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4条
人物
67条
事件
2条
地名
4条
作品
37条
实物
4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14 条 1 / 8
1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吴申在鹅公滩定居后,生有一子取名吴芮,算起来他是夫差的第七世孙。对吴芮的出生地,一些古籍均有记载。如宋汪肩吾《昌江风土记》说:“芮生于浮梁东北乡(原属番地)。”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中也说:“浮梁县东北六十里,有吴芮旧居。”所说浮梁东北六十...
2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吴芮从小就好学不辍,聪明颖悟。年长后立有大志,且性情豪爽,喜欢交结宾朋,常常同一些儒士豪客往来,在地方上很有一些声望。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天下分为36郡,置番县,隶属九江郡。吴芮被诏令为番县令。这时的番县地区甚广,包括今鄱阳县、浮梁县及皖...
3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赵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东晋时,江南手工业有显著进步,冶铁、纺织、造纸、制瓷、造船诸业,无论在技术上或生产规模上都有提高和发展。不少地方都能生产瓷器,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都有陶瓷产地,青瓷生产出现了普及的趋...
4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张善的太监到景德镇督造瓷器,见许多瓷工都祀奉赵慨师祖,便想出一个笼络人心的办法,在御器厂内修建了一座庙,把赵慨神位奉在里面,称为师主庙,让御厂瓷工都去参拜。这样一来,既得到瓷工们的赞誉,又起到了“以神治人”的作用。
5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陈叔宝即位后,嫌原有宫殿不够富丽豪华,便命人筹建新楼阁。这新建的楼阁,要以陶础垫基,因下了一道诏令,要地处昌江之南的新平镇进行烧造。当地官员接得诏书后,哪敢怠慢,遂迫令陶瓷劳作人员试验烧造。与此同时,陈后主指令加紧筹建楼阁。到至德二年(公元...
6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杨素任营造东都的大监,杨达和宇文恺为副监,负责东都和显仁宫的建造。宇文恺是一个有名的建筑设计家,他只管按照上面的意图设计东都,哪管其他。当时在洛阳设立了一个匠局,专管东都的营造,并召集劳动力,每月多达200多万人。一时间大兴土木,热闹非常,...
7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宇文恺在离洛阳不远的地方建造一座显仁宫(在今河南宜阳),要求建筑豪华。为了建筑这座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广袤地区去搜寻各种材料,其中还包括那些奇花异草、佳木怪石以及珍禽奇兽。这些都是用来建筑宫殿和装点园苑的。那十几围粗的大树,三五丈...
8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李大亮为安抚使,巡视江南各地,勘察灾情。李大亮到了鄱阳县视察之后,认为这个县幅员太大,不便管理。鄱阳湖滨的水患以及沿昌江的山区山洪为灾,地方官员人少无法顾及。
9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陶玉,他是新平镇钟秀里人。陶家历来烧制陶瓷,陶玉从小就受到熏陶,对烧造陶瓷器特别感兴趣。加之他聪明伶俐,善于钻研,又不怕吃苦,也就学得一手好技术。同时他很谦逊,从不满足已有成绩,常常在配料、制造、烧炼方面针对缺点加以改进,因此造出来的瓷器颇...
10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霍仲初,也是新平镇人,住在东山里。他为人朴实,家中比较富裕,是烧做两行都很精通的制瓷能手,在镇中颇有点声望。他烧制的瓷器有独特之处,后人给予总结的是:“霍窑,瓷色亦素,土塔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似乎与陶窑的瓷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
11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何稠是湖北江陵人,世是隋代著名的建筑家、工艺家。何稠的父亲叫何通,他的特长是琢磨玉器,能将玉制咸各种各样的用器和玩具。他的叔父叫何妥,是个有名的读书人,曾经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职务,对音乐很有研究。何稠从小受到父亲和叔父的影响,学习、暖取了他...
12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何通,他的特长是琢磨玉器,能将玉制咸各种各样的用器和玩具。
13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何妥,是个有名的读书人,曾经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职务,对音乐很有研究。
14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任殿中侍御史,因得罪了杨国忠,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被谪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在平原他联合常山太守、堂兄颜呆卿等起兵...
15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时代: 不详
薛仲佐字元辅,新平镇珠山人。曾中进士,初为朝邑尉,为人勤奋谨慎,政绩明显,后升任为兵部员外郎。当时员外郎是兵部司的副职,也是中央官吏中的要职。他曾提出“武备不可太弛,文职不可骤致”的意见,与那些主张“偃武”的人相对立。对有关军国大事,他也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