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薊州志卷之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薊州志[康熙]》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698
颗粒名称:
薊州志卷之七
其他题名:
人物志
分类号:
K29
页数:
82
页码:
一至四十一
摘要:
本卷是《康熙薊州志》的第七卷,介紹關於薊州人物的情況。
关键词:
地方志
蓟州
人物
内容
薊州志卷之七
順天府薊州知州加七級湘水張朝琮重修
儒學學正癭陶李宗柟
同叅訂
訓導直沽馮嵤
吏目古越潘錫榮較梓
漁陽驛驛丞檇李鄔棠編次
候選縣丞郡人崔顔同輯
候推營守偹加一級郡人王家福家採訪
人物志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人卽與天地并列謂之三才何則天
地之性人爲貴人爲萬物之至靈而况有與天地合其德者
耶昔之賢相名將其勲業垂之丹靑赫赫猶在人耳目間者
雖未志而已傅矣獨惜夫潜德幽光不求聞達與夫智深勇
沉之志散棄於山巖墟莾之間其湮没者亦多矣爲之列其
行誼次其時序亦不使湮没無間也故志人物
鄉賢
夫子有言觀於郷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苟鄉之無賢何以知
王道之易易乎是知賢以鄉重鄉更以賢重矣夫賢者之歸
榮故里也鄉人莫不加敬子弟咸以爲法古之所謂鄉先生
没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
魏
徐邈志行高潔才愽氣猛然能高而不放潔而不介愽而
守約猛而能寛文帝時爲凉州剌史務農積谷立學
明訓進善除惡人咸服其威信入爲司隷校尉百僚
憚而敬之遷光祿大夫進司空以老病固辭不受
晉
劉沉字道眞愽學好古衛瓘辟爲椽領本邑大中正敦儒
愛士申理張華辜辭㫖明峻爲當時所稱齋王冏專
政引爲左長史遷侍中後遷雍州剌史河澗王顒作
亂詔命公襲顒顒敗退保長安公乘勝追之顒兵復
振公兵潰被執顒怒甚鞭而斬之至死神色不變
魏
高閭字閻士少有令名愽綜經史下筆成章文帝時爲中
書侍郎叅朝政轉中書令給事中委以機宻文明太
后甚重之遷中書監孝文帝令公辨忠侫公日侒者
餙智以行事忠者發心以持道如玉石曒然可知景
明初卒於家謚文貞有文集四十卷其文追配高允
時稱二高
皮豹子少有武畧爲散騎常侍賜爵淮陽矦鎭長安又持節
都督關中諸軍擊宋平仇池獲其剌史胡崇之又除
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斬宋將靑陽顯伯悉
俘其衆又擊退蕭道成以功徵爲尚書又禦宋將殷
孝租於淸東大敗之擢爲内都大官卒賜爵淮陽王
謚襄子道明襲爵
皮懷喜乃皮豹子之次子官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諸軍事
鎭仇池申布恩惠敵人大悅徵爲南部尚書賜爵南
康矦討平叛羗楊文度柳𣒰遷豫州剌史卒
平恒字繼叔多學愽聞安貧樂道徵爲中書愽士又爲幽
州别駕妻子不免於饑寒自周至魏歷代帝王傳代
之由貴臣陞降之緒皆撰錄品第啇畧是非名曰畧
註合百餘篇後遷秘書令卒贈都昌矦謚康
齊
平鋻字明達少聰敏讀書通大義有豪俠氣之洛陽與慕
容儼習騎射歸高歡爲懷州剌史奏請於州之西枳
關道築城以防魏兵尋魏陽剽領兵來攻時城新築
糧仗未集公竭力固守卒敗陽剽以功進開府儀同
三司官尚書卒贈司空謚文
鮮于世榮少沉敏有𠾖幹官平西將軍以平高思政功封義
陽郡王加太子太傅周武帝伐齊畏公威名以瑪瑙
酒杯相送公卽擲破周兵入鄴諸臣俱降公獨在臺
前鳴鼓不輟遂被執周人百計誘之降不屈見殺
唐
魯炅長七尺餘畧通經史以𤸌補羽林長哥舒翰引爲别
奏安祿山反與賊將武令珣戰敗走保南陽賊使哥
舒翰招之不從乃令田承嗣來攻城中食盡得中官
曹日昇運糧濟之與賊相持一年至人相食公乃率
衆突圍走襄陽田承嗣追至公力戰反獲大勝賊乃
引退賊欲剽掠江湖頼公扼其衝賊不敢犯故江湖
得全策勲封岐國公後又同九節度使圍安慶緒於
相州賊平徵爲散騎常侍兼金吾大將軍卒贈工部
尚書
後唐
趙玉客於滄州依節度使吕兖時劉守光破滄開盡戮吕
兗親屬兗子𤦺年十四趙公負之而逃變姓名丐衣
