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志卷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薊州志[康熙]》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655
颗粒名称: 薊州志卷之一
其他题名: 疆域志
分类号: K29
页数: 69
页码: 一至三十五
摘要: 本卷是《康熙薊州志》的第一卷,記錄了薊州疆域方面的情況。
关键词: 地方志 蓟州 疆域

内容

薊州志卷之一
  順天府薊州知州加七級湘水張朝琮重修
  儒學學正癭陶李宗柟
  同叅訂
  訓導直沽馮嵤
  吏目古越潘錫榮較校
  漁陽驛驛丞檇李鄔棠編次
  候選縣丞郡人崔顔同輯
  候推營守偹加一級郡人王家福採訪
  薊州輿地圖
  疆域志
  王者相土建邦必致辨於疆域葢以一境之内流峙縱横總
  屬黃輿煙雲出没宛若圖畵識者早卜爲地靈人傑之劵已
  薊州舊壤創自唐虞星分有定沿革非一疆域明於四履山
  川甲於諸邑鐡嶺黃花稱雄稱麗形勝獨優沽環盤聳宜雨
  宜晴景色尤異正所謂天事全而人功始可繼也矧慷慨悲
  歌自古云然民朴士秀餘風猶在當事者必詳列而無失焉
  凡以使千年之秀錯按籍可稽一郡之弘模寓目而瞭矣故
  志疆域
  輿圖
  先王規方建國繡壤星羅原其大意葢以地分而有所别民
  分而便於理令守上者知封以内爲職分之所當爲封以外
  非庖人之敢越爼詳述州境以見輿圖之盛
  州境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東至淋河庄五十里至遵化州一百二十
  西至叚家嶺五十里至三河東七十里
  南至白龍港六十五里至寳坻縣八十里
  北至黃崖營五十五里至將軍石關七十里
  東北至王家坎五十三里至
  皇陵七十里
  西北至大嶺五十里至平谷縣七十里
  東南至梯子山三十五里至玉田縣八十里
  西南至馬道庄六十里至香河縣一百一十里
  自州治至
  京師一百八十里至保定府五百一十里
  沽河東岸自三百戸庄接玉田縣交界起至曹家口頭庄玉
  田縣交界止計水路二百六里
  堤埝自汪家新庄起至婁家庄止𠔏二萬四千一百三
  十六丈
  沽河西岸自馬家崖接遵化州交界起至嘴頭庄沽河二水
  合流寳坻縣交界止計水路一百六十三里
  堤埝自五里庄起至大全庄止𠔏一萬二千七十丈
  泃河東岸自金水屯接三河縣交界起至嘴頭庄沽泃二水
  合流寳坻縣交界止計水路七十四里
  堤埝自金水屯起至三汊口止𠔏一萬八百二十六丈
  遼運河西岸埝自東迷王會起至口頭庄止𠔏二千三百四
  十丈
  星野
  周禮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天官家占雲望氣率皆本此故
  五星聚奎而識賢人生福德生燕而知燕復建載在史册班
  班可攷敢曰遠而難稽置之不紀乎
  薊州古燕地漢劉向以爲分野屬尾箕自尾四度至尾六度
  謂之析木之次
  晉天文志云尾箕幽燕也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爲析木於
  辰在寅分野爲燕屬幽州費直謂起尾九度蔡邑謂起尾四
  度陳卓謂漁陽尾三蘇竟謂尾卽漁陽
  唐天文志云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餘六千七百五十秒
