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府志卷之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府志[乾隆]》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363
颗粒名称: 天津府志卷之十五
其他题名: 兵制志
分类号: K29
页数: 92
页码: 一至四十五
摘要: 本卷是《乾隆天津府志》的第十五卷,記載天津府兵制的情況。
关键词: 地方志 天津 军队制度

内容

兵制志
  古重防海之制如横海臨海諸軍皆取義於此明
  成祖因海津舊鎭設爲三衞萬暦間策倭者以天
  津登萊爲急及其末乃設重鎭我
  朝以天津總兵爲直隸四鎭之一水師都綂惟天津有
  之經畫重且周矣特溯漢唐以及今兹庶幾上下
  古今知所法守耳列營鎭大臣者地以人重
  天子善任之意葢見諸此志兵制
  古兵制
  漢踵秦制置材官於郡國京師有南北軍之屯至武
  帝平百粤内增七校外有樓船
  漢
  書
  漢時漁陽上谷突騎爲天下聞
  光武以幽冀并州兵定天下建武六年詔罷郡國
  都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法惟京師兵如故七年
  罷天下輕騎士材官樓船隻軍假吏悉還民伍惟
  更踐如故
  晉設幽州都督及持節監軍
  北魏置冀州都督
  北周設幽州總管
  隋設涿郡留守
  以上文
  獻通考
  唐置府兵于諸州幽州十四置大都督以綂之
  開元間設横海軍於淸池縣南太和二年罷横海
  軍置齊德節度五年賜號義昌軍
  以上
  唐書
  乾寧中置蘆臺軍亦曰乾寧軍
  方輿
  紀要
  按此方與紀要說也據曹能始名勝志則以蘆臺
  軍爲後唐同光中劉守光所置二說不同說詳地
  輿
  志
  憲宗元和京西河道屯兵廣不供職賦
  文獻
  通考
  後梁設順化軍
  後晉設横海軍
  
  後周設保順軍
  宋設横海軍
  乾寧軍
  乾符砦
  巷姑砦
  政和二年攺曰海淸
  三女砦
  政和二年攺名三河
  泥姑砦
  政和二年攺名河平
  小南和砦
  釣臺砦
  獨流東砦
  獨流北砦
  當城砦
  沙渦砦
  百萬砦
  以上俱詳
  地輿志
  按方輿紀要謂滄州八砦見於志者五小南河以
  上五砦是也葢三女海口爲南北分境故兵制如
  此
  
  宋初制兵之額有四曰禁兵曰廂兵曰鄕兵曰藩
  兵至建隆以後河北路北京眞定滄瀛相恩冀有
  馬軍騎射乾寧有威邊寧邊滄有㕔員保節強勇
  河北路州軍有定塞壯城河北鄕兵有忠烈原名
  神銳大中祥符四年詔罷之瀛滄莫保定有克勝
  河北有牢城
  熙寧後河北路騎軍自騎射而上有二步軍自奉
  化而下二十有六並號曰崇勝凡一百一十二指
  揮總二萬九千二百七十人諸州有壯城牢城滄
  棣有騎射定塞保順克勝保節威勇定勇乾寧有
  威邊寧邊元符元年詔河北路二十二州軍創置
  馬步軍五十六指揮以廣威爲名慶暦二年籍河
  北強壯鄕兵得二十九萬五千揀十之七爲義勇
  議者論義勇爲河北伏兵以時講習無待儲廩得
  古寓兵於農之義
  天禧間河北河東鄕兵有神銳忠勇強壯河北鄕
  兵有順強人河北東陜西有勇義
  熙寧七年始詔總開封府畿京東西河北路兵分
  置將副自河北始自第一將以下共十七將在河
  北西路
  宋河北廂軍自陶河至泥姑海口九百里置忠順
  軍二十六寨
  金設横海軍
  元史作臨海軍
  說詳地輿志
  渤海軍
  太宗天會五年伐宋調燕山雲中中京東京遼平
  州遼西長春八路民兵隸諸萬戸其間萬戸亦有
  專綂漢軍者
  正隆五年七月遣使僉諸路漢軍九月遣護衞完
  顏普連等二十四人督捕山東河東河北盗賊籍
  諸路水手得三萬人
  以上續文
  獻通考
  
  金河間正定中山大名四總管府灤州雄州保州
  冀州滄州邢州六節度使淸州洛州二防禦使
  畿
  輔
  通
  志
  元内立五衞設親軍都指揮使外則萬戸置總管千
  戸之下置把總百戸之下置彈壓立樞密院以總
  之遇方面有警則置行樞密院事
  太宗詔燕京路保州等處每二十戸僉軍一名令
  荅不葉兒領出軍眞定河間邢州大名太原等路
  除先僉軍人外於衞事官忽都虎新籍戸三十七
  萬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數内每二十丁起軍一名
  
  
  亦令屬答不葉兒領之
  武宗至大元年以通惠河千戸劉粲所領運糧軍
  八百二十人屬萬戸赤田帖木耳爾兵籍
  仁宗延祐元年樞密院官奏中書省言江浙春運
  糧八十三萬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開詳前來直
  沽請預差軍人鎭遏詔依年例調軍一千名命右
  衞副都指揮使伯顏往鎭遏之
  三年海運至直
  沽樞密院官奏今歲軍教不敷乞調軍士五百人
  廵鎭從之
  七年調海運鎭遏軍一千人如舊制
  設海津鎭
  
  
  中綂元年命右三部尙書怯烈門平章事趙璧領
  蒙古漢軍於燕京近地屯駐
  十五年令四萬戸
  所領之衆屯河北
  順帝至正十年置大兵農司保定河間武淸景薊
  共四處其屬又有兵農千戸所二十四百戸所四
  十八鎭撫司四
  以上續文
  獻通考
  明太祖洪武元年正月定衞所官軍將帥將兵之法
  自京師達於郡縣之險要者皆立衞所大率五千
  六百人爲一衞一千一百二十人爲一千戸所一
  百一十二人爲一百戸所每百戸所設立總旗二
  
