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薊州志卷之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薊州志[康熙]》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668
颗粒名称:
薊州志卷之二
其他题名:
建設志
分类号:
K29
页数:
131
页码:
一至六十五
摘要:
本卷是《康熙薊州志》的第二卷,介紹關於薊州建築的情況。
关键词:
地方志
蓟州
建设
内容
薊州志卷之二
順天府薊州知州加七級湘水張朝琮重修
儒學學正癭陶李宗柟
同叅訂
訓導直沽馮嵤
吏目古越潘錫榮較梓
漁陽驛驛丞檇李鄥棠編次
候選縣丞郡人崔顔同輯
候推營守偹加一級郡人王家福採訪
薊州城舊圖
薊州城新圖
建設志
凡有極土木之工而不爲侈動閭閻之衆而不爲勞葢以所
圖者非一時一事之計乃萬民萬世之基也薊自經履而後
所謂民恃以固政恃以出者亦旣秩然矣至於地關名教當
出於街衢市井之先事在駿奔難緩於道路橋梁之後或有
已故而更新昔無而今有漸次以圖要令士樂而民安公𥝠
雖異務使上全而下𨓜王政之大不外乎此故志建置
城池
天然之形勢在山水人力之築鑿曰城池非特以捍内外資
盤詰也雲墉霞閭勢雄壯麗之觀玉池金湯波起文章之秀
此司事者所當留意焉薊門雄鎭
畿左名邦向來雉堞霄冲蜒池帶繞所爲領袖諸郡而世擅東
籓者洵無媿也
城垣不知創於何代舊惟土城故明洪武四年始甃以磚石
周圍九里十三歩連女墻高三丈五尺垜口二千四十個南
瀕沽水北𠋣山原城門三座東曰威遠西曰拱極南曰平津
各有樓四角有角樓四座正北無門城上有樓一座名北極
敵樓二座更舖三十二間故明崇禎壬午年拆毁
池東門至南門深六丈濶五丈南門至西門深一丈濶七丈
西門至東北角深三丈濶八丈東北角至東門深一丈濶十
丈此叚内有蓮花今池被歷年淤墊幾成平地蓮藕尚多
城垣自壬午拆後歷年雨水淋刷漸至塌壞又遭康熈十八
年異常地震以致西門甕城中空倒塌磚石常有墜下打傷
行人康熈三十三年郡守張朝琮奉
特㫖陞授知薊州事蒞任之𥘉卽捐資并募捐將甕城拆而重
修其費千金以外并修葺東南二門俱各煥然一新城下有
水溝二道原係宣洩城内雨水一在東門之南一在南門之
東久已淤塞每遇天雨水從城門而出街道成河張公於康
熈三十四年䟽𤀹通利水可暢流閻城便之
康熈三十九年十二月𥘉八日
聖駕謁陵囘鑾本州士民鍾良輔李文錦等叩
閽請修城康熈四十年三月初九日工部牌行到州爲請修
薊城以壯
皇圖以培
陵脉以利民生事營繕淸吏司案呈工科抄出本部題前事内
開該臣等議得薊州士民鍾良輔李文錦等叩
閽疏内稱薊州城爲
帝京左輔
皇陵右翼畿内風水所關城垣頺壞門闉殘破不得不修於康
熈十一年前任巡撫金世德爲修理具題奉
㫖依議欲發錢粳興工値反叛吳三桂變亂需用兵餉繁多將
修理薊州城工暫行停止俟太平之日另行請修在案今
聖恩浩蕩軫念薊境地窄民貧粟米短少開河撥運立倉厫於
薊不可無堅城以䕶之等語查康熈十一年原任直隸巡撫
金世德敬陳恤灾等事案内薊州城垣衝塌
陵寢等處徃返行走大路係要緊處所不便不修將直隸錢糧
除各項支用外其餘剩者每年酌量扣留修理等因具題部
議照該撫所題將餘剩錢糧酌量扣留交與地方官員將薊
州城垣修理等因題覆在案康熈十三年金世德爲時値軍
興之際將薊州城垣暫停修理候平定之日再行舉修等因
具題停工查得薊州城垣畿内重地甚是殘破相應移咨該
撫將薊州城垣作何修理之處查明定議具題到日再議可
也康熈四十年二月初九日題本月二十九日奉
㫖這薊州城垣着阿爾法淸格理前徃修理欽此欽遵抄出到
部擬合就行爲此合牌前去照牌事理施行須至牌者
康熈四十一年三月初六日興工九月告竢三門各建城樓
一座四角各角樓一座正北城上北極臺一間雉堞二千二
百七十城垣煥然重新矣本年十一月内士民鍾良輔陳惟
一李雲蒸李本男馮兆隆王恂張承芳丁含章趙旦旭屈雲
翬吳存中劉宗漢朱純盧塏王家福陳惟淸程國祚魏建德
李文錦王之寀高承憲孟汝良張義才郭大廣吳端章陳三
德陳邦均李時中韓登仕宗逢源景一新張亦善魏成龍高
從仁劉文獻張國良史一林呈爲
皇恩浩蕩民生感戴叩天轉詳題謝事切薊州爲
神京左輔
皇陵右翼地少人稀物産易竭加以陵糈浩繁取辦境内每
年招買榖價騰踊幸我
皇上洞悉民艱大展
聖筭疏𤀹薊河撥運漕糧修建倉厫陵糈旣裕四民被澤薊
州城垣頺圯殆盡士民念爲
陵寢風水所關
聖駕駐蹕所係願竭愚忠恭進民本荷蒙
聖恩俞允修築至今雉堞鞏固煥然一新
皇圖旣壯而萬民家室永賴矣輔等叩沐
洪恩頌祝雖爲有口恭謝殊屬無門叩乞仁明大宗師老爺
俯狥民隱轉詳撫憲具題陳情恭謝
天恩連名上呈本州陳具文轉申通永道李憲牌行知
准守道高關開蒙
部院李批士民輿情據詳已悉仰傳諭士民於
聖駕行幸經由時聚集叩頭嵩呼祗謝可也繳
康熈四十二年五月内郡守張公朝琮製圖懸掛三門并書
東門東面曰永固西面曰東來紫氣
西門西面曰永寧東面曰西拱神京
南門南面曰永康北面曰逹津
東門外爲東關廂住民稀少
西門外爲西關廂街長一里餘
南門外之西爲南關廂街長一里三關廂俱各有集塲
公署
公署爲出政令肅觀瞻之處創舉固難修葺不易何也土堦
茅茨非處尊優畵棟雕梲必傷民力薊古仕國官秩甚衆公
署非一門序堂楹具列圖考縱横經緯各有攸屬
州署在城中之偏東東至小察院西至拱星街南北俱至通
衢隋置漁陽縣唐初入幽州武后時營州失寄治漁陽遂屬
營州開元初屬幽州後置薊州治遼金仍其舊址元至正時
達魯花赤擴而新之明初重建景泰三年芝産後堂知州事
姚公恭匾爲靈芝堂成化年知州事汪公溥重修崇禎末燬
州署舊圖
州署新圖
州署
大堂五間順治四年知州事文公煥創修順治七年知州事
