞本鎮兵備副使公雅操
  堅持才識明敏遇事綽有擔當待下不假辭色
  歷任三年美政難以殫述而調停驛遞之苦經
  理防倭之務乃其大者志書上下及正德以後
  有關係者多所裁定壬辰夏陞浙江叅政
  梁雲龍字㑹可廣東瓊山縣人由進士任兵部
  主事陞員外郞陜中贊理經畧陞井陘兵備副
  使二月餘調本鎮防倭此時㐫荒頻仍兵食俱困焦勞籌策廟堂嘉納南北兵集戰守用裕津
  門鎖鑰既嚴神京保障益固且也滄運罷學倖
  門杜而多士慶北淺增糧借夫養而津民生創
  舉鄕飲酒禮始祀鄕賢名宦詣學講課多士命
  官訓練應襲加俸官軍立學鄉社淸添驛馬躬
  親鄕約救荒賑貧彰善癉惡美政未可殫述也
  楊兆陜西延安府膚施縣人進士歷陞工部
  尚書
  葉宰福建人進士馮任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進士
  來斯行浙江蕭山縣人進士
  朱大典浙江金華府人進士
  陳六始江南蘇州府人進士
  蔣燦江南蘇州府長洲縣人進士
  馮元颺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人進士
  王鼎新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進士
  李化熙濟南府長山縣人進士
  原毓宗陜西西安府韓城縣人進士王秉謙陜西西安府浦城縣人進士
  國朝
  孫肇興山東東昌府萃縣人進士於順治元年
  六月內任陞山西提學道
  李正修河南懷慶府人進士於順治二年五月
  初八日任
  劉武元滿洲人於順治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任
  陞湖南巡撫
  陳洪謨遼東貢生於順治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任
  王化隆遼東人於順治四年六月十九日任
  徐永禎遼東人於順治六年七月初七日任陞
  福建巡撫大兵勦洗靜海一帯徐公力保天津無賊億萬生靈陰受其福
  李呈祥山西隰州人舉人於順治九年八月初
  一日任陞通政司至工部左侍郞捐俸修學
  梁應元遼東人生員於順治十一年五月二十
  五日任
  張道湜山西沁水縣人進士於順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任捐俸修學
  李嵩陽河南封丘縣人舉人於順治十六年十
  二月二十二日任陞按察司
  楊廷錦常州府武進縣人於順治十七年十月
  二十日任
  毛壽登湖廣荊州府公安縣㧞貢於康熙六年
  十二月初九日任愛士惠民嚴拏鬬將有法
  薛柱斗陜西延安府延長縣人戊子科㧞貢於
  康熙九年十一月初一日任廉以率屬寬以惠
  民士子倍加優隆口碑遍於四野
  戶部分司監督
  舊志始于宣德十年今國朝
  裁革不便多載止從草暦元年始
  譚啟四川大寧人進士萬曆元年任
  杜從易四川合江縣人舉人萬曆二年任
  岳凌霜直隸高邑縣人進士萬曆三年任
  甘來學四川雅州人進士萬曆四年任
  梁承學山東聊城人進士萬曆五年任
  張維城順天永淸人進士萬曆六年任
  田時秀直隸完縣人進士萬曆七年任房守士山東齊河縣人進士萬曆八年任
  趙南星直隸高邑縣人進士萬曆十一年任
  石昆玉湖廣黄梅縣人進士萬曆十一年任
  鄭扎陜西澄城縣人舉人萬曆十四年任
  張常福建漳浦縣人進士萬曆十七年任
  余夢鯉福建福淸籍鎭東衛人進士萬曆二十
  年任
  劉汝康山東曹州人進士萬曆二十三年任
  張汝藴山東章丘縣人進士萬曆二十四年任文球河南固始縣人進士萬曆二十六年任
  張五典山西沁水縣人進士萬曆二十九年任
  高第直隸灤州人進士萬曆三十二年任
  王國翼順天遵化縣人進士萬曆三十四年任
  岳儲精山東觀城縣人進士萬曆三十六年任
  蔡怳福建𣈆江縣人進士萬曆三十八年任
  趙謙山西人進士
  吳暘江南常州府人進士歷任浙江巡撫
  于偉山東東阿縣人官生陞廣東雷州府知府
  王濬初山西大同府山陰人解元
  樊維城湖廣麻城人進士
  劉大猷陜西文縣人舉人
  陸思禹江南人特用㧞貢
  唐廷彥四川人舉人
  國朝
  劉汝慧安寧府人官生陞通薊整飭道
  沈奕琰淮安府高郵州人舉人傳鶴祥河南人官生陞山東兗州府知府
  楊宗岱陜西人進士
  蘇霖北京人進士捐俸修學
  陳襄北京人進士捐俸修學
  李薄河南人進士
  順治十二年五月內裁
  天津衛志卷之二終

知识出处

天津衛志

《天津衛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地:1678年

天津,别称天津卫,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康熙《天津卫志》是目前流传下来关于天津地方志的最早志书,本书有根有据的再现出天津这个初为码头,渐成商埠,后为名城的衍变史实和昔日风貌。全书可分为古文化街的传说,津门风物,乡土艺术,轶事逸闻,地名来历等几组文章。它从本地的历史、沿革、遗址、习俗、任务、文化等诸方面,对彼时的天津卫进行了描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