  
  名小旗十名通以指揮千百戸等官領之有事征
  伐則令總兵官佩將印領之旣旋則上所佩印於
  朝官軍各歸本衞總兵官不敢擅調各衞指揮使
  司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衞
  鎭撫二人陞授攺調增置無定員其屬經歴一人
  知事一人有衞學者教授一人訓導一人各衞指
  揮使司掌軍旅防禦之事使同知僉事考選掌管
  衞事凡世流襲替優給優養報都指揮使司達所
  隸都督府移兵部每歲藩臬撫按察其賢否五歲
  一考選軍政廢置之一人綂衞事曰軍政掌印一
  
  人練兵一人屯田曰軍政僉書京操廵捕出哨備
  禦軍器漕運諸雜務曰見任管事編諸行伍曰帶
  俸差操凡撥軍補軍贊運選軍募軍並綂於掌印
  凡城池時葺浚之度其財力軍十三民十七鎭撫
  掌刑獄經歴典出納文移知事佐之軍民指揮使
  司亦如之
  經世
  挈要
  沿海衞所每千戸所設備倭船十隻每百戸船一
  隻每衞百所共船五十隻每船旗軍一百戸春夏
  出哨秋冬囬守月支行糧四斗有虧折有司補造
  損壞者軍自修理
  
  永樂二年設天津三衞
  指揮四十四員
  千戸
  九十二員
  百戸一百六十一員
  鎭撫十二員
  冠帶總旗二員
  治二年設天津兵備
  武宗正德間議會官推舉在京堂上官素有才望
  著實幹事官四員上請簡命二員一員前去保定
  眞定順德大名廣平五府一員就在順天并去永
  平河間二府專一整飭兵備嚴督所在分守守備
  兵備府衞等官
  以上續文
  獻通考
  萬
  二十五年葛沽置海防營設副總兵一員
  
  四十八年設天津總兵春秋兩班遊擊
  崇禎十三年設天津城守營
  以上天
  津衞志
  附職官
  天津總兵官
  王洪
  榆林人世襲
  巢丕昌
  江南人武進士
  馬爌
  山西蔚州人武進士
  劉復戎
  關東人將材
  曹友義
  江南人將材
  春班營遊擊
  
