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志 卷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衛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390
颗粒名称: 天津衛志 卷之一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0
页码: 十三-三十二
摘要: 《天津卫志》卷之一主要介绍天津卫沿革、建置、形胜、渡跸、至到、 古迹等相关情况。
关键词: 天津卫 地方志

内容

沿革
  自古封建不一變遷靡常皆有可考衛乃濱鹵
  之地宜不能國而星野形勝竊附于河間名屬
  未攺山河如故于今稱雄鎭焉志沿革
  按一統志順天府禹貢冀州之域天文箕尾分
  野高陽氏爲幽陵陶唐曰都虞爲幽州武王封
  堯後于薊封召公奭于燕後歷秦漢晉魏周隋
  唐宋沿革不一總不出于幽燕至元初建中都
  後改爲大都路明洪武初攺爲北平府永樂初
  改爲順天府
  國朝因之
  衛係直隸密邇
  京畿首列者志所自綂也
  高陽氏
  謂之幽陵
  唐虞
  唐曰都虞爲幽州
  夏殷
  省幽入冀又爲冀州地
  周
  復置幽州武王封堯後于薊封召公奭於燕
  秦
  爲上谷漁陽二郡地
  漢
  初爲燕國又分置涿郡元狩中攺燕國爲幽
  州元鳳初攺爲廣陽郡本始初更爲廣陽國
  東漢
  省廣陽合上谷永光初復立廣陽郡復罷郡
  立幽州治薊
  三國魏
  攺爲燕國
  𣈆晉
  攺爲范陽國
  後魏
  於薊立燕郡又於郡置幽州
  北齊
  於幽州置東北道行臺
  後周
  攺置燕及范陽二郡兼立總管于幽州
  隋
  開皇初郡廢州存後省州入涿郡
  唐
  武德初攺爲幽州總管府開元間攺州爲范
  陽郡乾元初復爲幽州遼
  陞幽州爲南京幽都府後攺幽都爲析津府
  宋
  宣和改名燕山府
  金
  稱燕京攺號中都以析津府爲大興府
  元
  初爲燕京路號大興府至元初建中都後改
  爲大都路明
  洪武初攺爲北平府永樂初攺爲順天府
  國朝因之
  郡屬
  河間府禹貢冀州之域天文箕尾分野春秋爲
  東陽國戰國爲燕趙齊地秦屬鉅鹿上谷二郡
  漢曰渤海曰河間隋唐曰瀛州宋曰瀛海元爲
  河間路明曰河間府
  國朝因之
  衛名
  洪武以前無考永樂三年調補
  天津衛左衛四年調補右衛
  按天津衛屬小直沽荒曠斥鹵之地初無所隸
  焉明文皇靖内難駐兵于兹及卽位永樂二年
  築城三年調官軍守之文皇渡此賜名曰天津
  始隸之河間箕尾分野其賜名之因則李文正
  記詳之復考直沽一載武淸縣志一載靜海縣
  志衛實界于兩縣之間也又曰衛陽此地爲衛
  水所經因衛治在南岸故名
  國朝因之李文正記載四卷內
  建置
  鑿池築城守國者之要務夫有地無城與無地
  同有城無池與無城同衛値衝煩奸宄易生必
  防禦無懈修葺時勤則倉庫積貯之蓄監所囚
  羈之犯神機火藥之藏始無踈虞之患矣若養
  濟院爲恤孤之典義塚爲枯骨之澤橋梁津渡
  皆王政攸關窑竈井泉皆民居攸頼不可忽也
  志建置
  城池
  城垣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五尺開設四門門上
  建樓東去潞河二百二十步北抵衛河二百步
  明永樂二年文皇命工部尚書黄福平江伯陳
  瑄都指揮僉事凌雲指揮同知黃網築城浚池
  民有賽淮安城之說都指揮陳逵在鎮用磚包
