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俗沿革記卷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政俗沿革記》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932
颗粒名称: 天津政俗沿革記卷三
其他题名: 水利
分类号: K29
页数: 7
页码: 一至七
摘要: 本卷是《天津政俗沿革記》的第三卷,介紹天津的水利情況。
关键词: 天津 地方志

内容

天津政俗沿革記卷三
  水利營田隄壩
  折湍流款曠陂俾清流浸潤灑之畎畝化鹵田而爲甘
  壤稉黍稼穡不可勝數農夫熙怡悅豫相與謳歌疆畔
  此非西門起鄴信臣治穰之政耶津民苦河爲患久矣
  每歲水大至輒奪百姓穀土膏腴之地然前明汪應蛟
  清初怡賢親王及近世李鴻章因高卑之宜藉溉灌之
  便創業農事皆能富國饒人其他若通窬瀆增隄防蓋
  亦足紀焉而暫勞終不如永逸也世有西門信臣其人
  者乎是所望於後之君子自明以來營田本末別爲編
  年體記之其興廢得失之故不待解說可求而得也并
  次之以隄壩考舊志載元立萬户府設左右翼屯田是
  不在天津一隅也經營天津屯田實自明汪應蛟始而
  肇端於徐貞明
  營田
  明萬厯十四年給事中徐貞明奏順天眞定河間諸郡
  分建屯田招徠南人許其占籍工部尚書郭朝賓以水
  田勞民請俟異日
  萬厯二十五年天津巡撫萬世德題請開天津水田萬
  世德經畧朝鮮汪應蛟繼之申建前議多格不行
  天啟元年御史左光斗用天津巡撫汪應蛟議復天津
  屯田令通判盧象觀管理屯田水利明年御史張慎言
  建言屯種章下所司令太僕卿董應舉管天津至山海
  關屯田開田十八萬頃
  清康熙四十三年户部議准天津總兵官藍理奏將天
  津沿海窪地做南方開爲水田召募江南等處無業之
  民安插天津給與牛種限年趨科又將標兵依前朝屯
  衛之制入籍力田
  四十九年户部議准直隸巡撫趙宏燮奏查勘原任天
  津總兵官藍理開墾水田一百五十頃令天津參將藍
  珠料理接種
  雍正四年吏部等衙門議准怡親王允祥大學士朱軾
  奏直隸興修水利請設京東京西京南天津四局設營
  田觀察使
  八年工部等衙門議準設河道總督一員其營田事務
  歸直隸總督管轄
  十三年諭直隸營田乃皇考教稼善民之意但事關地
  方必須本地方有司實力奉行將營田觀察使撤回專
  交地方官管理
  乾隆元年裁直隸河道總督以總督專管河務直隸新
  舊營田歸州縣管理
  嘉慶二十五年諭御史陳鴻條奏興修營田水利雍正
  年間於近京設局經理曾著有成效著方受疇飭委妥
  員相度各河淀水勢倣照雍正年間成規設法經理並
  多方觀導使水田歲有增墾
  道光二十三年諭訥爾經額奏遵查天津至山海關一
  帶户口殷繁地無遺利其無人開墾之處乃沿海謙灘
  潮水鹹牆不足以資灌溉屯田之法勢難舉行所奏自
  是實在情形著照議辦理
  咸豐九年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奏準督飭兵弁於鹹
  水沽營田三千五百四十畝葛沽營田七百五十畝
  同治四年萬青藜卞寶第奏請官荒地畝試墾水田奉
  諭咸豐年間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帶
  興辦水田得稻田四千二百餘頃嗣經崇厚督員經理
  使斥鹵之區咸爲沃壤今甯河天津交界地方查有官
  地並據崇厚聲稱軍糧城一帶臨傍海河但開渠二道
  招佃墾種可得稻田千餘頃卽著崇厚復勘以興地利
  而裕民食
  光緖元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奏僧親王鹹水沽葛沽營
  田招佃承種疊遭水患湮没無存軍糧城崇厚試墾四
  百七十餘頃計成熟不過十分之一亦因連年被水漸
  就荒蕪鹹水沽一帶荒地承種無人請飭周盛傳督率
  防軍先於鹹水沽新城一帶試墾稻田
  十六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議覆御史洪良品直隸盡開
  水田條陳奏稱宋元事遠難以取證明代所營之田非
  導山泉卽傍海潮絕不引大河無節制之水以資灌溉