  褚東山
  羽林前衞人
  劉龍
  榆林人
  曹煥
  通州右衞人
  朱心學
  德安所人
  徐輝
  廣昌所人
  王永壽
  昭陵衞人
  藺登瀛
  龍驤衞人
  秋班營遊擊
  趙繼光
  天津衞人
  王通
  榆林衞人
  王秋
  登州人
  莫矜功
  薊州人
  左天祿
  遵化州人
  張秉忠
  陽和衞人
  常世爵
  保定中衞人
  張國將
  大同左衞人
  許大成
  錦衣衞人
  謝惟能
  開平衞人
  滑滋
  陽和衞人
  天津衞指揮
  陳達
  都指揮永樂二年任
  黄囬
  左衞指揮永樂二年襲
  黄綱
  都指揮同知
  倪通
  指揮使
  凌雲
  都指揮僉事
  黄溥
  襲指揮僉事
  張鎧
  指揮僉事
  有傳
  國朝兵制
  天津水師營
  雍正四年設駐
  劄海口蘆家嘴
  都綂一員
  每年俸薪等銀一百八
  十兩米九十石馬十匹
  協領六員
  每年俸薪等銀各一百三十兩米六十
  五石馬五匹内滿洲四員蒙占二員
  佐領三十二員
  每年俸薪等銀各一百零五兩米
  五十二石五斗馬四匹内滿洲二
  十四員蒙
  古八員
  防禦三十二員
  每年俸薪等銀各八十兩米四十
  石馬二匹内滿洲二十四員蒙古
  八
  員
  驍騎校三十二員
  每年俸薪等各六十兩米三十
  石馬二匹内滿洲二十四員蒙
  古八
  員
  筆帖式三員
  每年俸薪等銀各二十
  八兩米十四石馬一匹
  領催一百二十八名
  每名錢糧三十
  六兩米十二石
  前鋒一百
  名
  每名錢糧三十
  兩米十二石
  披甲一千七百七十二名
  每
  名
  錢糧二十匹
  兩米十二石
  炮甲一百四十四名
  每名錢糧二
  十四兩米十
  二
  石
  按以上八旗滿洲蒙古共官一百零六員每滿
  洲旗分佐領三員每佐領下防禦驍騎校各一
  員領催四名前鋒披甲炮甲六十七八名不等
  蒙古旗分佐領一員每佐領下防禦驍騎校各
  一員領催四名前鋒披甲炮甲四十八九名不
  等筆帖式三員挑補無一定旗分共兵二千一
  百四十四名其糧餉按月支領遇閏照數加給
  馬三百三十一匹其馬乾春冬每匹月支乾銀一兩四錢七分夏秋每匹月支乾銀八錢四分
  月遇小建按日扣除
  火功營守備一員
  總領教習一員
  教習官十六員
  浙閩二省挑送三年期滿送
  部輪番更換無一定職銜
  水手正舵工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二
  兩九錢米三斗
  副舵工
  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二兩一
  錢七分五釐米三斗
  正繚手三十二
  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舵工同
  副繚手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
  銀一兩九
  錢三分五
  釐米三斗
  正椗手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舵工同
  副
  椗手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繚手同
  正阿班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舵工同
  副阿班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
  銀米與副
  繚手
  同
  正舢板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舵工同
  副舢板
  三十二名
  每名月支銀米
  與副繚手同
  以上水手共三百二
  十名又大趕繒船十六隻小趕繒船八隻𦪟仔
  船八隻以上共船三十二隻
  滄州
  正白鑲白二旗城守尉一員
  防禦四員
  驍騎校四員
  甲兵三百一十一名每歲應支銀七千八百三十六兩米六千八百四十二石
  天津河標營
  總督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一員
  駐劄天
  津府城
  左營
  原通協之務關路營雍
  正十年攺撥河標左營
  副將一員
  駐劄
  務關
  中軍都司一員
  駐劄
  務關
  千總二員
  一駐劄務關
  一駐劄楊村
  把總三員
  一駐劄府城一駐劄蒲溝一駐劄
  蔡村每歲俸薪等銀三十六兩
  馬戰兵一百一十三名守兵四百四十一名每
  歲俸餉馬乾等銀一萬四百八十八兩七錢六分三釐零米折銀一千九百九十四兩四錢
  内
  隨
  標把總轄馬兵十九名每名歲支餉銀二十四
  兩守兵三十三名每名歲支餉銀一十二兩馬
  守兵每名歲支米折銀三兩六錢蒲溝汛把
  總轄馬兵十一名守兵五十名餉銀同上
  右營
  原通協之張灣營雍正
  十年攺撥河標右營
  遊擊一員
  駐劄通州
  張家灣
  中軍守備一員
  駐劄天津每歲俸薪等
  銀九十兩七錢五釐零
  千總一員
  駐劄天津每歲俸
  薪等銀四十八兩
  把總五員
  駐劄張灣馬頭
  安平香河等處
  馬兵八十名守兵二百七十二名每歲俸餉馬
  乾等銀七千八十兩四錢四分五釐零米折銀一千二百六十七兩二錢
  内隨標千總轄馬兵
  十七名守兵三十八
  名餉銀
  同上
  天津鎭營
  鎭守天津總兵官一員
  駐劄天津府城綂順天永
  平河間天津四府所屬通
  州三河縣寶坻縣香河縣寧河縣宛平縣大興
  縣武淸縣文安縣霸州東安縣固安縣永淸縣
  涿州良鄕縣保定縣大城縣豐潤縣玉田縣樂
  亭縣灤州撫寧縣昌黎縣臨榆縣河間縣獻縣
  任邱縣肅寧縣阜寧縣交河縣景州故城縣東
  光縣吳橋縣寧津縣天津縣靑縣靜海縣滄州