  砌遞年始完萬曆十四年寢壞天津道副使王
  來賢重修詳見碑記順治十年大水渰城坍塌
  二面總兵甘應祥副使梁應元重修
  康熙十三年總鎭趙良棟因民居靠近城墻有
  碍馬道且城樓內藏火藥㴱爲不便令盡行拆
  毀離城三丈不許民間起葢房屋以後永爲遵
  行
  又於十三年濬週圍城壕使之寬㴱如式不許
  民間塡塞永著爲令
  砲臺
  崇禎十二年城外撥民地建砲臺七座今總兵
  趙良棟每日各臺撥兵十名晝夜防守
  開河
  城東南角石閘一座引海河潮水週城四面由
  南城水門入城水門上有引汲受福四字於順
  治十年因大水閉塞閘口水涸壕平內外渠溝
  皆不能通今士民公呈請詳撫院照舊開濬庶
  金湯二字不虛云
  堤岸
  城西門外有陸公堤在藏經閣前去城半里餘
  萬曆三十二年敎塲口岸衝决浸及城磚二十
  四層有淸軍同知陸敏捷申請題留兩營班軍
  修護城堤一道繞城西南二面以絕水患係衛
  城第一要防工成名爲陸公提今雖坍塌基址
  尚存所宜亟修以免後害
  敎塲口岸尤爲
  要害時當補築
  樓閣
  拱北樓
  北門城樓今攺北拱神京
  鎭東樓
  東門城樓今攺東連滄海
  定南樓
  南門城樓今攺南達江淮
  安西樓
  西門城樓今攺西引太行
  聚奎樓三間
  今廢
  鐘皷樓
  在城中十字街
  望海樓
  在河北望海寺前
  舘驛樓
  在北門外有海門重鎭畿輔要津二扁
  鄕㑹賓興在此
  魁星閣
  在文昌祠前
  緊靠義路門
  藏經閣
  在城外西北角
  玉皇閣
  在城外東北角
  倉厫附草廠
  按漕船志永樂十三年罷海運從裏河運糧令
  天津衛官建葢倉厫貯糧於宣德間增置三倉
  俱在天津道衙門西命户部主事一員監督
  天津衛大運倉六厫計三十間
  官廳三間
  門樓一座
  天津左衛大盈倉九厫計四十五間
  官廳三間
  土地祠一所
  門樓一座
  天津右衛廣備倉七厫計三十五間
  官廳三間
  關王廟一所
  門樓一座
  以上闖寇焚毀無存
  國朝建
  公字厫六間
  聚粟厫五間
  褁餱厫五間
  曰字厫五間
  以上四厫一貯本衛屯糧一貯截留南糧歲
  支本鎮兵餉
  倉神廟三間
  廟後房三間
  關王廟一所係舊建今重修
  放糧小廳一間
  上宿房二閒
  積貯門一座
  出糧門一座
  舊厫四至基址俱存
  草廠
  在南門內東
  白衣庵前
  敎塲
  舊建在東門外東南隅今新建在西門外
  西北隅
  左右二營馬步兵原額一千八百四十名今實
  在一千五百五十九名各汛亦在内
  城守營步守兵原額六百名今實在五百六十四名
  演武廳五間
  將臺一座
  旗纛廟一座
  關帝廟一座
  火神廟一座
  牌坊
  泮宫儒林二坊
  在東門裡儒學左右萬曆十四
  年重修攺敷敎興賢歷經重修
  政德=天地
  道冠古今
  翊隆皇運興起斯文二坊
  在文廟=壁內東西天津道翻使加六級
  薛柱斗新建
  海天要鎭坊
  在總鎮衙前
  貞憲肅度二坊
  在天津道左右康熙十二年副使加六級薛柱斗捐俸建
  綏民防海坊
  在淸軍廳左
  詰戎儹運坊
  在淸軍廳右
  國計邊儲二坊
  在户部分司左右今存其一
  澄淸海甸屏翰畿封二坊
  在舊道署今廢
  黃甲聯芳坊
  在北門裡爲進士張愚立今廢
  登瀛坊
  爲翰林院劉鈺立今廢
  羣英坊
  爲舉人王鵷葉廣趙鑑鍾㑹葛鳳儀孫昂王登輔立今廢
  一鶚橫秋坊
  爲舉人蔣儀立今廢
  進士坊
  爲進士蔣儀立今廢
  孝行節孝坊
  孝行坊二爲孝子鄭海倪維城立併廢