于公際淸重修匾曰秉公堂又匾曰天監在兹康熈二十五
年知州事楊公天祐立匾於堂曰報朝廷某事榮父母某
事寛百姓幾分留子孫幾分此匾音乃通永道宋公犖述
後大堂圯壞康熈三十五年知州事張公朝琮重修匾曰忠
愛又匾曰居斯位者仰觀俛視頭上靑天眼前赤子貪念莫
生酷刑母使貪酷由人報應孔邇身或漏網殃必及嗣宜鍳
于兹愼終如始堂柱對聯曰先勞無倦𠈷蔀屋茅簷皥皥熈
熈𠔏樂昇平始不媿一生㓜學節用時使願黃童白叟親親
長長各安耕鑿知猶是三代遺風堂簷柱對聯曰祈寒者雨
惟怨惟咨我心惄焉用是思艱圖易撫字催科孰工孰拙民
力竭矣何堪剜肉醫瘡諸匾聯俱張公手書堂下東西皂隸
房左戸糧房右兵刑工房堂左承發房右收糧房甬路御箴
坊前爲儀門康熈三十五年知州事張公朝琮重修手書對
聯曰我縱愛民必竟見官無好處爾能忍性方知省事得便
宜儀門下左爲倉倉南爲土地祠祠西寅賔舘今無存右爲
監儀門南爲大門康熈四十一年知州事陳公廷栢重修大
門東爲旌善亭西爲申明亭今俱無存東栅舊曰安民坊後
倒塌今重修曰承流宣化西栅曰漁陽古郡栅外西南樵樓
一座故明崇禎時焚燬順治年知州事黃公家棟重修康熈
十八年地震倒塌康熈三十三年知州事張公朝琮重修匾
曰畿東鎻鑰又匾曰古漁陽大堂後爲二堂三間匾曰潔已
愛民知州事董公廷恩立後爲宅門内爲後堂三間堂後住
宅三間後堂之西係書房
舊之戸部銀庫在大堂西今無存州同署在二堂東今無存
州判署在戸部銀庫西今無存俱并入州宅内州判舊基今
有馬神廟一間驛馬喂養於此東小察院今攺爲驛舘
吏目署在大堂之東北大門一座門内東土地祠西古槐一
株相傳安祿山時卽有二門一座堂三間堂下東書辦房堂
後宅門内後堂東爲住宅二層𠔏六間又書房一間後堂後
又三間後有空基
漁陽驛署舊在南門外卽今之舘驛庄故明天啟二年移於
文化街之路南崇禎年焚燬惟存基址今在東察院卽舊道
署廢基内大門一座東土地祠一間康熈三十八年驛丞鄔
棠建二門五間左二間書皂房右二間徒犯倉堂三間又東
西各一間堂後宅門内住宅五間東廂房三間西廂房四間
兩廂房俱係茅舍驛丞鄔棠葢造
都司係守偹攺設守偹署在州治東南文化街路北中爲堂
三間東書房九間西花𠫊三間又西茶房五間堂後住宅堂
前儀門又前大門門外東爲中軍𠫊崇禎年焚燬惟存基址
今都司署賃民房而居
千總把總原係無署各賃房居住
兵偹道署在州治南舊爲營州衛攺建道署大堂五間左掖
籌邊堂右掖茶房堂前東西皂隸房各三間又東爲吏書房
堂後爲後堂五間又後爲内宅東北爲瑞槐樓迤西較射圖
堂中匾曰憲臺又前中路經文緯武坊前爲儀門門外左爲
土地祠寅賔舘右爲抄案房又前爲大門門外東西各皷臺
一座迤東府州縣𠫊迤西中軍𠫊大門南答應官𠫊家丁千
總𠫊掛號房皂隸房東南爲千斯倉東轅門曰肅淸沙漠西
轅門曰屏翰邦畿明季𣸸設薊遼軍門遂攺爲軍門公署增
一新倉大門一間正𠫊三間厫房三間道署移於東察院軍
門署壬午年焚燬今存基址
戸部分司署在州治西南大堂五間曰經濟堂堂左右皂隸
房各三間後爲後堂三間東書房三間西書房三間東爲住
宅大堂西南爲書吏房堂前爲儀門門外東寅賔舘西土地
祠中大門三間外東西各皷臺一座迤東州縣舘迤西答應
官𠫊南爲中軍𠫊東栅曰畿甸持籌西栅曰舖門鎻鑰明季
焚燬移住皷樓東餉府行舘後分司奉裁攺爲外馬圈
考院在州治東北隅大堂五間考栅七十七間左右皂隸房
各三間堂後後堂五間左厨房三間右吏書房三間又後寢
堂五間東爲厠房後花園亭一區考栅前爲儀門又前爲大
門外東西各皷臺一座旂臺二座東栅曰紀綱法度西栅曰
禮樂文章大門西監司㕔又西有司𠫊後攺爲鑄錢局今錢
局革除廢爲空基嗣後歲科考試俱赴通州應試路遠費重
毎遇水發之時路更難生童愈苦是以本郡及玉田遵化豐
潤寳坻五州縣生童俱欲援本府屬之文安大城二縣就近
攺赴河間府應考之例各州邑生員鍾良輔李如𦶜等公請
於郡守願各捐資循舊例於薊州復建考棚知州張朝琮卽
首倡捐資卜擇治東南舊軍門公署生員李如𦶜監生朱明
弼傅名卿督工司事週立圍墻建造考棚三十五間棚南魁
星圖像龍門棚北匾曰玉尺氷壺知州事張朝琮立并書棚
後大堂五間堂下東西皂隸房各二間堂後川堂三間左右
廂房各三間後住宅五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宅東㕑房三間
茶房一間大堂西外㕑房一間考棚前爲儀門左右角門又
前爲大門門外照墻一座旗鼓臺二座東轅門曰紀綱法度
内有司廰三間西轅門曰禮樂文章内巡捕㕔二間掛號房
一間於康熈四十四年三月初七日典工六月初一日完工
隨具文通報蒙通永道李批仰候學院批示錄報繳
蒙守道金批仰候部堂學院批示繳蒙吏部尚書管理
巡撫事務李批仰候學院批示繳蒙學院楊憲牌
内開查㨿薊玉等五州縣生童旣苦路途䟦渉資斧艱難自
願於薊城修復考棚呈請就近考試經該道查覆前來相應
允其所請以便士子等因於康熙四十四年六月初五日
學院楊按臨薊州科試薊玉遵豊寳五州邑生童立匾於
大堂曰英才蔚起匾首曰薊舊有校士署頺廢以來士子
遠赴潞河暑雨徒渉州大夫倡興以復厥舊兩月旣工佘涖
斯堂樂肇建有成而卜畿東文運之隆也康熙乙酉六
月望前二日督學講官楊名時題
薊州衛署在州治西南鎭朔衛署在州治西北營州右屯衛
署在州治西南南關逓運所署在南門外庫大使署在州治
南倉大使署在州治北僧正司署在州治西道正司署在州
治北隂陽學醫學俱在皷樓前已上各署俱廢無存
社學雋基無攷今在文化街財神廟西原係官房二間康熙
三十九年知州事陳公廷栢設立
東察院在州東文化街後攺爲兵備道署後奉裁署遂廢僅
存房屋十五間今爲漁陽驛署
上察院在舊考栅西惟存基址
前察院在州治東今攺爲館驛
小察院在餉府東今攺爲外馬圈
各鎭店公舘六處一在馬伸店一在别山店一在溵溜店一
在上倉店一在邦均店一在公樂店俱廢惟存基址
演武㕔在城外西南正𠫊三間後堂三間兩廂房各三間旂
臺一座今無存基址亦在旗圈之内