  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等處每月俸薪養糧
  等銀一百三十六兩二錢七釐七毫三絲
  左營
  雍正十二年增設馬兵十八名步
  戰兵三十一名守兵四十一名
  中軍遊擊一員
  駐劄天津府城每月俸薪養糧等
  銀五十七兩四錢七分八釐三毫中軍守備一員
  駐劄河間府
  東光縣夏口
  千總一員
  駐劄鹽山縣城轄鹽山縣汛每
  月俸薪養糧等銀十四兩二錢
  把總二員
  一駐劄南皮縣城轄南皮汛一駐劄南
  皮縣薛家窩轄薛家窩汛每月俸薪等
  銀各十一
  兩九錢
  外委把總一員
  駐劄南皮縣馮家口轄馮家
  口汛每年馬守餉銀各一分
  馬守兵一百七十四名
  馬兵每名月支餉銀二
  兩米三斗春冬每馬支
  乾銀九錢夏秋每馬支靑銀五錢
  守兵每名月支銀二兩米三斗
  四黨口守備一員
  駐劄靜海縣四黨口地當偏僻
  私鹽出入之所雍正三年直隸
  總督李𥿈鹽院莾鵠立會
  題於鎭標下撥設
  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兵二十名守兵三十名
  津鎭左右城守大沽王慶坨文安霸州七營内
  派撥派撥馬兵二十名守兵三十名巡緝私販按年更換雍正十三年總督李衞
  題請將鎭
  標守備把總兵丁撤回四黨口專設守備一員
  管領津鎭七營馬守兵五十名撥歸左營管轄
  并撥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三員每月俸
  薪等銀三十一兩三錢五
  分八釐八毫三絲三忽
  千總一員
  駐劄鹽山縣轄羊兒莊汛每
  月俸薪等銀十四兩二錢
  把總二員
  一駐劄滄州分防嚴鎭汛一駐劄靜海
  縣分防唐官屯汛每月俸薪等銀各十
  一兩
  九錢
  外委把總三員
  一駐劄靜海縣分防唐官屯一駐
  劄鹽山縣分防韓村汛一駐劄鹽
  山縣分防高家灣汛每
  月支馬守糧各一分
  馬守兵三百三十六名
  月支餉
  銀同上
  右營
  雍正十二年增
  設守兵十五名遊擊一員
  駐劄滄州磚河每月俸薪等銀五十
  一兩一錢三分八釐三毫三絲一忽
  中軍守備一員
  駐劄府城每月俸薪等銀二十六
  兩三錢五分八釐八毫三絲二忽
  千總二員
  一駐劄滄州城外轄滄州汛一駐劄靑
  縣城外轄靑縣汛每月俸薪等銀各十
  二兩一
  錢八分
  把總四員
  一轄興濟汛一轄舊滄州汛一轄靑縣
  馬厰汛一轄寧津汛各駐劄本汛每月
  俸薪等銀各九
  兩九錢一分
  外委把總五員
  馬守兵六百九名
  月支餉
  銀同上
  天津城守營
  都司一員
  原駐拱極城康熙十七年移駐津城每
  月俸薪等銀三十一兩二錢八分二釐八毫三
  絲三忽
  中軍千總一員
  駐劄府城每月俸薪
  等銀十一兩八錢
  把總二員
  一轄北馬頭汛一轄楊柳靑汛俱駐劄
  本汛每月俸薪等銀各九兩五錢零
  外委把總四員
  一分防北馬汛一分防楊柳靑汛
  二員存津城每月各支馬守糧一
  分
  馬步兵四百四十二名
  月支餉
  銀同上
  大沽營
  遊擊一員
  駐劄大沽每月俸薪等銀五
  十四兩八錢七分八釐四絲
  中軍守備一員
  駐劄葛沽每月俸薪等銀二十七
  兩五錢五分八釐八毫三絲三忽
  千總一員
  駐劄雙港汛兼防海口汛每
  月俸薪等銀十三兩六錢把總二員
  一駐劄滄州祁口汛一駐劄慶雲
  汛每月俸薪等銀各十一兩三錢
  馬守兵四百七十九名
  月支餉
  銀同上
  王慶坨營
  都司一員
  駐劄武淸縣厚設副將一員順治九年
  裁攺設叅將雍正十年攺設都司每月
  俸薪銀二十九兩五錢
  八釐八毫三絲三忽
  千總一員
  駐劄武淸縣分防天津河頭汛靜海羊
  糞港汛每月俸薪等銀十一兩五錢
  把總二員
  一駐劄靜海城外分防靜海汛兼轄于
  家堡汛每月俸薪等銀各九兩二錢
  外委把總一員
  協辦靜海汛每月
  支馬守糧一分
  馬守兵一百四十七名
  月支餉
  銀同上
  汛地城内五汛
  鼓樓汛
  鼓樓南汛
  鹽法道汛
  神機庫汛
  費家衢衕汛
  城外九汛
  天齊廟汛
  閘口汛
  姜刹汛
  城南角汛
  永豐屯汛
  板橋汛
  河北戸部前汛
  戸部中汛
  戸部後汛
  千總一員
  城守
  營
  守兵五十六名
  每汛守
  兵四名
  東接本營楊柳靑汛南接大沽營雙港汛西北接
  本營北馬頭汛
  北馬頭汛
  把總一員
  城守
  營
  外委把總一員守兵三十三名
  東接本營楊柳靑汛南接王慶坨汛西北俱接河
  標左營
  楊柳靑汛
  把總一員
  城守
  營
  外委把總一員
  分防河
  東汛
  馬兵二名
  守兵三十一名
  東北南俱接河標左營西接本營存城千總汛北
  馬頭楊柳靑二汛計五十八里水旱共十撥
  河頭汛分
  防
  千總一員
  王慶
  坨營
  守兵五名
  營房十間
  葛沽汛
  中軍守備一員
  大沽
  營
  馬兵九名
  守兵一百名
  東接本營海口汛南接靜海縣汛西接本營雙港
  汛北抵大河隔河北岸接寧河縣汛
  雙港汛
  千總一員
  大沽
  營
  馬兵五名
  守兵三十三名東接本營葛沽汛南接靜海縣汛西接城守營北
  馬頭汛北抵大河隔河北岸接天津縣防管
  海口汛
  雙港汛千
  總兼防
  馬兵四名
  守兵三十三名
  東抵海南接本營祁口汛西接本營葛沽汛北抵
  大河隔河北岸接寧河縣汛
  祁口汛
  把總一員
  大沽
  營
  馬兵八名
  守兵七名
  東抵海南接右營鹽山汛西接左營嚴鎭汛北抵大河隔河北岸接寧河縣汛
  以上天津縣
  靑縣汛
  千總一員
  右
  營
  馬兵八名
  守兵二十九名
  東接本營舊滄州汛南接本營興濟汛西接大城
  營汛北接本營馬厰汛
  靑縣興濟滄州磚河馬厰五汛水程一百八十里
  水旱共二十三撥
  興濟汛
  把總一員
  右
  營