  節孝坊一爲節婦朱氏立
  昊天聖主坊
  在東門外玉皇廟前
  護國保民坊
  一在東門外天聖宮前一在城外西北龍王廟前
  龍飛渡蹕坊
  在北門外正馬頭河沿上
  星拱辰居石坊
  在太虛觀前善士蔣仲倫劉好義捐貲建立
  橋梁
  鴻溝橋
  在城西北角十步景泰三年立
  安西橋
  在西門外去城五六步弘治八年立
  石橋
  在北門外河北離城二里順治十一年立
  魚化橋
  在櫺星門裡明成化乙酉泮池內有雙鯉躍過是年秋中劉鈺衛琳故名今廢
  登瀛橋
  在櫺星門外康熙十二年天津道副使加六級薛柱斗新建
  津渡
  眞武廟渡
  在城東北隅
  北馬頭渡在城北河卜
  晏公廟渡
  在河北
  寇𡨥家口渡
  在城東南十里餘
  寶船口渡
  在城東南五里餘
  西沽渡
  在城北三里
  大直沽渡
  在城東南十里
  以上各渡口船隻明萬曆十六年天津整飭
  副使查牌仰天津三衛經歷司查議置造各
  渡口船隻俱用本道官銀置造每船水手一
  名每月每名給工食銀叁錢船隻年㴱歲久
  今渰廢無存行人苦之
  神機庫坐落淸軍廳衙西
  大門三間
  正堂三間
  監所
  坐落左營西
  東羈候所
  西監
  養濟院
  坐落城外東南角龍王廟後明撫院李繼貞創立
  窰竈
  天津衛中所燒造官窰五座坐落馬家口地方
  天津衛左所燒造官窰五座坐落馬家口地方
  天津衛右所燒造官窰五座坐落西門外
  以上燒磚修城基址猶存
  井泉
  義井
  在河北寺
  惠井
  在南門外明弘治七年開水獨澄徹甘列今廢
  異泉井
  在儒學内西南角今廢
  西市井
  在西門外今廢
  甜水井
  在城東南張百户宅內今廢
  氷窖三所
  天津衛
  在南門裡西今廢
  左衛
  在東門裡門房後今廢
  右衛
  在三皇廟前
  今廢
  義塚
  一在西門外一里許五十餘畝明弘治六年立
  一在西門外小稍直口路南明工部尚書王公施
  一在西門外砲臺南順治十四年天津道副使張道湜施名曰漏澤園
  集期附店
  市集舊五集明弘治六年添立五集一市
  寶泉集在皷樓初五十五二十五
  仁厚集在東門内初三十三二十三
  貨泉集在南門内初六十六二十六
  富有集在西門內初九十九二十九
  大道集在北門內初八十八二十八
  通濟集在東門外初二十二二十二
  豐樂集在北門外初十二十三十
  恒足集在北門外西初七十七二十七
  永豐集
  在張宮屯初四十四二十四
  宫前集初一十一二十一
  安西市在西門外
  以上集期俱廢
  城西北沿河一帯舊有雜糧店商賈販糧百萬
  資運京通商民均便
  河東新創雜糧店商賈販糧通濟河東一帯村庄
  形勝
  按一統志河經武垣之北九河之會五壘之居
  東瀕滄海西麓太行南枕滹沱北背高河地勢
  廣闊水陸要衝舊志同河間
  山本衛無山
  海去城一百二十里
  衛河源出衛輝府經流故城吳橋青縣各界又
  東北流三百里由直沽入海
  三岔河在津城東北潞衛二水㑹流潞水淸衛
  水濁合流東注於海
  盧溝河在順天府西本桑乾河其源出山西大
  同府桑乾山經太行山入宛平縣境出盧溝橋
  下東南至看丹口分爲二沠其一流至通州高
  麗庄入白河其一南經固安至武淸縣小直沽
  與衛河合流入海小直沽卽今天津衛
  巨馬河在覇州治北源自盧溝河流經州境東
  合界河今移流州治附㑹覇水至直沽入海玉
  帶河在保定縣北東流入㑹通河入海
  黃义河在大城縣東北八十里源自交河分流
  至縣境入三角淀由直沽入海
  三角淀在武淸縣南週圍二百里或云卽古之
