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更費事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期刊
唯一号: 020020020230006548
颗粒名称: 似乎更費事了
分类号: I269
页数: 1
页码:
摘要: 这是一篇杂著。现在有一种新兴的大众语,要「不落文字气息」,而且从俗演声,如把「还」字写成「孩」字,把「没」写成「梅」字,可再于孩下加引号云「即还」,梅下加引号云「卽没」。(见杜子劲挽白涤澖文)又有专写各处土音土话的,下面加注音符号还不算,更得再加注释。这样作的多了,似乎要成为风气,所以就有人主张以上海话为标准国语,而且列举六大理由(见世界日报国语周刋纪世宣论文)果然如此,则将来到底那儿算标准语,必又是一场恶战了,今且不论这个,专从「从俗演声」一点上着想,不用说别处,就是一个天津城内,和锦衣卫桥以东一带的土音,说一句话就得加多少注,因为同一「吗呀」而发音就不同,这还同是天津人,北平后门外的人和南城人,更大有分别了。
关键词: 杂著 作品集

内容

土话;理由;标准语;发音;国语

知识出处

广智馆星期报

《广智馆星期报》

出版者:广智馆星期报出版社

出版地:1929年1月6日

《广智星期报》原名《社会教育星期报》,1915年由林墨青创办发行,1929年迁至广智馆后更名为《广智馆星期报》,该报是值得称道的专业报纸,对当时民众起到广闻益智、普及知识的积极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补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