  中箕五度終南斗六度
  爾雅亦以析木謂之津者謂天漢之津梁屬燕之分野而幽
  之土星也
  史記天官書云二十八舍主十二州冀屬樞星
  宋史云中臺下星主薊玉遵豐平
  尾宿九星爲天子後宫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𡣕妾也亦
  爲九子星
  箕宿四星亦爲後宫之象又曰天津又曰天鷄主八風
  沿革
  薊丘古屬冀舜分爲幽周封爲燕其名薊者以山多薊草也
  又同在漁山之南故名漁陽宋因金以州來歸而有廣川之
  號由周秦以至故明或爲帝胃之封或爲元功之賜歷代皆
  稱名區漢唐尤爲雄鎭
  唐屬幽都堯命和叔宅朔方薊在其境内
  虞分冀東北醫無閭之地爲幽州薊在其域中
  夏商俱屬冀州之域
  周武王封帝堯後於薊爲薊國又云封黃帝後於薊未知孰
  是後爲燕併燕惠王置漁陽郡趙取其地燕復之
  秦滅燕後分天下爲三十六郡仍置漁陽郡二世元年遣陳
  勝率閭左戍漁陽
  漢高祖元年封滅茶於薊爲燕王五年滅減茶以其地封盧
  綰十二年盧綰亡復爲漁陽郡領縣十二漁陽弧孥雍孥泉
  州平谷安樂庠奚纊平安陽白檀滑鹽潞獻帝初平四年公
  孫瓚據薊建安五年袁紹滅瓚有其地九年曹操滅紹
  三國魏薊隸幽州仍名漁陽
  晉攺名燕國愍帝建興元年石勒䧟燕國師去燕國降於叚
  匹殫元帝太興二年復爲石勒所併成帝延康六年石虎徙
  薊民於兖豫燕襲之穆帝永和六年燕王儁繫趙㧞薊城徙
  都之帝奕太和五年燕亡屬苻秦孝武帝太元五年秦以苻
  重守薊十年燕遣將軍平規取之薊復歸燕燕亡屬元魏
  南北朝屬元魏仍置漁陽郡魏亡屬齊
  隋文帝開皇六年徙置元州於漁陽立總管府焬帝大業元
  年廢府復置漁陽郡領縣一無終
  唐高祖武德𥘉廢郡省入幽州𤣥宗開元十八年置薊州領
  縣三漁陽三河玉田二十二年分天下爲十五道薊州屬河
  北道天寳元年復攺爲漁陽郡置静塞軍十四年安祿山以
  郡反肅宗乾元元年復爲薊州代宗廣德元年以李懷仙爲
  盧龍節度使守薊州
  梁時爲劉仁恭所據稱燕王
  唐滅燕爲薊州
  晉以十六州賂契丹薊與焉
  遼攺爲尚武軍金滅遼薊屬於金
  宋𡽪宗宣和四年金以薊州歸宋攺名廣川郡設團練使領
  縣三漁陽三河玉田七年金仍取之
  金仍名薊州屬中都路
  元太祖十年薊州攺隸大都路屬縣五漁陽平谷玉田遵化
  豐潤
  明洪武初漁陽縣省入薊州領縣四玉田遵化豐潤平谷隸
  北平布政司永樂二年攺北平爲順天府薊州屬焉領縣四
  我
  大淸定鼎京師薊州隸順天府仍領縣四康熈十六年遵化
  陞爲州割豐潤隸之領縣二玉田平谷
  名山
  大凡有一州則有一州之山所以立標幟表封鎭也薊州之
  山孤峯而特起者有之逶迤而蹯踞者有之有雄怒如烈丈
  夫者有秀媚如佳麗人者大小相錯形勢不一必以漁山爲
  主者葢謂衆山皆大惟小者爲尊故也
  漁山在州西北三里高百餘丈周五里形如圓丘景色翠秀
  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漁陽
  崆峒山一名翁同山又名府君山在州北五里形勢峭壁登
  眺一望則邊城野景盡在目中乃附郭之竒觀上有崔府君
  廟故名府君山舊日照寺今攺地藏殿相傳黃帝問道於廣
  成子之處按岷州原州肅州汝州贛州皆有空同山未知孰
  是但黃帝都於涿鹿去薊甚邇則是此亦未可定
  盤山一名盤龍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二千仞周百餘里