  馬兵六名
  守兵二十七名
  東接本營舊滄州汛南接本營滄州汛西接河恊
  左營景河汛北接本營靑縣汛
  馬厰汛
  把總一員
  右
  營
  馬兵六名
  守兵二十七名
  東南俱接本營靑縣汛西接大城營汛北接左營
  唐官屯
  以上靑縣
  靜海縣汛
  把總一員
  王慶坨管兼
  轄于家堡
  恊
  辦
  外委把總一員
  馬兵七名
  守兵三十三名
  王慶坨于家堡靜海縣陳官屯唐官屯五汛計九
  十里水旱共二十撥
  于家堡汛
  外委把總一員
  王慶坨營協
  辦靜海汛
  馬兵七名
  守兵三十一名
  東至團泊陳家莊接左營四黨口汛南至增福堂
  接左營四黨口陳官屯汛西至子牙河橋並張家
  河接文安大城營汛北接本營羊糞港汛
  羊糞港汛
  分
  防
  千總一員
  王慶
  坨營
  守兵五名
  四黨口汛
  守備一員
  左營管領四黨口羊兒莊嚴鎭唐
  官屯陳官屯韓村高家灣等汛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外委把總一員
  馬兵二十二名
  步戰兵十四名
  守兵三十
  名
  東接大沽營南接慶雲汛西接右營北接城守營
  唐官屯汛
  分
  防
  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十一名
  守兵二十八名
  東接嚴鎭汛南接唐官屯汛西抵運河北接靜海
  縣汛
  以上靜海縣
  滄州汛
  千總一員
  右
  營
  馬兵九名
  守兵五十六名
  東接本營舊滄州汛南接河協交河汛西接河協
  閻家村汛北接本營興濟汛
  舊滄州汛
  把總一員
  右
  營
  馬兵十一名
  守兵四十四名
  東接左營鹽山汛南接左營薛家窩汛西接本營
  滄州汛北接本營興濟汛
  嚴鎭汛分
  防
  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十七名
  步戰兵十名
  守兵三十五名
  東接祁口汛南接羊兒莊汛西接舊滄州汛北接
  城守營
  以上滄州
  南皮縣汛
  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七名
  守兵二十六名
  東接右營舊滄州汛西北俱接本營薛家窩汛南
  接右營寧津汛薛家窩汛
  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四名
  守兵二十二名
  東南俱接本營南皮汛西北俱接河協交河汛
  馮家口汛
  外委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四名
  守兵二十一名
  東接右營滄州汛南接本營薛家窩汛西接河協
  交河汛北接河協高川汛
  以上南皮縣鹽山縣汛
  千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八名
  守兵二十六名
  東接本營羊兒莊汛南接大沽營慶雲汛西北俱
  接右營舊滄州汛
  羊兒莊汛
  千總一員
  左
  營
  馬兵二十五名
  步戰兵十五名
  守兵七十
  五名
  東接山東南接慶雲汛西接鹽山汛北接嚴鎭汛韓村汛
  分
  防
  外委把總一員
  左
  營
  守兵十名
  高家灣汛
  分
  防
  外委把總一員
  左
  營
  馬兵名
  守兵十名
  以上鹽山縣
  慶雲縣汛
  把總一員
  大沽
  營
  馬兵八名
  守兵三十五名東接山東海豐縣汛南接山東樂陵縣汛西接山
  東樂陵縣汛西北接鹽山縣汛
  以上慶雲縣
  沿海二十五撥
  天津縣二撥
  八里臺
  梨園
  靜海縣六撥
  小孫家莊
  黄花泊
  常流莊
  國家莊
  沈靑莊
  北河順滄州三撥
  楊三木
  吕家橋
  劉皮家莊
  鹽山縣十三撥
  任村
  大楊村
  舊城
  劉室
  花顏寺
  大傅家莊
  張家莊
  茶棚
  蘇集
  王文
  小山
  杜樹韓村
  慶雲縣一撥
  孫子王
  按雍正十三年題
  准自天津至山東界上各州
  縣城東距海之處所有僻路一條三百餘里酌量
  添設防範城守所轄地方自天津城南門外起至
  八里臺計程八里設一撥王慶坨所轄地方之迤
  南梨園頭蘆北口之南小孫家莊之南常流莊之
  北國家莊之南沈靑莊之北北河順之北共計七
  處程途共一百里設七撥又左營所管地方之迤南吕家橋楊三木劉皮家莊韓村共計四處程途
  六十里設四撥由韓村又分兩路其東南一路至
  羊兒莊汛之杜樹計程三十里設一撥羊兒莊南
  至高家灣之王文蘇集茶棚計程六十里設三撥
  再羊兒莊迤東小山與海豐縣接壤計程三十里
  於小山添設一撥其西南一路之任村大楊村舊
  城劉室花顏寺大傅家莊張家莊共七處計程八
  十里設七撥又大沽營所轄地方之孫子王計程
  三十里設一撥綂計自天津城南門起以至慶雲
  縣止共計三百餘里設二十五撥每撥安設守兵五名其城守與大沽二營各設一撥於本營抽調
  其王慶坨營添設七撥左營增添十六撥需兵本
  營不敷抽調額外增添左營所轄韓村係兩路湊
  集添外委一員兵十二名
  墩臺
  天津縣墩臺
  西沽
  唐家灣
  北倉
  韓家樹
  蔡家口
  榆樹墳
  疙疸
  羊家井三河頭
  靑縣墩臺
  譚缺屯
  八里塘
  高官屯
  林官屯
  茶棚
  馬厰北
  靜海縣墩臺
  羊糞港
  五里舖
  七里舖
  小店子
  唐官屯
  二座
  陳官屯
  滄州墩臺流佛寺
  北花園
  嚴鎭汛
  七里岔
  季家舖
  南皮縣墩臺
  大廟
  姚巷
  陸家莊
  鹽山縣墩臺
  新店
  大王舖
  太平店
  羊兒莊汛
  墩撥一
  十三處
  按鹽山縣志明萬暦間知縣李賦秀爲建烟墩一
  座于海上以防倭宼
  慶雲縣墩臺
  黑牛王撥
  板橽營
  撒家店
  礟臺