勸義房在州治東南大門一間正𠫊三間東西耳房各三間
大門外藥器樓一座焚燬惟存基址
養濟院在西門外
預偹倉在州治東北正㕔三間左右厫房十間又前厫房三
間大門一間焚燬惟存基址今攺爲張大明王廟
戸部大倉在州治北正㕔三間迎曛閣三間厫房四十間𠫊
前儀門三間又前大門三間門内左右各房三間迤東倉神
土地廟故明崇禎年焚燬康熈三十四年欽奉
上諭截運漕米三萬六百石供應陵糈薊州遵化豐潤公詳
請建造倉厫堆貯漕米巡撫都察院沈總督撫院于
兩次具題康熈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戸部堂牌爲懇
請建造倉厫庶皇糧不致浥爛事福建淸吏司案呈工科
抄出該本部覆直撫于成龍題前事康熈三十七年十一月
二十六日題十二月初六日奉
㫖該部知道欽此欽遵於本月初七日到部臣部行令薊遵豐
三州縣除支給米石外將存剩數目并毎厫存貯米石若干
之處查明報部再議具題去後今二月二十四日薊遵豐三
州縣申覆到部臣等查得先經陞任直撫于成龍將薊州遵
化豐潤三州縣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建造各五間倉厫一十二座等因造册具題臣
部以前頃截留米石自康熈三十四年起至三十七年止各
年支給存剩數目若干并毎厫存貯米石若干之處行令薊
遵豐三州縣查明報部之日再議具題去後今據覆稱三十
四年起至三十七年止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除支給外現存剩米𠔏五萬六千四百八十九
石九斗零約計毎間貯米五六百石但前米未空後米繼至
若收貯無倉米致浥爛祈及時造倉等語查陞任直撫于成
龍旣稱薊遵豐三州縣供應
陵工截留漕米建造倉厫需用工料等項屢加駁减估計具題
等語相應行令該撫將前項價値核减節省建造俟葢倉完
日將葢造丈尺匠夫數目并需用物料等項造册報銷工部
工部查核題銷可也康熈三十八年三月初六日題本月十
四日奉
㫖依議三月二十七日宻雲縣人季有賢王成具狀攬葢倉厫
六十間大門一座圍墻一道包三年之内如有損塌修補本
年十一月初一日興工三十九年十月初二日完工後又核減
銀八百兩三錢零實銷銀一萬二千八百五十四兩三錢一
分零四十一年三月初四日工部題明開銷本月初七日奉
㫖依議
倉大門一座官𠫊三間厫房十二聯𠔏六十間内薊州十五
間在正北之西一聯五間西北二聯十間遵化州三十間在
正北之東一聯五間正東東南五聯各五間豐潤縣十五間
在西南三聯各五間
黃花山守偹署在州東北四十二里孫各庄堂三間堂後住
宅五間堂東書室二間堂前爲二門又前爲大門
左哨千總署在守偹署西
右哨千總署在左哨千總署内
黃崖營把總署在州北五十五里黃崖關城内
將軍石開把總署在州北五十里岢山集北上營城内
學宫
辟雍首建聖王隆教化之原庠序弘開三代茂作人之地學
所由設振古如兹禮讓之所從出治化之所由布均頼乎學
非徒侈壯臺聳觀瞻也州學創於何代無從稽攷現有遼金
時碑大約與郡治同時興建舊制規模壯麗廟貌崇巍故明
崇禎壬午焚燬殆盡竟成瓦礫
國朝歷任郡公重建重修非止一次雖
殿廡堂第悉偹䆒不能如舊制之盡美列新舊二圖使知今
制不及舊制惟頼將來次第增修以壯觀瞻
學宫舊圖
學宫新圖
學宫在州治西北東至拱星街西至尉官衚衕南至通衢北
至倉前行路
聖殿五間知州事于公際淸胡公國佐屢次重修康熈四十一
年知州事陳公廷栢重修東廡五間西廡五間知州事于胡
陳三公重修前爲戟門三間知州事胡公國佐董公廷恩修
康熈三十四年知州事張公朝琮重修東爲敬一箴亭西爲
名宦郷賢祠門前泮池石橋三座又前𣠄星門大殿東北明
倫堂三間康熈十四年知州事余公時進修匾曰明倫堂余
公立對聯曰道德必本𢑱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事事
無慙𦆵能自立於天地進修惟存擇執慱學審問愼思明辨
篤行時時弗間庶可漸希乎聖賢康熈二十八年順天府丞
汪公晉徵題堂前禮樂詩書坊一座久廢無存康熈三十四
年知州事張公朝琮重建堂下左右齋房各三間久廢無存
堂西南啟聖祠三間知州事余公時進重修祠後尊經閣
五間久廢無存堂後爲學正宅久廢無存向來訓導無齋可
住賃房居處康熈三十九年訓導馮嵤捐已資葢造茅屋數
間爲住宅堂東爲聚奎舘久廢無存聚奎舘之南訓導宅三
所一爲進德齋一爲修業齋一爲正誼齋久廢無存學正魯
斯葢草房於齋基之上歷來學正居於此堂之東南爲儒學
大門門東坊曰德配天地𣠄星門之西坊曰道貴古今東坊
之後爲魁星樓坊樓俱久廢無存
聖殿前松三株葱菁蕃茂右一株枝皆側出曲偃狀如虹龍明
倫堂畔槐二株禮樂詩書坊前松一株老幹盤踞大門外之
東古槐一株尤爲葱欎康熈三十九年大風吹倒今無存
壇廟
國之大事首祀神所凴依惟人若係境内山川方社爲祀典
所當載者自應及時修舉以盡祈報之典是以不凟不謟用
昭明德之維馨來格來歆儼然左右之如在反乎敬則必蹈
於惑矣惟在主祀者所當兢兢致愼焉
風雲雷雨壇在州南三里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
山川社稷壇在州西北三里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
八蜡壇在州東北四里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
厲壇在州北三里淸明中元十月朔祀無祀鬼
文廟在州西北詳學宫仲春仲秋上丁日致祭
武廟在州東北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
城隍廟在州西北廟南牌坊曰顯祐坊廟前牌坊曰理幽贊