食時教誨待之如子及𤦺仕後唐爲端明殿學士而
趙公已卒矣
李承約字德儉明宗時爲荆州節度使招降反叛毛璋明宗
大喜遷黔南節度使勸農桑興學校及去任黔民乞
留後官至左衛上將軍
張希崇少好學通左氏春秋爲靈武節度使不喜聲色善墲
士卒恩威并著人皆悅服明宗詔褒美之
後漢
歸譡字安正弱冠以儒學稱仕漢歷禮刑二部侍郎時史
弘肇怙權專殺告訐成風邊公上言日邇來有匿名
〓書及風聞言事搆害良善有傷風化遂使奸吏得
〓
〓
〓
〓
下何不殺之次日伏闕請罪世宗知其亷直剛介言
多忤物命釋之仍於閣門外罰飲數爵宋初遷刑戸
二部侍郎致仕歸
後周
竇禹鈞家素豊性仁慈與其兄禹錫俱以詞學名年三十無
子夜夢其祖其父謂之日汝宜早行善汝不但無子
而且壽不永竇公夢中拜而受教家有僕盗用錢二
百千慮事覺有女年十二寫劵繫於女臂云永賣此
女與本宅償還所負錢遂遁去竇公看卷甚憐之其
女及笄以二百千錢擇良配嫁之僕聞而還泣訴已
罪竇公不問僕父女圖竇公像晨昏祝壽又元夕遊
延慶寺得遺銀二百兩金三十兩持歸明旦詣寺候
失物者須臾一人涕泣而來問之乃日父犯大辟徧
懇親知貸銀將贖父罪昨醉於此而失父罪不得贖
矣竇公騐其實還之復又贈其盤費凢舉宗親之䘮
二十有七嫁孤貧之女二十有八故舊窘困貸以金
帛𠈷之販鬻爲活者數十家四方之士頼其舉火者
不可勝數每量歲之所人除日用之外俱以之濟人
於宅南建書房四十間聚書數千卷禮文行之士爲
師四方之士有志於學者聼其自至後復夢其祖若
父曰數年來以汝有隂德名掛天曹增壽三紀五子
皆顯仍以福壽終隂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遲
速之間耳從此愈積隂功後五子皆貴顯竇公仕至
右諫議大夫年八十二沐浴别親戚談笑而終
趙
趙贊字元輔父延壽尚唐明宗女封燕王公㓜聰慧明宗
甚愛之常曰此兒令器也公七歲應神童舉明宗詔
曰都尉之子太尉之孫㓜能讀書弱不好弄克彰廷
訓宜錫科名可特賜童子及第仍附禮部春榜晉天
福三年命公奉母歸薊州𨖚用爲節度鎭河中後仕
周爲龍武統軍從世宗南征㧞濠城授保信軍節度
盡除苛政務從寛簡宋開寳二年從征太原攺鎭鄜
州封衛國公卒贈侍中
趙文度後唐時舉進士歷徐兖陳許四鎭從事漢時官至中
書侍郎平章事加司徒與郭无爲不恊出知汾州徒
嵐州宋征嵐圍甚蹙乃降授安國軍節度使徒華州
又徙耀州歷三鎭而卒
馬全義善於騎射宋初從征李筠太祖召面問計公對日筠
守孤城若併力急攻立可殄滅倘緩之適足以長其
奸太祖日此吾心也卽麾兵急攻公率敢死士數十
人乘城扳堞而上飛矢貫臂公㧞鏃臨敵士氣益奮
遂㧞其城以功遷左相都校領江州防禦使尋因疾
卒年三十八贈檢校太保大同軍節度
高彦暉仕𨖚爲瀛州守將周世宗北征以城降遷耀州剌史
宋伐蜀公爲先鋒都指揮使又同田欽祚討全師雄
至尊江賊據隘路官軍至遇伏不利田欽祚惧欲遁
又畏賊躡其後乃詰之日公食厚祿遇賊畏縮何也
高公乃復麾而進田欽祚乘此遁去公獨與麾下十
餘騎與賊戰皆死年七十人甚痛惜命優恤之
馬知節字子元以父全義𤸌補供奉官年十八監彭州兵兵
士憚之如老將又監潭州兵時何承短守鎭以文雅
餙吏治公甚慕之因折節讀書旣而䕶兵愽州完城
繕甲儲積芻粟吏民以爲生事忽遇𨖚兵至王師連
敗至愽州𨖚人知其有偹退去徒知定遠軍時議欲
令河南之民輪餉河北公對轉運使樊知古日軍少
粟多簸其紅腐尚當得十之六七知古從之果獲粟
五十萬斛分給諸軍省河南之役有部民入保避𡨥
兵有盗其首餙者䕶軍笞而遺之公日民避外患而
來及罹内𡨥不治何以肅下卽命斬之又詔命同王
繼恩討反叛李順王繼恩恃勢白任惡公不附已付
羸兵三百遺公守彭州至彭賊兵十萬來攻公力戰
難敵卽横槊潰圍而出遲明援兵至復殺入賊乃潰
去太宗聞而加益漢州都巡檢劉旴作亂連下二十
州縣公領三百人追至蜀州與戰遂殺劉旴知秦州
州有羗質此有二紀矣公日羗亦人也豈不恩歸悉
遣之羗人感激再不犯塞秦州有銀鑛久竭課額弗
給吏必破産償之公三上章請蠲遷知益州兼本路
轉運使時歲運蜀物踰萬計毎令富民以舟運坐沉
溺这患破産賠補者甚衆公請代督蜀人之困稍蘇
徒知延州有言邊𡨥於上元節至公命張證大開關
門累夕宴樂𡨥惧不測卽引去又徒鎭州詔發澶魏
等六州糧輸鎭州時兵交境上公日糧來是資𡨥也
止之車駕至澶淵王超屯兵眞定不至公遺書讓之
王超方出兵尤以中渡无橋爲辭公偹材木一夕而
橋成召爲僉書樞宻院事時大臣多言祥瑞公獨不
然之進樞宻院副使王欽若時爲正使公薄其爲人
未常少屈毎廷議得其不直必面詆之出爲頴州防
禦使知潞州移知天雄軍詔知樞宻院事以疾乞歸
