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政書卷之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寶坻政書》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256
颗粒名称: 寶坻政書卷之三
其他题名: 積貯書
分类号: K29
页数: 11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本文是寳坻政書卷之三介紹積貯的情況。
关键词: 宝坻 地方志 政书

内容

坻政書卷之三
  門生
  劉邦言
  王好善
  編輯
  積貯書
  本縣𡻕積糓一千石頻荒不䏻及額冗食者又
  多先生蒞任之初倉有糓三百五十石夫之日
  積穀七千有竒盖二十倍于初矣舊制倉穀皆
  取足于贖錢先生寬刑薄罰初嵗
  計贖金僅四
  十三兩五錢積糓不如額者十之八九上官行
  文督貴捋叅治之邑鄉士大夫先捐糓数百石
  小民相継樂輸遂獲免罪談者謂人心不古觀
  此則吾寳邑之民不減於漢民之待劉寬矣先
  生創行朱子社倉之法又令窮民給帖入市𡻕
  納穀一石故不湏贖鍰而積穀甚多絰畫得宜
  上下咸利輯積貯書
  由請行未子社倉公移
  為脩建社倉以濟耕農以裕
  國課事照得本縣嵗該穀一千石孤老武生宫女户
  等嵗食七百餘石兼以㐫荒賑濟所存無幾本縣
  知
  縣袁蒞任之初交盤止粮五百一十四石今
  該本縣設法惜積過民通共四千四百九十二
  六斗四升六合除十七年孤老等役支用外實存
  貯粮三千八百七十七石八斗二升巳絰柳通判
  查明外於本年三月二十四日蒙
  欽差宻雲兵備副使髙案驗為查議借給穀種以
  濟農耕事轉奉
  欽差巡撫都御史王憲牌前事備案仰縣官吏即
  查里社小民農作果係貧難缺少資種者開報花
  名酌量借給仍立限期出示曉諭俾各依期赴領
  于本年秋收抵斗還倉各要嚴加查禁毋容濫與
  及里老刁難等弊事完照式櫕造散過花名穀石
  文冊一本截白一
  本送道轉報等因蒙此卑縣思
  得積穀原以濟貧而耕耨可以足食奉撫台見
  行之牌復朱子社倉之法收歛有時出入有制行
  之数年必有成效遵将散過規條并借給過穀石
  数目造冊申送
  撫院并本道外備造花名文冊見在擬合申報為
  乞
  此今備前由并造完散粮規條数目又冊具申〓
  照驗施行
  計開
  一社倉之法專為濟農凢非力耕之人皆不
  言借其十常年告借倉粮者皆係近城棍徒
  通與革除
  一各里老具開本里務農小户不願者勿強
  願者五家為一票票有頭一鄉為一總總
  有長一村
  不及十家者七八户聮為一票
  皆擇良善信實者充之出則令頭長驗放
  入則令頭長催收
  一舊例計口而給今人多穀〓
  家且給五
  斗人少則逓加人多則〓
  年増給俟
  倉穀豐盈壮丁能耕者給一石老弱婦女
  各給五斗
  一朱子舊例每石加利三斗今止加二斗盖
  不敢務速效而傷民力也本縣三十里候
  每里足粮一千石止收荒粮三升永不起
  利
  一舊例春放秋收今耕獲之候稍遲放以四
  月收以九月
  一凢遇㐫〓
  其息大荒則量
  其本
  一四民惟農為苦然亦惟農為良故以務農
  之人為良家子自今入約之後宜相勸以
  勤相規以過急難相奔走疾病相扶持凢
  里老需索奸頑告累者本縣皆重處之以
  絕尔民之害中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里
  老報縣縣申上司量支息粮以旌之
  一本縣小民借穀于有力之家利過于本有
  一石還至三石者本縣畧與儆責然不敢
  嚴禁之者恐富室不借則小民益艰而耕
  耨益不足也故社倉之設此方為最急今
  領穀之後各宜帑力耕耨秋成早還官母
  致督責謹告