化大門匾曰城隍廟又匾曰你來了麽康熈二十八年直隸
巡撫于公成龍立又匾曰福䕃漁陽康熈二十二年知州事
楊公天祐立殿前捲軒三間康熈三十五年知州事張公朝
琮創建匾曰福綏士庶張公立并書大殿匾曰紏察殿軒下
古栢一株歷年甚久最爲竒特八月十八日誕辰
火神殿在城隍廟内大殿東六月二十三日誕辰
子孫娘娘殿在火神殿後
文昌廟在文化街仲春仲秋上丁日致祭二月初三日誕辰
藥王廟在城隍廟西南四月二十八日誕辰
天齊廟在東門甕城内牌坊曰聖德齊天弘仁配地殿前匾
曰岱宗司命知州事張公朝琮立并書殿前對聯曰八極蠢
靈生死輪廻由主宰兩間人物榮枯更易任權𢖍又對聯曰
尊居靑帝掌天地生生育育之權算注東華爲古今事事物
物之至三月二十八日誕辰
𤣥帝廟在州北城上三月初三日誕辰
關帝廟在武定街殿前匾曰德侔高厚康熈二十二年知州
事楊公天祐立又匾曰軼倫超群康熈三十五年知州事張
公朝琮立并書又匾曰聖之義者康熈三十九年都閫吳公
開圻立并書大門匾曰關帝廟二門匾曰威靈門小殿匾曰
精忠貫日順治十五年都閫靳公拱璧立殿前對聯曰浩氣
常存義恊一心同輔漢遺忠未遂風師百世議尊王康熈三
十五年知州事張公朝琮立并書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五月十三日誕辰
眼光廟在西門甕城内殿前匾曰錫𩔖對聯曰大德曰生秉
坤質以佐乾元允矣群倫槖籥高明則哲佈慈光而覃慧照
遐哉四境瞻依康熈三十五年知州事張公朝琮立并書
馬神廟在城隍廟西仲春仲秋止戊日致祭六月二十三日誕辰
龍王廟在南門外先經州守董公廷恩重修後又圯壞京都
王姓捐資重修捨地四十𤱔爲香火之資六月十三日誕辰
財神廟在文化街九月十七日誕辰
倉神廟在倉大門外之東正月二十五日誕辰
土地祠在州署大門内東仲春仲秋上戊日致祭十一月初七日誕辰
獄主祠在大監内十一月十五日誕辰
張大明王廟在州東北係預偹倉廢址因漕運通薊張大明
王乃河神也康熈三十四年知州事張公朝琮創建大殿三
間左右各房二間東西各廂房三間廂房南各小房一間大
門一座二門一座外有大圍墻内有小圍墻殿前匾曰䕶堤
祐民知州事張公朝琮立并書又匾曰功繼神禹翰林院編
修蕭山陳公至言立僧正司僧正慧璽住持於廟有退圈地
一頃坐落紀家采村西南計一叚除輸租之外以爲香火之
資墻内空地栽烟皷樓下官基租錢俱可以助香燭之用
市集
市有常時必期之日中以列肆交易而退而商不病其煩集
以便民必相厥都會以聚財舟車而來而民不苦其遠
本城每逢初一十一二十一爲西街集
初六十六二十六爲南街集
初三十三二十三爲南關集
初八十八二十八爲西關集而東街東關不與焉
康熈四十一年冬知州事陳公廷栢從闔郡士民公議攺定
每逢初一十六東街集𥘉三十八東關集
初六二十一南街集初八二十三南關集
十一二十六西街集十三二十八西關集
上倉店每逢五十日河東集二七日河西集
邦均店每逢西九日爲大集二七日爲小集
下倉店每逢二七日爲大集四九日爲小集
别山店每逢四九日爲集
馬伸橋每逢五十日爲集
侯家營每逢三八日爲大集五十日爲小集
岢山城每逢二七日爲集
街坊
縉紳閥閱榜之街里以侈國恩𡝻節淑貞表之名閭以彰世
德是皆風教所關而寓激揚之意寧直爲觀美乎乃巽下之
泉汲引相資日中之市有無相易尤民間不可一日缺者
鼓樓東至東門爲文化街西至西門爲武定街
南至南門爲太平街北至倉前爲拱星街
東門之北爲東北馬道再北轉西而北爲上井
上井轉西而北爲上關廟爲錢局前爲倉門口
武廟之下爲武廟前又南爲張保口爲灰市口
文昌廟之東而北爲文昌宫北轉西爲廣福寺前
西門之北爲西北馬道轉東爲白衣𤲅街
直北爲藥王廟前轉東爲城隍廟東街
再東爲學門口轉南爲倉前西街
文廟西爲尉官衚衕城隍廟南爲城隍廟街
南門之東爲東馬道後一層爲南關廟街
又後一層爲葫蘆峪爲驢馬市爲轉角房
東南隅爲火藥局前轉而東爲東南馬道
轉而北爲净土𤲅前
南門之西爲西馬道轉而北爲林家衚衕
直北爲戲樓後轉南又西而南爲堂子井
再南而西爲塔子寺下堂子井東爲木頭市
塔子寺下直北爲西南馬道
尚書坊禮部尚書賈斌立天順壬午貢生
五攀丹桂坊通政使毛倫等立天順乙未進士通判毛
應時弘治戊午舉人戸部左侍郎毛鋼嘉
靖癸丑進士戸部郎中毛維騶萬歷辛丑
進士毛雲翰天啓辛酉舉人
三宴瓊林坊毛倫毛綱毛維騶立
都憲坊巡撫劉聰立成化戊戌進士
都憲坊副都御史歐信立成化甲辰進士巳上各坊俱無存
坊在皷樓西李逹成化戊子舉人知縣李莊弘治壬
戌進士仕長史李寅賔崇禎戊辰進士任知縣
杜史坊在太平街京畿道王汝正立嘉靖癸丑進士
坊在武定街總兵成勲立
大司成坊在皷樓前祭酒成憲立嘉靖乙丑進士巳上四坊現存其跡
三藩秉憲兩試監臨坊巡按崔棟立嘉靖庚戌進士
兄弟進士内外憲臺坊李秋嘉靖丁未進士仕巡撫
李穟嘉靖己未進士仕僉事
恩榮坊勅封御史崔江立
三世元戎兩京都䕶坊張士顯立廪生䕃襲指揮
紫宸聯侍坊蔡如蘭蔡如蕙立
鄉進士坊劉麒立
刎頸殉夫坊劉氏立
貞烈坊方氏立巳上各坊俱無存
庄村
先王定五𤱔之宅人不必盡城市而居也於是有鄉鎭庄村
之設民之春耕秋穫操作甚便有饁餉之適無行路之苦園
圃有賴種採甚宜小而數家大而千百何一非庄村也哉
按各里庄村向時四散分列犬牙相錯康熈三十三
年郡守張公朝琮始按里𣲖定甚是稱便今依現定
先列里分後序庄村視之一目了然
上醴泉在城東及城北
東關廂土樓庄南菜園北菜園
程家庄楊家河北臺上上破塔
下破塔小毛家庄小莫家庄大井庄
張家庄黃家庄四方臺大屯
黃土坡大毛家庄小毛家庄紀家庄
大毛家庄毛家圍房東大井庄程家坟
韓和尚庄張家庄于家橋庄逯家庄
大七里峯小七里峯西井兒峪楊家庄
翟家庄二十里舖鉄岑庄劉家庄
高家庄城兒下柞兒峪叚家庄
門家庄三家店瓦叉新庄倉上屯
謝府庄東馬房西馬房豪門庄
荒各庄椽房峪台頭庄覇王庄
東井兒峪石頭營梨兒窩趙各庄