卒贈侍中謚正惠
趙普字則平初爲滁州判官太祖入滁與語大悅適獲盗
至命盡殺之公請訊而後决内果有𡨚誣者十之七
八得全活太祖竒之以爲樞宻副使尋卽遷侍郎同
中書平章事公旣相以天下爲巳任太祖𠋣任之事
無大小悉咨决焉計旡不從公少習吏事寡學術太
祖勸其讀書遂手不釋卷卒封韓王謚忠獻
竇儀字可象禹鈞長子十五能屬文仕周爲翰林學士宋
遷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奉詔重定刑統三十卷再
入翰林知貢舉卒贈右僕射
竇儼字望之禹鈞次子㓜能屬文旣冠舉進士仕周爲右
秿闕修三朝實錄加集賢殿學士判院事公上疏論
歷代致理六綱一日明禮二日崇樂三日熈政四日
正刑五日勸農六日經武禮有紀若人之衣冠樂有
章若人之㗋舌政有統若人之情性刑有制若人之
呼吸農爲本若人之飲食武爲用若人之手足斯六
者不可斯須去身也世宗聼納之詔命考正雅樂乃
校鍾磬筦籥之數辯淸濁上下之節復舉律吕旋相
爲宮之法迄今遵用之拜爲翰林學士太常寺宋遷
禮部侍郎凡祀事樂章宗廟謚號多公撰定人服其
該愽
竇侃禹鈞三子登進士與兄儀儼同榜文行并優仕至起
居部
竇偁字日章禹鈞四子初仕周爲絳州防御判官守遷右
補闕知來州太宗領開封府尹時選公爲判官尋出
爲彰義節度判官太宗卽位召爲此部郎中時議北
征公議休兵牧馬以徐圖之太宗從其言加樞宻直
學士遷左諫議大夫擢叅知政事卒太宗車駕臨哭
贈工部尚書
竇僖禹鈞五子仕宋爲左補闕子諲誥俱登進士
許驤風骨秀異十三能文善於詞賦𥘉詣貢部與吕蒙正
齊名歷官御史中丞用法寛恕時稱長者
宋𤦺字叔寳少好學舉遼進士官侍讀漢時同趙賛至南
宋初爲開封府推官時太宗領府尹甚禮遇之及卽
位授太子洗馬遷太常寺丞擢諫議大夫叅知政事
遂與李昉同拜平章加門下侍郎昭文舘大學士尋
以外事中傷見疑遂報罷卒於家
楊崇字寳臣眞宗時發周懷政謀傳位於太子逆謀擢桂
州觀察使仁宗卽位授振武節度兼樞宻副使進樞
宻使因上章懿册不至御史劾罷之以使相判許州
𨖚人將渝盟詔擇將偹邊公自請行復拜同平章事
判定州坐其子宗誨𥿄賍貶右衛上將軍致仕攺太
太保卒贈太尉謚恭毅
監知秘書少監
韓知敬仕𨖚爲中書令佐國之臣鮮與之倫
韓知古善謀有識量仕至中書令時𨖚初立國文禮竦濶公
爲之援據古典叅酌國俗以定禮制由是文質咸宜
韓匡嗣官至西南招討使卒贈尚書令
韓德讓有威儀明治體爲政事令得幸於蕭太后賜姓名耶
律隆運拜大丞相封齊王
金
韓玉以經義詞賦兩科進士入翰林爲應奉應制作詩一
日百篇文不加㸃嘗作元勲傳章宗嘆曰勲臣何幸
得遇此筆後以建言開潞水漕渠舡運至都陞陜西
東路轉運使
木甲法心貞祐時爲提控與同知順州軍事温迪罕唆查刺
守宻雲元兵於薊州執公家屬以示之令其速降遲
則卽殺家屬公曰吾事本朝受厚恩戰則速戰心不
降也豈以家人死生爲計耶城破公死於陣温迪罕
咬查剌被執不屈死詔贈公爲關府儀同三司樞宻
副使封宿國公樹碑時祭
元
鮮子樞能詩文尤精書翰至太常典簿所著有困學齋集
名擅一代
李衎慱學多技尤善枯木竹石著有竹譜今傳於世仕至
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卒謚文簡
曾德宗聖曾子五十七代孫父仲祥挈家居襄陽宋末城
䧟與繼母左氏相失公求之五年乃於廣海得之奉
迎以歸孝養甚至事聞旌表
明
崔富字教之上醴泉人正統辛酉舉人知鄧州攺知南通
州陞兩浙運司同知賦性剛正居官氷蘖年未六十
卽求退及歸之日獨策一蹇行李蕭然如布衣時公
學問該博又工詞賦增修家禮集說重較聲律發蒙
刋教民條約著𥂁政一覽卒年七十有四子孫綿長
科甲不絶人謂公之令德所衍
李素正統七年歲貢任浙江臨安知縣以德化民民嘉其
爲良吏
賈斌貢生爲鴻臚寺鳴贊爲人小心勤愼動無所苟弘治
年視朝忽大雨群臣皆失次惟公肅容鵠立孝宗器
之陞禮部左侍郎進尚書賞賚不可勝計正德攺元
致仕歸處鄉黨如布衣時有公事詣有司惟乘馬側
行時年捌拾有伍有助之輿夫終不受
王鸞字鳴世鎭朔衛人舉人任陜西鳳翔府同知持身儉
約勞心撫字民皆感之
劉聰薊州衛人字守愚有友人毛欽病革以後事托公公
爲之舉二䘮婚嫁其子女任兵科給事中爲會試同
考官所取皆名流時稱兵科爲錢窖公獨持風力請
託不行上章勸孝宗早視朝以勤政事止傳奉以抑
奔競皆嘉納之陞湖廣叅政承勘南渭王長子獄論
死者五人公亷其誣悉縱之竟抵長子罪遷山東布
政德王府造坟民苦其役公監修悉心經畫不三月
而告成凢故舊告急無不周之巡撫宣府留心邊務