  申請修倉公移
  順天府通州寳坻縣為捐俸修倉以廣儲蓄事准
  本縣管粮主薄牒稱卑職職司管粮蒙将預備倉
  粮石牒職管理查得本倉厫房六聮共一十八間
  舊時積貯不多儘為足用近蒙
  撫院倡義士民樂助及本縣措處各項粮石積貯
  頗多即今各厫皆滿以後粮石無厫收貯不免〓
  責于庭有風雨剝
  及壹南倉有厫二十餘
  間原係聽候輕㐶之所舊時罪人常滿近来清理
  常虚無人以致北邊一帶漸就傾圯今折南倉就
  圯之房造于北倉空地之上所有夫匠工食及増
  買木植物料等費卑職愿捐已俸支給等因到縣
  准此該知縣袁㸔得粮多厫少理應増置而移
  廢就用事亦得宜本官所管粮務不惮勤劳設法
  積貯倉廪或可充盈今修倉之費復自捐俸雖見
  本官為公之義然非有司可継之政查得本年新
  行朱子社倉之法春時放過粮三千一百八十五
  石朱子舊例每穀收利三斗本縣申明止收二斗
  實該増收利谷六百三十七石今𡻕荒歉雖不能
  全收前項移倉所費不多相應于利穀内動支四
  五十石先行修造候工完仍将動過穀数造冊申
  報庶得公平正大之体而積貯有頼矣再照本縣
  各鄉義倉每里一所共三十所亦係本年新創各
  積有粮石並無倉房皆寄附近寺院今春放出秋
  應還倉縁本年夏旱秋涝民皆乏食除田地稍熟
  者陸續徵收外其力難辦納者相應緩徵俟明年
  豐稔一併還官仍于内量支利穀各造社倉一所
  庶可永逺遵行卑縣夫教〓便擬合申詳
  撫院王批仰宻雲道查報
  按院荊批飬民之仁省刑之化具見于此矣
  俱
  如
  議繳
  倉院王
  本道王枇主簿既以出俸修倉乆應補还義
  倉放出之穀已遇荒嵗难追姑緩追
  俱候
  各院詳示行繳
  給帖入市示
  照得本縣市民強者把持貨利弱者不謀升合舊
  有帖粮或以一人而隱佔多人或析銀入豪吏之
  手胥非良法今嵗荒民無食許窮民願入市者告
  官給帖過秋成納穀一石即換新帖以為来年憑
  據不願者繳帖並不許影射亦不許折乾違者許
  諸人首告
  止部民納穀示
  贖銀積穀國有常法本縣慈懦經年不問罪爾民
  又漸知守法初時放告每期不下千紙今寥寥無
  徒罕訟積殻大氏上司口心月甘之自高
  鄉
  倡〓
  衙及倉老封閉厫門各冝知悉
  飬老書
  恤窮飬老王政所先先生為治尤加意窮民飢而
  或給之食寒而或賜之衣死而或塟其骨鬻男女
  者或捐俸贖之每巡行隴畆則鄉民有家事难處
  者繞輿而告先生随縁應之或即借富家米粮沿
  途給之藹然官民一体之情也餘事不䏻悉記此
  其最鉅者輯眷老書
  申請收孤老公移
  順天府通州寳坻縣為推廣德意以崇飬老實
  政事蒙宻雲兵備王副使案驗蒙
  廵按御史劉憲牌備案仰縣官吏即捋該縣見
  在孤老動支倉米每名掌印官親示給賞三斗以
  示
  本院存之意母容経手人役尅减先将動支米
  石名数造冊申報寺因蒙此遵将飬済院孤老駱
  敖等三十五名各給粮三斗另行造冊申送本道
  轉報外但查得本縣孤老在眷済院者三十五人
  守舗㸔堤者大〓
  殘疾無聊之輩理
  應一併分給未敢擅便再照卑職十六年到任當
  累𡻕飢荒之後丁壮流離老弱滿路挨門親檢張
  臣寺六百六十四名有親戚可依者責以大義令
  其收飬李義寺四百七十一名手足尚強責令鄰
  里收晋聴其役使其駱敖寺一百二十五名口既
  無親戚可依又無膂力可用理應收飬而當時倉
  谷短少孤老正額月粮時常缺乏若復多收势必
  不贍其時大水滔天脩堤為急堤岸既成犹惧隣
  封盜决各庄募
  夫
  㸔
  守卑職因選駱敖等三十五名
  口照旧居院食粮每月四斗五升郭恭等九十名
  口㸔守堤岸以鋪為家即以衆人雇募之粮充孤
  老眷済之用本縣每月量給粮一斗五升申蒙
  撫
  按
  批准遵行迩年因洵庄寺𠁅各開溝渠積潦通
  行不復俱水各里各鄉不肯出粮雇人守堤其郭
  恭寺止食縣粮一斗五升不能自給合無稍加優
  恤将㸔堤孤老郭恭寺九十名口每名給粮三斗
