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薊州志[道光]》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104
颗粒名称: 倉厫
分类号: K29
页数: 4
页码: 五十四至五十七
摘要: 本卷是薊州志卷之三關於倉厫的部分。
关键词: 静海 县志 地方志

内容

倉厫
  戶部大倉在州治北正廳三間迎曛閣三間厫房四十間廳
  前儀門三間又前大門三間門內左右各房三間迤東倉
  神土地廟明崇禎年焚燬
  康熙三十四年欽奉
  聖祖仁皇帝上諭截運漕米三萬六百石供應
  陵糈薊州遵化豐潤公詳請建造倉厫堆貯漕米巡撫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沈總督撫院于兩次具題康熙三十八
  年三月二十二日户部堂牌爲懇請建造倉厫庶
  皇糧不致浥爛事福建淸吏司案呈工科抄出該本部覆直隸
  巡撫于成龍題前事康熙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題
  十二月初六日奉
  㫖該部知道欽此欽遵於本月初七日到部臣部行令薊遵豐
  三州縣除支給米石外將存剩數目並每厫存貯米若干
  石之處查明報部再議去後今二月二十四日薊遵豐三
  州縣申覆到部臣等查得先經陞任直撫于成龍將薊州
  遵化豐潤三州縣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建造各五間一聯倉厫一十二座等因造冊具題
  臣部以前項截留米石自康熙三十四年起至三十七年
  上各年支給存剩數目若干並每厫存貯米石若干之處
  行令薊遵豐三州縣查明報部之日再議具題去後今據
  覆稱三十四年起至三十七年止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除支給外現存剩米五萬六千四百八十九石九
  斗零約計每間貯米五六百石但前米未空後米繼至若
  收貯無倉米致浥爛祈及時造倉等語查陞任直撫于成
  龍旣稱薊遵豐三州縣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建造倉厫需用工料等項屢加駁減估計具題等
  語相應行令該撫將前項價値核減節省建造俟蓋倉完
  日將葢造丈尺匠夫數目并需用物料等項造冊報銷工
  部工部查核題銷可也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初六日題本
  月十四日奉
  㫖依議
  本年三月二十七日密雲縣人季有賢王成具狀攬蓋倉
  厫六十間大門一座圈牆一道包三年之內如有捐塌自
  捐修補本年十一月初一日興工三十九年十月初二日
  完工後又核減銀八百二兩零實銷銀一萬二千八百五
  十四兩三錢一分零四十一年三月初四日工部題明報
  銷本月初七日奉
  㫖依議
  倉內設大門一座官廳三間今久已坍廢原設厫房十二座
  今存九座本州五座曰永隆曰永順曰永豐曰永盛曰永
  盈道光七年奉文借給玉田縣永盈厫一座本州僅存其四
  東南厫房二座爲遵化州之倉又東南爲倉神廟西南厫
  房二座北爲遵化州之倉南爲豐潤縣之倉
  預備倉在州治東北正廳三間左右厫房十間又前嚴房二
  間大門一間於崇禎年間焚燬後攺爲張大明王廟
  義倉舊有六處一在中營一在邦均一在進貢坨一在馬伸
  橋一在別山一在上倉均久經坍廢嘉慶二十一年州牧
  司馬章於城內張大明王廟旁另設義倉一處計六間厯
  任倡勸存穀八百四十石三斗八升六合七勺道光十年
  州牧沈鋭勸捐成本大錢六百千發商生息以備修補
  常平倉在新魁樓南
  鹇常平預備諸倉本爲州縣中所必有薊州因每歲奉
  撥
  陵糈數百石添設多倉諸敷存貯而預備等倉遂不復隨時修葺
  矣然
  陵糈倉厫舊本十二座今只存其九且有爲鄰封借用則預備諸
  倉亦宜隨時修建者也特以經費攸關不能各工並舉
  不得不權其緩急云

知识出处

薊州志[道光]

《薊州志[道光]》

[道光]蓟州志,十卷首一卷,(清)沈銳纂修。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戶部大倉
相关机构
預備倉
相关机构
義倉
相关机构
常平倉
相关机构
陵糈倉厫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薊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