  南距滄溟西盡泃水東放碣石自遠望之層巒叠嶂崒嵂排
  空箕尾之巨鎭也古名四正山魏有田盤先生自齊而來棲
  遲於此因名爲盤山山中高僧人物及名士遊覽詩記另有
  靑溝僧智朴所輯盤山志可攷
  神山在州東南八里又名神仙嶺古名翠屏山山半有道東
  西轉折而上金章宗獵於此上有東嶽廟後有塔名文筆峯
  别山在州東南三十里圓秀鮮妍逶迤數十里行旅徃來雖
  有山名而無高阜山海至此俱有山迤西無山故曰别山
  梯子山在别山東五里乃薊州玉田縣接壤處
  螺山在别山東十里玉田縣境内周圍有枯樹第十九庄係
  薊州所轄金世宗曾獵於此山
  燕山在州東南五十五里薊遵玉接壤處山脉自太行山而
  來迤邐而東直抵海岸燕國由此而名
  鳳凰山一名七里峯在州東七里其形似鳳四面皆平壤中
  有孤原凸起相傳爲趙普讀書處
  桃花山在州東十八里山有桃花比别處桃花先放以此得
  名泉水流遶碧澄可愛上有古刹名桃花寺
  黃花山在州東北四十五里山勢雄曲松林葱翠上有玉皇
  殿一座鉄瓦無梁今易琉璃瓦有樑柱山下卽王陵
  鞍子嶺在黃花山南六里形如馬鞍故名上有廟一座
  川方峪在州東北三十里峪中有泉又名椽房峪
  五名山一名興隆頂在州西十里上有道觀又名娘娘頂每
  年四月十八日賽會男婦極多
  甘泉山在州西五十里有泉極甘因以得名絶頂有大石狀
  似犬故又名石獒山山上有甘泉寺唐時廢伽藍祠獨存
  蔣福山在州西北五十里頂上有龍潭禱雨輙應
  叚家嶺在州西五十里與三河縣接壤處
  苛嵐山在州西六十里山勢險峻周圍壁立間有小徑可通
  相傳昔有人隱其上又名窠羅山
  牛頭山在州西二十五里上有古刹名藥王廟
  沙嶺在州西三十里嶺半有泉從石龍口中滴於石盆内汲
  之不絶上有水月𤲅𤲅内有半月泉水不溢不涸
  大嶺在州西北五十里與平谷縣接壤處
  盧家峪在州西北四十里東有秀峯𤲅北有龍泉𤲅基址南
  有玉石塘
  鉄嶺在州北十里連山无盡懸澗極深石色黑如鉄
  串鈴溝在州東北四十里
  三十二嶺在州西北五十里
  峯山在州東三十五里
  龍山在州東五十里上有龍山廟每三月十八日賽會
  鎻子嶺在崆峒山下形似鎻故名乃薊郡之龍脉
  大川
  自神禹荒度土功肇十有二州必𤀹川以取環繞故不特江
  淮河漢可以志勝卽一隅之縈廻波流亦可以壯觀吾薊之
  水川流不一必取於沽河者以衆水皆小惟沽河爲盛也
  沽河在州南五里漢地里志云沽河之源出於塞北東南流
  七百餘里至泉州乃入海泉州故城在今武淸縣東南四十
  里卽漢時屬漁陽郡轄之泉州縣也其河東接遵化玉田交
  界處入境迤西而行至州南紀家窩轉而南行至下倉店轉
  而西南行至嘴頭庄與河河合流轉而東南行由白龍港以
  至曹家口頭庄接玉田寳坻界南流至北塘入於海其在薊
  境之内紆廻二百餘里凡遵化蘆兒嶺迤西泃河迤東諸水
  皆入於沽河故明時原從此河歲運糧三百六十餘艘至州
  南紀家窩明季遂廢河漸淤塞
  國朝重𤀹運漕以供陵糈其𤀹河始末載在三卷内
  黃崖川一名廣漢川在州北三十五里俗稱爲頭道河源出
  塞外從黃崖關之東流入西南行至盤山之隂又名爲獨樂
  水紆廻曲折而至平谷縣東合五百溝諸水南流入三河縣
  境爲泃河
  泃河乃州之西境也其源卽由黃崖川而來至三河縣又合
  黃頒水卽七渡河又合鮑丘河故稱三河自金水屯與三河
  縣接壤東南流至嘴頭庄合沽河入白龍港水路七十四里
  白龍港在州南六十五里接沽泃二河會合之處相傳昔年
  有龍騰於此故名又因潮信至此而止名曰潮河