  即今倉谷現積七千有竒較之昔年巳増二十餘
  倍
  國家積貯之意本欲大沛仁恩而眷老尤王政所急
  似不為濫但計加給之數每人一斗五升每月共
  増粮一十三石五斗一
  𡻕該増粮一百六十二石
  月計雖少𡻕計
  則多查
  得宮女户歷年食粮中多
  冒濫
  大明㑹典及禮部劄付明開止許食粮一輩今本縣
  彭應和等有人死而尚関者有代名而冒領者有
  時逾百年人経教世而猶支者巳該本縣逐一清
  查申蒙本道禁革外每月約省粮一十五石有竒
  乞即将此米給前孤老是粮不加弗只而眷贍有資
  也㽚縣未敢擅便擬合申詳為此
  申請加給㸔堤孤老月粮公行
  順天府通州寳坻縣為酌䖏孤老以滑饑民以固
  封畛事照得本縣旧有孤老張文相等六十四名
  口有眷済院一所在縣城西北隅地不滿二分房
  不滿八間孤老紫経等八名居住其餘宋文臣等
  五十六名口或寄居蕭寺之頺廊或散處荒村之
  古廟風雨不蔽流離在途卑職正擬另擇曠址重
  搆新楹以全
  國家飬老之典柰自蒞任以来老癃殘疾之徒赴縣
  陳告者日不乏人又據各里老劉舉等呈出各鄉
  老病孤苦連前共一
  三〓
  餘名緣洪水為災〓
  者迯散惟此老殘力不能逺去勢無以自全推廣
  皇仁眷贍為急然人數太多錢粮有限卑職固摘張
  臣等六百六十四名有宗族親戚可依者諭以大
  羕責令收奍李羙等四百七十名手足尚全年力
  未迈者責令隣里收晋听供役使其杜滕等一百
  七十二名皆係聾瞽瘫瘓及老羸太甚者巳経暫
  給雜粮量資口食外查得本縣地極低窪封畛為
  重元時虞集學士㒷京東水利築古堤一道遺址
  尚存各鄉實頼其利常時計地出銀修築堤闕各
  造舖舎雇人㸔守然雇者未必得人守者未必常
  住徃徃被鄰封盜掘一䖏失防則百里皆溺而所
  築鋪舍年年坍毀費用無窮七里庄一堤最為緊
  要常年多被盜決縣丞黄維中五月間遣孤老劉
  永等三名就鋪㸔守屹然無事盖人雖頑狠能毀
  無人之岸不䏻掘有室之堤又平人守之則朝去
  暮来不能常住惟孤老以堤舖為家晝夜不離又
  平人雖在堤常被趕逐孤老窮病致死非难稍有
  不虞即係人命有此三便故今年各𠁅之堤皆被
  毀折而獨此堤無恙今欲倣黄縣丞巳行之例将
  沿河緊要去䖏所築舖舎比常量加牢固分遣狐
  老随便居住就将各里常年雇募之費作為工食
  其有不足者本縣量為資助造舖雖有加工之費
  而一勞永逸所省巳多矣按周礼瞽者典樂刖者
  守門瘝夫司窹寡婦采詩凢瘖痖跛躄之属皆得
  自食于公家此聖人曲全萬物之至仁也今果行
  此則疲癃殘疾之輩皆為守堤捍患之夫民間守
  禦之資即為公家飬濟之禄稽之古制而不悖驗
  之近事而可行似宜速𠁅以濟窮民者也卑職未
  敢擅便為此

知识出处

寶坻政書

《寶坻政書》

《宝坻政书》是宝坻八百多年建制史上留传最悠久的地情文献书。它记载了袁黄主政宝坻五年间的主要政绩,记录了袁黄将儒学、善学、禅学、心学思想付诸于实践而取得的多方面成就,是研究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的重要原生资料。同时,书中也记载了当时宝坻环境、社会、经济、民生、科考等各方面情况,是了解宝坻明代及之前历史和文化极为难得的重要文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好善
责任者
劉邦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寶坻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積貯書序
相关作品
申請修倉公移
相关作品
給帖入市示
相关作品
止部民納穀示
相关作品
飬老書
相关作品
申請收孤老公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