  天津縣礟臺
  海光寺西
  馮家口
  三岔河口北
  窰窪河南
  西沽
  河北邵公莊
  雙忠廟
  演武塲
  天津縣演武塲
  一在府城西門外
  一在海口水
  師營
  靑縣演武塲
  靜海縣演武塲
  滄州演武塲
  在東門外
  南皮縣演武塲
  在東關外
  鹽山縣演武塲
  原在阜物門南明萬暦九年知縣
  劉子誠攺建于社稷壇下
  慶雲縣演武塲
  在拱辰門外街北
  附職官
  天津水師都綂
  鄂齊
  滿洲人雍正五年任
  衮泰
  滿洲人雍正六年任
  拉鍚
  滿洲人雍正七年任
  阿魯
  滿洲人雍正八年任
  邁祿
  滿洲人雍正十二年任
  天津總兵官
  婁亮
  天津人明世襲指揮順治元年任
  按婁亮天津衞志作婁光先
  蘇屏翰
  順天人武進士順治四年任
  梁武
  奉天人順治七年任
  管効忠
  奉天人順治八年任
  甘應祥
  奉天人順治九年任
  克德
  滿洲人順治十五年任
  修輔聖
  奉天人康熙五年任
  徐治都
  奉天人康熙七年任
  田進學
  陜西人康熙九年任
  趙良棟
  陜西人康熙十二年任
  陳奇
  陜西人康熙十五年任
  劉國軒
  福建人康熙二十三年任
  李鎭鼎
  陜西人武進士康熙三十二年任
  岳昇龍
  陜西人康熙三十四年任
  潘育龍
  陜西人康熙三十五年任
  藍理
  福建人康熙四十年任
  師懿德
  陜西人康熙四十五年任
  杜呈泗
  陜西人康熙四十八年任
  馬見龍
  陜西人武進士康熙五十四年任
  魏經國
  奉天人康熙五十八年任
  袁立相
  宣化人武進士雍正元年任
  韓良輔
  四川人武會元雍正元年任
  徐仁傑
  奉天人雍正元年任
  趙國瑛
  奉天人雍正四年任
  岳超龍
  陜西人雍正六年任
  林祖成
  福建人雍正年任
  孫士魁
  奉天人雍正十年任
  黄廷桂
  鑲紅旗人監生乾隆二年任
  左營遊擊
  管中軍
  周天命
  天津衞人
  緱永慶
  遼東人
  葉勲
  臨淸州人
  劉承義
  遼東人
  王政純
  遼東人
  尤起龍
  江南人武進士
  張應龍
  福建人將材
  蔣
  璉
  四川閬中縣人武進士乾隆二年任
  右營遊擊
  方慶
  順治十一年任
  張德遠
  順治十六年任
  范可法
  康熙五年任
  蔡郁
  康熙七年任
  周濟
  康熙十年任
  任任重
  康熙十三年任
  彭端節
  四川丹棱縣人武舉人乾隆元年任
  大沽營遊擊
  王世爵
  陜西固原縣人行伍乾隆二年任
  裁汰城守營遊擊
  陳㨗
  浙江人陞大城縣叅將
  周福
  滿洲人陞正定府撫標中軍叅將
  孫廷相
  江寧人陞宣府西路叅將
  張韜
  順德府人陞蒲州營叅將
  劉正朝
  遼東人陞福建原江遊擊
  滿其性
  宣撫人
  尤順行
  河南人
  張進
  陜西人
  魏國珍
  四川人
  城守營都司
  鄭昻
  漢軍正黄旗人武進士乾隆二年任
  左營中軍守備
  馬騤
  河南鄭州人武進士雍正十三年任
  右營中軍守備林有材
  遼東人
  栢永甡
  遼東人
  徐才
  河南人
  周琬
  河南人
  王廷臣
  山西人
  張緒祖
  遼東人
  楊賢
  直隸河間縣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大沽營中軍守備
  王銳
  山東臨淸州人武進士雍正六年任
  四黨口守備梁天喜
  直隸阜平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天津水師火功營守備
  俞琰
  福建莆田人武進士
  河標右營中軍守備
  康淑彩
  山東人武進士
  存城中軍千總
  任福鳳
  宣化府宣化縣人護軍雍正六年任
  河標千總
  張九思
  直隸人武舉人
  北馬頭汛把總劉世勲
  直隸通州人行伍乾隆二年任
  楊柳靑汛把總
  焦自強
  天津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靑縣汛千總
  姜興武
  陞大名府守備
  羅俠
  張錠
  陞運糧守備
  陳鈞
  尹得功
  陞守備候缺
  楊鍾靈
  以上六員歴任年
  分及何縣人未詳陳榮
  天津縣人行伍雍正九年任
  興濟汛把總
  劉奉桐
  劉洪恩
  郭培
  劉守信
  王息
  直隸霸州人行伍乾隆元年任
  靜海縣汛把總
  趙世勲
  直隸密雲縣人行伍雍正六年任
  唐官屯汛把總温倫
  直隸肅寧縣人行伍乾隆元年任
  陳官屯汛外委把總
  王文秀
  順天府東安縣人行伍雍正十年任
  滄州汛千總
  李柄
  順治九年任
  郝禮
  順治十六年任
  張廷桂
  康熙二年任
  孫天才
  康熙三年任
  王天才
  康熙六年任
  郞培
  康熙九年任余應麟
  康熙十年任
  劉廷貴
  直隸玉田縣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舊滄州汛把總
  史弘基
  順天府石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嚴鎭汛把總
  陳王用
  天津縣人行伍乾隆二年任
  馬厰汛把總
  蕭振芳
  直隸滄州人行伍雍正九年任
  寧津汛把總
  王之奇
  福建惠安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南皮縣汛把總
  李文祥
  天津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薛家窩汛把總
  萬彪
  天津縣人行伍乾隆二年任
  馮家口汛外委把總
  劉俊傑
  天津縣人行伍乾隆二年任
  鹽山縣汛千總
  原設把總康熙二
  十五年始設千總