  淋河在州東五十里源出遵化州北山谷中又云源出滦州
  界流入遵化西北有湯河出鮎魚口又有淸水河出道溝谷
  俱合流而入至淋河庄入境東南流至閆家宫轉而西南流
  至夏官屯與沽河合流計水路四十八里此河原名梨河因
  梨淋二字音相似今遂誤爲淋河
  遼運河州南十里之紫金汫卽此河之故道由韓家壩八溝
  庄小漫河馬龍港蒙家圈太和庄迷王會至曹家口頭庄合
  沽河河形故道現存淤塞爲多尚有未盡淤完之處雖値大
  旱其水不涸迷王會迤下河沿有埝
  龍池河一名漁水在州南一里源出鵝毛臺逶迤三里東南
  流入沽河卽陽泉水也
  泉源
  濕氣之所結生於陽而成爲隂者泉源也有出於山阿有出
  於城市或逶邃而深沉或紆廻而遠去皆可藉之爲灌溉資
  之爲飲食關於民生者不小焉
  陽泉在州西五里俗名西海子源出於鵝毛臺臺又名𥿄坊
  曲折東南流至東七園庄西入沽河水性煖冬寒不氷故曰
  陽泉相去一里有凉泉水出地中方廣丈餘盛暑甚凉
  白馬泉在州西北三里漁山之東南從井中涌出西南流至
  西五里橋合陽泉水入沽河
  黑馬泉在州東北四里崆峒山下南流至西七園庄合陽泉
  水入沽河
  花園泉在陽泉西南東流至西五里橋合陽泉水入沽河
  綠泉在州西二里上逯家庄西南流至西五里橋合陽泉水
  入沽河
  盤山泉在盤山下南流至限渠庄與限渠泉合同入沽河
  限渠泉在城西南十六里限渠庄之東北平地有泉涌出南
  流由興武鎭都賽營陳家橋等庄至柳子口汫内南出嘴頭
  庄西入沽河
  龍口泉在州西北三十里沙嶺上東南流至肘各庄合盤山
  泉同歸限渠泉南流入沽河
  瀑水泉在州西三十里源出瀑水庄西北南流合白澗泉
  白澗泉在州西四十里源出於盤山之西峪經羅家峪由啞
  叺坑南流至捧庄屯合限渠泉流至嘴頭庄入沽河
  神仙泉在州東南十五里龍虎庄東東北流至十百戸庄入
  沽河
  隅頭泉在州東三十八里陳家河庄之北平地出泉南流至
  馬伸橋西南流由巨各庄荒各庄至下碾頭庄入沽河
  黑泉在州東三十五里蘇家庄之北平地出泉東南流至馬
  伸橋合隅頭泉
  黃泉在黑泉之西東南流至馬伸橋合隅頭泉
  大䭾泉在州東三十六里高家橋庄之北東南流至馬伸橋
  合隅頭泉
  桃源泉在州東三十五里馬伸店北西南流合隅頭泉
  天心泉在州東三十三里候家庄東東南流合隅頭泉
  景家泉在州東三十三里平地出泉東流合隅頭泉
  龍泉在州東北三十里川方峪北東南流山臺頭寺窰舖至
  巨各庄合隅頭泉之水同入沽河
  定福泉在州東三十五里定福庄東西流至荒各庄合隅頭
  泉之水同入沽河
  龍王泉在州東二十三里小豪門山下西南流至荒各庄合
  隅頭泉水同入沽河
  下庄泉在州東十三里大屯庄之東南流至下楊各庄入沽
  河
  高家窪泉在州東六里毛家庄南南流至于家橋入沽河
  老廟泉源出州東南沽河南岸玉田縣境内之李家庄西北
  流至六百戸庄入沽河
  梯子山下泉在玉田縣界内合玉田之石河諸泉南流由州
  境胡家樓又南入玉田境至黃土坎流入州境由迷王會合
  遼運河下稍之水至曹家口頭庄入沽河
  叚家嶺沙河溝水源出白澗迤西諸山東南流入柳子口
  燕家上井在州城内東北其味甘而且厚名爲上醴泉
  倉前井在倉前下坡
  祠堂井在上關帝廟西廢錢局内
  城隍廟井在廟西
  西門外城河中井泉源方廣丈許味甘如飴
  石碑井在南門外今無存
  東岸井在東門外城河東岸其味甘而稍薄名爲下醴泉
  静安寺井在州西北五里漁山西深四丈餘上下周圍俱係
  整石鑿通山泉而成
  香林寺下井在州西北三里不用磚甃從不倒塌巳上俱甘水井