境内肅淸旣而致政歸以壽卒祀郷賢祠
史俊居醴泉郷貧而好學成化時登進士歷吳縣矩縣松
江府同知有惠政民啣其德爲立去思碑陞常州知
府遷陜西按察司副使致仕養親里居蕭然依然寒
士人服其高潔
歐信進士任戸部主事賑荒京西蠲逋負萬計活飢民萬
人署郎中事時權貴有請河東𥂁十萬引衆不敢出
一語公獨持不可督餉大同增置東大有倉乘賤而
糴不數歲嬴五十餘萬石劉大夏巡撫至嘆曰典邊
儲者盡如歐郎中吾無此行矣中官樊德趙宣上言
保定河澗有𨻶地可作皇庄公徃看力白其妄乃止
陞浙江叅政歷河南山東布政俱有賢聲巡撫大同
選將訓兵經理屯牧修舉廢墜未踰年以勞瘁卒
燕忠字良臣薊州衛人進士任常州寧國推官讞獄多平
反有民賈於江淮間怨家嗾其僕殺之因盗其貨罪
人久不得公亷其情誅之陞御史以災異上言親賢
納諫重名器節財費嚴賞賚諸事言甚剴切孝宗嘉
納之廵按陜西發奸摘伏風聲凛凛賍吏望風解組
陞環慶兵偹副史轉山西苑馬寺卿陞按察使禁和
買節妄費民間有氷玉之謡進布政使以簡静爲治
陜人逆璫劉瑾方柄國公獨不拜其墓且無所餽瑾
啣之卒不能害巡撫宣府攺大理寺卿執法秉公貴
近請託一切拒絶辨知州田崑之𡨚正胡某殺父之
獄皆逆鱗忤權貴人爲公危而竟從公之議江西藩
臬交惡獄久不决葢因寧濠主之也公奉命徃按獄
成人無異言公爲人狷介峭直寡言笑不輕交際人
望而畏之有包孝肅趙淸獻之風居官三十年卒之
日囊無餘蓄吏部奏其剛正得大臣體法應贈典追
贈刑部尚書
張寳舉人任舒城知縣受民節用民以殷富陞亳州知州
扶弱鋤强豪右歛跡人咸懷之
李莊上負𪔂人以進士歷宰臨潁華亭俱有異政陞伊府
長史輔導莊王勉學睦宗君臣相得甚懽授嘉議大
夫王薨受顧命宗藩紛求嗣爵公獨奏濟源王嗣之
請名定封安鎭危疑公之功在社稷不能盡述子孫
屢世貴頤
楊臣平醴泉人少年奮志苦攻舉業早掇鄉薦任山西石
州知州歷江西瑞州府同知𥂁之司運同淸介有聲
鄉評推重
朱昭鎭朔衛人進士兩任縣令遷冏貳出守𥠖平德政多
端居郷恂恂人稱長者題祀郷賢子孫書香綿遠
歐思誠信之孫通判弘悳之子生而靈異十歲能文儒士聯
㨗初宰朝邑行取爲大理評事轉知東昌府時運河
淤塞公建議疏决獨任勞瘁不爲權貴阻撓六月而
工告成全漕有頼竟以戇直忤時致政歸而卒
歐思賢思誠胞弟進士宰合肥値歲歉人民凋療逋賦甚多
公招撫移民還定安集墾荒納稅積逋頓紓民不稱
厲建祠祀之考最轉兵部員外郎勞瘁成疾卒於官
李秋下醴泉人進士任行人轉御史歷宣府大同𨖚東廵
撫賢聲大著考滿受封致政歸睦隣親族不以貴挾
人題祀鄉賢子孫仕宦不絶
侯東營州右屯衛人舉人初宰新鄉捐俸修橋數省稱便
復令海豐愛民好士人甚懷之子孫繁茂繼世書香
王極營州右屯衛人天性峭直以進士授西臺彈奸鋤暴
時稱鉄靣歸里杜門掃軌不通公謁
莫𤪽上負里人進士爲工曹主政遷樞曹郎秉憲大同陞
𨖚左大叅經文緯武風猷宣著以邊才課最致政居
郷與俗無忤子孫書香繼美
崔棟薊州衛人由進士筮中書遷栢臺持斧楊州禦倭有
功請築楊城以爲保障楊人德之而立祠焉主試陜
西浙江爲國羅賢如沈一貫朱賡軰皆一時名流及
居鄉持身以禮非朝賀不入公門壽八旬卒
王汝正下醴泉人進士由節推歷西臺遷泉憲直道難容恬
退歸里出入不乘無異布衣時親故蒙周者甚多
毛鋼倫之孫進士授汝寧推官持亷秉公寘崇藩校於法
崇王恕以刑威嚇之公神色不變王加禮焉歷樞郎
守杭州秉憲浙江蕩平礦𡨥晉秩禮冏卿廵撫鄖陽
陞大司馬地官卿經國充裕致政歸家居距城十里
不入公門好學益篤課徒十餘人後先登第待姪維
騶如子亦登科甲置義田以周内外貧族闔里德之
士民公舉題賜鄉賢子孫繁衍奕世書香
李穟進士授主政兩任僉憲除礦弭倭亷直最著掛冠之
日囊篋蕭然子孫及姪俱成文武世家
高思鎭朔衛人少負文望數竒㸃額以歲貢任棲霞令亷
仁愷悌民恒去思居郷寛恭温惠屢舉鄉賔
吳道東中安和人英敏博洽髫齡廪於庠以歲貢授靑城令
善政多端載靑城名宦志中致政歸承歡父母二十
年以孝聞居鄉長厚好施子孫奕世書香
崔接歲貢知大寧縣持身亷介撫字多方折獄惟明待士
以禮民爲之立去思碑居鄉綽有盛德子孫多領科
貢
成憲少頴異登進士授庶吉士歷編修爲同考㧞名士經
筵日講纂修國史賜一品服册封朝鮮王陞兩京祭
酒後歸林下捐資修皷樓舘榖貧士數十人各贈義
田歲贍以金帛文章博洽一時著作皆出其手
毛維雛性耿介有俠氣學宫傾圯慷慨貸金千餘修之登進
士三歷縣令治績奏最所在去思爲地官郎督餉宣
鎭忤時不合中傷解組里居時飄然豪宕揮灑成文
贍内外族以義田周鄉人之婚䘮不舉者公舉鄉賢
侯國安以歲貢分教深州歲大祲餽遺不受且以俸贍貧士