下楊各庄下碾頭潘家庄信家庄
下醴泉在城東及城東南城南城東北
馬伸店南關北關下庄子
古家庄牛各庄高家橋花園
張家庄蘇家庄陳家河姚舖
侯家新庄劉家新庄徐家庄田各庄
大巨各庄小巨各庄小孫各庄崔各寨
徐官屯大孫各庄魯家林呌山庄
王刁兒庄定府庄淋河庄于家庄
石家庄史家庄東葛岑西葛岑
孫各庄王家坎馬家庄朱兒峪
下林子丈烟臺好女塔馬官屯
閆家宫馬家庄宋家營太平庄
英家庄馬家崖周官屯王官屯
北三岔口華家庄仇家庄下倉店
蘇家庄焦李庄東屯後屯
小營丁家庄官井庄李家庄
西屯九王庄白龍港駱駝港
定府庄石家庄少林口李家庄
安各庄何各庄趙各庄李家套
西仇家庄小仇家庄大仇家庄王良庄
劉厰庄左家舖歪脖子庄龎家塲
新安鎭東婁家庄西婁家庄新庄窠
婁家新庄東王家庄西王家庄王家樓
南高家庄北高家庄高家庄白家庄
張家庄曹家口頭庄𡨥各庄西馬營
小李家庄駙馬坨子蕭家庄李家庄
王家庄駙馬坨丁家新庄嘴頭庄
王大郎庄下孟家庄秦家庄邵家庄
吳家套吳家庄
上負𪔂在城南
八溝庄李家庄張家庄郝家庄
雙橋庄蕭家庄汪家庄張家庄
溝西張家庄溝内蕭家庄韓家壩胡家庄
曹各庄凉水泉孟家樓李家庄
潵水頭康各庄史家屯周各庄
沈家庄梁家庄裴家屯王各庄
田家庄紀各庄小劉家庄果各庄
鄭家套橋頭庄孫家庄田各庄
郝家庄叚家庄蕭家庄劉家庄
大漫河長口庄小漫河八蜡廟
張鬍子庄趙家庄魯家庄六道街
谷家庄王家庄八溝王家庄
下負𪔂在城南及城東南
上倉東店秦各庄刁窩庄蘇家庄
李家庄閔家庄閔家東庄高家套
劉各庄梁家埝頭大扈各庄王家庄
小扈各庄王親庄楊津庄梁家庄
王家淺張西林庄楊公庄馬家庄
于津庄韓家庄小李家庄東園庄
馬龍港東庄馬龍港西庄鮎魚口東蘇家庄
大堼庄小堼庄北蘇家庄蘇家庄
楊相庄趙家庄張家庄陳家庄
南蘇家庄東劉家庄胡家庄周家庄
龔家庄姜家庄半壁店戴家庄
南三道港北三道港小秦家庄王家庄
魯各庄景各庄劉家庄下窩頭
齊家庄城子口小趙家庄邊家庄
劉八百庄小王家庄北李家庄老曲庄
西李家庄小南庄小新庄大新庄
馬各庄上康各庄東康各庄西康各庄
河東康各庄大全庄竇各庄河北屯
太河庄沽東庄沽西庄喬家𤲅
喬家庄毛家庄魯家庄趙山庄
猫兒眼舖東王家庄小盧家庄小仇家庄
新李家庄東迷王會西迷王會于家庄
姚土河黃土坎張木匠庄安家盤
南婁家庄北婁家庄王家新庄王家庄
劉村庄李四家庄大盧家庄薛官庄
小馬營草厰庄八間房宗家庄
蒙家庄王家庄大李家庄蒙家圈
趙家庄司家庄大楊家庄賈家庄
西王家庄蒲家庄楊各庄莫家庄
王家庄大王府小楊家庄劉家庄
石家庄
上安和在城西南
矦家營齊家庄趙家衚衕韓家營
龍王廟庄關帝廟庄西胖子庄薄家庄
東王堂庄李四家庄韓家庄藺家庄
王親庄周家新庄劉家庄孫家庄
舖戸庄周家堡子于家庄窠王家庄
孔家庄張家庄鄭家堡子宗家庄
栗家庄程家庄傅家屯三岔口
打魚網庄下庄子朱家庄劉家庄
大潘家庄小潘家庄西王堂庄小屯
橋頭庄馬道庄馬道西庄潘家庄
小劉家庄寨上庄李家新庄盧家庄
安家庄桑梓庄張仙庄廖馬庄
李山家庄尚家街傅家街金家街
申家街李善街
中安和在城南及西南
上倉西店丁家庄二王庄蔡家庄
蕭流庄嚮口窩後屯白廟庄
荒地庄陳家橋花兒窩赤安庄
八營程家庄垜子庄高家庄
牛圈子王岔子庄嘴把子庄塔子庄
韓家筏臺頭庄靑淀庄柳子口
宗家庄東師姑庄西蔡家庄毛家庄
李貴家庄朱家新生孟家新庄郭家庄
定府庄李家庄西師姑庄
下安和在城西南
都賽營西晉公坨小晉公坨康各庄
陳家新庄新庄兒頭百戸西二營
崔家庄宗家庄上李家庄東二營
高家庄馬家衚衕薄家庄蔡家庄
賈家新庄張家店子西梁各庄傅家屯
袁家庄盧家新生狼窩𥚃郭家庄
小狼窩周家庄其家庄崔家庄
尤王庄東晉公坨大律家庄康各庄
李家庄小律家庄東王親庄楊家庄
大蕭家庄程家庄西王親庄鄧各庄
大尤各庄許家庄
仁智鄉在城東及城東南
靑池庄靑池後庄西李家庄官庄𥚃
前晏河庄後晏河朱家庄頭百戸
夏家庄胖家庄南三岔口看花樓
曹各庄叚家庄二百戸三百戸
四百戸三百戸新庄五百戸六百戸
七百戸八百戸五百戸新庄上楊各庄
九百戸九百戸新庄南曹各庄楊家套
東李家庄坎上庄霍家店十百戸
東山北頭西山北頭蘇家庄龍虎庄
東史各庄西史各庄西定府庄彌勒院
二十里舖東定府庄三間房雲泉寺
限橋庄二里店上李家庄劉家庄
楊家采村紀家采村劉家采村竇家采村
下楊家庄小地庄秦家采村徐各庄
王杠子庄十顆樹薛各庄岫金屯
穆家庄陳家新庄下李家庄大官塲
文家庄毛家庄大保安鎭小保安鎮
馬各庄胡家樓程家庄梁家庄
小李家庄小賈家庄李破車庄胡家庄
别山店崗上庄西九河庄毛家庄
竇家庄丁家庄周家庄康家庄
西花郷在城西及城西北
邦均店南店兵馬庄石人庄
張家庄胡李庄瀑水泉田家峪
許家臺史各庄盧各庄沙嶺庄
水泉庄偏橋庄二百戸官善庄
杜家鷄蘇田家鷄蘇王家鷄蘇劉家鷄蘇
大蔣福山小蔣福山庄窠峪五百戸
東新庄西新庄大孫各庄小孫各庄
前夏各庄後夏各庄東門庄西門庄
索家庄啞叭坑傅家店潘家庄
白澗庄
崇慶屯在城南
南關廂楊家園東七園西七園
舘驛庄康家庄馬圈頭趙家庄
五里橋庄大紀家庄小紀家庄八里庄
三里庄六里屯魏家庄楊各庄
高各庄上窩頭蘇家庄溵流西店
溵流東店韓家寺盧各庄牛各庄
管城庄枯河裡張家店曲家庄
黃土庄山下屯東河套西河套
八里舖汪家新庄
祥慶屯在城西
叚家嶺八百戸九百戸公樂店
公樂新店十百戸小王家庄七百戸
羊圈子呂家庄閔家庄後屯
黃家庄大栲栳山小栲栳山小港庄
么家街
永慶屯在城西及城西南
天平庄梨園頭三百戸四百戸
趙翰林庄莫家庄唐䭾庄駱家庄
菓園庄丘各庄小莫家庄塔子庄
李家新庄東小常各庄劉家庄馬家庄
大邢各庄小邢各庄陳茂家庄五營
朱家庄畢家庄劉家庄許家庄
頭營南常各庄北常各庄劉家頂
西毛家庄李家庄顧家庄胡家庄
菜園庄趙家䭾子歸民屯康家庄
周蠻子庄牛圈子張胖子庄傅家屯