  堂下井在州治大堂西南
  學西井在儒學西南
  堂子井在城内西南隅
  秀女井在城内西南隅
  舊木市井在東街迤南
  舊牛馬市井在木市迤南
  新開井在城内西南角樓之下康熈四十一年修城時開其
  味甘美
  形勝
  聖人云天時不如地利葢謂天時孤虛旺相之術數高遠難
  稽不若地利險阻平易之形勝確實可據故左崤凾右隴蜀
  關中之形勝也西濁河北渤海三齊之形勝也鄭之形勝在
  虎牢蜀之形勝在劍閣襟三江而帶五湖爲吳之形勝城方
  城而池漢水爲楚之形勝凡天下郡邑莫不取形勝而建立
  薊爲
  神京左輔其形勝之美則又未可與關中三齊鄭蜀吳楚同
  日而語也
  東連石門西接泃水沽河環遶於南邊城横峙於北左襟帶
  乎遼海右拱衛夫
  神京境多竒蹟得山川自然之妙地稱平沃爲水陸并重之區
  誠然
  輦下大郡允稱
  畿左雄關邇來
  孝陵建於馬蘭佳氣鍾靈葱葱欎欎北望關山層巒聳翠上出
  重宵俯臨烟樹縹緲茫茫纒綿無極兼之漕運旣通檣帆蔽
  岸舳艫相望轉輸便㧿較之徃昔不更盛歟
  風俗
  夫風俗者人心之騐人心者教化之符薊州俗悍而漓性沉
  而摯士嫻文雅之風人擅多能之技輕生好鬪慷慨悲歌占
  號多傑信有然矣
  正月元旦設香燭牲菓拜天地祖宗以及闔境神祠爆竹逐
  疫花冠羅列𤰞祝尊㓜拜長親朋交相拜賀旬日乃止
  元宵設宴張燈花炮爲樂婦女出遊名爲走百病
  二月𥘉三日文昌誕辰演戲慶賀
  三月用牲醴祈年於社廟二十八日賽東嶽廟
  淸明陳蔬饌掛𥿄錢掃坟添土簮柳於頭婦女以鞦韆爲戲
  四月𥘉八日登崆峒山賽崔府君神十八日登五名山賽聖
  母會二十八日賽藥王廟
  五月端午節掛蒲懸艾角黍相貽兒女輩以色絲繫頸名爲
  百歲索十三日賽關帝廟
  六月伏時以麥麵造酒麯二十三日賽火神廟
  七月七夕結綵乞巧十五日設麻榖於堂薦時食祭祖先亦
  有至坟前如淸明禮稍殺
  八月中秋親友以瓜餅互相餽送各家祭月光舉觴慶月十
  八日城隍誕辰演戲慶賀
  九月重陽製花糕飲菊酒携觴登高又秋成報社如祈年禮
  十月朔日剪𥿄爲衣焚於坟前謂之送寒衣傭工者例以此
  日還家
  十一月冬至祭天地祖宗
  十二月初八日作臘八粥襍以米豆復加棗栗二十四日設
  香燭祭灶除日帖春聯換門符禮拜於堂謂辭歲禮
  祥異
  書之洪範篇有曰念用庻徵庻徵者雨暘寒燠也人事有得
  失庻徵有休咎小而一方大而天下天之示戒欲使人恐懼
  修省也禎祥妖孽其象不一無莫非示戒之意
  商紂王二十七祀癸酉天有二日
  周昭王元年己丑月有光五色貫紫薇
  漢景帝後三年庚子十月日月赤色凡五日
  十二月日紫色月貫天廷中
  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八月兩月相承晨現東方
  綏和二年甲寅九月地震
  桓帝永興元年癸已大飢
  永壽元年乙未大飢人相食
  晉惠帝元康八年戊午九月大水
  永康元年庚申三月太白晝見
  元帝大興四年辛已三月日中有黑子
  成帝咸康三年丁酉五月大蝗
  孝武帝寧康元年癸酉冬彗星出於箕尾長十餘丈
  恭帝元熈二年庚申四月長星竟天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庚申十一月地震
  唐高祖武德九年丙戌六月太白經天
  太宗貞觀二年戊子蝗
  三年己丑大水
  遼聖宗開泰九年庚申四月兩月并出見於西南
  天祚帝乾統九年辛已正月朔流星自西南入尾其光燭