繼而諭靈壽士有婚䘮不舉者多捐助之復授山海
會礦稅正行人將發難公以致政還不三月而難作
人稱其見幾
盧以茂鎭朔衛人性韶秀更博學舉人任南昌别駕進知睢
州俱有善政公餘則執經課士寒暑無間壽至八十
三歲而終
張文炳上醴泉人舉人宰范縣捐俸代民償逋范人疎於學
公急力勸課人情翕然以艱滿補令褒城其善政一
如治范兩邑士民俱爲立祠致政歸兩袖淸風杜門
著書時有關關使者公之年友見公居湫隘欲爲更
之公動色力沮乃止其節操如此且加惠後學凢登
科甲者悉出公門子孫書香不絶
許一誠薊州衛人弱冠敏豁軒舉有大志登乙榜任儀眞令
以卓異遷守高郵比前政更美擢同知淮安築黃河
有功致政歸著曰行方便銘以警世子孫綿衍未艾
張士英鎭朔衛人純雅博學爲多士景附一時登科甲者皆
出其門處異母弟愛若同胞自置産業與弟均分由
選貢兩歷府幕淸介不𣑱致政歸尤甘淡薄教子成
名壽七旬而卒誥封戸部主事
盧養浩生而韶秀爲文多竒氣登乙榜任臨汾盂縣所在事
治民安因忤時致歸以家政付之于子公乃日事吟
咏超然物表待弟養明極𠔏友愛諸妹曲爲奩餙擇
配名門又贍弟婦及孤姪教之成人子孫繼美
姚鎭方薊州衛人由乙榜宰禹城慈祥愷悌民稱之爲眞父
母歸里冲恬眞率平易近人待弟友于輯睦本族局
給貧里有古長者風繼室安氏載節婦志中
滕一龍薊州衛人天資純厚沉酣經史由科榜令獲嘉調平
順陞兗州别駕愛民禮士三地一轍居鄉恂恂若樸
依然寒儒氣象人咸稱之爲長者
李致和鎭朔衛人少孤事母至孝登乙榜宰嶧縣修泇河一
道漕艘賴之薦擬奏最因忤時掛冠而歸鄉人重之
吳可願氣局璘珣胸襟瀟灑登郷薦令渉縣善政善教民戸
祝之讀禮囘籍足不出戸課子十人俱書香繼美
張元方鶴體松姿遺塵獨立爲人若不勝衣言訥如不出口
如臨大節則凛然不可犯事母至孝待人惟謙潜心
理學不窺園戸登進士爲魯府李官禦白蓮黨有功
調鞏昌司李執法不阿仕至天曹主政書香不絶
王洀平谷縣人少遊庠慕麟經就正於郡師友因移家於
薊登進士歷固始嘉定令以退倭𡨥功遷戸部主政
因疾致歸遂爲薊之世族繼世書香
李孔昭字光四愽洽群籍能詩善書登進士隱居林泉不千
仕進孝以事母娶王氏舉人冶之女荆布廿貧親奉
𥠖藿孝事孀姑以順承夫志公失偶不再娶授徒灤
薊漢沽間嘗講盡心章倡明理學其誨迪則因材造
就
國朝直隸撫院宋公權疏薦以養母辭不就按院陳公悱疏薦
以病辭其囑後事惟曰生順没寧公誠有子陵之風
淵明之守門人𥝠謚之曰安節先生康熈二十六年
五月學院李公應廌批允入鄉賢祠崇祀云已故進
士李孔昭惇行無忝潜德可風養志承歡堪補南陔
之缺安貧樂道無假北山之移闡心性之眞傳衍聖
賢之奥㫖崇祀允宜尸祝不愧旌曰燕山處士今其
子李稷能世其家學
蔡宗德坊市里民敦朴勤儉煮海致饒好行施捨捐資助國
奉命建坊以子秩授鴻臚壽八十七終子孫皆貴顯
王永以例監任夏縣二尹蒞民亷謹因擒賊功陞臨縣令
老而告歸德重郷評後嗣顯發
屈伸生員渾厚謙恭兼隆孝友母故父收婢妾能以母禮
事之弟仕屢廹分炊必泣誓同居鄉族中從無間言
卒妻歐氏苦心撫孤詳於節烈志中子領鄉薦
毛維鷹以生員歷事鴻臚性朴寔重義好施貧族頼以舉火
者甚衆屢舉郷飲賔教子有成科貢不絶
李進忠下負𪔂民篤行奸善勤儉急公族有逋賦代爲輪納
貧者貸以財物亦不責償有長者之風壽八十二而
終子登科榜
石景星薊州衛人生員鯁直長厚安貧守道親有疾日夕侍
左右晝夜不息者累月凡遇人婚䘮之不能舉者量
力助之訓子登科第
高蘭生員爲人敦朴動止循禮人或以横逆加之則受之
而不報教子有成
賈文運㓜饒文學歲薦後卽居州之南村置義舘嘉惠後學
一介不取與壽近九旬謙謹猶如平日允爲一郷師
範子六人各以文武起家
蔡瓚生員㓜失怙卽知母尉氏爲巳苦守菜形承歡無有
斁時遺姊妹三人俱未嫁多方承事擇配撿粧曲盡
其道有妹蚤亡遺孤女撫養聘嫁一如其母之儀子
二人俱以書香世家
李信子中孚爲人正直學識廣博三秉教鐸弟子多名流
李邦彦山例監在山西泉司炤磨勤愼有爲撫按交章薦陞
宰河曲歴嵐縣平遥皆訟平賦均民咸德之遷守鈞
州流賊横行而不敢犯其境鈞人德之爲之立祠
程天祐天才乃昆季也二人秉性俱謹恪誠朴崇禎壬午時屍骸
遍地白骨滿目捐已資買地爲義塜收埋無主骸骨
數萬有竒順治十年歲飢死者相枕又捐已資買地
作塜掩埋遺屍郡人進士李孔昭作文於碑以紀其
事碑現存文載藝文志中翰林章雲踿爲之立匾曰
倡和爲忠兵偹道李公中梧旌匾曰鄉評夙高
孝義
大孝格天者尚矣自兹而後或以純孝稱或以至孝聞無不
可以召風雷泣鬼神感物𩔖維風化也古人有言孝者所以
事君良有以也求忠臣於孝子之門豈徒然哉