  雍奴水經雍奴者藪澤之名四面有水不流曰
  雍以其源自范甕口王家沱河越㴱河劉道口
  魚兒里河諸河水聚東㑹由直沽河入於海
  火燒淀廣四十餘畝聚石溝折河急河三水流
  入衛河由直沽入海
  淸沽港西接安沽港東合丁字沽由直沽入於海
  高橋淀週圍三四十里衆流所聚北入桺义河
  東㑹堂兒淀
  馬家口去城東南約一里許洩南淀之水
  寇家口去城南約十里許通水淀之利
  丁字沽去城北七里其河形有如丁字之象萬
  艘分載於此
  鹹水沽去城東南六十里命名以鹹而沽水甜淡
  新河去城東南九十里在寶坻縣境內先年因
  海運遭風波之險明天順元年漕官奏准調四
  縣覓夫役由水套新開二沽開濬新河一道計
  四十里通接潮水以便海運焉
  渡蹕
  巡狩之典載於虞書將以採歌謠觀風俗今我
  皇巡幸復古禮也且兵衛少而徵求寡
  鑾輿所駐庶民慶之志渡蹕
  明文皇曾渡此
  國朝康熙八年十一月初一日
  皇上幸天津駐營稍直口
  御駕親入西門出北門凡遇生員叩接我
  皇馬上躬身天語下詢是何年進學習某經若干年紀優隆士
  子亘古未聞遍訪民間疾苦萬姓歡呼
  旨傳天津道僉事毛壽登營中試策又
  旨傳生員進營
  親詢毛僉事治蹟次日從教塲過河
  命魚船打魚一網獲鯉二尾賞銀五兩村童牧叟
  遮道仰瞻
  天顏全莫之禁天津彈丸之區自明至
  淸兩經御蹕焉
  至到
  彼疆此界舊制依然若道理遠近是郵傳所由
  限時日而輸將用以稽遲速也志至到
  南至靜海縣陸路㭍拾伍里水路壹百里
  北至楊村驛陸路陸拾里水路七十里
  東至梁城所陸路壹百肆拾里水路壹百㭍拾里
  西至楊桺青陸路肆拾里水路伍拾里
  南到江寧府陸路貳千伍百里水路叁千里北到順天府陸路貳百伍拾里水路肆百里
  東至海陸路壹百里水路壹百貳拾里
  西到河間府陸路叁百里水路叁百伍拾里
  古蹟
  援古以信今考蹟以徵實憑眺者所不遺也天
  津建立雖三百年而遺蹟匪朝伊夕遵舊採新
  以資閎覽志古蹟
  潮汐海水溢上爲潮縮下爲汐其所至之處北
  至楊村南至長也一日兩潮吕彭城在城外
  西北去城十餘里俗傳吕布彭
  越曾駐兵於此而築之也
  巨家庄在城南去城五十里世傳爲漢時巨無
  覇故里
  軍糧城在城東南去城㭍拾里元海運爲屯糧
  之所週圍基址尚存
  三箇庄在城南去城南三十里其村俗稱兄弟
  三人所居
  塌河淀在城東北去城三十里俗傳前代塌陷
  爲淀週圍百餘里遇陰晦時見其城池之形
  富家村在城南去城二十里俗傳漢孝子董永
  典身葬親處
  寶船口在城東南去城五里明初命官往貨西
  域灣泊巨舟於此明季曾撈鐵錨一口甚大今
  無存
  出龍河在城南去城二十餘里俗傳曾有龍出
  於此河故名
  掛甲寺在城東南去城十三里世傳曾有兵過
  此處掛甲於寺

知识出处

天津衛志

《天津衛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地:1678年

天津,别称天津卫,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康熙《天津卫志》是目前流传下来关于天津地方志的最早志书,本书有根有据的再现出天津这个初为码头,渐成商埠,后为名城的衍变史实和昔日风貌。全书可分为古文化街的传说,津门风物,乡土艺术,轶事逸闻,地名来历等几组文章。它从本地的历史、沿革、遗址、习俗、任务、文化等诸方面,对彼时的天津卫进行了描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