前潘家庄小潘家庄邵家庄何村庄
金水屯馬房
關廂里在城西及城北
西關廂上逯家庄下逯家庄逯家溝
周家庄白馬泉床子嶺刀子營
東侯子峪花園庄歐家井賈各庄
大蓮花院小蓮花院逯家庄許家坟
北侯子峪南營小屯采各庄
西侯子峪肘各庄拐子峪野溝庄
大破塔小破塔大塔院小塔院
官壯里亂石庄桑園庄王家庄
大黑家庄小黑家庄史家峪于家庄
洪水庄羅家庄閆家峪
尙義里一在城東及城東南一在城西及城西南
上碾頭吳家埝頭曹家庄毛家庄
姚舖新庄唐家庄窠李家庄窠劉家庄窠
龍灣庄夏官屯趙家新庄溯河庄
新庄兒亂柴火庄丁家庄李家庄
峯山庄劉相庄張各庄大枯樹店
小枯樹店螺山店白山店後營
大南庄西屯大南庄小屯賈家庄張家庄
螺山屯梅家屯王家庄羊石營
香椿樹馬家庄崔家庄定府庄
柳樹庄五里屯以上俱城東及東南
西五里庄婁家庄草厰衚衕山崗子
何家庄靳家庄板橋庄上閘
下閘西大屯吳家窪金家新庄
大龍灣石橋庄限渠庄五里庄
小限渠庄唐家庄鄭各庄仇各庄
豆腐營焦家庄王家庄蘇家庄
孫㺅兒庄大嶺庄小嶺庄趙家庄
感化庄厰里庄楊各庄王家庄
捧庄屯鄭鈎子庄白懷家庄董家庄
劉家庄大徐家庄小徐家庄逯家庄
陳家庄武家庄叚家庄黃家庄
毛家庄東興武鎭西興武鎭朱家庄
小趙家庄定府庄唐䭾庄坎頭庄
小興武鎭小蕭家庄黃家屯小龍灣
李家新庄孟家新庄小蘇家庄後牛宫
前牛宫應付寺穆家庄牛刀口
大趙各庄李匠工生新河口宋家庄
劉家庄張家庄以上俱城西及西南
𠔏計八百三十三庄五鎭店俱在内
橋梁
夫舟楫之所不行者則濟之以橋梁故雨畢而除道水涸而
成梁周禮保障氏之設已有然矣或成之以土木或成之以
石甃或爲徒杠或爲輿梁建於一時垂於永久何莫非便民
利用者乎
龔家橋在東門内
郭家橋在南門内
東門城河橋年久圯壞康熈四十二年東七園民姚文捐資
倡義重建比舊橋高而且寛行人便之
龍石橋在東門外橋東西之路最爲窪下凢遇天雨泥濘難
行康熈四十年僧眞修募修墊高兩傍各留水溝至矦家窑
前計路二里俱成平坦大路而無泥濘之苦
西門城河橋
通濟河橋在城西五里橋東自三義廟起橋西至刀子營橋
止計路四里餘地勢窪下路最難行康熈四十一年僧眞修
募修墊高行者甚便
西五里橋在州西五里係土木橋
刀子營橋在州西七里舊無橋先有豐潤民翟平見修路便
〓〓〓〓〓〓〓〓天雨泉水泛溢車徒受䧟溺之苦康熈
四十二年千像寺僧倪和尚募建此橋今車徒均便於行
南門城河橋
龍池河橋在州南里餘橋之南北地亦窪下遇水橋北深三
四尺行人甚苦康熈四十一年旗人藍仲富倡義墊高
永濟橋在州南五里𨂍沽河因渉者甚艱故建此橋先曾河
北徙橋淤爲陸後又南决是以重修今又北徒橋淤於河之
南爲陸地毎於秋冬春則搭土木橋而行夏月必需船渡康
熈四十年知州事陳公廷栢勸捐建造渡船二隻以濟行者
溵溜土木橋在州南十二里此係山海大路行旅不絶秋冬
春搭橋夏令初秋必需船渡康熈四十年知州事陳公廷栢
勸捐建造渡船一隻禁索渡錢有碑立於河東沿
豪門橋在州東二十里不知建於何時今亦無所用之
窑舖橋在州東三十里窑舖庄東
景家橋在州東三十三里馬伸店西
馬伸橋在州東三十五里馬伸店西栅外
店東橋在馬伸店東栅外
牛頭山橋在州西二十五里大孫各庄西
店中橋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南店内
𠮉橋在城東南二十五里獻橋庄西
限渠橋在州西南十六里石橋庄東
亮水橋在州西南三十里棒庄屯南又小石橋一座
破石橋在城西南四十五里李家庄西
石橋在城西南五十里毛家庄西
新石橋在城東南二十里二十里舖西
石橋在城東二十五里上埝頭東
西石橋在城東南五十里枯樹庄西
郭家橋在城南三十里八溝庄西
梁家橋在城南三十里八溝庄中
莫家橋在城南三十里八溝庄中
雙橋在城南三十里八溝庄東
殷家橋在城南三十二里八溝庄南
東大橋在州南四十里小漫河東
西大橋在州南四十里小漫河中
馬龍橋在州南五十里馬龍港
板橋在州南五十五里康各庄
界橋在州東南六十里黃土坎東
太和東南六十里太和庄中
廟西橋在州東南六十里薛官庄西南
東土橋在州東南六十五里迷王會
西板橋在州東南六十五里迷王會東
中界橋在州東南六十五里喬家𤲅西
庄前橋在州南五十二里蒙家圈中
南石橋在州南四十里牛圈庄南
大石橋在州西南三十里張家店南
西板橋在州西南六十里馬道庄西
大板橋在州西南六十里矦家營
亮水橋在州西南六十里三岔口
普濟橋在州西南四十五里靑淀庄
關隘
王者以四海為家何有於關隘然而〓〓〓服不能〓地而
居也為奸為究不能相率而治也關隘何可不設乎晨昏啟
閉嚴為堤防雞鳴暗渡深於搜撿是有職之者焉
薊州城守營墩臺十八座
黃土坡城東十里豪門庄城東二十五里窯鋪莊城東三十二里
葛嶺南城東四十五里賈各庄城西十里孫各庄城西二十里
潘家庄城西三十三里白澗庄城西四十里五百戶城西四十五里
李家庄城東南十六里王杠子庄城東南二十六里二里店城東南廿八里
别山店城東南三十里溵流店城西南十二里龍灣庄城西南十四里
限渠店城西南十六里胡李庄城西南二十五里索家庄城西南三十里
黃崖關在州北五十五里有城把總駐扎
邊墻九十三里東起攔馬墻西至松棚頂
樓臺四十五座墩臺八座
邊儲屯糧地三頃四十九𤱔七分
所管庄村黃崖關中營下營靑山嶺
車道峪古强峪大平安小平安
赤强峪蚕椽峪劉家庄耻轄峪
開南十二里爲中营又三里爲下營俱有城今倒塌都北三
十五里爲尋思峪又十五里爲有兒峪東自餓老婆項起十
里至恥瞎峪砦又三里古强峪又三里蚕椽峪又十里靑山
峪砦又八里車道峪又二里太平安砦又十一里黃崖關此
一帶俱山險難行
將軍石關在州北七十里關南二十里爲上營又名將軍營
有城把總駐扎
邊墻九十六里東起松栅項西至毛狗山
樓臺西十七座今倒塌墩臺二十一座今倒塌
邊儲屯糧地五十五𤱔一分
所管庄村將軍關岢山集將軍營彰作里