杜輔父老且瞽永樂初遠東兵攻䧟薊州輔卽舍其妻負
父而逃事平而囘其妻亦克保其身而歸人以爲孝
感所致
孟振父病亡振哀毁幾滅性廬墓三年塜上栢變爲松曰
雀巢於上人咸以爲孝感而然事聞旌表
敦本事母甚孝凡温淸定省之節毫不敢有失里人重之
楊景薊州衛百戸其父以文守禦崖口失機論死景陳情
請以身代父得獲免
張廣薊州衛人父病篤醫者言必得人肝和藥以進乃可
愈廣遂引刀剖腹割肝和藥與父服之病卽愈廣亦
復生人皆以爲神異
歐俊父早没繼母邵氏性最嚴俊必務得其懽心母病爲
母嘗糞攺藥能痊後其母亡遺子偷信二人俱㓜俊
友愛甚篤擇師教之倫及信皆登仕
李誌天性至孝母疾願以身代由貢生任山西平定州知
州寛厚亷謹人稱其循良後卒於官百姓哀之如失
父母子孫俱舉子業世其家
李致中生員李直之子直故時致中與其弟致和俱甚㓜母
潘氏苦節撫育二子賴之稍長竭力事母篤志好學
以成母志母年六十三而終二子哭盡哀三日甫成
殮適隣火逼其母之柩致中致和負柩避火力不能
勝被柩壓傷手指足指斷落非一哀動路人勿藥而
愈廬墓三年克盡哀毁之禮會有恩詔公舉潘氏苦
節二子孝行撫按題請建坊旌表坊曰節孝聯芳
李秀上負𪔂人父病秘結秀吮腸得通其兄無後遺産毫
不𣑱指以之盡周貧族客有遺金全緘還之子二人
一成進士
馬竒生員學問該愽與兄章友愛甚篤章有疾竒親供藥
餌昏夜不寢告天願捐已壽益其兄及章亡竒哭之
䘮明而終
姚鎭雄薊州衛人處郷和睦樂善廣施修途葺橋以濟行人
義重鄉評公舉鄉飲旌匾曰耆德碩望壽九十六終
賈鉞下負𪔂民重義輕財濟人利物毎有便於人者必樂
爲之里中公舉其美旌匾曰天壽平格壽九十四而
終子五人孫二十一
孫育豪貢士居城南二王庄以義田贍其族之貧者而代輸
其徵人或有求無不輙應不計其償亦併不施其勞
更捐資作津梁以濟行旅誠德盛之善人也故其子
孫文武二途世其家
劉淮居州南常口庄敦厚力本德齒兼隆族里美之稱之
上臺其子廷寳亦能克繼父志
王時可鎭朔衛人安貧樂道和鄉睦族三舉鄉飲賔旌匾曰
德劭崇褒壽八十而終子孫繁茂
賈國賔生員㓜饒文譽行誼端莊有犯觸者毫不仁之校使
人自愧故里人遇有過失恐使聞於賈公以爲耻凡
有貧而不能葬不能娶者咸周濟之不責其償父病
伏床親嚐藥餌送終哀切感動戚里公舉優行文宗
旌匾與一淑百善學師匾曰孝義可風子孫方綿奕
世書香乃盛德所致
林望生員存性朴厚長於文學士林夙重之子美克紹前
𡽪一德無間孝行稱於閭里式穀貽於後人子孫繁
茂顯貴乃世德之所致也
王冾生員聰慧英竒愽通經史端方温厚孝友兼稱誠爲
一鄉之楷範也故其子若孫皆登仕籍乃天之所以
報善人而又勉人爲善之意焉
趙鎭帡下負𪔂民同其兄生員鎭徵奉養父國瓔母楊氏至
孝母病鎭帡等竭力侍奉母故而葬鎭帡結盧於墓
而居朝夕悲泣三年如一日鎭徵在家奉侍其八旬
之父里人公舉旌匾曰克報罔極
節烈
烈女節婦得坤之貞柔而能立偕巽之德順而克正者其有
光於史册也不旣多乎此其間或從容而就義或慷慨以殺
身迹雖不同歸潔其身而巳矣彼世之女婦有殺身成仁舍
生取義者不惟無媿於鬚眉丈夫炳炳焉與日月争光可也
明
劉氏有松江人其夫失其姓名以罪戍薊州詐稱無妻遂
娶劉氏爲室後遇赦欲歸乃詒劉氏曰吾暫歸省卽
來久而不至劉氏抵松江訪之竟不認劉氏乃仰天
哭曰良人棄我我將何歸獨有傚死伊前耳遂剪髮
爲尼行乞於市人多憐而賙之乃製一棺夜臥於内
如是五十餘年一日隣火起劉氏入棺呼曰乞爲葢
棺以畢吾事遂與俱焚
馮氏東平州人適薊州王淸臣至正末避兵於黃崖東峪
衆皆逃散馮氏與子匿草莽間爲邏卒所獲欲汙之
逼以兵刅不屈乃欲殺其子脅之馮氏執愈堅母子
遂皆遇害
劉氏李彦實妻彦實早没家甚貧乏子舍兒尚㓜劉氏誓
不更適舍兒旣長娶楊氏爲室未久舍兒故劉氏楊
氏始婦相依以貞節自持至老不渝旌爲雙節
王氏崔奉先妻奉先早亡王氏守節不二洪武年旌表
柳氏許嫁主事趙野未婚而趙故柳氏誓不他適其兄將
奪其志不從後有疾不服藥人勸之藥柳氏曰我未
亡人也今年踰半百得死幸矣遂没
韓氏薊州衛千戸李眞妻眞早亡子麟甚㓜韓氏守身教
子俱有禮法事聞旌表
𡨥氏薊州衛人張俊妻俊没𡨥氏年二十一歲貧苦萬狀
親屬勸其攺適𡨥氏以死自誓老而不渝
崔氏營州右屯衛軍餘錢起妻生子利用甫週錢起没崔
氏年尚少家甚貧矢志守節以女工易食撫養其子
人或欲奪其志崔氏以死自誓終不渝節
劉氏興府紀善徐用妻年二十九歲而徐用卒守孤子來
庭撫訓兼施遂得成立爲庠生氏年七十餘而終
劉氏義民官孟時妻年二十而孟時没子于喬𦆵生四月
氏立志撫孤苦守後于喬爲德府典膳氏年七十終
方氏生員趙元亨妻元亨故氏撫屍號慟毁絕數四以繩