  候有功
  天津人把總順治年任
  馬驥
  河間府人把總順治年任
  關興隆
  天津人把總康熙六年任錢國瑚
  河間府人
  張得勝
  天津人
  周啓新
  靑縣人千總康熙十一年任
  邢維翰
  尙文魁
  天津人康熙二十五年任以下俱千總
  商得榮
  天津人康熙三十二年任
  史得勝
  天津人康熙三十八年任
  馬良印
  陜西人康熙四十六年任
  蕭日昇
  陜西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李汝蘭
  山東人康熙六十年任李京寧
  寧夏人雍正二年任
  哈士德
  河間府人雍正五年任
  李文祥
  天津人雍正七年任雍正十年再署
  趙世麟
  古北口人雍正九年任
  閆忠
  正定府人雍正十三年任
  羊兒莊汛千總
  康熙十五年
  自安凌撥設
  褚得勝
  山東人康熙十五年任
  胡銀
  直隸人康熙十五年任
  顧進忠
  順天府人康熙二十一年任
  楊自龍
  陜西人康熙二十七年任林有報
  涿州人康熙三十年任
  陳仲義
  直隸人康熙三十六年任
  畢國泰
  天津人康熙四十二年任
  楊彪
  陜西人康熙四十七年任
  吳文魁
  陜西人康熙五十三年任
  王爵
  山東人康熙五十九年任
  懷永義
  直隸人雍正十三年任
  韓村汛外委把總
  許國忠
  福建安南縣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高家灣汛外委把總許全忠
  天津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雙港汛千總
  李元龍
  直隸遷安縣人行伍雍正十三年任
  祁口汛把總
  魏彪
  天津縣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慶雲縣汛把總
  史盡起
  康熙二十三年任
  戴進忠
  康熙四十年任
  于世傑
  康熙四十五年任
  孟陽布
  康熙五十五年任黄懋
  雍正四年任
  高令德
  雍正八年任
  王彪
  順天府宛平縣人雍正十一年任
  裁汰天津部院中軍
  只啓濬
  順治二年任歷陞海軍叅將
  裁汰天津衞掌印
  楊維翰
  順治元年任
  賀邦基
  順治二年任
  本年部頒
  衞印三顆
  裁汰部選掌印守備
  于良輔
  涿州人武進士順治四年任王會圖
  世襲順治九年併三衞爲一衞
  鄒斌
  江南人武進士順治九年任
  張含
  直隸棗強縣人武進士順治十二年任
  曹斌
  浙江人武進士順治十四年任
  按衞志無此今依河間府志補入
  譚經
  江南上元縣人康熙五年任
  滑之棟
  山西陽和衞人將材康熙九年任
  逢國柱
  河南𣏌縣人武進士康熙十二年任
  胡世泓
  温養度
  陜西富平人武進士康熙十五年任按已上二員縣册無今依河間府志補入
  馮國寧
  直隸大名府人行伍康熙二十年任
  李承疇
  燕山右衞人武舉康熙二十三年任
  羅琦
  江南江都縣人武舉人康熙二十四年
  任
  李士謙
  京衞人武舉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周召虎
  廣東從化縣人武進士康熙三十五年
  任
  劉世緒
  京衞人武進士康熙三十八年任
  蕭維翰
  陜西膚施縣人武進士康熙四十年任孔興社
  山東曲阜縣人武進士康熙四十五年
  任
  張傑
  陜西長安縣人行伍康熙五十一年任
  王炤威
  直隸藁城縣人武舉人雍正二年任尋
  裁
  按河間府志終于温養度縣冊始于馮國寧其接
  任與否不可得考三所千總同
  裁汰左衞掌印
  李枝蕃
  順治元年任
  倪元勲
  順治二年任
  馮盛世
  世襲順治四年任
  李標
  世襲順治四年任
  裁汰右衞掌印
  李効忠
  順治元年任
  李應聘
  順治二年任
  費復興
  世襲順治四年任
  楊騰雲
  世襲順治四年任
  天津衞三所掌印千總
  中所千總
  翟立勲
  天津衞人世襲順治六年奉裁中所
  管河千總原二員康熙六年裁一員
  周之望
  王守忠
  天津衞人世襲
  胥廷淳
  江南人武舉
  王贊
  陜西人武舉
  田養賢
  淮來人武舉
  王名揚
  江南人武舉
  馬龍韜
  禹州人武舉
  陳伯輔
  福建惠安縣人武舉康熙二十一年任
  邊鎭
  湖廣襄陽縣人武舉康熙二十四年任
  鍾鼎
  漢川縣人武舉康熙三十一年任
  宋鎭
  河南杞縣人武舉康熙四十一年任
  王弘道
  直隸寶坻縣人武舉康熙五十五年任
  楊新民
  大同府前衞人監生雍正四年任
  史禦璞
  山東福山縣人武舉雍正十三年任
  左所千總
  鄒之盂
  天津衞人世襲
  姜㨗
  遼東人
  李允通
  江南人武舉
  王家爵
  宣化府人武舉
  李學曾
  山東人武舉
  裁汰左所掌印百總
  沙遇時
  天津衞人康熙五年奉裁
  管河千總原二員康熙六年奉裁一員
  梁龍光
  姚斌標
  天津衞人世襲陞鞏鎭守備
  郭全
  河南人武舉
  王光前
  江南人武舉
  薛琰
  正定人武舉
  楊正芳
  山西平陽府人武舉
  張鉞
  保定府人武舉
  李學曾
  山西太原籍山東人武舉康熙十三年
  任
  秦之俊
  山東膠州籍江南江寧縣人康熙二十
  三年任
  周光烈
  江西永新縣人武舉康熙二十五年任
  周舜臣
  浙江奉化縣人武舉康熙三十二年任
  吳飛
  江西宜黄縣人進士康熙四十二年任
  阮德升
  直隸深澤縣人兵部効力康熙四十九
  年任
  查嗣藻
  胡士榮
  江南長洲縣人難蔭雍正十三年任
  右所千總
  楊惟正
  天津衞人世襲
  郭喬年
  山東人武舉
  李實先
  江南人武舉
  蔡可賦
  江南人武舉
  高崇道
  宣化府人武舉
  裁汰右所掌印百總