  天是夕有赤氣起東北亘西南中凾白
  氣將散又有黑氣在傍
  元仁宗延祐元年甲寅八月地震
  惠宗元統二年甲戌七月太白屢經天
  至元三年丁丑五月彗見東北色白六十四日乃滅
  七月太白經天
  四年戊寅太白經天七月至十二月乃止
  五年己卯太白經天七月至九月乃止
  至正十四年甲午冬大飢人相食
  十五年乙未冬雨血
  十六年丙申五月有雨日相盪
  十七年丁酉七月晝霧昏暝不辨人物自旦至
  午如是者十五日
  二十五年乙已二月日傍有一月一星
  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大水
  七年辛卯盤山有龍與蜘蛛闘蜘蛛斃其皮如
  車輪然
  武宗正德元年丙寅正月太白經天
  八年癸酉正月大雨雹厚甚
  世宗嘉靖二年癸未二月二十三日狂風大作吹沙蔽天
  行人壓埋於沙中
  八月二十八日子時地震有聲自卯至午
  又震未時雨雹如粟大
  三年甲申三月初三夜黑氣亘天凡五道
  二十九年庚戌春雨螻蛄屋瓦門窻飛打有聲
  神宗萬曆三十三年乙未太白經天
  四十六年戊午東方有白氣長竟天
  大水雨山爲岸民房倒塌人巢於樹
  兵偹道邵公可立令舡戸救一人賞
  銀五錢又令載餅於舡以救巢於樹
  之人房倒一間賞銀三錢活人甚多
  熹宗天啟六年丙寅五月初六日地震六月初六日丑時
  地大震秋又大水
  懷宗崇禎十二年己卯秋大飢骨肉相食
  十三年庚辰大旱飢愈甚餓死者無數
  十四年辛已旱蝗
  十五年壬午十一月十五日拆城
  國朝
  世祖章皇帝順治九年壬辰大水
  今上皇帝康熈七年戊申大水地震
  十四年乙卯三月二十六日異風自己至戌黃
  霾蔽天瓦飛如燕茅屋盡揭
  十八年己未七月二十八日已時地大震有聲
  遍於空中地内聲响如奔車如急雷天
  昏地暗房屋倒塌無數壓死人畜甚多
  地裂深溝縫湧黑水甚臭日夜之間頻
  震人不敢家居
  二十五年丙寅大水
  二十九年庚午大水
  三十二年癸酉水淹禾稼少收
  三十四年乙亥氷至南城門下
  三十八年己卯七月飛蝗遍野奉
  㫖捕捉闔郡文武各官無分晝夜撲滅罄盡禾稼不傷損
  七月十九日玉田縣石河山中蛟騰平
  地陡漲水丈餘太和庄一帶被淹
  三十九年庚辰六月下旬大水五里橋大渡舡
  直至南城門口幸隨涸去禾稼不大傷
  四十二年癸未六月大水水至南城門下三次
  古蹟
  事不出於近代景不𩔖乎尋常者是爲古蹟奈時遠易忽處
  狎生厭不歷志之必湮没無傳矣抑知臺榭城垣基址可識
  棘墓荆丘荒凉在目過而興思尤珥筆之不可畧歟
  北平城州東南七十里𠋣燕山爲版築卽漢之右北平李廣
  爲郡守出獵遇草中石以爲伏虎引弓射之沒羽卽此處
  慱陸城在州西南漢封大司馬霍光爲慱陸矦取其嘉名而
  無食邑卽此也
  獷平城在州西烏丸攻獷平曹操徃救烏丸遁去
  雄武城在州東北唐𤣥宗天寶六載安祿山築以峙兵積榖
  洪水城在州東北唐時所置守捉城也
  安遠城在州西北唐末置安遠軍於此城内
  藥兒嶺在雄武城西李克用破韓元紹處
  鷄蘇砦在州西五代時劉守光獲其兄劉守文處
  平鹵渠唐滄州刺史姜師度於薊州之北漲水爲溝以偹契
  丹又約舊渠旁海穿漕以避海難
  棗林淀遼聖宗會同九年間諸道兵於棗林淀又元明宗天
  曆元年燕鉄木兒與太平等戰於檀子山之棗林淀殺太平
  竇家庄城東鳳凰山有舊址乃周諫議大夫竇禹鈞故居又
  相傳爲趙普讀書處又云趙普故居卽今州西之孔雀𤲅
  避暑亭州西北五里金章宗於此避暑