繞棺跪伏縊死旌貞烈坊
劉氏十八歲適縣丞朱孔思孔思年巳五十餘矣嫁甫八
年而孔思病劉氏割股醫之不瘳而故氏引刅斷頸
慷慨殉之題建刎頸殉夫坊
馬氏生員歐士龔妻二十六歲而士龔没悲號欲絕不食
五日親長見孤呱泣歡解之乃孀守五十餘年貧革
自甘八十八歲而終題旌竪坊曰節凛氷霜
潘氏生員李直妻直故氏引索齒刅欲身殉親屬力解方
甦堅志守節甘貧教子待庶子致和勝於巳出後致
和果獲成名題旌建坊曰節孝聯芳
毛氏生員邵思明妻二十九歲而寡其子養純甫六歲氏
紡績撫之得遊庠氏壽八旬時當道旌曰志貞從一
寗氏民李大熿妻十九歲大熿故二子尚在襁褓寗氏单
孑饑寒撫子俱成立年七十二監司旌之
安氏舉人姚鎭方繼室二十九歲鎭方故哀痛欲殉因子
延年尚在襁褓乃矢志苦守撫子入泮姪孫永年舜
祚俱同家教讀婚娶分産一如巳出一女適崔門孀
守三十餘年以壽終題請建坊旌表
張氏生員崔格妻二十歲崔格故家貧勤女紅以養舅姑
題旌節孝之門
歐氏生員屈仰妻伸故時氏年二十八翁姑年逾七十遺
有子女五人乃治針綉鬻葬雙親凴洴浣咸活孤㓜
教子允元登科旌匾曰貞節
莫氏郎中毛維騶妻夫故時極其哀毁茹蘖飲氷撫前妻
孤若已出嚴訓諸子俱成立旌匾曰節足風世
李氏武庠生劉繼祖妻夫故家業貧之孤子名閣甫三歲
親族每爲虐害氏甘苦訓子遊庠且令子謙和睦族
不修宿怨里人頌之爲賢母壽七十餘而終
苟氏知縣崔接繼妻夫故時年二十九奉寡姑以孝撫前
妻之子希淹希淵如巳出教幼子希參俱遊庠歷四
十餘年壽七十二歲而終旌匾曰節凛氷霜
郭氏崔敏妻夫故遺孤銘𦆵六歲家徒四壁貧不舉火操
女紅以贍訓子遊庠壽七十二歲而終
苑氏李士銓妻夫故時家業消乏訓子苞及華俱爲庠生
院道給匾曰名媛芳聲
張氏營州衛指揮袁純妻二十四歲夫故甘貧苦守撫五
子俱有成按院旌匾曰貞慈儀世
王氏蔡瓚妻二十九歲夫亡哀慟至死者再四堅志苦守
訓子光春陽俱成立壽至七十餘旌匾曰貞節
張氏生員劉應元妻二十一歲夫亡子女無出繼叔子一
人以守節針工度日撫繼子成人壽七十四歲旌匾
曰貞心比石
寗氏生員寗登妻夫故家貧無子苦志守節壽七十餘終
朱氏生員杜蕃繼室年十九適蕃甫二年而蕃病不能起
謂氏曰我死爾年少子幼又非爾出爾將安之氏執
手泣誓許以必死不數月而蕃故氏哭之哀𣩵殮成
禮三日氏赴井欲投隣人救止遂引刅自刎鄰又奪
之乃絶粒三日閉戸自經
賈氏生員路之道妻夫故家貧苦守四十餘年壽七十九
而終
國朝
康氏舉人王宸嘏妻二十九歲夫亡矢志苦守撫幼孤王
惺遊庠娶于氏爲媳惺又病亡康氏于氏姑媳共守
幼孫廷璜食廪於郡庠一門雙節世所罕有也
于氏庠生王惺妻年
歲夫亡上奉孀姑康氏下撫
幼孤廷璜遊庠食廪姑媳雙節郡中咸重之
鄭氏關廂里民張其志妻二十歲夫亡撫三月遺孤文標
奉養孀姑堅志苦守
劉氏尚義里民張明德妻二十七歲夫故撫三歲孤兒五
美成立隨又病亡又撫孤孫可稱全節
寗氏奉天人矦有才妻夫故撫子世傑世桂世强俱成立
題請建坊於薊州武定街
石氏上負𪔂民華良才妻二十三歲夫故無子堅操苦節
四十餘年以姪廪生華國之子爲孫
李氏蔡久隆繼室十六歲適久隆二十二歲夫亡撫前妻
遺子及已子俱成立苦守四十餘年今現存
陳氏民人王來問妻年十五適來問二十歲夫故無子苦
志甘守四十餘年現今年七十餘歲此之謂苦節
梁氏民人李化醇妻年二十三夫亡遺腹生子元勲八武
庠苦守四十餘年而終
楊氏俞四維之妻四維被壬午之難氏年方二十三歲長
子献六歲幼子嘉謨四歲氏于蓬門敗壁之下苦志
守節撫孤成名獻任江南休寧縣知縣嘉謨八順大
府庠生
李氏高翔之妻年二十而翔没子士毅生未逾月氏苦志
守節撫孤成立遊庠皆氏之力也
矦氏庠生崔起鳳妻年二十三歲夫亡子崔炳方四歲氏
堅志守節撫孤成立
劉氏里民于際熈妻二十四歲熈没守節六十二歲卒
李氏千總陳士貴之繼室二十五歲夫没守節撫前妻子
子樞七十一歲卒
張氏上醴泉民李嘉棟妻夫亡遺子毓祥尚㓜苦志守節
撫孤成立現年六十七歲里鄰公舉旌匾曰栢操孟
訓又匾曰氷淸玉峙又匾曰坤德昌後
流寓
古人遨遊四方擇其善地而卽寓居焉謂之流寓不知其幾
幾矣薊之流寓自田疇先生始從此而後代不乏人大率多
豪傑之士志之以見薊亦地之善者也
秦
陳勝字渉陽城人少有大志常耕田忽悵然久之曰苟富
貴無相忘同耕者笑之曰爲傭耕何富貴也渉太息
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發閭左戍漁陽渉與
夏陽人吳廣爲屯長因民苦秦法遂起兵攻秦
漢
田疇字子泰齊人幽州牧劉虞辟爲從事董卓遷帝於長
