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霞浦县” 相关
共 64 条 1 / 5
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如何保护和鼓励工商业发展,包括制定保护中小工商业的政策、鼓励发展私营工业、设立对外贸易机构、成立粮食调剂局等措施,以及团结工商业者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施减租减息政策、改善工人生活等措施。
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和台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理接壤、语言通行、习俗相似、血缘关系紧密,这些因素使得闽台关系愈发牢固。台湾同胞中80%的祖籍在福建,福建还有大量军政人员前往台湾。
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的民族工作和畲族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情况。
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福建省顾委在7年中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深入基层、省外和境外的考察,以及撰写的大量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
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流水地貌主要分为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和盆谷平原等类型。这些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间盆地的河流下游地区,是由河水冲刷和泛滥沉积形成的,适宜农...
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海成地貌主要包括海滩、海积平原和海积-冲积平原。海滩分为岩滩、砾滩、沙滩和泥滩,主要分布于潮间带地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大河河口和海湾的沿岸地带,地面平坦开阔,微向海倾斜。海积-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和海洋作用带来的泥沙或生物碎屑堆...
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中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是闽中大山带的主体部分,北与浙江省为界,南接广东省,西部大致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与闽西山地、丘陵、河谷平原区相接,东与闽东沿海丘陵、台地、平原区相邻。区内以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山脉为主体,山体呈北东-南西展布...
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闽东沿海区域地貌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丰富,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水果、茶叶和渔业的发展。这些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港湾和岛屿资源,是福建省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内方志有关宋至清末雨情及水旱灾的记载情况。
1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地表径流包括地表分布、径流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地表径流形成、河流泥沙、河流水质情况
1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理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等的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变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证,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州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治所、所属行政区划以及其下辖的县、厅等行政单位的变化。
1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帑息是指把公款贷放给商人所得的利息收入,主要用于地方政府部门的办公经费和公共事业经费。在元代福建地区,政府经营高利贷,向犹太商人贷款取得厚利。清代福建各官衙也通过放债生息获取收入,用于盐业和商业等方面。此外,清末福建地区的帑息收入...
1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财税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时期,福建地区的规费主要包括书役催征所得规费、粮串费、官契纸价、诉讼费以及船牌照费等各种收费项目。这些规费收入被用于地方县衙及胥差丁役的办公经费。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费收入被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渐得到整顿和管理。
1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乡村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地域特色、建筑结构、发展进程、农村建房热潮以及政府引导和规划等方面。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建乡村民居的建筑类型、建设情况和发展变化,展现了乡村建设的历史演进和规划引导。
1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1990-2005)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公安机关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的禁娼、赌和淫秽物品的工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