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8条
析出资源
188条

检索条件

共 188 条 8 / 13
106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讨论了管仲的器量狭小的问题。认为管仲的成就只是功利方面的,而非出于至公。他的奢僭行为是他的器量狭小的表现。文章还探讨了“器小”的具体表现,如度量褊浅、规模卑狭、奢而犯礼等。同时,也讨论了“器大”的表现,如知礼、具备王伯之略等。文章最后指...
107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解释了“始作翕如也”的意思,指出乐之初作时五声六律合奏,声音相济而和,而且各自有条理,不相侵夺。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来证明古乐的条理性,并指出古乐已经消失,无法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宫七声中任何一声的缺失或多余都会破坏音乐的和谐。
108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讨论了《论语》中记载的仪封人的言行。仪封人一见孔子就能看出他的非凡之处,并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赞赏。作者认为,仪封人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贤有德之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文中也提到了仪封人与孔子说话...
109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讨论了《韶》和《武》两部古代乐舞的尽善尽美程度,以及其中所体现的舜和武王的德行。朱熹认为,《韶》乐体现了舜的德行,尽善尽美;而《武》乐则体现了武王的德行,虽然也尽善尽美,但相对于舜来说有未尽善之处。舜的德行体现在“九功惟叙,九叙惟歌”之...
110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该文讨论了“居上不宽”的道理,强调了“宽”字的含义以及其在政治教化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宽”并非废弛,而是指在执行政教法度时,要保持宽容的态度。在“敬敷五教,在宽”一句中,“宽”也是指在五教之中要宽容。如果没有这个本,那么对于居上者来说,就...
111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篇是对于《论语》中“里仁篇上”的解读,主要讨论了“里仁为美”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两章。文章解释了“里仁为美”的含义,指出这是指择居而言,而择居也是为了追求仁厚之俗。对于“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
112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篇主要讨论了《论语》中《里仁》篇中“里仁为美”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两句话的含义。其中,“里仁为美”指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则强调了仁者安于简朴生活、知者追求利益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仁和知的关系,指出二者虽...
113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篇主要讨论了《论语》中《里仁》篇中“里仁为美”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两句话的含义。其中,“里仁为美”指的是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而“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则强调了仁者安于简朴生活、知者追求利益的重要性。文章还探讨了仁和知的关系,指出二者虽...
114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篇主要讨论了《论语》中《里仁》篇的含义,其中涉及了“里仁为美”和“观过斯知仁”两句话。文章认为,“里仁为美”是指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而“观过斯知仁”则强调了慈爱之心的仁德。同时,文章也探讨了仁和知的关系,并强调了心性之学和道德修养的重要...
115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主要讨论了《论语》中“里仁”一篇中的“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四句话的含义。作者认为,这四句话是相辅相成的,知者通过遵循天理、去除人欲来保持简朴和快乐的生活方式,而仁者则自然地秉持着仁爱之心,不需特别去...
116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讨论了《论语》中“里仁”一篇中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句话的含义。作者认为,只有仁者能够真正做到好善恶恶,因为他们的心中完全被正理所充满,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这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可能会因为私心而偏离正理,无法做到真正的好恶。同时...
117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讨论了《论语》中“里仁”一篇中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这句话的含义。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立志于追求仁德,那么他就不会做出恶行。但是,如果他没有持续追求仁德,那么就可能会产生恶行。此外,作者还区分了“过”和“恶”,认为“过”是偶然的偏...
118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讨论了《论语》中“里仁”一篇中的“富与贵,贫与贱”章节。文中提到,富贵和贫贱的获取应当符合道义,不当得富贵则须审慎处理,不当得贫贱则应安然接受。君子在面对富贵和贫贱时,应当坚守仁义,不因富贵而忘义,也不因贫贱而失德。文章还强调了君子...
119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讨论了《论语》中“里仁”一篇中的“好仁、恶不仁”章节,阐述了“好仁者”与“恶不仁者”的资质和态度。好仁者具备纯粹、宽厚、温和的资质,对仁德有深刻的认识和真诚的喜好,视天下之物无以尚乎此;而恶不仁者则具备刚毅、耿介的资质,对不仁之事深...
120
知识出处: 朱子语类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讨论了“观过知仁”的观念,即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失来判断他的仁与不仁。文中引用了伊川先生的观点,认为君子常过于厚爱而失之于爱,小人常过于薄情而失之于忍。同时,也讨论了南轩先生的观点,认为观察者应该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偏失,从而认识仁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