安虞遣疇問行在疇由間道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
尉疇因天子蒙塵不可荷榮𠖥不受得報還劉虞已
爲公孫瓚所𢦤疇謁虞墓哭泣返命瓚怒收之疇不
屈瓚壯之疇得脫遂率宗人北隱於四正山中
魏
賈𢑱字彦倫武威姑臧人六世祖教爲魏幽州剌史廣川
都亭矦因卽家於此
唐
薛嵩生於燕薊問氣豪邁不事産業以膂力騎射自恃後
守相州會僕固懷恩破史朝義長驅河洛見嵩器之
奏爲相衛洛邢等州節度使頗有治績後封高平郡
王號其軍曰昭義遷檢校尚書右僕射卒贈太保
國朝
戴夢熊字汝兆浙江浦江人例監仕至湖廣漢陽府知府母
朱氏靑年苦節夢熊能以孝奉養子戴文武候選通
判墓葬於薊州
謝錫袞字君章浙江會稽人例監仕至江西贛州府知府母
吳氏早寡家貧撫錫袞成立墓葬於薊州
楊逢泰鑲黃旂舉人任福建尤溪縣知縣
楊時春大興縣人任江西永鎭營都司
楊繼文大興縣人任江南山淸河營守備
仙釋
嘗讀仙釋諸書未嘗不掩卷而嘆曰嗟乎虛空幻化何乃至
此乎旣而思之天地之大古今之遥三教何以并行至今也
仙耶佛耶將無同耶有耶無耶存而不論以偹博物之一端
可耳
薛昌唐舉進士天寳間止於蜀之靑城洞天觀忽得商陸
酒飲之耳鼻流血死三日蹷然而起身輕目朗勢欲
飛舉洞見遠近節度聞之延至欲送京師忽不見
薊子訓母不夫而孕生子訓於薊遂以薊爲姓生有神異常
乘驢詣許下過榮陽止客舍驢斃子訓安坐飲食不
以爲意食畢以鞭擊之驢卽奮起抵京師座上數百
人皆爲設酒脯終日有百歲老人言爲童子時見子
訓賣藥於會稽顔色不異於今後又有人於長安市
中見子訓同二老人摩挲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巳
近五百年矣猶乗一驢見之人呼曰薊先生少住同
行子訓應諾視之若徐行而走馬不能及
虎皮仙狀貌豊偉顔色温潤不知其何處人來薊披一虎皮
冬月鑿氷而浴屠沽市餅之家爭以物飲㗖之是日
獲利必倍郡人歩允遷童時虎皮仙摩其頂曰爾做
我弟子勝於中進士允遷後果登第
寳積禪師行於市肆間見一人買猪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
觔來屠家放下刀乂手曰長史那個不是精底師於
此有省又一日出門見人舁䘮歌郎振鈴云紅日决
定沉西去未委靈魂徃那方幕下孝子哭曰哀哀師
忽身心踊躍歸舉似馬祖祖印可以後住盤山有十
人上山九人得道之語普化乃其一也將順世告衆
曰有人邈得吾眞否衆將所寫眞呈皆不𢍆師意普
化出曰某甲邈得師曰何不呈似老僧普化打筋斗
而出師曰這漢向後掣風狂去在師乃奄化謚凝寂
普化和尚不知何處人師事盤山徉狂出言無度隨路行化
或城市或塜隨處而住手執一鐸凡見人必振鐸或
於人耳邊振之或拊人背人囘顧卽伸手曰乞我一
文錢常於闤闠間摇鐸曰覔個去處不可得一日入
市對人曰乞捨我一個直裰人以衣與之不顧摇鐸
而去盤山僧臨濟知之使人將一棺付之普化笑曰
臨濟那厮餞舌卽受之乃辭衆曰普化明日去東門
死也次日郡人相率出城普化大聲曰今日葬不合
靑烏明日南門去死明日人又徃南門普化又曰明
日西門乃吉人意稍怠出視者漸少普化入棺而逝
郡人奔走徃視揭棺看時屍已不見惟聞空中鐸聲
漸遠
智朴號拙𤲅張其姓江南徐州人母王氏得異夢而生自
幼頴異年十五歲爲僧深得禪机三十五歲至盤山
結廬於靑溝其地向多虎貌樵夫不敢入自智朴開
山結茅之後惡獸潜踪人咸異之名遂大振盤山向
無志乗智朴編輯成書咸稱爲釋氏董狐兼又善詩
康熈二十五年季冬月朔
今上皇帝幸盤山靑溝禪院命賦詩智朴立賦二首進呈
皇上大稱賞
御書十字賜之康熈四十三年仲春月
今上皇帝幸盤山𥆳朴賦詩進呈
心大悅賜對聯端硯又和詩俱載藝文志中
知识出处
《薊州志[康熙]》
八卷。清张朝琮修,邬棠等纂。张朝琮,浙江萧山人,曾两任蓟州知州。邬棠,浙江嘉兴人,曾任渔阳驿丞。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朝琮二次出任蓟州知州后,感前人所修旧志过于简略,多有疏漏,因聘邬棠重新纂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朝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薊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