  陳有章
  天津衞人康熙五年奉裁
  管河千總原二員康熙六年裁一員
  高三㨗
  天津衞人
  呼參
  天津衞人世襲
  吳鉉
  大名府人武舉
  李國祥
  江南人武舉
  牛佳貞
  山西人武舉
  方應垣
  騰驤右衞人兵部辦事康熙二十年任
  盧佛元
  廣東東莞縣人武舉康熙三十五年任
  王榖姓
  大興縣人欒儀衞効力康熙四十四年
  任
  高子翺
  福建長樂縣人武舉康熙四十六年任
  周廷俊
  漢軍饟藍旗人伊爾非佐領下人監生
  康熙五十五年任
  五英
  江南上元縣人雍正六年任
  蔡永鎭
  正白旗人監生乾隆元年任
  天津衞志原載功陞各員
  按張凌雲巳上似爲前明衞員而志無明文母世
  科巳下又不詳天津何員特依原文存之
  湯節
  指揮使亷能陞漕運叅將
  張通
  指揮僉事功陞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吳昇
  指揮僉事驍勇陞肅州都指揮僉事
  孫典
  指揮同知征南有功陞都指揮僉事調
  湖廣都司
  吕巖
  指揮僉事才幹陞都指揮僉事京營把
  總
  紀釗
  指揮使能幹陞山東都司都指揮同知
  漕運把總
  倪鉉
  指揮使捕鹽有功陞都指揮僉事
  賀勇
  指揮同知勦賊有功陞都指揮同知
  賈承嗣
  指揮同知勦賊有功陞都指揮僉事
  婁政
  指揮僉事陞都指揮使京營把總
  李成
  副千戸累功陞指揮僉事男李琮有功
  繼陞同知
  呼勝
  正千戸累功陞指揮僉事
  趙雄
  正千戸累功陞指揮僉事
  黎承宗
  鎭撫獲賊有功陞本衞署正千戸
  張翔
  百戸征蠻有功陞右衞副千戸
  周臣
  鎭撫勦賊有功陞指揮僉事
  靳勇
  百戸有功陞副千戸
  盧旺
  副千戸功陞正千戸
  黄東
  指揮僉事掌衞事淸亷聞上擢陞都指
  揮僉事
  雷以成
  千戸歷山西叅將
  趙繼光
  指揮僉事累陞倒馬關叅將
  倪敏政
  指揮使歷陞黄花鎭叅將
  倪思立
  指揮使累陞山西都司利民堡叅將
  趙宗道
  指揮僉事推陞崔黄口守備
  靳廷桂
  副千戸任分鎭倒馬關叅將加陞副總
  兵
  劉守約
  指揮僉事陞三屯營守備
  閻賔
  天津人錦衣籍以功陞錦衣衞指揮署
  後所印
  趙宋道
  指揮僉事京營遊擊
  高遷
  陞倒馬關叅將
  倪河
  陞河大營遊擊
  張承秉
  歷陞淮大總運都司
  王鉞
  守備陞昌鎭左車營遊擊
  陳天爵
  陞山西北樓口叅將加副將
  只登瀛
  正定府院中軍叅將加副將
  陳懋功
  陞石匣營遊擊黄東
  指揮僉事掌衞事淸亷聞上擢陞都指
  揮僉事
  雷以成
  千戸歷山西叅將
  趙繼光
  指揮僉事累陞倒馬關叅將
  倪敏政
  指揮使歷陞黄花鎭叅將
  倪思立
  指揮使累陞山西都司利民堡叅將
  趙宗道
  指揮僉事推陞崔黄口守備
  靳廷桂
  副千戸任分鎭倒馬關叅將加陞副總
  兵
  劉守約
  指揮僉事陞三屯營守備
  閻賔
  天津人錦衣籍以功陞錦衣衞指揮署
  後所印
  趙宋道
  指揮僉事京營遊擊
  高遷
  陞倒馬關叅將
  倪河
  陞河大營遊擊
  張承秉
  歷陞淮大總運都司
  王鉞
  守備陞昌鎭左車營遊擊
  陳天爵
  陞山西北樓口叅將加副將
  只登瀛
  正定府院中軍叅將加副將
  陳懋功
  陞石匣營遊擊顧邦鎭
  陞天津左營遊擊
  趙宗德
  陞北路叅將
  吕啓元
  天津部院中軍帶
  營遊擊
  只啓第
  山東德州春班營遊擊
  羅繼洪
  陞北路崔黄口守備
  楊大慶
  陞河南撫院中軍加副將
  張崇德
  陞河衞輝府遊擊
  賀盛明
  陞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張國英
  陞天津城守營遊擊歷陞山西潞澤營
  叅將紀國柱
  陞曹家家路遊擊
  王振武
  武舉授山海關中營守備
  趙榮祖
  陞任京營叅將
  褚有光
  歷任昌鎭實授遊擊
  梅應文
  武舉功陞羅文峪守備
  梅應武
  指揮功陞河間道旗鼓守備
  張天縱
  陞薊鎭中恊嚴勇營都司
  鄭繼莊
  天津衞葛沽營遊擊
  梅應元
  陞山東撫院中軍遊擊
  張凌雲
  陞易州道中軍守備歷任鳳陽府留守都司
  母世科
  陞江南上江江防都司管遊擊事
  倪元勲
  陞福建福州府水師右營守備轉陞都
  司
  天津衞志載優恤各員
  按此亦未詳年次及天津何職依原文存之
  劉英
  福建邵武府左營遊擊陞貴州安南城
  守叅將
  張書紳
  陞江南京口營都司
  趙國祥
  歴陞興安州副將劉慶遠
  守城有功陞獨石都司
  佟國弼
  歴古北口都司
  李振華
  歴陞廣東電白縣城守遊擊
  佟國柱
  歴陞廣東守禦所守備
  李炳
  歴陞山西井坪城守備
  佟國輔
  山東文登營守備
  劉顯綸
  陞任湖廣鎭遠衞掌印守備
  侯慶凱
  歴陞通協楊村守備
  天津府志卷之十五
  終

知识出处

天津府志[乾隆]

《天津府志[乾隆]》

乾隆天津府志是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由天津府知府李梅宾主持编纂的一部地方志,共四十卷,分为三十六类,记载了天津府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该书是继康熙《天津卫志》之后的第一部天津地方志,也是清代最早的一部天津府志。该书参考了《天津卫考初稿》等前人的资料,也收录了一些乾隆时期的新变化,如河道、城池、官署、寺观、学校、民俗等。该书对于研究清代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梅宾
责任者
程凤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