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7条
析出资源
409条
图表
19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7 条 3 / 41
3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冬季多刮西北风,春秋两季以西南风为主。
3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大寺镇境内土壤主要为潮土类和普通潮土亚类,质地粘重,适耕期短,保肥力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受人为和自然条件影响,其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耕层其他成份包括全盐、氯根、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等含量。根据耕层评议...
3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土壤因地势低洼,水流缓慢,基本为静水沉积,沉积物多为粘粒,导致土壤质地粘重、耕性差、适耕期短。土壤孔隙度小,通气性不良,不耐涝也不耐旱,但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缓慢。境内土壤从耕层看,施有机肥较多的菜园土多为团粒结构或团块...
3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耕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其它成分。其中,有机质含量在1.5~2%的面积最大,小于1%的面积最小;氮含量在0.08~0.1%的面积最大,小于0.06%的面积最小;磷含量在10~15PPM的面积最大,小于10PPM的面积最小;钾...
3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河道众多,包括独流减河、卫津河、津港运河等,镇内河道多为中引河、南引河、北引河等。境内地下水分为咸水和淡水两大类,表层为咸水区,底界面埋藏深度较浅,多为砂层利用,涌水量较小。地热水资源丰富,可用于集中供暖。
3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门道口至大任庄、大寺一带和青凝侯至芦北口、南里八口一带的土壤类型和盐化程度。
3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河流、水库和坑塘的情况。境内有独流减河、卫津河、津港运河、大沽排污河等河流,分别流经不同的地方,其中独流减河是境内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村庄。鸭淀水库是境内最大的水库,设计库容31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400万立方米,可...
3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地下水的分布和水质情况。境内地下水分为咸水和淡水两大类,表层为咸水区,深层淡水主要有四个含水组,底界面埋深分别为150~180米、240~275米、320~350米或340~370米和400~430米,砂层利用厚度和涌水...
3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境内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情况。在有积水的洼地和浅沟地带,主要分布着水生植物,如狸藻、金鱼藻等;在河堤、沟埂较高地带,主要分布着节节草、牵牛花等;平坦地带则分布着扁蓄、两栖蓼等植物。此外,还介绍了野生动物、人工养殖动物、鸟类、鱼...
4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境内张道口至大寺、青凝侯一带的王兰庄地热异常区,有深层中低温基岩岩溶裂隙热水,埋深在1000米以下,水温58~84C,涌水量为40吨/小时,有一定腐蚀性,可用于集中供暖,现有4口井总矿化度0.8~1.8毫克/升。
4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地区的野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在有积水的洼地或浅沟地带主要分布着水生植物,如狸藻、金鱼藻等;在河堤、沟埂较高地带分布着节节草、马兰、猪毛菜等湿生植物;在平坦地带分布着两栖蓼、马齿免等植物;在低平或稍洼地带分布着车前、碱蓬等植物。
4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大寺镇地区的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以及昆虫类的种类。其中,哺乳类包括野生动物如獾、狐狸等和人工养殖动物如猪、羊等;鸟类包括野生鸟类如麻雀、乌鸦等和人工养殖鸟类如鸡、鸭等;鱼类包括野生鱼类如鲤鱼、鲫鱼等和人工养殖鱼类如鲤鱼...
4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大寺镇的灾害历史,包括旱灾、水灾、震灾、虫灾和风雹等灾害。从明朝到1995年期间,共发生了各种灾害119个旱年、75次水灾、11次地震、50次蝗灾和多次其他虫灾以及11次风雹灾害。其中,旱灾和水灾比较常见,而震灾和虫灾也有相当的危...
4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从明成化六年(1470)至1995年旱年数量为119个,平均不足5年一遇,其中旱情较重的有9年。在历史上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干旱事件,包括明崇祯十三年至十四年的大旱、清乾隆八年和同治六年以及1920年、1941年至1942年和1972...
4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从明永乐二年(1404)至1995年期间发生的水灾事件共75次,其中灾害严重的有13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