黃松峪黑水灣黑豆峪大峪砦
峩嵋山
關北十三里爲夾城嶺又十七里爲斗子峪東自黃崖關起
四十里至彰作里又二十里至關西四十三里至峩嵋山一
帶地形平險相半峩嵋山南十五里至漁子山共由在平谷
縣東北十五里岡阜窿然形似大塚相傳爲黃帝陵山下有
軒轅廟漢武帝元封二年北巡朔方還祭黃帝塚卽此處
祠墓
祠者祀也能興利去𡚁有思德及民者作祠以祀之基者慕
也形歸窀穸其嘉言懿行令人思慕而不能㤀者望其墓而
慕之薊自漢唐以來前賢徃哲祠墓之建於城市列於郊原
者一并志之
報功祠舊名鄒公祠明景泰時都指揮劉輔爲鄒公立成化
時郡人秦崗徙於州治東北正德時增祀閆公邠州人楊公
武進人孟公澤州人并鄒公麻城人今無存
永思祠在州治北郡人建祠郡守鄭公爵溪龍溪人今無存
崇德報功祠郡人建祀經畧袁公應泰陜西人兵偹道高公
邦佐山西人吳公中明南直人袁公和河南人邵公可立商
丘人今無存
楊公祠在甕城内郡人建祀郡守楊公忠裕今無存
去思碑一在皷樓東爲分司周公勲福建人立
一在西門外三義廟西爲郡守王公弘祚雲南人立
一在西門甕城爲郡守于公際淸山東人立
一在西關廂之外爲郡守胡公國佐奉天人立
一在西關廂之外爲郡守張公朝琮蕭山人立
一在西關廂之外爲都閫張公谷貞寧夏人立
竇王墓在崆峒山西𪋤
歐御史墓在東門外三里大路傍有諭祭碑石人馬等物
成祭洒墓在漁山東𪋤後移於東門外三里有神道碑
劉都御史墓在西門外白馬泉下有祭碑
錢都御史墓在城西一里有封誥碑諭祭碑
賈尚書墓在東門外東七園庄有諭祭碑石人馬虎羊
毛侍郎墓在東門外七里鳳山下
燕尚書墓在東門外韓和尚𤲅庄有石碣
李都御史墓在州東六里珠兒峪
張吏部墓在州西三里香林寺左側
李處士墓在西門外白馬泉西巓
積骨墩又名積穀墩在州東南二十五里王杠子庄起至二
里店東止絡繹不絶有二十餘土阜相傳唐太宗征高麗時
兵敗死傷甚多收其骸骨積於此地以土覆於上而成阜又
相傳云唐太宗征高麗不利退兵於此恐高麗追襲下以土
築阜上堆糧米使高麗諜者見糧米廣貯使之惧而不追二
說未知孰是
義塜一在西門外香林寺西北郡人程天祐程天才捐資買
胡守義地十𤱔餘埋葬壬午䘮亡各骸骨有碑現存
一在香林寺東新泰𤲅後郡人程天祐程天才因時値
飢饉死亡甚多而無人掩埋之骸更衆前塜不能容又
捐資買白庄頭地一𤱔餘收埋無主屍骸
一在東門外矦家窑路南之東浙江紹興府流寓謝
等捐資買地設立有碑現存
一在西門外三義廟傍浙江紹興府流寓〓〓〓等捐
資買地設立康熈四十二年浙人沈由勸衆捐資買塜
西僧思悅地一十四𤱔三分新舊𠔏地二十三𤱔三分
有碑現存
一在東門外紫竹𤲅傍浙江金華府流寓施一甲陳一
仕等勸捐買紫竹𤲅延僧供養觀音大士因買𤲅後地
爲義塜塜雖無記𤲅則現有碑存
一在南門外龍池橋東南有漏澤園碑現存
寺觀
功德茂盛者作廟以祀之行潔志淸者建𤲅以居之自唐時
欵西域僧人於太常寺而寺觀之制遂興有建於山林者焉
有建於城市者焉薊郡寺廟建於盤山者最盛大小不一華
樸各殊統之以寺觀而巳矣
關帝廟在州東北武廟之東
關帝廟在州東南
關帝廟在南門甕城内
廣福寺在州北
獨樂寺在西門内閣上匾曰觀音之閣唐李太白書
白塔寺在州西南
净土𤲅在州東南
孔雀𤲅在州西
凖提𤲅在州東北
白衣𤲅在州西北
觀音𤲅在州東北
白衣𤲅在州東北
天寳觀在州北
紫竹𤲅在東門外東北
悟樂𤲅在東門外崆峒山下
桃花寺在州東十八里桃花山上
藥王廟在州東三十五里峯山庄
娘娘廟在州東三十五里馬伸店西栅外
三官廟在州東三十五里馬伸店
三義廟在州東三十五里馬伸店東栅外
龍泉寺在州東三十里川方峪
龍鳳寺在州東五十里閆家宫
隆峯寺在州東五十里好女塔
横明寺在州東五十里好女塔
雙峯寺在州東五十里三岔口
大聖寺在州東四十五里徐官屯
龍山廟在州東四十五里徐官屯
凈土寺在州東十四里十百戸
悟空寺在州東南十二里彌勒院庄
龍泉寺在州東北五十里黃花山下
如如𤲅在東門外
關帝廟在州東七里七里峯
藥王廟在州東十里黃圭坡
關帝廟在州東十二里毛家庄
三官廟在州東十五里大屯
娘娘廟在州東十五里三家店
眞武廟在州東二十五里豪門庄
關帝廟在州東三十里窑舖庄
三柳𤲅在州東五十里淋河庄
藥王廟在州東五十里三岔口
三教堂在州東三十五里峯山庄
眞武廟在州東二十五里上碾頭
眞武廟在州東二十五里下碾頭
玉泉廟在州東五十里黃花山上
眞武廟在州東十六里張家店
眞武廟在州東二十里東馬房庄
眞武廟在州東三十里八百戸
普渡𤲅在西關廂外
白衣𤲅在西關廂外
三義廟在州西三里大路傍
通濟𤲅在州西五里大路傍
圓通𤲅在州西十二里南營
甘露𤲅在州西十八里小孫各庄
英國寺在州西二十二里狐狸庄
藥王廟在州西二十五里牛頭山上
娘娘廟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店
關帝廟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店
天齊廟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店
藥王廟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店
西方寺在州西三十里邦均店
皇姑𤲅在州西四十里白澗庄
藥王廟在州西四十八里公樂店
藥王廟在州西五十里叚家嶺
茶棚𤲅在州西五十里叚家嶺
吉祥寺在州西五十里桑梓庄
天仙宫在西門外
三官廟在西門外
灶王廟在西門外
關帝廟在州西六里刀子營
天仙頂在州西十里五名山上
斗母宫在州西二十里九花頂上
娘娘廟在州西六十五里栲栳山
二聖廟在州西六十五里栲栳山
草𤲅在州西五十里楊木匠溝
觀音堂在南門外
白衣𤲅在南廂之西
大王廟在州南五里沽河沿
三義廟在州南十二里溵溜店
