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94条
人物
53条
机构
14条
地名
4条
专题
51条
作品
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94 条 5 / 13
61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教育
岩前小学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原名为唐先镇第12保国民学校。校址设在乙恒公祠。1952年易名为唐先镇岩前村校。1958年因办食堂,校址转迁钦常公祠。1965年改为今名。桐溪、唐东、金畈、清塘等村四年级以上学生均来校就读。文化大革命期...
62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教育
龙山小学民国时期,龙山、云路、新河合办。校址设龙山大祠堂。1951年分村各办村校,龙山村校迁入荣七公祠。1960年荣七公祠失火而转迁本保殿。1967年又迁至九间堂屋。1973年易名为龙山小学,并附设过初中班、高中班。1975年扩建校舍,建筑...
63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教育
白莲塘小学民国16年(1927)白莲塘村创办强种初小,校址设宠美公祠。1952年强种初小迁至象牙里村孟通公祠,易名为孟通小学,后改名象牙里小学。1959年迁入白莲塘村莲湖家庙,称白莲塘小学。1990年投资15万元,在莲湖家庙前新建校舍,建筑...
64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教育
唐先初级中学其前身为唐先农业中学,创办于1958年。校址设上经堂。 1968年唐先农中易名为唐先公社初级中学,开设4个班。1971年增设高中班,易名为唐先中学,校址从上经堂移于施氏总祠。1976年新校舍在唐先四村的大坟山建成,学校迁进新址。...
65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教育
上新屋初级中学1976年唐先公社拨款在上新屋村新建校舍,创办唐先“五七”中学。“五七”中学于1978年8月并入唐先中学,上新屋初级中学接用其校舍而成立。 1978年上新屋小学并入龙山小学,其校舍亦转让上新屋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125.7...
66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唐先工商联剧团1950年,唐先四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宣队,1951年四个村文宣队合并,由工商界出资购买一些道具,组成唐先工商联剧团。越剧、婺剧、话剧和小演唱都演。演出的剧本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两兄弟》、《打渔杀家》等10几个。 50年代初唐...
67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唐先婺剧团 创办于1979年春。其前身为唐先二村的文宣队,组建于196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演出“革命样板戏”《三家浜》、《红灯记》,同时也演《林海雪原》、《打铜锣》、《半篮花生》、《小保管上任》等现代戏。道具除自制外,还接收唐先工商联剧团残...
68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水库
位于岩前钟山之后,华溪上游。
69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水库
位于唐先西面,其地原有泽塘,遂名。
70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宗教、历史
位于龙山村之东南,上新屋村之东北,云路村西北田野之中。
71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宗教、历史
位于唐先一村。
72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传统耕田,牛是农家的大将军。耕田用的是木犁,耙地用的是铁耙,抄田用的是抄耙。这些生产工具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一般一人一牛一天翻耕2亩土地。至20世纪的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手扶拖拉机普及,牛耕被淘汰,实现了机耕,其速度比牛耕提高了...
73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传统的灌溉工具是木制龙骨水车,由车架、类头(用脚踏)、车桶、龙骨几个部份组成,分八尺车、丈车、丈二车,沿溪使用的还有丈八车,一直使用到20世纪的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灌溉全都使用机动或电动的抽水机。
74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传统的脱粒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用稻桶,稻桶插上稻桶簟以防谷、麦向外跳出。打稻者手握稻把一上一下往稻梯里打。这种脱粒方法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到公社化以后,用脚踏打稻机代替稻桶,这种脱粒虽然劳动强度仍大,但工效提高了二三倍。到80年代脱...
75
知识出处: 唐先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从前运送粮食肥料都靠肩挑,公社化时曾大搞运输车子化,出现了许多木轮独轮车。至70年代,胶轮独轮车日益增多,80年代主要用拖拉机搬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