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40条
地名
2条
作品
138条

检索条件

共 140 条 3 / 10
31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汉代,青铜,新和县羊达克协尔古城出土。高3厘米,底座 3×3厘米。钮为卧驼,印座呈方形,印文阴刻篆书 “常宜之印”四字。
32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晋代,铜, 1978年新和县玉其喀特乡来合曼古城出土。高2. 9厘米,长2. 3厘米,宽2.2厘米。卧式侧立狮子,印呈方形座,阴刻篆文“常宜之印 ”,印钮为镂空雕刻。
33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东汉,青铜,沙雅县央达克协尔古城出土。高1. 5厘米,印座 1. 6 ×1. 6厘米。桥形钮,方印座,印文无法识读。
34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汉代,铜质,卧羊纽,印座呈正方形,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出土。边长3.5厘米,厚1.5厘米。印底部刻字,上下各三字,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印 ”。两汉时期,西域地区有羌人居住,这枚印是东汉政府颁发给当时驻在龟兹地区的羌族首领的印信。
35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正文
汉代,黄铜质,桥钮,呈正方形,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出土。边长1.3厘米,印高7厘米。桥纽中部带孔,便于穿绳系物,孔径0.6厘米,印底面刻3行文字,阴刻篆书“李崇之印”。李崇为新莽时期西域都护。公元16年,王莽派新任都护李崇率军进入西域,与龟兹...
36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晋代,同,1981年新和县托甫墩古城出土。高2.7厘米,长3.7厘米,宽2.4厘米。纽孔长径2厘米,孔短径1.7厘米。
37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其他
橄榄形印面,阴刻人骑羊纹饰。
38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汉代,陶,1985年库车麻扎甫塘夫妻合葬墓出土。高18厘米,口径 14. 4厘米,底径 17厘米。敞口,高领,束颈,鼓腹,平底,肩腹系。
39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魏晋,陶,1963年库车县古遗址出土。高20厘米,口径14.9厘米。粗砂灰陶手制,敞口,束颈,鼓腹平底,肩部阴刻一周三至六道折线纹,折线纹上下各阴刻一道弦纹。
40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汉代,石质,1985年温宿县包孜东石堆墓群第41号墓出土。玛瑙珠为蚀花状,有圆形、椭圆形、圆柱状体和锥形体,其中一粒锥形状体玛瑙珠外包有金箔,黄色玛瑙珠数量最多,上有蚀花纹饰,纹饰主要为弦纹、曲折纹、三角纹和这几种纹饰的复合纹饰。
41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汉代,骨器, 1985年温宿县包孜东石堆墓群 41号墓出土。长3. 1厘米,宽0. 6厘米,牙上有穿孔。
42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遗址
唐代,位于新和县塔格托格拉克乡西南。古城地处渭干河冲积平原绿洲边缘地带的盐碱滩上,四周为固定的红柳沙包,红柳生长茂密。是目前阿克苏地区唐代城池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也是最大的一处古城。通古斯巴西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0米,南北长约240...
43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唐代:粗砂灰褐陶,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高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9厘米,口厚1.1厘米。夹粗沙灰褐陶,模制,敞口平沿弧形斜腹壁,假圈足,外腹自上而下分别是外沿藤草纹,腹主体纹饰为马首龙身有翼马蹄马鬃。器口沿饰唐卷草纹,胫部勾莲纹,器...
44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唐代,泥质红陶,新和县羊达克库都克烽燧出土。高7.5厘米,宽3.9厘米。陶猴的面部刻画细腻,表情丰富。母猴呈蹲跪姿,神态安详,两眼平视前方,颈部带项饰,怀抱一小猴呈哺乳状。母猴头顶有一小圆孔,全身阴刻毛发。整个陶塑造型生动有趣,突显一种母子...
45
知识出处: 阿克苏文物图册 | 类型: 器物
唐代,陶,1983年新和县克孜勒协尔古城出土。高41.5厘米,口径19.7厘米,底径14厘米。盘口,长颈,溜肩,弧腹平底,颈肩三耳,每个耳下贴塑葡萄叶纹饰,叶间贴塑人面像,通身施绿色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