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47条
析出资源
246条
图表
1条

检索条件

共 247 条 16 / 17
226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朱熹的涵养工夫思想在“中和新说”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朱子在与湖湘学派论辩后开始反思自己在与湖湘学派论辩过程中因强调未发前涵养工夫的地位而将持敬抬得过高的问题。随着《仁说》的完成,朱子开始重视克己复礼工夫,并关注持敬与克己的关系。晚年...
227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二描述了朱熹在中年时期对“诚”的理解和工夫的发展变化。他最初以“真实无妄”解释诚,并常将诚敬合说,但重点在敬上。后来,他从《集注》开始将诚的工夫落到意上考察,以诚意释诚的工夫,诚开始有独立的工夫内容。他提出诚和敬的内涵不同,不能互相替代,...
228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其一生的思想路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涵养工夫,并重视立志工夫。在《集注》后,朱子开始重视立志工夫,强调学者应立下圣人之志,并对持敬与立志的关系进行分析。晚年时期,朱子进一步重视立志工夫,认为无论气禀如何,都要以尧舜为志,勇猛精进...
229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其一生的思想路程中不断修正和补充涵养工夫,强调未发前的涵养工夫,并重视省察、诚意等工夫。在涵养与省察的关系上,朱子改变了“中和新说”时期确立的主次关系,进一步修正了中晚年时期的无分先后的说法,强调省察对慎独的作用,同时批评陆...
230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46岁前重视涵养工夫,认为在未发前需要体验大本,提出涵养先于察识、涵养重于察识的观点。他强调持敬贯通动静、彻上彻下,认为持敬与省察不是两节工夫。此后,他开始重视慎独和诚意,并修正了早期的主次关系,提出涵养省察无分先后,未发要...
231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中和新说”时期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为学基本工夫架构,强调持敬是为学与成德的根本工夫。此后,涵养和致知的关系成为朱子言涵养工夫地位的核心问题。朱子晚年仍然坚持持敬为本、穷理为助的基本立场,强调持敬与穷理不能偏废一...
232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中和新说”时期主要与湖湘学派进行论辩,强调未发前涵养工夫的重要性,批评湖湘学派缺少未发前涵养工夫。在与二程及门人的论辩中,朱熹对性情之辨和未发已发思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持敬、克己等工夫。在与陆学的论辩中,朱熹批评陆学将工...
233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中和新说”时期与湖湘学派论辩心性论和工夫次序,主张未发前涵养工夫的重要性,批评湖湘学派缺少未发前涵养工夫。在与二程及门人论辩中,朱熹强调持敬、克己等工夫。在与陆学论辩中,批评陆学将工夫看成简单的知觉,以及将工夫落入禅学的做...
234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仁说》阶段批评龟山和谢上蔡的仁学观点,强调性情之辨和未发已发思想,并警惕程颢门人心学倾向。他批评以万物一体为仁和以知觉训仁的观点,认为这些观点偏离了人的本性和现实表现,并可能导致忽略仁学的规范意义。在工夫方面,朱子确立了未...
235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和陆象山的辩论主要集中在涵养与致知的关系上。朱子批评陆学在涵养与致知的关系上偏废一边,态度有所变化,但始终认为两家学问不相契合。除了涵养与致知的关系,朱陆二人在涵养工夫上也存在分歧,朱子主张主敬涵养,而陆学反对持敬工夫,认为涵...
236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对于朱子与阳明在学术交流方面的争议,尤其是《朱子晚年定论》的争议,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上述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阳明对《朱子晚年定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朱子的思想变化以及书信摘录的断章取义上。而这种批评的根源在于阳明对朱子...
237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对朱子涵养工夫的理解和朱陆异同存在较大影响,但经过分析可知,该书中真正属于朱子晚年思想的内容很少,且阳明对朱子书信的摘录存在断章取义之嫌。朱子晚年的基本立场是涵养为本、求放心,但这并不是至晚年才提出的,而是延续...
238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牟宗三认为朱子的道德形态是他律,因为朱子将心与理的关系理解为心具理,而心是气之灵,故理不在心外,心外无理。但朱子心与理的结构义中,本心的主宰地位已经确立,本心能具理并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此外,朱子的涵养工夫是成德的根本工夫,而不是被...
239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牟宗三认为朱子的心与理的关系是“心具众理”而不是“心即理”,心为“气心”,理外具于心,所以涵养工夫只能涵养不动之“性体”,而不是涵养本心。虽然朱子有以“气之灵”释心,但其目的是为“心能知觉”寻找形质上的根据,此气不具有道德上的意义...
240
知识出处: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牟宗三认为朱子的涵养工夫是经验的、外在的道德实践,而朱子认为涵养工夫是自觉、自律的道德实践。朱子认为心具众理,本心具有主宰地位,并通过持敬等工夫实现涵养。其他学者也认为朱子的涵养工夫不是经验的、外在的,而是自觉、自律的道德实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