  兩家店元明宗天曆元年遣撒敦拒遼東兵戰於薊州兩家
  店失傳其處在何所
  醫無閭山碑在平津門外明洪武三年遣典寳李瑀賫御製
  文祭北鎭醫無閭山之神因勒石後被水冲沒無存
  五里鎭州西五里橋庄明宣宗東巡駐蹕於此宣知州諭之
  曰此漢漁陽郡也昔張堪爲政民有樂不可支之歌流傳至
  今古今人才不相遠爾曹勉之
  薊門關州東南六十里又名薊丘舊有樓舘今無存有二土
  阜如門阜傍多林木蓊欎蒼翠爲京師八景之一名爲薊門
  烟樹又有石鼓相傳唐太宗征高麗擊之以聚兵
  曲水濼在州南遼聖宗獵於南甸至此釣魚
  溵流黃蠟錫等處堤埝明宣德九年六月築
  紫金汫在州南八里長一里餘寬十餘丈水甚深冬夏不竭
  乃遼運河之故道也康熈三十七年七月十五日
  皇太子祭陵回臨汫打魚卽馳進於
  皇上又賜知州張朝琮魚四尾賜漁戸銀二十兩康熈三十
  八年十月内恭逢
  皇太子奉天謁陵十七日駐蹕溵溜店十八日臨汫打水圍
  賜知州張朝琮蒸餅灸鷄等物賜漁戸銀三十兩
  美景
  吾薊烟開谿路翠遶平原山廻勢湧嵐氣霞蒸素號名區景
  多佳致而盤山之竒松怪石幽洞千尋尤爲竒特故美景與
  盤山諸勝并列焉
  淸池春漲
  城東十五里有池一區水靑如藍春月漲滿漣漪可愛
  白澗秋澄
  城西四十里有澗一道發源於盤山水色照鑑毛髮四
  時澄然如秋如鑑
  采村烟霽
  城東南二十五里有庄名曰采村樹木森欎村落如畵
  每遇晨日初旭瑞烟籠罩
  鐡嶺雲横
  城北十里有嶺高數十仞土石色黑似鉄故名鉄嶺雲
  氣蒸欎或綘或靑晨暮如是
  盤山暮雨
  城西北二十里盤山一帶山勢曲折縈廻竒特陡峻每
  薄暮時雲烟霧靄浮罩滿山似晴非晴不雨似雨
  獨樂晨燈
  城西門内寺名獨樂殿高五丈餘每元旦之晨盤山舍
  利塔有燈冉冉而下先至獨樂後及諸古刹故爲獨樂
  晨燈近有人見者不必拘於元旦常亦或有之
  湯泉浴日
  城東北六十里在遵化界内有湯泉水熱如沸咫尺
  陵寢修葺亭榭
  今上皇帝常徃幸焉
  瀑水流氷
  城西三十里地名瀑水有水從盤山之隂而來初夏時
  山洞中有氷從水流出
  盤勝
  掛月峯在舍利塔前此峯上銳下削乃盤山之最高處
  紫葢峯在中盤寺此峯爲五峯之中
  雙峯在舞劍臺北三里兩峯并峙如丫角
  九華峯在定慧寺此峯林壑佳麗岡巒秀挺
  嶕嶢峯在上方寺此峯壁立千尺靑削到地
  翠屏峯在天城寺後古木千章悉從石罅中迸出層層鱗砌
  錐峯在紫葢峯北此峯小而鋭如錐
  獬豸峯在黑龍潭東南三里
  碎玉峯在鷹兒嶺北
  懸空石在西架静室後大數尋陡百丈似無依𠋣仰視如墜
  搖動石在千像寺後屹然獨立如不可犯一人撼之卽動
  㫰甲石在山南面澗中唐太宗征高麗㫰甲處
  將軍石在舍利塔下二里
  帳房石在少林寺前四角有孔唐太宗駐蹕處
  菱角石在少林寺前大數丈形似菱角
  蟒石在少林寺前長二丈餘形似蟒白峪亦有長三丈餘
  燕子石在報國寺東形似燕窠
  仙臺石在上方寺東路傍
  龍亭石在天香寺後四角有孔
  仙人石在先師臺東上有人影望之如生
  橐佗石在衛公𤲅前
  法舡石在茶子𤲅前
  蒲團石在觀音𤲅前廣八尺面坦無稜礪古松䕃之如覆笠
  石舫在上甘澗東北之峯頂狀如海舶烟雨晦㝠望之欲動
  古雲根在紫葢峯北澗中高數丈石紋皴班如豹
  淸凉石在靑溝前周十三丈平如几案下有文殊洞
  雲箋石在靑溝西南縱横數十丈苔蘚斑駁具雲嵐氣象
  洗心石在天池上周五丈其面如砥其後峯矗矗列如屏
  白岩在九華峯有上中下三岩其上岩卽九華峯
  斧鑿岩在龍鳳𤲅西南形似斧鑿