  卽如天津地方曾飭周盛傳試墾水田此在潮汐可恃
  之地若於腹地大河經流多分支派穿穴隄防恐欲富
  民而適以擾民欲減水患而適以增水患也開墾水田
  祇可因地制宜以收一隅之益斷難全力大舉貪迂遠
  無成之功
  二十二年設小站營田墾務局招佃墾種歲納租課
  隄壩一防患
  一曰陸公隄明萬厯三十二年教場口外決浸城甎二
  十四層河防同知陸敏捷築護城隄一道起自稽古寺
  前繞城西南二面一曰北運河隄東岸自香河縣起曲
  折入縣至隄頭村西岸自廢潔縣碼頭起至桃花店由
  桃花店南至祇樹園以疊道代隄可由祇樹園至新莊
  由新莊至三官廟一曰南運河隄東岸碾砣嘴楊柳青
  汪家莊姜家井小稍直口教軍場等處築有遙隄縷隄
  月隄至三岔河口西岸自碾砣嘴至三岔河北趙家場
  紙作坊等處築有遙隄縷隄一曰格淀隄清康熙年修
  在大清子牙二河之間自河間府莊兒頭起至天津西
  沽止所謂格淀者使格河淀而二之使河自河淀自淀
  也一曰海河隄自城東南馬家口起厯靳家園梁家園
  賀家口土城雙港閘白塘口鹹水沽葛沽爲海河西隄
  自東門外至鹹水沽舊有疊道爲往來通衢乾隆四年
  天津道陳宏謀因土撿殘缺請照遙隄之意棄埝培道
  以禦之由直隸總督孫嘉淦奏準施行此外則有西沽
  疊道韓家樹斜埝光緖七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奏陳直
  隸河工情形稱乾隆以後未興大工道咸以後軍需繁
  巨更兼顧不遑凡直屬大河及各支河原有開壩隄埝
  無一不壞減河引河無一不塞觀李鴻章所陳可以知
  其大凡也近歲鉅工則光緖十九年之隄頭滚水壩也
  李鴻章奏稱隄頭地方適居三岔河口之上距永定河
  大清河下口三百丈距北運河下口一百六十丈距子
  牙河下口一百丈距對岸疊道木橋九十餘丈係南運
  河北岸漫水歸入之處查該處爲五大河羣流總匯之
  區隄外迤東一帶漸趨低下開河洩水甚爲得勢現由
  此處修建滚水壩一座直趨塌河淀心正對金鐘河口
  以光緖十六年十八年水勢極大時計之壩口過水七
  八尺由壩入金鐘河循流入海約可分洩五大河盛漲
  十分之四有此別途不致併入三岔河口以專歸海河
  奏上李鴻章委吳廷斌督修吳廷斌卽承修金鐘河者
  也
  隄壩二圍田
  白家圈吳家嘴白塘口辛莊由靜海劃入縣治葛沽盤
  沽東西泥沽由滄州劃入縣治均汪應蛟舊屯地址也
  天津城南藍田及賀家口圍田藍理所開也均經築閘
  築埝架橋梁設涵洞舊志稱藍理立水田並請建海光
  寺延僧成衡爲住持寺外多成衡墾土故環寺有渠通
  賀家口出海復掘長短溝洫以灌溉東西圏稻壟此有
  明及清初之陳跡也同治四年崇厚奉命履勘水田五
  年新開水田環渠在邢家沽海河北岸起爲上口向北
  而東由東而南至卧河村通海河爲下口中渠一道自
  北而南至泥窩村通海河光緖元年李鴻章奏令防軍
  試墾稻田稱新舊營田均就荒廢因就鹹水沽新城一
  帶試辦屯田其屯基在縣治迤東新城迤西鹹水沽迤
  南在鹹水沽口南流一里建有大橋一道曰通濟橋再
  二里有橋曰問津橋再六里有大閘一道曰宣惠閘閘
  東爲水師營屯地莊房仁軍屯地西爲盛字右軍屯地
  十二里至新農鎭有閘曰肥興閘橋曰履豐橋又東十
  里有橋曰觀稼橋又十五里有閫曰福潤閫又十里河
  分支北流通南開曰南開閘又東行二十里有閘曰東
  安閘距大沽口三里地名三里墳聞下卽通海河新農
  鎭西河距鎭十里至中堂窪有閘曰富民閘計開營田
  民地十三萬六千五百八畝五分周圍挖有界溝並築
  長隄與民地隔絕每方格爲二里以綫分軍民界綫以
  內係營墾地綫以外爲民地
  天津政俗沿革記卷三終

知识出处

天津政俗沿革記

《天津政俗沿革記》

《天津政俗沿革记》为王守恂所撰。王守恂弱冠负文名,从政后不废吟咏撰述之事。晚年家居与闻天津修志之事,分任编纂,对《天津县新志》的成书有重大贡献。《天津政俗沿革记》共16卷,原为他参与编辑《天津县新志》的一些采访手记,后由门人赵生甫成书,经王守恂删改并由金钺勘校定稿。该书对今人研究、了解天津近代史、天津地方史以及民情风俗极具传信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守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