净龍寺在州南十三里韓家寺庄
無盡寺在州南十六里凉水泉庄
法興寺在州南二十五里果各庄
關帝廟在州南二十五里鄭家套
眞武廟在州南三十里上倉店
白衣𤲅在州南三十里上倉店
海雲寺在州南五十二里老曲庄
海覺寺在州南六十五里泃沽二水合流處河沿
旙杆寺在州南五十八里小營
凖提𤲅在州東南三十里八溝庄
永善寺在州東南二十里采村庄
天齊廟在州南六十里下倉店
大安寺在州東南六十五里迷王會
娘娘廟在州南四十里蕭流庄
興隆寺在州南四十里城子口
藥王廟在州南四十里城子口
關帝廟在州東南三十里别山店
天仙宫在州東南三十里别山店
天齊廟在州東南五十里胡家樓
眞武廟在州東南五十里大枯樹庄
龍壽𤲅在州南十二里龍灣庄
興隆𤲅在州西南十六里限渠庄
盈福寺在州西十八里牛宫庄
觀音𤲅在州西南十八里趙各庄
藥王廟在州南三十里上倉店
關帝廟在州南四十里柳子口
天齊廟在州南四十里臺頭庄
關帝廟在州南四十里臺頭庄
靑龍寺在州南四十二里靑淀庄
䕶國寺在州西南六十里矦家營
義井寺在州西南三十五里康各庄
藥王廟在州南六十五里西屯
觀音寺在州西南六十五里廖馬庄
普通寺在州西南七十里張仙庄
關帝廟在州南二十五里張家庄
東嶽廟在州南十里神仙嶺上
關帝廟在州南十里管城庄
府君山在州東南三十里别山店
大寺在州南十六里周各庄
關帝廟在州南二十五里鄭家套
娘娘廟在州南三十里上倉店
關帝廟在州南五十里馬龍港
三官廟在州南五十八里後屯
娘娘廟在州南六十里下倉店
三官廟在州南六十里小楊家庄
關帝廟在州東南三十五里下李家庄
玉皇閣在州南四十里王親庄
關帝廟在州西南六十里矦家營
觀音𤲅在州南六十里太和庄
娘娘廟在州南五十二里蒙家圈
關帝廟在州南五十二里韓家庄
興隆𤲅在州南五十五里王家庄
彌陀𤲅在州東南
香林寺在州北四里
白衣𤲅在州北四里
環秀寺在州北三十五里頭道河沿又名了香寺
龍泉𤲅在州北四十里王家庄
千佛寺在州北四十三里中管
眞武廟在州北五十五里黃崖關
府君廟在州北十里崆峒山上
關帝廟在州北四十里下管
眞武廟在州北四十里下管
眞武廟在州北五十里車道峪
眞武廟在州東南五十二里蒙家圈
茶棚𤲅在州東南七十里新安鎭
九戸寺在州東二十五里九百戸
觀音寺在州南二十里李家庄
旙杆寺在州南六十三里西屯
觀音寺在州南五十八里後屯
翠雲寺在州東六里
雲泉寺在州南十五里
廣濟寺在州西北二十里
白雲寺在州東北三里已上四寺今俱廢無存
盤石𤲅在州西
龍泉𤲅在州東南
新泰𤲅在州北香林寺東南
永善寺在州東南二十里秦家彩村
海潮𤲅在州東南五十里三道港
盤刹
古中盤今攺爲正法禪院大學士魏裔介題僧行乾建
盤谷今攺爲靑溝禪院都御史宋犖題僧智朴建
衛公𤲅不知建於何代舊名李靖𤲅都御史宋公犖攺稱
感化寺唐貞元中建卽漢田疇隱居之處舊名寳積寺
雙峯寺唐貞觀時建尉遲敬德監造舊名重巒禪院
祐唐寺一名千像寺唐開元時建
上方寺唐太和二年僧道宗結廬於此
雲罩寺舊名降龍𤲅唐文宗時僧道宗建
普濟寺一名甘泉寺向係毒龍湫唐僧方曉住此龍讓去
香水寺唐時建
天城寺一名福善寺唐時建
北少林寺舊名法興寺不知何時建元時有道士張志格居
此易名爲樓雲觀後奏請攺正爲寺
天香妙祥寺唐時建
靈岩寺在甘泉寺西南不知何代建
白岩寺唐時建
静安寺在白岩寺東不知何代建
報國寺前有黑龍池不知何代建
龍泉寺一名暗峪寺元時建
報恩寺不知何時建
净業𤲅明萬曆時蔡來峯建
靑峯𤲅内有聖水井僧隆寳重修
茶子𤲅一名法藏寺
四門塔一名金山寺光啟二年建
先師臺一名招提寺黃龍禪師修道處
聖泉𤲅在山後昔爲羅總兵佔作别野未久羅卽罹禂今名
爲羅家城
白岩𤲅九華峯前故明崇禎時建今廢
凈土𤲅有二一在西甘澗一在塔院庄之北
瑞雲𤲅在感化寺東北三里
觀音𤲅有二一在東甘澗一在破鬴峪
劉家𤲅在上甘澗𤲅西南三十歩有洞最高𤕤可供遠眺明
末居人避亂於此今已崩壞惟存洞中石柱及捨山碑記
彌陀𤲅在松樹峪
水月𤲅在沙嶺上故明萬曆時建
大慈𤲅一名五峯𤲅故明萬曆時建
報國𤲅在净業𤲅西南二里
華嚴𤲅在黑塔峪
朝陽𤲅在盤嶺南僧通新建
接引𤲅在版舖
翠雲𤲅無存白峪前石壁刻有翠雲𤲅三字
秀峯𤲅故明正德時建
龍泉𤲅基存𤲅廢右有池深不可測
繼靖𤲅在净業𤲅東十里今廢
西方𤲅在塔院庄北三里
大悲𤲅在千像寺東北二里
龍鳳𤲅在上方寺西建造歲月無攷塊石爲基濶二丈五尺
高一丈五尺刻有大方廣三字徑八尺
甘露𤲅少林寺前乃八山之處康熈二十七年僧溟波建今廢
五盆静室在五盆溝北
東架静室在上方寺東今廢
西架静室在上方寺西
黑石峪静室在上方寺東南
茶子𤲅東静室今廢
中盤西静室凡三處
少林東静室在少林寺東南
九兒峪静室在静業𤲅南
關帝廟四處一在盧家峪一在田家峪一在塔院庄一在怪
子峪
藥王廟在怪子峪
山神廟二處一在玉石塘北一在田家峪東
五道廟在亂石庄東
定慧寺一名瓦茶寺在小盤山今廢無存
知识出处
《薊州志[康熙]》
八卷。清张朝琮修,邬棠等纂。张朝琮,浙江萧山人,曾两任蓟州知州。邬棠,浙江嘉兴人,曾任渔阳驿丞。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朝琮二次出任蓟州知州后,感前人所修旧志过于简略,多有疏漏,因聘邬棠重新纂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朝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蓟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建設志序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