  碎玉岩在獬豸峯北懸石纍纍欲墮不墮
  舞劍臺在衛公𤲅後唐李靖舞劍處上有碑記
  北臺在舍利塔後又名自來峯相傳舊無此峯忽然而至
  鷹兒嶺在黑龍潭南形如鶻立
  浮靑嶺在天城寺西嶺上靑浮翠涌
  金鷄嶺在舍利塔後最險峭俯眡長城蜿蜒在揖授間
  白猿洞在懸空石迤上勢最險壁鑿二坎容足𧿹必攙索而
  登乃可上上有天門開三字字徑五尺傍有北海劉
  應節五小字刻於石上
  文殊洞在靑溝前縱一丈横三丈六尺東西兩山相夾如厦
  上刋文殊智地四字字徑二尺虞世瓔書
  石龕在西甘澗殿後形如圓室元王志謹修煉處
  鏡兒淀在山之西周數里登自來峯望之澄瑩如鏡
  盤泉在䀶甲石東石壁上刻盤泉二字
  香泉在香水寺殿後旱不涸澇不溢
  甘泉在普濟寺西今甃爲井
  醴泉卽静安寺井
  鵝泉在静安寺西嶺上有煉魔臺基址
  仙泉在東甘澗東南深一尺八寸四時不涸
  潄玉泉卽靑溝井
  秩秩泉在靑溝南
  東征石井在先師臺下唐太宗鑿其井通體塊石深三丈餘
  上刋瀑泉二字
  聖水井在靑峯𤲅東廂石几下
  龍泉井在龍泉寺前
  投閒橋在㫰甲石北橋下水聲鏜鞳和之松聲其聲益厲
  靑龍橋在正法院下兩山夾之鑿而成横𨂍不受履
  仙人橋在衛公𤲅東南有巨石數丈横澗上水自下出
  靑溝在盤谷之中羣峯圍繞水匯於一逆流而西出水口
  五盆溝在六王砦後澗中有五凹各丈餘能滀水
  上甘澗在靑溝前隔一小山之東爲東甘澗西甘澗
  龍潭澗卽黑龍潭在獬豸峯西兩山相夾峭壁崚嶒
  响澗自浄業𤲅一帶水與磯石相确鳴聲不絶至㫰甲石下
  出山而止
  飛帛澗在天城寺西北夏末秋初水自空中注下如飛帛
  洗鉢池在千像寺内昔人見千僧洗鉢於此近之而没今甃
  爲井井有洗鉢池數字刻焉
  黑龍池在報國寺前
  紅龍池在少林寺東
  舍利塔在山巓掛月峯上唐時建内藏佛舍利六十顆佛牙
  一具有佛燈常出於塔上
  古佛舍利塔在天城寺内不知建於何時有遼天祚帝天慶
  年重修碑内藏神龍親奉舍利三萬餘顆
  多寳佛塔在少林寺東北高十三丈
  六王砦在茶子𤲅北最險峭一壁凌虛千峯居下
  懸石亭在懸空石上明戚繼光建亭廢基存
  天語軒在正法院内乃
  今上皇帝題詩處華亭沈荃題
  松石居在靑溝禪院後
  皇太子書賜僧智朴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征高麗車駕幸盤山
  遼聖宗會同二年二月車駕幸盤山
  統和八年三月車駕幸盤山諸寺
  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九月車駕幸香林寺淨名寺
  十月朔車駕幸盤山上方寺中盤寺
  天香寺感化寺

知识出处

薊州志[康熙]

《薊州志[康熙]》

八卷。清张朝琮修,邬棠等纂。张朝琮,浙江萧山人,曾两任蓟州知州。邬棠,浙江嘉兴人,曾任渔阳驿丞。康熙四十一年(1702)张朝琮二次出任蓟州知州后,感前人所修旧志过于简略,多有疏漏,因聘邬棠重新纂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朝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薊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疆域志序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